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對繼續任教的原民辦教師達退休年齡有何說法
各地略有不同,請看山東:
一、民辦教師中哪些人可以享受養老和醫療補助
(一)2000年12月31日前,具有我市戶籍的民辦教師且在我市公辦學校連續服務滿一年及其以上、離開民辦教師崗位後沒有被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錄(聘)用的。
(二)未享受離崗保留民師相關待遇。
(三)戶籍遷移到市外的原民辦教師也納入發放范圍。
二、民辦教師何時在哪裡申報養老和醫療補助
2013年6月30日前,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應持本人居民身份證、經區縣政府審定的《重慶市發放原民辦教師老有所養補助申請表》,到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申報辦理有關手續;戶籍在我市但在市外參保的,到戶籍所在地社保經辦機構申報辦理有關手續;戶籍遷移到市外的,向原戶籍地社保經辦機構申報辦理有關手續。
三、原民辦教師享養老和醫療補助的標准
養老和醫療補助分為一次性定額補助和醫療補貼。一次性定額補助標准為每任教服務一年補助600元(例如:張某,曾經在民辦教師崗位任教服務了10年,政府將給與一次性定額補助6000元,這筆錢原則上用於張某參加養老保險的補貼);醫療補貼標准為每任教服務一年每年補助120元,從本人領取養老待遇之月起由社保經辦機構按月代發,即每任教服務一年每月發放醫療補貼10元(例如,張某,曾經在民辦教師崗位任教服務了10年,在其領取養老待遇時,每月發放醫療補貼100元)。醫療補貼不作為計發死亡待遇的基數。
四、2013年1月1日未年滿60周歲、並選擇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民辦教師,如何享受養老和醫療補助
(一)已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享受的一次性定額補助資金全部計入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未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應按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規定申請辦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完清2013年的繳費後,個人享受的一次性定額補助資金全部計入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一次性定額補助資金不計繳費年限,按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規定計息,從其領取養老待遇之月起,按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確定發放金額,與基本養老金一並發放。
(二)原民辦教師應享受的醫療補貼,從領取養老待遇之月起,按區縣政府審定的標准由社保經辦機構按月通過金融機構代發。
五、2013年1月1日年已滿60周歲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民辦教師,如何享受養老和醫療補助
(一)各區縣試點啟動之月年滿60周歲及其以上,尚未參保的,可根據一次性定額補助金額選擇適當的繳費檔次參保,其一次性躉繳的月數按本人2013年1月距離75周歲余命的月數計算(不足60個月和超過75周歲的,統一按60個月計算),養老待遇從2013年1月起發放;已參保但未選擇繳費或未達到最高繳費檔次的,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繳費檔次,提高養老待遇,增加的養老待遇從2013年1月起發放。當一次性定額補助用於參保繳費時,若不足由本人補足,若有餘額可發給本人。已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且已選擇最高繳費檔次的原民辦教師,一次性定額補助直接發給本人。
各區縣試點啟動之月未滿60周歲,但2013年1月1日前已年滿60周歲,已參保並領取養老待遇的,一次性定額補助全部計入個人賬戶,重新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一次性定額補助增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從2013年1月起執行;未參保的,可從區縣試點啟動之月參保繳費,達到按月領取養老待遇條件時,按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規定發放養老待遇。一次性定額補助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後,一次性定額補助增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從2013年1月起執行。
(二)原民辦教師應享受的醫療補貼,從2013年1月起,按區縣政府審定的標准由社保經辦機構按月通過金融機構代發。
六、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原民辦教師怎樣享受養老和醫療補助
凡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征地農轉非人員、三峽庫區淹沒移民農轉非人員、戶籍制度改革成戶轉戶並退地的人員)的原民辦教師一次性定額補助直接發給本人。已領取養老待遇的,從2013年1月起,按照區縣政府審定的醫療補貼標准按月代發;未達到領取養老待遇條件的,從領取養老待遇之月起,按區縣政府審定的醫療補貼標准按月通過金融機構代發。
已參加「超齡人員」養老保險且領取養老待遇的,一次性定額補助一次性發給本人;從2013年1月起,按區縣政府審定的醫療補貼標准按月代發。符合參加「超齡人員」養老保險條件,現尚未參保的,可選擇參加「超齡人員」養老保險,一次性定額補助用於參保繳費,不足的由本人補足,有餘額的發給本人。從領取養老待遇之月起,按區縣政府審定的醫療補貼標准按月通過金融機構代發。
七、戶籍遷移到市外的原民辦教師怎樣享受養老和醫療補助
戶籍遷移到市外且未在我市建立養老保險關系的原民辦教師一次性定額補助和醫療補貼均一次性發給本人。其中,醫療補貼根據區縣政府審定的標准按余命年限12年計發。社保經辦機構通過金融機構辦理銀行卡(或者銀行賬戶)實行社會化發放。戶籍遷移到市外現仍在我市參保並領取養老待遇的,醫療補貼由社保經辦機構按月通過金融機構代發。
八、戶籍在我市但在市外參保的原民辦教師怎樣享受養老和醫療補助
戶籍在我市但在市外參保的原民辦教師,憑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出具的參保證明申報辦理相關手續。一次性定額補助直接發給本人。醫療補貼按不同情況分別處理:一是已在市外領取養老待遇的,按余命年限12年一次性計發給本人。二是尚未領取養老待遇的,達到領取養老待遇條件時,在市外領取養老待遇的,憑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出具的參保證明,按余命年限12年一次性計發給本人;在我市領取養老待遇的,醫療補貼隨養老待遇按月通過金融機構代發。
九、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原民辦教師死亡後,計入其個人賬戶的一次性定額補助怎麼處理
原民辦教師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社保經辦機構應將一次性定額補助以「集體補助」的名義計入其個人賬戶。在未領取養老待遇前死亡的,一次性定額補助本息全額退給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繼承人;已領取養老待遇後死亡的,其個人賬戶中的一次性定額補助有餘額的,將余額本息退給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繼承。
㈡ 八五年以前的老民辦教師什麼時候退休
退休要看人年齡,和是否民辦無關,一般男60女50
㈢ 民辦教師干到退休年齡,能否正式辦理退休手續
你好,可以向單位主張補繳工作期間社會保險。補繳後就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了。
㈣ 民辦教師沒到退休年齡可否享受國家福利
老民辦教師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但這個問題是當時有些地方政府不徹底貫徹國家文件,不考慮幾十萬老民師將來的生存權而遺留下來的惡果!!中國不是每個省都至今還存在民辦教師遺留問題,大部分省和直轄市當年可能嚴格按照了中央文件來解決民辦教師問題、或是在近些年中採取了補救措施來考量民辦教師問題,所以這些地方現在基本不受這種遺留問題的困擾。但在個別省份,譬如說湖北、湖南、河南等省份,當年在「民轉公」和「一次性辭退民辦教師」時弄虛作假,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些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奉獻了半生甚至是終身的老教師們將來晚年的養老和醫療等問題,使這個龐大的群體在凄苦的絕望中終於爆發了,從而引發了不斷的上訪和一些群體事件。 說實在的,我是支持老民辦教師們通過正當的渠道和合法的手段來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的。但是,有誰又知道老民辦教師真正通過正當手段維權時的艱辛啊! 社會上對老民辦教師遭遇的不公正待遇現在已經麻木了,這是最可悲的。新勞動法咱都不用提,就95年1月1日的老勞動法,普通一個職員,在一個單位哪怕是私企也好乾滿了十年,單位就應該依法給繳納養老和醫療等保險,員工在退休後就可以享受養老和醫保待遇了。可為國家教育事業奉獻一輩子的老民辦教師們當初有誰按照法律規定為你繳納保險費用了呢?現在究竟又有多少連續從事教育事業十幾二十年以上而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老教師呢?很龐大的一個群體啊,實在是沒法統計!明擺著的不公平,當初相關部門明擺著的違法,誰不清楚啊?但有誰為您們說句公道話嗎?媒體?知名人士?官員?一個都沒有!悲哀啊!!!舊社會地主家的長工死了地主還得給點錢買一口棺材,我們那些已經逝去的可敬的老民辦教師們和將來會老去的老民辦教師們,您們還不如舊社會地主家的長工了嗎? 老民辦教師問題原先可能因當時的條件和具體政策所限,但現在已經步入法制社會的正軌,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予以考慮。老民辦教師們的付出的和得到的回報太不成比例了,全世界這種情況都是絕無僅有的。當然,我說的是現代社會,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不能算上! 民辦教師當初在崗時的工資是很低的。2001年以前拿得最高時:財政每月發給民補38元,另加山區津貼一年120元,其餘村級每月補85元。這樣算下來每月是133元。這個133元的月工資還是在90年代初至2001年這個時間段的,原來的報酬更少,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平均下來也就60元每月吧!70年代就已開始的教師,那就更低了。每月就13元的補助,至於醫療保險呢?還是多燒燒香敬敬老天爺吧,千萬別讓那些可憐的老民辦教師們身體有恙!!
誰造的孽,就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當年地方沒有嚴格按照規定來處理民辦教師問題,國家和相關部委也光只管發文不監督地方執行,現在造成這種局面,他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民辦教師們在一天一天變老,他們需要這些部門盡快的來承擔這個責任,還他們的生存權,還他們的公道!!
㈤ 教齡滿十五年以上的民辦教師能辦理退休嗎
達到法定年齡時,可以辦理退休。
1.任教年以上(含15年)離崗民辦代課教師統一按2010年公辦教師工資月平均工資辦理退休手續,達到法定年齡退休時,領取公辦教師退休工資的85%。(已超齡者補足退休費用)。
2.任教10—14年者,自己補足15年保險費用,補足15年保險金後,國家按2010年公辦教師月平均工資退休費辦理手續,次月領取公辦教師月平均退休費的70%。(補費辦法:以2010年公辦教師月平均工資的40%補交,其餘60%由國家承擔)。
3.任教10年以下者,自己補足15年保險費用(補交辦法與10—14年工作檔次相同),達到法定年齡退休,領取公辦教師月平均退休費的60%。
4.從離崗的本月開始,每月補償500元的生活費,直至領取退休金為止。
(5)民師退休年齡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2013年12月26日表示,2014年人社部將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分類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據了解,我國從2009年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2011年起試點范圍開始擴大。這項改革的重點是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並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在職稱等級上,設置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並完善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標准和辦法。
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負責人指出,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地位,鼓勵更多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從事中小學教育的重要舉措。
經國務院同意,2015年9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如把職稱系列統一為初、中、高級,這意味著小學教師也能當上教授;此外職稱評定將注重師德和教學水平等。
㈥ 山東原民辦教師教齡在10至15年間現在已到退休年齡有什麼新的政策
你的教齡只有十五年不到,看來沒有用,就是給你一年算一年的社保,你也沒有資格退休啊
㈦ 民辦教師可以辦理退休嗎
要確定你母親任職開始的時間,當然不是說和時間有關,只是一種政策的適用
這種政策也不是退休政策,而是有關民辦教師整頓的政策。
民辦教師不是具有正式編制的教師,而是農村戶口的教育工作者,本身的身份就是當時那個特殊歷史階段的產物,整頓後,民師分了幾個去向,有的辭職、有的上學、有的轉正、還有的被辭退開除。
沒有民師退休的說法,只有退養,但是只有符合條件的才能退養,退養標准也是很低的,而且現在全國早已解決完民辦教師問題,所以現在退養也已經不現實了。
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0年教師退休教齡前面是民辦教師是否算教齡
新疆維吾爾區2020年教師退休年齡是60歲,女同志是50歲。前面的民辦教師是可以叫玲的
㈨ 民辦教師退休政策
民辦教師沒有復退休,只有退制養。
民辦教師這個群體早已經不存在了,國家政策整頓也已經結束了。
如果是今年才不幹了,倒推11年,那就是1997年,不是民辦教師,有可能是代課教師
民辦教師專指1985年之前就已經任教的教師,同時還要符合其他很多條件。
㈩ 教師退休年齡規定
教師退休年齡: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並且累計工齡滿十年的。
法定退休年齡是指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國發〔1978〕104號)文件所規定的退休年齡。即: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並且累計工齡滿十年的;
(二)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累計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累計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准予退休。
我國教師屬於事業單位,因此,教師的退休年齡適用上文提及的第一種情形。
各國情況:
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美國和德國在今後幾年內將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這些國家鼓勵人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時繼續留在崗位上。英國人的口頭禪是「50歲創業才開始」。而樹立在德國科隆市大街上一家公司的廣告詞本身就已經彰顯西方國家在老年人問題上觀念的轉變:「55歲太老了?我們連65歲的人都雇呢。」
芬蘭,65歲退休領取的養老金比60歲退休最高可多出40%。美國人到了退休年齡但仍願意堅持工作的,每多工作一年就獎勵10餘個百分點的退休金,直至正式退休。其實,近幾年美國已經多次調整了退休年齡,退休年齡規定是65歲6個月,以後每年延長兩個月,直到延長到67歲為止。前不久,美國參議員哈格爾已經提出了一個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8歲的議案。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一方面,西方國家的政府對養老金的巨額缺口和老年社會的到來已經感到「驚恐」;另一方面,公司的決策者們目前正在重新審視退休人員的使用價值,並熱衷於對老年人的「余熱」進行開發。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在1994年至2004年間,65至69歲年齡段的老年男性就業率從27%上升到33%,女性就業率也從18%上升至23%。
美國
經濟蕭條及隨後的緩慢復甦,使許多美國人的退休後生活前景黯淡,還只有專家和政策制定者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以來,對老齡化人群未來長期生活保障問題的憂慮聲音就一直存在,2008年金融危機又吞噬了40%的美國人私人財富,隨之而來的長期高失業率及低利率環境,使這一憂慮更加現實,盡管股市表現不俗,幾近創下紀錄,但大部分收益卻流向了較富有的美國人,而他們是無需為退休後生活發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