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明明很愛她,成年後的她為何卻不領情
因為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不想接受父母以愛為名的生活干涉。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之下長大。那時候的我們無力反抗,對父母的安排,不論願意或不願意,都必須接受。
當成年之後,她終於有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當然不想要繼續接受父母的全盤操控,自己的人生總要自己掌握才更有意義。
也許父母最好的愛,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去成長,可是每一位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幸福,哪怕在孩子成年以後,也總是給予太多的干涉,反而因此引起孩子的反感。
孩子要學會體諒父母,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父母要學會體諒孩子,孩子的人生路終歸還是要自己去走。
『貳』 為什麼給父母送禮物父母卻不領情
逢年過節送父母禮物時,很多父母會一邊罵你亂花錢,一邊又欣然收下禮物,但是也有特別強硬的,不僅不收禮物還會對你花錢做事,指指點點一番,如果是碰到過年的話更是如此,從年頭可以說到年尾。但是聽完他們這一系列的嘮叨,中心思想就是一個,不要給他們買禮物,他們不需要。
就是這樣的思維方式,他們不會去計算,因為等車花去的時間成本,因為站立太久而弄得自己身體不舒服又要吃葯的這些額外支出。說起來是他們只看眼前不看將來,但是根本原因頌鏈還是生活習慣,消費觀念的固態。
所以當你買一個不稱心的,或者哪怕稱心,但是不是他們自己不知道價格的商品,父母就會感覺到這是一種浪費,必然的引起一些家庭矛盾。想想這些也就對父母親釋然了。
『叄』 對婆婆好,婆婆卻不領情
對婆婆的好,只要你做到晚輩對長輩的尊重和孝敬就行啦。他就算不領情,那是他的事,只要你做的問心無愧就OK。
『肆』 我以為我很孝順,可父親不領情,這是為什麼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孝順。
母親去世後,我和父親不在一起生活,怕他一個人孤單,我就經常回家看他,給他收拾屋子、買零食、陪他散步。但經常一進門面對的都是父親嚴肅的面孔。陪他聊天,他也提不起興趣,還經常不明原因的生氣。我感到很委屈,對他付出的好,父親很少領情。我總在想,父親怎麼那麼難伺候?和同齡人相比,我已經很懂事了,很孝順了,連姑姑們都說我懂事,怎麼父親就看不到,不知足呢?
母親過世半年的時候,父親試探性地問我對於他再找一個老伴兒的態度,說心裡話,我內心當然不想,但我知道父親一個人孤獨,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障礙父親,所以就告訴父親,希望他能夠找到合適的另一半,我尊重他的決定,只要他高興就好。
半年後,父親找到了新老伴兒,他們相處得很好。我歡迎阿姨加入我們這個家,面子上也盡善盡美地做著,但心裡卻充滿酸楚。我將這種委屈一直都深埋在心裡,怨他不領情,不體諒我。
一次,到一位師姐家做客,剛好她的父親也在找老伴兒,她回家給阿姨買東西、做飯、照顧她,熱情地歡迎阿姨加入到大家庭中,讓阿姨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熱情。她真心希望她的父親快樂,也以父親和阿姨的快樂而快樂。
我很少審視自己,但看到師姐對父親、阿姨的真心付出,那種真情流露讓我自慚形穢。這似乎點醒了我,讓我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順和關愛。
長期以來,我以為對父親的愛就是陪伴他,給他買吃的,把家裡收拾得乾乾凈凈,怕他錢不夠花給他買衣服,可是,我卻沒有想過父親內心真的想要的是這些嗎?
有一次,我看家裡的碗用了很多年,已經很舊了,便要扔掉,但父親不讓,我偏要扔,鬧得很不愉快;父親想讓我去學車,我總是以種種理由反駁、推脫,不願如他所願;父親對我講道理,我總是不耐煩的還嘴說他不懂。父親對我的關心和惦記,都讓我一一否定、駁回,是我將父愛一次次拒之門外,父親滾燙的心被一次次潑了冷水。
我給的,父親不需要,讓唯而父親需要的,恰恰是我不願給予的。
我以自坦判培己的願不願意作為給予愛的條件,父親說的沒錯,這恰恰是我的自私和不懂事。
父親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母親重病期間心力交瘁的照顧、母親故去後內心的孤寂,他很少提起。父親一生在為我奔波,為家操勞,我今天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父親一點點打拚出來的,吃苦熬出來的。如今父親已至暮年,希望有個陪伴,為我減輕負擔,也少些惦念,而我,又有什麼資格埋怨父親,還希望父親迎合我的意願呢?
對不起,父親,不自不覺中我已淚流滿面。
父親對我講的道理,無論認不認可,別較真、別犟嘴,說一句:「好的,老閨女知道了,放心吧」,這樣他對我的牽掛就能得到安慰,父親要的是我能理解他,尊重他。
南無羌佛在《行持的基本德行》中說法:對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心時,當依次第而入,先國家後自己,先大家後個人,再由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這個次第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自己對最大恩德的父母都不慈悲喜舍,那麼對別人發的慈悲喜舍就是假的。你對父母都不知道去愛護,對世間上的眾生所謂的慈悲就是走過場。
這些年,我和父親都錯過了太多,不是父親不知足,而是我太自私了。作為一個佛弟子,我連基本的孝順都沒做好,連女兒都沒做好,自以為孝順,卻不知道讓父母不開心都是不孝。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學佛修行利益眾生呢?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罷了,虛度了時光沖昌,蹉跎了歲月。
就讓我先從孝順做起,好好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佛弟子吧!
——END——
撰稿:花開半夏
編輯:對白雲天
『伍』 為什麼我做的都是錯的明明以做的恨好但在父母眼裡都什麼也不是
明明做的很好,但是感覺在父母的眼裡什麼也不是。那隻能說父母不知道如何誇贊你,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引導你,當然也不排除是其他原因,比如性格問題。不管怎樣,做好自己就好了。
『陸』 媳婦對婆婆好婆婆不領情怎麼辦不僅不領情還說風涼話,為什麼婆婆不能把媳婦當做自家人
對於婆婆來講,媳婦永遠是外人!
分析:
1、當一個女孩決定嫁給一個男孩的時候,她是奔著成立一個獨立家庭來走的,但是男孩一般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站在男孩母親的角度來講,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娶來媳婦成立的家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不存在新成立的小家庭是獨立家庭這一點的!所以小家庭的事情,總想說一說,管一管。但婆婆這種插手的行為,對於女孩兒來講,是侵犯家庭獨立性的行為。在自己母親和自己媳婦的沖突中,如果男孩的獨立性不好,很可能順從母親的意志,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妻子造成壓制。
2、在家庭中,丈夫擔任著保護家庭獨立性的重任,在自己的家庭遭到父輩的侵犯,或者來自其他外界的侵犯時,要挺身而出,對家庭對妻子予以保護。但因為咱們的男孩子同樣缺乏對家庭獨立性的認識,所以也很少有丈夫能做到這一點。同時,丈夫也是自己的小家庭,和他的原生家庭之間的紐帶,媳婦不方便和婆婆去正面沖突,但可以考慮通過丈夫來解決和婆婆之間的矛盾。
3、男孩擔負著傳宗接代的社會功能,它擔負著傳承血脈便把血脈延續下去的家族重任。而妻子的角色則是幫助他完成傳宗接代的社會功能,同時,承擔著相夫教子的責任。所以在丈夫和婆婆的眼裡,妻子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只是丈夫自身功能的一個延伸,一個外掛,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