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如何發工資
一老人垂危之即,顫抖著嘴唇對自己的孫子說:"孩子……等……教師工資回……答上調了,一定……要寫……在紙上……燒給我,我要在下面投資。"孩子說:"放心吧爺爺,我一定努力活到那一天。"聽完孫子的話爺爺滿意的閉上了雙眼。幾十年後,一位行將就木的老人跪坐於墳前,禁不住淚如泉涌:"孫子不肖啊,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等,也沒等到教師工資上調,我愧對列祖列宗呀!"說完,急怒攻心,渾身顫了兩顫就不動了。那雙眼睛卻還瞪得大大的,死不瞑目呀!!孫子死後上了天堂,一天他遇到了上帝,上帝說:我能滿足你一個願望。他說:"能把日本島沉了嗎?"上帝說:這個難度太高,換個吧。孫子又說:"那我要教師工資上調。"上帝擦了擦頭上的汗說:"你前一個願望是什麼?把地球儀拿來我看看......
② 我是差額補貼單位今天辦退休,差額部分怎麼辦,會和社保工資打一起嗎
無論是差額還是全額事業單位。都已經接入了社會養老保險系統。退休以後,退休金有社保按規定政策執行。退休後不再存在差額部分這一說法。
③ 全額撥款的單位好還是差額撥款的單位好啊 到退休以後退休金是不是有差別呢
不同的單位待遇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那種單位更好。差額和全額事業單位的工資計算公式是不一樣的,一般上,差額單位略高於全額單位。全額單位的工資由財政保障,差額單位是財政只撥付一部分,其他部分由所在單位自己通過其他渠道解決。至於退休後的待遇在實行養老金並軌之後,就基本相差不大了。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標准。在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70%,活的部分為30%。這些單位在核定編制內實有人數的基礎上,可實行工資總額包干。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差額單位的工資有一部分是需要單位在自己的收入中補齊的,如果單位效益不好,不給的話,工資就比全額的低,補齊的話就應該比全額的工資高。
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拓展資料:
事業單位是我國特有的,按照經費來源劃分,如上面各位所述: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照組織機構劃分可分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機構。
其中,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構、國家行政機構、國家司法機關、黨派組織、人民政治機構;事業單位包括:農、林、水利、氣象事業單位、文教衛生事業單位、科學研究事業單位、勘察設計事業單位、社會福利事業單位、城市公用事業單位、交通事業單位等。
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④ 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轉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後,退休後是否應按事業單位的檔案工資進行計算退休金
事業單位轉製成企業的,按企業的養老老計發辦法執行、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專老金屬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為男60周歲為139,女50周歲
如本人為在實行個人賬戶前參加工作在加上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為以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基數乘以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再乘以過渡系數。
⑤ 企業編制退休人員可以參照事業編制退休人員補發差額工資嗎
不能,企業退休人員沒有補發差額的工資的,也不能參照事業編制退休人員,你可以問下你們人事部,看看怎麼解決
⑥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在編職工退休,養老金怎麼計算
隨便算
⑦ 在全額事業單位退休了,單位部分差額人員轉企,把退休的差額人員也轉企了,這合理合法嗎
這種情況各地都有,肯定是有政策的,一般來說對養老金待遇沒什麼影響,現在企事業退休人員每年調整養老金標准基本一致,其他待遇有沒有變化得看當地政策規定。
⑧ 差額單位退休工資怎麼入帳
一、養老保險是可以轉的,有工作單位不必須轉戶口。
二、原帶來單位理專論上不會給你繼續繳屬費,除非是非正常的情況。按現行的事業退休工資的審批辦法是要高(試點省份除外)
三、你如果戶口在B省,養老保險關系又在B省就在B省退休享受待遇。
四、現在事業單位正在改革,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企業退休一樣。你還有30多年才退休,誰能確定那麼久遠的政策。
⑨ 事業編制差額撥款和全額撥款的工資和退休待遇有什麼不同
事業單位按經費來源可分為三種: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種單位沒有其版他收入,經費只能全部靠權政府財政負擔,如中小學;2、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往往有一定的收入,但靠自己又無法養活自己,政府財政補貼一部分經費,如公辦醫院;3、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可觀的收入,足可以通過自己的收入養活自己,不需要財政補助,如一些大學,國家一些檢測機構,他們的收費很高,完全夠自己花了。
原來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是有差別的,全額的比差額的少,差額的比自收自支的少,2006年改革後,國家又進行了統一,工資標准一樣了,退休的政策目前是一樣的,只是經費來源不同。
至於福利這個東西不好說,看單位領導和單位習慣的,當然也看經費是否充足,雖然都是事業單位,哪怕是同一類型的事業單位都是有差別的,就像各個家庭一樣,兄弟間一樣,家裡伙食好壞全靠各個家長安排,當然也受家庭收入影響。
今天發展趨勢,全額的還是全額,差額的還是差額,自收自支的改成企業。退休政策恐怕再過五年、十年都會走社會保險,因為國家一直想推行,在搞試點,目前阻力較大,但最終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