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保交滿15年到退休年齡能返還本金嗎
社會養老保是一種社會福利性質的保險,被保險人已領取養老金一年,發生身故被保人領取個人帳戶的錢。各個地方社保政策有所不同,社保檔次也不同。城鎮職工保險人在職或者退休後死之,個人賬戶余額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及其利息,可以繼承。我國的社保主要包括城鎮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兩大類。養老保險都是要求繳費滿15年,達到退休年齡才能領取養老金。社保交滿15年,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養老金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個人賬戶全部存儲額,除以計發月份,60歲退休就是139個月。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本金了。
退休人員去世後,辦理喪葬費和撫恤金的具體流程:1.退(離)休人員死亡後,其親屬(遺屬)7日內持以下資料到戶籍所在地社區申請辦理領取待遇資格認證:當月,社區為死亡退(離)休人員做死亡認證,並將收取的材料移交給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次月(市內為15日-24日),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專幹人員(經辦人)持相關手續,先到醫保中心辦理死亡銷戶,再到待遇支付管理部門辦理喪葬費結算。根據規定離退休人員死亡,繼承額=個人賬戶儲蓄額×個人繳費部分佔全部儲蓄額的比例,這筆錢呢,會一次性支付給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是法定繼承人。可以看到,能夠繼承的,只是個人的繳費部分, 單位繳納的那部分會納入養老保險基金,用於支付其他長壽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這是保險的風險共擔原則的體現。如果逝者參加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的金額全部退回。我們這里正在研究制定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員逝者的喪葬補助事宜。
各個地方社保政策有所不同,社保檔次也不同。城鎮職工保險人在職或者退休後死之,個人賬戶余額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及其利息,可以繼承。余額部分並入養老保險基金,如因工死亡的,可以要求養老基金支付部分喪葬費和遺屬補助金。其標准按省社保規定參保人因故死亡(個人繳費部分及利息,由繼承人繼承)。如果退休後沒有領完139個月就身故了,除了獲得喪葬撫恤金外,個人賬戶沒有領完的錢,也可以由家屬繼承。以上是關於喪葬費和一次性撫恤金的領取,以及個人賬戶余額繼承具體辦理流程;可以到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待遇支付管理部門進行辦理。養老金是可以一直領到死的,所以活得越長,養老金領的越多
㈡ 交滿15年社保到退休能拿多少工資
按最代標准交滿年社保,可以肯定的是,在你退休後拿不到多少退休金,可能這點錢連生存都成困難,為什麼這么說呢?
一個人退休時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基本是在職時候工資的50%~70%,看看當地所在最低社何繳納基礎的標准你就算得出來了。
㈢ 社保是只需要交滿15年,還是要一直交到退休何時才能每個月領到養老金
1、按一般企業業說,社保是包含5險1金的
2、交滿15年指的是5險中的養老保險,按目前政策來說累計交滿15年就可以不交,達到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也可以一直交到退休。
3、退休金是按你累計交的養老保險總額和退休當年的退休基數來定的,簡單地說,交得多退休就拿得多,同一繳交基數交養老你從20歲交到35,別人從20交到60,退休肯定拿到錢比你多很多。當然也不好的地方,就是幾十年後的政策不確認,也許到時要65退休,養老累計20年才領退休金,這樣你就領不了,所以建議可以多交幾年
4、另外4險1金的政策需要咨詢你們當地社保局,如何交才能享受得到,各地均有所不同。
(3)社保交滿十五年為退休擴展閱讀:
五險的繳費是以該職工上一年度平均月工資為基數的,若是新入職(第一次參加工作的)員工,則是以其首月的全部工資性收入作為月繳費基數。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員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高於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以3倍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若低於上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繳費基數。
也就是說,若當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000元,若小李的月平均工資為10000元的話,也只能以當地平均工資的3倍(3000*3=9000元)作為繳費基數;若小李的月均工資1500元的話,也要以當地月平均工資的60%(3000*60%=1800元)作為繳費基數。
個人辦理社保的,應當首先到社保機構個人繳費窗口領取並填寫《某某市社會保險個人繳費申報表》和《委託銀行代收社會保險費合同書》,具體有以下幾點:個人社保參加險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
㈣ 現在社保交滿十五年了到退休後工資大概多少
社保交滿15年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0%,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帳戶存額÷120
如果有單位,即使繳滿15年,但職工還未退休,企業還得繼續繳費,直至退休;個人繳納社保的話,可停繳,也可繼續繳納,根據當地政策,肯定也是繼續繳納好,養老保險是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一旦停繳,將直接影響到退休後養老金待遇。
(4)社保交滿十五年為退休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數額計算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1、基數
所謂社會保險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般則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我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一般來說,職工繳費工資如果高於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的,以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工資低於工資所在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4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作為繳費基數。(最高和最低繳費基數的計算比例,各城市可能不同,以各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計算比例和基數為准。)
2、申請條件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並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
(3)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過渡期內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如今,中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歲;從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職工55歲;從事生產和工勤輔助工作的女職工50歲,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女年滿55周歲;
(4)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5)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6)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3、余額繼承
2011年5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始徵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的公眾意見。草案規定了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待遇,並明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草案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後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補繳至滿15年。
對於未繼續繳費或者延長繳費後累計繳費年限仍不足15年的人員,可以申請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對於不願意延長繳費至滿15年,也不願意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以申請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草案明確規定,退休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繳費年限按照各地現有規定執行。
為了規范管理,草案明確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和個人賬戶余額繼承辦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離境定居的,其個人賬戶予以保留;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同時,明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全部繼承。
草案還明確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具體辦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跨省流動就業的,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