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不肖子孫」跟「不孝子孫」有何區別
「不肖子孫」跟「不孝子孫」區別如下:
1、不肖子孫:
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賢。指不能繼承祖先事業的,沒有出息的子孫,多用於自己在祖宗墳前的謙稱。
不孝子孫:
不孝子孫指的是不孝順的後輩,是後來人們根據「不肖」的同音「不孝」造出來的詞。
2、肖」是指肖像。後來詞義進一步發展,「不肖」指不如先祖,有不成材、不正派之義。孝的本義是子女對父母的孝敬。
通過字形溯源,「不肖子孫」與「不孝子孫」的含義可以落實,它們的意義也因為有了字形線索而可以區分得很清楚。
(1)父母沒了為什麼要寫不孝子擴展閱讀:
對孝道的全盤否定是不可取的,但我們應看到一點,那就是對孝道的抨擊帶來了我們對自由平等的進一步認識,這也是人性的復甦。
所以,胡適於1919年8月3日在《每周評論》第33號上發表了一首題為《我的兒子》的詩作,提出了「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的觀點,包含了西方近代民主主義的父子平等思想,這在今天已經再也不陌生了,
但在當時卻伴隨著五四的春雨,在愚昧的國民心裡生根發芽。一貫激進的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也喊出了極有人性化的宣言:「要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
時過境遷,孝道伴隨著我們的文化不斷發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孝道就被人徹底拋棄,只是方式開始發生變化而已,並不是孝道的徹底淪喪。因為新時代的孝道應該更多地符合人們的需求,再也不能是被統治者所利用的思想工具。
新時代的孝道應該給我們更多的快樂,而不是精神的壓力,同時也應該依舊是維系我們最真的親情的紐帶。
所以,孝道在新時代已經有了它的新意義,因為它必須跟著時代一起前行。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必會在新時代中除去自己的腐朽外衣,而露出人性的光芒。
2. 「不肖」和「不孝」有什麼區別么
「孝」《辭海》的注釋是:①古代的道德規范,儒家指養親、尊親;②指居喪,如守孝等;③指保育。「不孝子」是指不養親,不尊敬父母長輩,違背孝道的人。
而「肖」在此中的意思是:像、類似的意思。「不肖子」是指在興趣,愛好,性格不像父親的人,不繼承祖業的人。
原是有很大區別,不過現在經常濫用。
3. 死者花圈上的孝子與不孝子有什麼區別
花圈上寫孝子與不孝子區別很大,弄錯了會遭人笑話的。
父母有一方健在的寫孝子二字,說明要繼續盡孝。
父母雙亡,應寫不孝子。
4. 父母去世子女寫挽書自稱孝子還是不孝子
謙稱 不孝子 (謙虛的意思) 正稱 孝子
5. 人死後,死者子女稱孤子、哀子或孤哀子是指什麼
舊時兒子死了父親稱孤子,死了母親稱哀子,父母都死了稱孤哀子。
父死稱失估,母死稱失恃,估和恃都是依靠的意思,意思是父母死了失去了依靠。
舊時喪帖書有一定程式,遣詞用句和稱謂都十分考究,父親去世,要寫「正寢」「嚴制」,自稱「孤子」。母親去世,則寫「內寢」、「慈制」,自稱「哀子」。若父母雙亡,自稱「孤哀子」。結尾用詞要按喪服輕重分別寫上「泣血稽顙」、「稽首」、「拉淚」、」拭淚」、「瀉淚」等。
與喪事有關的習俗和忌諱
1、父母死,子女在大門口貼「當大事」,但如果死者的父母尚在,不可貼當大事;父親在,母親死,不可貼當大事。
2、喪事時,幫單上稱他人的名字叫芳名「芳意從草,意思是墳上長草,所以稱芳名,而喜慶時稱別人的名字為鴻名,鴻,音從紅意為喜慶。
3、父母死,守者孝三年叫大牆,守孝一年的叫小牆,父母的喪事期間,不能洗臉、梳頭、喝酒、不得嘻笑打鬧,吃飯時不能坐凳子。小牆期內,外出做客不可做首席。
4、父母老,次年的春聯應用黃色或者藍色的對聯。有的貼一年,有的貼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