Ⅰ .農村戶口退伍軍人的退休工資怎麼算
退伍軍人的退休工資由於地區不同和軍齡不同退休工資也不同,但最低不低於國家規定的工資標准。
Ⅱ 農村戶口按照下崗職工繳納全額社保退休之後工資待遇如何
養老待遇要根據繳費的多少而定。
養老金計算如下: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Ⅲ 農村戶口工資2000元交五險20年退休後能拿多少錢
如果是農村戶口,工資2000元交五險20年後退休的話,那麼你將會有退休金,每個月的退休金大概在4000元至5000元之間。
Ⅳ 農業戶口退休金多少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不因城鎮農村戶口不同。
養老金的計算不因戶口是城鎮還是農村戶口區別,因為參加的險種不同。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而言,養老金計算涉及到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當事人繳費年限、退休年齡、退休時個人賬戶余額、歷年繳費基數、當地歷年社平工資等諸多因素,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養老金產生差別。
當前,企業職工退休基本養老金有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構成:
1、基礎養老金 = 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國發[2005]38號文件實施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屬於「中人」。由於他們以前個人賬戶的積累很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規定計算。以四川省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3%(計算系數)。
Ⅳ 我是農村戶口,如果單位繳五險一金和城市戶口比有什麼會區別,退休後拿的工資是否一樣
單位繳五險一金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是沒有區別的,退休待遇與戶口沒有關系的。
退休待遇主要是看五險一金所繳納的比例,與戶口性質沒有關系。如果繳納的比例和當地的繳納標準是一樣的,那麼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是沒區別的,也可以帶上參保證到當地的社保繳納窗口去咨詢一下。
另外,社會保險是不分農村和城市戶口的,這是社會統籌保險,如果繳納的比例多退休後就拿得多,退休後拿到的錢是按交的基數及交的年限來拿錢。如果是在工作單位繳費,戶籍性質是不影響養老險繳納金額的,當然同等繳費條件下,退休金也是相同的。
(5)退休農村戶口工資擴展閱讀:
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還有住房公積金。
五險一金的作用是養老保險是為了老有所養,勞動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可以領取退休金,醫療保險是職工生病作為醫療報銷用的,失業保險是職工失業後,領取生活費。
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因此,交養老保險的好處是繳納養老保險滿足最低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可以一直領取到去世,而且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只增不減」,每年會調整增資,可以使老年得到穩定可靠保障。
Ⅵ 農村戶口退休工資高,還是城市戶口退休工資高
一般是城市戶口退休工資高,因為退休工資是根據市的平均工資計算得來的
Ⅶ 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退休時的待遇有區別嗎
退休待遇不因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區別,因為參加的社會保險現在不同,或者個人人情況不同區別。
《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二十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第二十一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第二十二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合並實施。
Ⅷ 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退休金是否同等
如果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退休金,所謂退休金,是你退到常住戶藉地,按當地上年在職職工平均工資計算你的退休標准工資的,故全國各地同年工齡、激費相同但原地住藉不同退休金也同樣不同,這不僅僅是城鄉的區別。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政策與法規的調整適格是一樣的,只是存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不存在戶口類別的差別。
最後要說的就是,不管農村戶口還是城鎮戶口首先五險一金是必須至少繳滿15年,而且還要達到退休年齡才可以享受五險一金里邊的養老險。第二退休的時候,退休金的發放標准其中有一個參照標準是以你本人職位在戶口地的一個薪資水平來計算的,打個比方說,一個人是湖南農村戶口,在深圳工作,退休的時候職位是某單位部門經歷的職位,這個職位在湖南老家那邊一個月5000元,深圳這邊8000左右的話,那你養老金的發放,就是以5000的一個百分比加上另外一份不變的養老金補助給到本人的,而如果本人是深圳戶口的話,就是8000的一個百分比加上另外一份不變的養老金給到本人的。這個百分比不管是農村戶口還是深圳戶口差別不大。
Ⅸ 農村戶口老了沒有退休工資了怎麼養老
農村戶口可以選擇農村養老保險。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與其他保障制度的協調發展原則。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自我保障層次:家庭保障,體現為成年子女對老年人「反哺」;個人儲蓄,以青壯年時的個人儲蓄養老;土地保障還可以發揮其有益補充作用。政府負責層次:財政與政策支持;集體保障層次,傳統的或新型的經濟組織給予補助。
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不同的管理。對於進城務工的農民應該靈活對待,能夠納入到城鎮中參加養老保險的盡量納入城鎮的養老保險體系,提前與城鎮的養老保險體系銜接;不能納入的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體系。
(9)退休農村戶口工資擴展閱讀:
新政策規定,在2017年8月31日之前,年滿60周歲以上的城鄉居民,本人不繳費也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80元,比國家每人每月55元的標准高出25元。
「以往各類養老保險政策都須補足一定年限的參保費用,而今後參加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則可不補繳。」該負責人表示,但60歲以上老人不繳費享受基礎養老金也是有條件的,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必須按新政策參保繳費,已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則視為已參保繳費。
同時,有條件的老人可自願按每月40元、60元、90元3個檔次選擇一次性繳納養老保險費,這樣,除能按月領取80元基礎養老金外,還能領取按所選檔次發放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待遇水平將大幅提高。
舉例:一位65歲的參保人員,若選擇90元繳費檔次,他距75歲差10年,即120個月,一次性躉繳養老保險費為90元×120個月=10800元,再扣除政府每年補貼的30元,即30元×10年=300元,實際繳費10500元。每月領取的養老待遇為80元(基礎養老金)+9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70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村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