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去世的父、母的骨灰移到老家墓地有什麼要注意的
為人兒女,把去世的父親、母親的骨灰移到老家墓地,要做好十分細致的准備工作。
首先,要在老家組織好民工挖好墓穴,應該用磚砌成一個起拱的老人合葬的墓穴,裡面要容下兩個骨灰盒;水泥、沙子、水源的預備,墓碑的選擇,這些工作一定要落到實處,然後才可以在進行下一步。
要是老人的骨灰原來在殯儀館存放,當天取出來就可以。
如果在一個墓地,要做的工作就多了。要提前請好民工,看好天氣,定好日子,家裡主要的兒女,都要到場。需要預備祭祀的物品,現場需要先進行祭祀,告訴父母親,要請老人到老家的墓地去居住,請二位老人家配合好。祭祀以後,就可以讓民工動土了。
要把帶去的紅包袱皮包好骨灰,放入紙箱子,平整好墳塋,不可以不平整。
到老家墓地進行祭拜,把骨灰裝入新骨灰盒之後,就可以請兩位老人家骨灰入住新居了。平整好圍土,立好碑,就大事完畢了。
也有在放入骨灰盒之前,講究要鋪金蓋銀,還有暖穴等等說法。這就看全家主事的人怎樣安排。各種程序基本如此。
2. 公墓給父母合葬有什麼規矩嗎
公墓合葬(雙人墓,能安放兩個骨灰盒),規矩是,一是安葬時要找人看日子,二是通知親朋好友前往墓地悼念,燒紙錢或獻花,三是骨灰盒安放順序是男左女右(人們站在幕地面向方向左和右)。以上是廣義規矩,每個地方風俗習慣也不一定相同,建議你多咨詢下親屬長輩們,聽聽他們的意見。
3. 為父母合葬有什麼規矩
合葬起源及原由:合葬,即夫婦葬於同一墓穴。《禮記·檀弓上》:「舜葬於蒼梧之野,內蓋三妃未之從也。季武容子曰:『周公蓋畲。』」鄭玄註:「畲謂合葬,合葬自周公以來。」《詩·王風·大車》:「谷則異室,死則同穴。」孔穎達疏:「夫之與婦,生則異室而居,死則同穴而葬。」《樂府詩集·古詩為焦仲卿作》:「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夫婦合葬,西漢中葉以後開始流行。足以看出,合葬在中國有著長遠的歷史淵源,特別是在民間這種風俗依舊。夫婦死後是否合葬,應尊重夫婦雙方各自的意思表示,且在意思表示一致情況之下方能同時滿足。民間認為死亡並不代表身份關系的結束,也就是認為既使單方或雙方死亡,婚姻關系不會因此而結束,婚姻關系將繼續存在。這點可以從死者墓碑上的內容加以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