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務員退休工資和事業單位人員有什麼不同
其一,改變了制度模式。原來的制度模式是單位保障,即單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員。現在則變成一種社會化的制度安排,每個單位不管人多人少,都按照同樣標准繳費,然後形成一個基金用於支付退休人員待遇。這樣,單位退休撫養比不平衡的狀況就被分散掉了,成為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談及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時表示,配合這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確實要完善工資制度。國務院辦公廳為此轉發了公務員基本工資調整等三個實施方案,這些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
其二,改變了待遇確定機制,即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原來的計發辦法參照兩個因素,一個是以退休前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計發基數;另一個是按工作年限分檔,如10年以下、20年、30年、35年。在同一個十年段內是無區別的,如21年和29年、31年和34年沒有區別。改革後,這個機制變為按照繳費年限和繳費的工資來計算,體現了一個導向——繳費越長待遇越高、繳費水平越高待遇越高。
改革後待遇水平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胡曉義表示,每個人要按照文件規定,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計算。從政策設計上看,改革的原則是「增量改革」,即通過增量進行結構的調整和機制的轉換;而不是做減法,即待遇降低以後再改革。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如果不是極特殊情況,待遇水平都會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在職的員工繳納養老保險費以後,現時收入也不會減少。
胡曉義說,配合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確實要完善工資制度。國務院辦公廳為此轉發了三個實施方案,一是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目前,這個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
此外,這項改革還制定了過渡期的措施,過渡期內實行原來的計發辦法和現在的計發辦法比照,保低限高,可以保障待遇水平總體不降低。當然,這是全國的測算情況,不排除可能出現退休待遇降低的個別情況。
B. 企業退休職工與公務、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待遇差別
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即包專含了國家屬機關、事業單位、參公管理的社團組織的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都屬於調整對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6年將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提交審查的預算報告寫明,自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並向退休較早、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適當傾斜。
C. 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編制人員和行政編制的公務員在退休後的待遇有區別嗎
參照公務員管復理的事業單位制除了人員編制是事業性質以外,工資和經費都是按照公務員管理由財政拔款,退休以後沒有太大的差別。本次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辦法是:去兩頭、保中間。兩頭是指具有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性質的事業單位和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具有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性質的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化轉行政公務員系列;將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推向市場。沒有什麼區別了
D.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人員退休後的待遇是和行政編公務員一樣的,還是和事業編人員一樣
公務復員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職務級別,制事業編制退休後按照職稱高低,其他並沒有什麼差別。
E. 公務員與事業單位退休工資有何區別
公務員退休後的待遇按照職務級別,事業編制退休後按照職稱高低,其他並沒有什麼差內別。
企事業容單位退休後待遇: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公務員退休後待遇:公務員退休工資待遇規定,工齡滿35年的可以領取原工資的百分之九十,30年至35年的百分之八十五,25年至30年的百分之八十,以下每5年一個檔次。
F. 為什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退休工資很高
主要原因是以上兩類人員繳費年限比企業職工要高許多。
退休工資多少,主要參考兩個內方面容: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
1、繳費年限 因為以上兩類人員從工作開始就視為繳費年限,即便是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所以一般的國家幹部退休是基本都是30多年的繳費年限,而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只是剛剛開始不到20年,繳費年限肯定不如他們高。
2、繳費基數 企業職工繳費現在實行的是省統籌,基層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要求不低於省平均工資的60%,所以一般地區都是以省平均工資的60%來繳費,繳費比例低。國企職工養老保險繳費負擔小,繳費基數就比普通企業繳費基數高,所以國企職工的退休工資就相對較高。
總體來說,退休工資高與低,和繳費的多與少是直接掛鉤的。
G. 國家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工資及福利發放渠道有什麼區別
國家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以後工資及福利發放。應該是沒有什麼區別了,因為都是要到社會保險部門領取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