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每月給父母多少錢合適呢 我很疑惑,從我上班時候就開始了。現在我24歲,是個女孩,父母都是北京的,家庭
應該說你父母心裡也有本帳吧。
我也在北京,我覺得北京的物價也不低,而且你父母雖然不出去工作,但其實他們心裡也未必就那麼悠哉。
一個月七八百的收入,加上一千三的照顧小孩的費用——炒股是有賠有賺的,說不定還有虧空。這樣的收入一旦你媽媽帶不動小孩了也都得不到保障,而且不知道你怎麼想,一般人會覺得結婚了你總不能繼續這樣大比例地給父母錢吧?那你覺得他們手裡不攢點錢,心裡能踏實嗎?
我也覺得你很難,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想,你覺得你身為北京人,比起那些北漂來說是不是更輕鬆了呢?
也許你很辛苦,就會想著別人的父母怎麼樣,我認識的人里有工作七八年了父母每個月還給2000的零花(小地方的人差不多是中等的月薪水平了),家裡好幾套房也都准備好做婚房,這只是一般中產家庭,如果是富豪之家就更大——如果非要這樣比我簡直覺得沒有活路了。
但是和北漂一族比呢?你想想看,如果你是外地來京的人,每個月租房還有吃飯什麼的,一半的工資夠嗎?我想你周圍應該有外地人,他們的開支你也不會完全不了解。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那是我爸媽啊,有必要算的那麼市儈嗎?」,但是換個角度,不會覺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嗎?因為錢是給了父母,他們沒花掉也是自己存起來,將來還是會減輕你的負擔。你會覺得委屈,做父母的也會攀比吧,也許你沒跟他們溝通太多,但是在一個小區里都會有老人攀比「你女兒做什麼工作啊,掙多少錢啊,女婿一個月賺多少啊,孫子念書怎麼樣啊」,好不好的,都是現實存在的。
其實錢是讓人很苦惱,如果你工資很高也許就不會在乎那麼多,一個女孩子被經濟壓力逼著,總覺得父母還年輕為什麼不能更努力一些呢?但是他們在家宅很久了,可能就沒有勇氣出去了,年輕人的話還會有雄心壯志,像北漂,像蟻族,社會再殘忍,還是會留給你一條路,但對40歲的人來說,有條退路的話,可能真的沒有勇氣出去做事了,也不是誰都有那種魄力啊。
所以我覺得你最好現在做個規劃,問問你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重要的不是委屈或者在意他們說的,而是你很快就要結婚了,你的能力有限,對於將來孝順老人這塊你應該和你父母還有你男朋友通個氣。我打個比方,如果你父母是農村人,養你到今天,然後他們沒有養老保險什麼什麼都沒有,老了做不動農活沒有錢賺,你不也要管他們嗎?當然,你父母還沒那麼慘,但是一個整體的規劃,比如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保障,你能給到多少是很重要的。
這一點你自己心裡要有個數,比如你父母有多少收入,他們一般開支是多少,而你的未來計劃是怎麼樣的,為了維持你的基本生活和家庭和睦你最多能補貼你父母多少。這個東西最好還是一開始就算清,否則你生小孩拿不出那麼多,你父母可能有怨言,而你老公也會覺得壓力大,這樣你最後兩邊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