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卧床的老人長了龍船怎麼辦

卧床的老人長了龍船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5-09-11 14:01:22

1. 施洞鎮的龍船節

在貴州台江縣施洞鎮有一個獨特的節日,獨木龍舟節,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龍舟節:一是舉辦的時間不同。別的地區賽龍舟時間在端午節前後,而施洞苗族是在每年農歷5月23至27日之間舉行。
二是龍舟的製造不同。別的地區製造龍舟是用許多塊木板組合而成,施洞苗家獨木龍舟只用三根杉木並掏空樹心製成。中間的一根稱為母舟,長達二十餘米,兩邊的兩根叫子舟,長度在十五米左右。平時分開擱置,競渡時各用麻繩或竹子將子舟捆綁在母舟兩側。龍頭用水柳樹精心雕刻而成,有一人多高,安有龍角,雕著龍眼、耳、鼻、舌、齒,嘴含白珠,腮掛龍須。龍頸背部刻有鱗,裝飾著紅、黃、綠、白、青等多色彩繪,並嵌入玻璃映襯,使其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別的地區龍舟的龍角似鹿角,施洞苗家獨木龍舟的龍角是一對彎彎的大水牛角,左右角上分別寫有「國泰民安」和「豐調雨順」八個字。
三是劃龍舟的方法不同。別的地區賽龍舟坐著劃,施洞苗族的獨木龍舟賽是站在兩邊的子舟上劃。
四是紀念的人物不同。別的地區舟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施洞苗族的獨木龍舟賽來源於一段遠古的神話傳說。
以施洞為中心的清水江沿岸
各個村寨臨江邊都有龍船棚安放龍船,從訪問中得知,各村的龍船下水在逐年減少,從70年代的30餘條到今年的7條,去年還多些,有10來條。其中的原因說出來也許還是比較現實的,因為龍船的「鼓頭」在清水江沿岸有親戚的寨子都要靠岸收禮,一般以鵝居多,也有送現金和活豬的。劃龍舟的這四天都要包船上所有人的吃喝,今年收的禮來年要還的,應了那句電影里的老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人情社會啊!還有一個原因,由於最近幾年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青壯年勞力大都在節日期間不回來,從抬龍船下水到劃龍船的這幾天很耗體力,這也是清水江沿岸許多村寨龍船不下水的原因。今年的龍船節政府還獎勵每條船1000元,鼓勵各村寨都參加,但收效甚微。 苗族的獨木龍舟節是男人的節日,顯示的是男人的力量。女人是不能參加的,不能坐龍船、不能摸龍船、家裡有懷孕或坐月子的都不能參加,不能的太多了,村民說因為怕龍船出事。不過這幾年實際上從儀式到禁忌也沒這么嚴謹了,正式的龍船下水儀式已許久不搞了,也許支撐村民參加龍船節的唯一動力是:「今年要收禮,要收禮呀要收禮!收禮只收豬、鵝、人民幣!」 劃龍舟的村寨,一般一寨一隻龍舟,兩百戶以上的多是兩只
或三隻。放龍舟的房子形長廓,稱「龍舟棚」。棚為一排七間八柱式木結構,上有瓦面屋頂,依山而建。全長約25.6米,寬2.7米,高為3.24米。經過實地測量十三個寨子的「龍舟棚」,長短高矮幾乎相等。 以一個寨或一個氏族為單位,第屆(即每年)推選一個鼓主。苗語稱為「嘎紐」,即鼓主之意,俗稱為「鼓頭」。「紐」是鼓的意思,本來,劃龍舟時龍舟應該是主要的,鼓是次要的。但不以龍舟來稱呼當年的主辦者,而以鼓來作稱呼,這可能是劃龍舟和「祖鼓祭」(也稱「鼓社祭」,系苗族人一種以鼓為主要祭品、祭樂的祭祖儀式)有關。或者它起源於「祖鼓祭」主持者兼辦,因而才沿用「鼓主」這名稱。
「鼓頭」是由其共有一隻龍舟的住戶家裡主人輪流擔任的。每年龍舟節剛過,「 鼓頭」殺豬請寨子上的人吃酒的時候,大家都要決定來年「鼓頭」的人選。新「鼓頭」推選出來之後前一任「鼓頭」便要將鼓和龍頭送到他家裡。有的寨子上住著一個大姓的,就由其大姓中分房輪流擔任,輪到某房,即由該房按還在世的長輩輪流擔。如老一輩人放棄,才由一輩來輪流承擔。輪到的時候。一般不願放棄,因為寨子里家戶不少,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輪到一次,一生中輪到兩次的算是幸運了。也有終身沒有輪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祖鼓祭」的主持人也是如此產生的。當「鼓頭』是極為榮耀的事。當「鼓頭」的條件是從各方面決定的,諸如系一方一地的頭面人物,或者親戚朋友眾多,自己的家底厚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至於兒子多的人,也有可能當選,因為親友多。而最容易當選的,為姑娘多並且多已出嫁的人家(這也許是舅權習俗在節日中的一種反映)。因當了龍舟「鼓頭」之後,這只龍舟每到一地親友們來送禮物,這便可以炫耀一下「鼓頭」的人緣關系,可以獲得好名譽,可以抬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對兒女的婚姻前程也有禪益。再則,接受大批禮物,如果處理得當,還會使家中更加富裕。故當「鼓頭」時除了考慮自己的家底,更須考慮親友的多寡,二者缺一不可。如輪流到家境較差的人家,他不願放棄時,家族也樂意在經濟和飲食上給予幫助。因感親友太少,收禮不多,有失體面而不願承擔的,就不勉強,而另舉他人。
當上「鼓頭」的人會置備糖果點心,外出通知三親六戚,新老朋友,叫做「透風」。言外之意,即明年我家當「鼓頭』了,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以便讓我把龍船劃得體體面面的。受禮者(沒有外出通知習俗的村子的親友,通過其它渠道得知明年自己有親戚當了「鼓頭」的),也開始作隔年送禮的准備。屆時,親友們都將備辦的禮物直接送到江邊上等待、稱「接龍」。送的禮物主要是家畜或家禽,其次是鞭炮和一條長約一丈的紅綢緞。女婿的禮物最少是一條豬,而女婿的直系親或房族,禮物也不能少於一隻羊,一般的要送鵝或鴨。過去,苗寨中當權人物當「鼓頭」時,他的親友也有以牛、馬作為禮物贈送的。
送禮的儀程是這樣的,龍舟劃進了寨子口,先要放三銃。岸上的送禮人看到是自己的親友船來了,便迅速將禮物抬送到河灘邊,待龍舟在岸邊停穩,送禮人手中的一串鞭炮即炸響,然後在龍頭的角上繫上紅緞,接著斟上一杯酒先敬「鼓頭」又依次向所有龍舟上的人敬上一杯,然後才把禮物送到龍舟上面去。
「鼓頭」這一天可以得到很多禮物,但開支也是很大的,除了招待所有參加劃船的人三餐飯食酒菜外,在劃船結束後,他還得殺豬備酒。招待寨子上的人與客人。當親友回去時,送的禮物是豬羊,則回贈雞鴨。如果送來的禮物是雞、鴨就不必回贈了。禮尚往來。以後輪到送禮的親友當「鼓頭」,必須按原來他送來的禮物加倍送去。
從前,一個村寨上有專一的田土、山林、稻穀或金錢作為龍舟節的基金來源,稱之為「眾田」,「眾山」或「眾谷」。田和山林以每年的收益作龍舟節的費用。後來這一方法逐漸消失。
當今的「鼓頭」不再是用輪流方法產生的,而改用推選的方法選出「鼓頭」。 砍樹制龍舟的時間是龍年十月的未日。去時,由寨子上備糯米飯少許,一隻活公鴨,一隻公雞,一砣刀頭肉,一尺青布,一綹絲線,一束麻,一壺酒和香、錢紙以作祭「樹神」用。在選中的杉樹下,先將青布、絲線纏在樹幹上,將酒、飯置於樹下泥土上,然後焚香,燒錢紙,再將鴨血放出,淋在樹幹上請「山神」、「樹神」受獻。然後由一知古規古禮,並「富貴雙全」(兒孫滿堂的)的老人向樹祈禱:「吉杉啊!請允許我們全氏族將你砍伐去做龍舟、願你庇護老少吉安,子孫昌盛。」祭禮畢,即由一名事先已選好了的「有福之人」(是青年,要父母雙全,是中年,要兒女俱在,忌續弦)動手先砍第一斧。然後大家才把樹伐倒。樹要倒向東方(因為傳說苗族人系溯江西進來此定居,故有懷念祖先意思)才算吉利。(砍伐龍頭用的水柳木時也用這種儀式。)然後,把這根樹運到寨子邊上進行製作,木頭進寨子的時候,全寨老少要備酒、肉、彩絲線來迎接龍船木,並為砍樹者洗塵。
龍船木運行途中,沿途的親友都要以酒迎接龍木,並贈送鴨、鵝等,並備一壺酒,一匹長約一米的紅緞帶系在龍船木上,賓主互相唱祝賀的歌,氣氛十分熱烈。回到寨里,全寨人都會跑來歡迎,並高聲喊:「龍來了!」
龍船木的賣價起碼高出普通木料的一倍,特別是做母船的樹,要價更高。有的主人甚至提出要用一頭水牛去兌換。
雕龍頭用的水柳木比較好找。選中以後如果樹主人不願意賣,就「偷」。主人發現了也不責罵,但「偷」樹人一定要在樹下放一籃糯米飯,一隻公雞,一壺米酒。
龍船木運回寨里,擇吉日動工製造。龍舟與龍頭的製造要同時進行。開工前,用白雞燒香燒紙祭名曰「嘎哈」的保護神,求他保佑龍舟造得順利成功。之後,木匠師傅(若他家有未滿月的產婦則不能參加)才動手。一般先由師傅「發墨」,即劃好各部位的尺寸與標記。然後所有的男子能刨的刨,能鑿的鑿,不能刨鑿的則做零碎活,總之,各盡所能。待船初具規模之後,再由木匠師傅加工修整、龍舟做好之後還要試劃。製作龍舟一律是義務勞動。只有雕匠師傅才可以得到一籃糯米飯,一隻紅公雞,一壺酒的酬謝。
龍舟造好之後,要祭祀和慶祝一番。由全寨每戶視其家境情況湊錢物進行,全寨老少於龍船棚內歡宴,並擊鼓跳舞唱歌,興盡始散。 龍船船體一律用杉樹。中為主船,苗語稱「合迷」,意為「母船」。兩側各一小船,苗語稱」嘎呆」,意為「子船」。均由三根粗大、完整的樹挖成槽形的獨木舟並排捆紮而成。母船粗大,挖成六個艙。每船長約1.8至5米不等。母船船長至21、24米間。寬約0.7米。其前部接龍頭處,繞翹離水面0.9米高。中間的四艙是供裝載節日期間沿岸親友所贈家畜、家禽的,和當日撓手中餐食品。
兩側兩只子船較小,長度一般在15米左右,寬約0.5米,為撓手站立用撓的地方。龍頭木選用水柳樹(苗家稱「動加機」),質輕且韌,宜於雕刻。選材長3至4米,直徑約0.3米,具體大小視龍舟船身而定,龍頭上雕有角、耳、鼻、眼、腮、胡須。龍頸的下部要掏成空洞,再以小木板封洞口(據說若不掏空,龍船將與水中的龍相鬥。實則掏空後可減輕船頭的重量,有利競渡)。頸背刻龍鱗,施以金,紅、黃、綠,白各種顏色,並嵌以小玻璃片。猶如真龍在閃光。龍眼部嵌入小玻璃片。須發飄,可謂栩栩如生。最具有特色的是,龍頭兩邊還要安上一對彎彎的大牛角。左右兩只角上向前方的一面還要分別寫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節日期間,「鼓主」家每天要蒸上一甑糯米飯,備好米酒、肉、鴨等菜餚給龍舟上的人吃。凡在龍舟上吃飯的人都用手抓飯吃。不用筷子,以懷念遠祖先民的生活。煮飯與烹肉的人必須由老年或中年的「有福氣」的男人擔任。蒸飯時,甑口不能加蓋,煮肉,雞、鴨時不許在鍋中翻動,飯蒸熟後,把鵝、魚、肉放在甑口,搬上龍舟供橈手食用。飯甑抬走後,留下的鍋具都不許搬動,直到龍舟返回村寨後才能動手。最為禁忌的是婦女不得上龍舟,其次婦女生孩子,坐月子,則全家一律不許觸摸龍船,否則會「發生不測之事」。
龍舟的開劃儀式既嚴肅又莊重。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即推舟下水。二十三日方用蔑條將母子船捆紮在一起,然後將龍頭安放母船上。二十四日舉行開劃儀式時,「鼓頭」要准備一隻白公雞、一壺酒。在河灘邊置一方桌,立龍神之位於其上。沿桌腳則綁一根剔枝去葉並剝去樹皮的五倍子樹棍,上留一杈,綁雨傘一把,系紅布一段,剪白紙一串(象徵稿素。雨傘則是象徵人類的保護神被人類始神「姜央」放火燒房子,使他衣服燒著了,保護神只好打把傘遮羞的意思),芭茅草一把(芭茅細長,形如刀,取避邪之意。此草敬神之後隨船帶走,插在尾小孔中,待到龍舟集結地,再由艄公將它分給一個人一根,然後統一動作拋入江中)。桌上擺一升米,三碗酒、刀頭肉。焚香敬酒後祈禱唱:「我手裡拿只白公雞,一罐米酒象蜜糖。這山叫一聲,那山喊一喊,請你們龍神、地神、山神齊下山,同心協力保龍船平安清吉,無往不勝,賜給大家添子孫,多象魚兒千千萬。」等。
請眾神之後,才殺白公雞,將血滴在五倍子棍上,又扯下幾皮翅膀毛粘在五倍子樹棍的小權上;將雞煮熟,盛在太碗中,又燒香化錢用酒滴在地上,向神靈獻熟食。接著鑼鼓頓響,將龍舟在寨子附近的水面劃上一圈才離去,前往比賽地點。近代有些寨子在開劃前不興祭祀,只在江邊臨上龍舟一刻,由掌艄者大喊三聲:「兄弟們!劃龍船去喲!」眾人則齊聲應和「啊!」如此三聲,便啟程。祭祀的東西在龍舟從比賽場地回來之前不得挪動。 舟上人員計有「鼓頭」一人,鑼手一人,撐篙一人,理事一人,艄公一人,他門分別站或坐在母船上,每隻子船則站十六名撓手。
「鼓頭」身著夏布長衫,外套特製鑲黑邊的紅色或青色的絨背心,戴一副墨鏡,頭上戴特製的寬邊麥草帽,手提一面直徑約一盡兩面蒙著鼓皮的鼓坐在船的最前面,背靠龍船頭,面向橈手。按「咚咚咚咚」的節拍擊鼓。比賽時他負責發號施令,猛烈擊鼓,催促橈手奮勇向前沖刺。 鑼手:坐在離鼓頭1.5米的地方。鑼的直徑約一米;掛在一根鑼竿上,竿頭雕了一隻小龍頭。鑼繩即掛在龍口中。由一男扮女裝的十歲男孩擔任。行舟時應著鼓點節奏敲打。全成為:「咚咚咚咚多!」的聲響。他身佩銀項圍和精美的銀飾,頭戴銀風冠,衣著十分華麗,這個小兒是由「鼓頭」家族中選出來的。由這一老一少掌鼓擊鑼,有人說這象徵著保公與九保父子倆。但此說不盡合理,九保是男孩,何以打扮成女孩?這可能基於苗族身居水鄉,早年有男女共同泛舟的習慣,後來因江上風浪太大,舟速太快,婦女體弱不支,出現落水慘死之事,及改為男子劃舟,婦女不再上舟。男扮女裝的小兒即象徵不忘古時風俗。
撐篙:苗語稱「紐富」,由「鼓頭」請來力氣好、識水性的人擔當。
管帳:每到一地,親友送上禮物時便作記錄,便於「鼓頭」將來還禮。
撓手:每隻子船十六人,每艙四人。站著,不坐,比賽時略取弓箭步兀立。他們一律穿紫青色土布對襟短衫和陰丹士林布褲子。忌卷褲腳(意為正在求雨還卷褲腳,有怕雨之嫌,於求雨不利)。腰扎一條寬約一寸的織花釘上銀泡泡的腰帶。頭上則戴精巧綉邊的「馬尾斗笠」。帽沿插著三片如同鳳冠的銀片。從前劃龍舟時,每人都身披蓑衣,頭戴紙糊的斗笠,以示祀雨,橈手的橈片長約2米,寬10厘米,手持瑞為園柱狀,下水端為扁擔形,最下端呈弧狀尖形。
艄公,苗語稱「達帶」,要識水性,善於應變。他以手中的長橈片充舵槳。一面掌船方向,一面發出調節橈手用橈節律號令。因此清水江的龍舟上,鑼鼓只起助威、喧染氣氛的作用,而齊橈的重任則落在艄公的身上。
節日期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還屬少男少女們的「遊方」,即談情說愛。而集市上的貿易也伴隨進行。

閱讀全文

與卧床的老人長了龍船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單位證明怎麼寫 瀏覽:210
現代的孝敬父母的散文300字 瀏覽:208
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新政策 瀏覽:592
老人家的玉手鐲 瀏覽:124
企業退休金何時提高 瀏覽:992
社區醫保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142
勤工儉學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212
周揚青父母是做什麼 瀏覽:953
思修實驗報告敬老院 瀏覽:509
2015退伍養老金 瀏覽:31
養老院自傷傷人處理流程 瀏覽:557
日本養老金改革法案 瀏覽:322
一年退休工資漲工資詳情 瀏覽:678
月牙湖老年公寓怎麼樣 瀏覽:218
養老保險扣繳規定是屬於哪個法律 瀏覽:390
適合50歲以上人用的護膚品 瀏覽:504
退休工資好久發 瀏覽:426
塑料袋怎麼養長壽花 瀏覽:298
壁山到長壽氣車一天多少次 瀏覽:926
卧床的老人長了龍船怎麼辦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