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順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
3、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6、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7、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弟子規》
8、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9、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0、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2、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13、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4、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15、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6、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17、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1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19、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
20、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21、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22、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2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24、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25、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6、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27、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2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勸報親恩篇》
29、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30、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32、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
33、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34、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35、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狄更斯
36、父母惟其疾之憂。——孟武伯
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8、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39、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4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42、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43、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44、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45、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4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7、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孟子·盡心上》
4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50、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1、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何鑄
52、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53、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54、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55、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5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5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5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59、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60、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61、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62、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63、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64、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名賢集》
65、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6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67、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6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9、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70、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72、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73、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5、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三國志·魏書》
7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77、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西塞羅
78、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79、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80、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81、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8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83、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勸報親恩篇》
84、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8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86、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李毓秀《弟子規》
8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88、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89、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90、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9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9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增廣賢文》
93、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94、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95、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96、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
97、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98、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99、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100、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第一》
101、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拉法格
102、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字嚴
103、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0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05、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06、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107、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08、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09、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110、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馬雅可夫斯基
11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李毓秀《弟子規》
112、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康德
113、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114、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115、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培根
116、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增廣賢文》
11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18、長幼有序。——孟子
1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2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21、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22、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123、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李毓秀《弟子規》
12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125、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126、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綱
127、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128、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29、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李毓秀《弟子規》
13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131、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132、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13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34、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135、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
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5、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7、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9、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0、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1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3、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15、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自信)——拉法格
16、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17、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18、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西塞羅
1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0、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2、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23、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24、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5、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培根
2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9、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孝順父母的名言
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3、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蘇聯
5、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6、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7、長幼有序。孟子
8、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0、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11、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12、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13、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5、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16、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9、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2、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23、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24、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2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26、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27、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8、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9、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31、父親和兒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愛的是兒子本人,兒子愛的則是對父親的回憶。歐洲
32、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3、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4、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3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36、沒有哪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大家都有某種推測或某種信任。米南德
37、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8、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39、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4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1、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44、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47、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48、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4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50、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1、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5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4、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55、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孝順父母的名言警句關於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孝敬父母的名言② 做人要孝順的經典語錄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6、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0、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11、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1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13、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14、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15、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6、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1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1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2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2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25、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2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2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28、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③ 孝道名言
孝道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一愛一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一愛一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宋〗何鑄
3、好飯先盡爹一娘一用,好衣先盡爹一娘一穿。出自【勸報親恩篇】。注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注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6、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7、孟子曰:親一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注釋:孟子說:親一愛一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8、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注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0、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1、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2、母一愛一勝於萬一愛一。莎士比亞
13、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注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一愛一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一愛一撫別人家的孩子。
15、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16、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1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18、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9、一個天生自然的人一愛一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一愛一他的父母。林語堂
20、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21、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注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24、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6、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注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27、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28、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9、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30、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31、子孝父心寬。〖宋〗陳元靚
32、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3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一愛一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34、天地之一性一,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3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春秋〗孔丘
37、大孝終身慕父母。〖戰國〗孟軻
38、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39、爹一娘一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注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40、一愛一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一愛一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41、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一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一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一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2、百善孝為先,萬惡一一婬一一為首。〖清〗王永彬
43、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44、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字嚴
45、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46、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47、羊有跪一乳一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48、詩書立業,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49、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
50、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一愛一,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51、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5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擴展閱讀
孝道的名言
1、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清王永彬
3、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4、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7、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8、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1、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1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13、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佚名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1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8、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拉法格
19、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春秋)《孟子盡心上》
2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1、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22、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3、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4、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5、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26、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27、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宋林逋
28、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9、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30、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31、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3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清李毓秀
33、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
3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35、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36、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37、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38、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9、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40、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41、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4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李毓秀
4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44、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45、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7、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49、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50、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51、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52、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53、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54、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
55、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56、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5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58、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59、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李毓秀《弟子規》
60、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6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6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
63、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64、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增廣賢文》
65、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66、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67、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68、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
69、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70、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71、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72、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73、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74、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
75、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李毓秀
76、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7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78、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
79、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8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81、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82、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8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84、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8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86、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87、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勸報親恩篇》
有關孝道名言
有關孝道名言
1、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2、首孝弟,次謹信。 李毓秀
3、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4、堯舜之道,孝悌而已。
5、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7、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9、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0、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1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2、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
13、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第二》。
14、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15、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16、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7、當知父母恩最深,諸佛聖賢咸報德,當人至心供養佛,復有精勤修孝養,如是二人福無異,三世受報亦無窮。
1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19、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
2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3、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24、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25、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孝道名言警句集萃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注釋】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
【注釋】孝是天經地義的。
4、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7、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注釋】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9、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1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注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
【注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1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18、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注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19、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注釋】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20、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語·弟子行》
【注釋】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6、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 愛的名言 又賢惠的名聲。
27、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注釋】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0、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報親恩篇》
【注釋】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釋】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注釋】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孝道名言》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孝道五言詩 專題。
④ 孔子父母的名言
孔子關於父母的名言
對於父母,孔子持是什麼態度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關於父母的名言,歡迎參考閱讀!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上面的翻譯
1、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說:「所守的約言符合道義,所說的承諾就盟能兌現。態度容貌符合禮儀就不致於遭受侮辱。依靠關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2、孔子說:「後生小子(弟子在這里指的是年紀幼小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房子(《禮記。內則》: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這里的弟子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宮,出是出己宮)便敬愛兄弟。寡言少語,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精力,再去學習文獻。
3、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4、孟懿子(魯國大夫,姓仲孫名何忌,懿為謚號)向孔子問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不久,樊遲(孔子學生,姓樊名須,字子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向我問孝道,我答復說,不要違背禮節。」樊遲問:「什麼意思?」孔子道:「父母活著,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了,依照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5、孟武伯(仲孫彘,孟懿子的兒子)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回答道:「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6、子游(孔子學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問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7、子夏(孔子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問孝,孔子說:「兒子在父母面前經有高興的神色,是件難事。有事情,年輕人效勞,有酒菜佳餚,年長的人吃喝。 難道這竟可認為是孝么?
8、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邊替他們高興,一邊擔憂
9、宰我(孔子學生)問:「父母死後要守三年的喪,太久了。君子有三年不去習禮,禮儀必定會廢棄掉,三年不去奏音樂,音樂一定會失傳。陳谷既然已經吃完了,新谷又已出來,打火用的燧木又經過一個輪回,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個白米飯,穿花緞衣,你心裡安不安呢?」
宰我道:「安."
孔子(搶著說)道:「你安,你就去干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小的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裡不覺得舒適,才不這樣干。如今你既然覺得心安,便去干好了。」
宰我退了出來,孔子說:「宰予不仁啊!兒女生下來,三年以後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宰予難道就沒有從他父母那裡得到三年懷抱的愛護嗎?
10、有子說" 他的為人,孝順爹娘,敬愛兄長(其為人也孝弟中的「弟」是悌,音ti 的四聲。孝為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悌為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產生。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是仁的.基礎吧
1、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2、給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讓他們謙遜謹慎,孝敬父母,愛戴親友。——西塞羅
3、父母是孩子們啟蒙教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李岫雲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5、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6、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7、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孟子
8、應該強調,不嚴肅認真的教育,有許多隱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聰明的。——雨果
9、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0、即使是孩子,也有一個人格,也是一個獨立的人,這個前提必須明確,孩子決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構成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一個人格必須用充沛的愛來培養。——池田大作
11、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1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3、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詩經》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15、有小孩的父母,即使對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語言。——木村久一
16、生意要一筆一筆地做,面對面地做,推心置腹地做。顧客不是我的冤家對頭,而是我的衣食父母。——喬·吉拉德
17、善體黎庶情,此謂民之父母。廣行陰騭事,以喃保我子孫。——山陰金先生
18、怎樣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間毫無間隙,在溫柔地愛他們的孩子時,同時維持著堅固的紀律,且在兒童之間保持著絕對一視同仁的平等態度。——安德烈·莫洛亞
19、在我家裡,關心別人是理所當然的事。父母親從小就向我們灌輸,一個人既要有雄心壯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自立自強是生活的基本原則。——艾森豪威爾
20、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山陰金先生
21、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22、勞動和人,人和勞動,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親。——蘇霍姆林斯基
23、孩子們的心裡總是演著好多小小的戲劇。父母不跟他們太親近時,他們就會覺得傷心。可是,這些悲傷卻像奏樂的豪雨,雨水中歡笑著初升的太陽。——羅曼·羅蘭
24、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25、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範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谷口雅春
26、我們接受三種教育,一種來自父母,一種來自教師,另一種來自社會。第三種教育與前兩種完全背道而馳。——孟德斯鳩
27、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8、尊重上帝要先於聖人,尊重英雄要先於常人,尊重父母要先於他人,然而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畢達哥拉斯
29、在一定意義上,學生是老師的影子,兒女是父母的影子。——吳明
30、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成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捷爾任斯基
31、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33、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3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培根
35、很多人認為小孩子講的話都是無稽之談。然而我認為,如果現在聽取孩子所關心的事,將來當他到十幾歲後也能分擔父母所操心的事。這兩點是密切相關的。——亞科卡
36、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於不承認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種子,最初就是從這里萌芽的。——池田大作
37、敬義之所在,縱刀據斧鉞加頸項,父母兄弟環泣於前,此心亦萬不可動,此志亦萬不可移。——何功偉
38、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39、父母有幾百億家財,能夠幫子女買到個聰明的頭腦嗎?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財產或世間福德所能換來的,是要多生累積福德來的。——南懷瑾
40、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41、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培根
42、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
43、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44、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有一種真摯的願望,就是想目睹本身不能成就的事業為兒子所完成,似乎他們想以此獲得再生,並且好好應用前一輩子的經驗。——杜邦·納姆洛
45、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王建
46、如果你覺得生活很無聊,那說明你的生活都是由父母買單。——比爾·蓋茨
4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劉向
48、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山陰金先生
49、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50、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李毓秀
51、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52、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53、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孔子
54、家中沒有嚴父慈母之別,若說嚴,父母都嚴;若說慈,父母都慈。全家相處有如朋友一樣。——福澤諭吉
55、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布魯諾
56、確實有很多孩子,在父母單身家庭或雙亡的困境中生存下來,但孩子對父母的需要,仍是人本性中不可抹殺掉的。——里根
57、在子女還小時,父母就應當考慮他們將來的職業方向並加以培養,因為這使他們最易塑造。但在這一點上要注意,並不是孩子小時所喜歡的,也就是他們終生願從事的。——洛克
58、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59、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60、父母常失,在不能已於媚子。——王符
61、都說共產黨不孝順父母,你看人家周恩來對父親不是挺孝順嗎。——於學忠
62、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蘇霍姆林斯基
63、任何一個孩子因死亡、離婚、被拋棄而失去父母,永遠是個悲劇。有些單身家庭確實也盡到了照顧自己孩子的責任,但是多數美國人認為,單身這家庭並不是理想的模式。——里根
64、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經》
6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⑤ 孝老愛親名言詩句
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4、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5、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9、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10、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1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2、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13、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14、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
1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
16、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17、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18、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19、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20、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21、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2、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23、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4、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
25、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