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不聽自己建議怎麼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下面我整理了孩子與父母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孩子與父母溝通技巧01
1、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出現了問題然後才能對症下葯,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煙等,父母首先要冷靜處理,不要氣昏了頭。要以體貼、諒解的語氣鼓勵孩子說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巧妙地使用沉默與傾聽,領略孩子談話的要點或弦外之音。由於父母的態度誠懇及友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宣洩內心的情感,通過聆聽、對話的方式,父母逐漸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問題的核心,共同摸索一個解決的辦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願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幫助他,當然孩子也就會聽父母的話,改正不良毛病。
2、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溫和的態度很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 教育 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溫暖,才能使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蠻的方式打孩子,就會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為,最終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打出一個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二是打出一個窩囊廢,他見了誰都害怕。這是家長願意看到的結果嗎?當然不是,所以還是要與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處,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無年齡、無性別、無職位、無地位之分。與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對他有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無缺的標准,高出孩子實際年齡的尺度來要求孩子。否則,就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懼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麼他就會敬而遠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懷的。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他的意願,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願意和你分享他的憂愁,也才不會壓抑和膨脹。父母才能給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覺,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給孩子的愛才能永遠不衰竭,成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為孩子心靈的永久歸屬。《中學生心理》雜志一篇 文章 中寫到,94,5%的網癮青少年對父母產生敵意,北京軍區總醫院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641例網路成癮青少年臨床心理分析 報告 中指出:青少年網癮的影響因素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其家庭因素的影響為主要的。調查發現:46%網癮青少年在童年期受過重大生活的創傷。94,5%的孩子對父母有敵意,52%的孩子評價父母缺乏溫暖和理解。孩子對父母有敵意怎麼會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
4、和孩子交流時要多傾聽、少說話。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特別是當孩子在某一個問題上申訴時,家長就以翅膀長硬了為理由,堵住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樣的交流,實際上是家長給自己設置了與孩子溝通的障礙。如果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就應當多讓孩子說,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錯誤,父母也要靜下心來,以同情與認同的態度,站在孩子的立場讓他傾訴,不要打斷孩子的說話,加插自己的意見與批評,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發後,煩惱自然就會消失一半。這樣做不但可增進親子溝通的感情,也可以讓孩子明白,當遇到任何煩惱時,回到家裡都會得到父母的體諒和支持。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當然,孩子也更願意在這種安全感中多與父母交談和溝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傾訴給父母。
5、與孩子一起探討教育的 方法 。不少父母為教育孩子徹夜難眠,到處打聽教育孩子的方法,卻忽略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如農民種莊稼,知道莊稼最需要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企業家懂得顧客最滿意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孩子最喜歡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家長不妨找孩子一起探討,什麼教育方法才是受孩子歡迎的。家長應當怎麼做才是孩子感到快樂並願意接受的。教育者父母的行為和態度方式最直接深刻地影響教育對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什麼,必須先明確他需要什麼?如現在的孩子追星的問題,有一個家長就特別明智,她的女兒偶像是周傑倫,她說作為我個人並不欣賞周傑倫,但因為女兒喜歡,我只好試著去了解,如果父母看不起周傑倫,哪么他必然形成代溝。家長說我搜集周傑倫的資料,他是奮斗出來的天才,青少年喜歡他是有原因的,他生活在單親家庭,對母親非常孝順,這是很感人的,出售周傑倫的書我是見一本買一本,跟女兒學唱他的歌。然後去與孩子有效地引導,理性地對待偶像,母子之間就有了共同的話題。我認為歌唱得不好並不重要關鍵是與孩子溝通,溝通比水平更重要。
6、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們的生活,只希望父母充當顧問或支持才的角色,過多的干涉他們會有一種被監督的感覺,認為失去了自由,便會產生一種不滿情緒,就會躲避家長,並產生隔閡。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設計去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實現自己的願望。
7、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著是自由、獨立、完整、有獨特個性、人格和尊嚴的人。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 愛好 ;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報負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判斷及個人的意願。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父母尊重孩子才會激起孩子的自尊。人性最大的悲哀是缺乏自尊。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偉大的杠桿,沒有尊嚴的人等於是一具軀殼。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才能獲得外界對他的尊重。
8、父母要與時俱進,講究教育的藝術。我們經常遇到一些苦惱的家長,殫精竭慮,什麼招都用了,孩子就是不聽話。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家長落伍了。現今社會是個多元的時代,孩子面前的誘惑很多,從客觀上講教育的難度確實是增大了,但我們的家長沒有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國有70%的家長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養育孩子方面的知識,使用的方法多是上一代養育方法的延續,有的則是一成不變的方法來培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難免在教育孩子時力不成心。
孩子與父母溝通技巧02
一、 什麼是溝通?
溝通是指通過談話或 其它 方式進行相互的了解。人與人之間在生活中難免有碰撞的時候,(包括父母與子女)需要理解與諒解,只有通過溝通才能達到相互原諒,形成共識。 家庭教育 是人類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教先從家開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展十分重要。
溝通是人的本能,沒有人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孩子也不是天生就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孩子幼小的時候由於比較幼稚、簡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許多事情都會對父母講,親子間的溝通是順暢的。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需求都發生了變化,如果家長還固守著原來的觀念,孩子在家長面前找不到溝通的快樂,不僅會關閉耳朵,而且,親子溝通的大門也就會關閉。
二、在親子溝通中出現的障礙
1、家長把學習成績看成孩子的唯一。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這沒有錯,但要求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在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孩子的學習成為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分數成了家長與孩子嘴邊提到的最頻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也成為許多家庭氣氛好壞的晴雨表。正如一名初中的學生所說:“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父母很高興帶我去吃肯德雞,我發現成績能給父母最大的滿足。一次我考砸了,拿了一張慘不忍睹的試卷回到家,父母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原來,分數才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
2、對孩子缺乏正確的評價。我們經常聽到父母 問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問話的父母大多是想要尋找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經歷了對孩子的說教、訓斥、打罵絲毫不起作用,感到束手無策而來求助的,然而,卻沒有想到任何一種具體的方法也不可能適應每一個人,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答案很簡單,是父母拿了溝通的絆腳石當方法,指責、埋怨、負面的評價充斥著孩子的耳朵,如:你學習成績這么差,肯定不是讀書的料”“我肯定你什麼是都不能堅持到底,你就從 沒有做好過一件事”等。父母在說話時一開口就已經否定了孩子,當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不論父母怎麼說,也無論你正確與否,都難以得到孩子的接納與認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當他感到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只是負面評價時,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
3、父母喜歡揭孩子的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正常的,並且有時孩子對自己的毛病也有願意改正的想法,作為家長應當及時的鼓勵,給予誠懇的提醒,給孩子改正缺點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因為孩子愈是犯了錯誤,心裡愈是脆弱,愈是需要父母的諒解與安慰。而有的家長則不是這樣,當孩子在改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時就把孩子的承諾當話柄,來刺激孩子,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對此不僅懶得聽,而且逆反心裡加重,反正你們把我看死了我就破罐子破摔
4、家長與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也就人為地形成了代溝了。
5、家長過多地嘮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有關教育專家在對親子的研究中發現有些父母與孩子從早到晚只會說三句話。孩子早上起床時“快點起來,到點了,快點快點“孩子出家門時”上課要注意聽講,不要做小動作,放學早點回家“孩子放學回來時一見面就問”“考了多少分,被老師批評了沒有”教育專家把父母的這些嘮話當作“正確的廢話”和無效的命令“,使孩子十分反感,有的孩子說我們的耳朵起繭了,根本就不想聽。
6、父母不能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父母自己身上存在許多不良的嗜好,打 麻將 、賭博、酗酒。工作中不敬業愛崗等,使一些不良的毛病感染了孩子。
凡此種種不一而舉,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理所當然不僅關上了耳朵,也關上了心門,日子一長,不但懶得聽,而且逆反心理日盛。
『貳』 父母天天逼著我學習,我無法忍受怎麼辦
首先你可以和他們溝通,告訴他們學習要勞逸結合,學習雖然重要但是也要講求方法,學習的近期目的是要考一個好成績,最終目標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要達到目的不僅僅決定於學習時間,還有學習質量,只有這兩方面提高,學習效率才能提高,而學習重在自主,自主的學習才會學到知識的精髓,才會事半功倍。
父母是這個世界最愛我們的人,雖然有時候方法不太合適,但是目的是好的,學生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如果你做到學習的絕對自主,那父母也不會出現逼你學習的情況,也不會讓你無法忍受,一個人有自控能力是很重要的,更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想好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更要對得起自己,父母的一生不容易,更是為了孩子付出很多,要自主學習,不要讓父母擔心。
要找到學習的興趣,自主學習,處理好無父母的關系,多和他們交流,叛逆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多交流,要告訴父母你的想法,學習更要勞逸結合。叛逆期最聽不了父母的嘮叨,但是學習是自己的事兒,更不是為了別人去學習,早知道這世上除了父母沒人會這么管你,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中國式的學習是很辛苦,學習壓力也特別大,但是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想清楚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做自己人生的有心人。
『叄』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特別反感父母嘮叨,向他們說有沒效果,我該怎麼辦
忍啊!老大。
等你出身了社會就行了。
畢竟還是你爸媽嘛!
你可以好好和父母說法楚這點。在你沒有學習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了好說你,但在你學習的時候 不要說你,因為會有所影響到你做作業的效果。父母是為你了,所以他們 在說你,但他們不知要在什麼時候說你比較好?所以後是你們缺少了門溝通。。好好地溝通和父母,相信他們會是很理解你的,祝你學習進步。。。
你的學校是所有的班級都這樣,還是就你們一個班這樣?如果是前者,我覺得轉學會是一個好方法,但不一定降級,努力點,你會實現你的大學夢的。如果是後者,你可以去教務處那兒咨詢一下,問一下能不能轉班級以及轉班的條件,你可以把轉班作為你的目標。我相信如果你能轉班成功的話,你同樣也能實現你的夢想,祝你成功!最後,送你一句話: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and you can make your life a splendid one.以此與君共勉!
先安慰一下火氣大的、然後把弱小的一方交給班長處理,心平氣和的讓他們倆和好~並且把事發經過處理好得失。
那要看你想不想上學?還有你家的經濟情況!要是你很想求學,那就和父母溝通;要是家裡實在是經濟危機,那就看你內心是否在乎你的家了!
放鬆放鬆,我高中也這樣,後來才發現我的那種學習方式根本不適合我,也許在多數人看來只有拚命學習才是高中正確的學法,但那也許根本就與你不符,只會事倍功半,所以我認為,一定不要放棄,找個適合的學習方法才是王道!
你是什麼不知道該怎麼??是不知道怎麼考嗎怎麼報名嗎?還是不知道你該考什麼專業???麻煩你問題具體化,那樣回答才能准確化
首先你是學生,肯定要好好學習,不傾向暴力,還要遵紀守法,時刻傳遞正能量,並有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你沒聽過,單身容易,但要說服那些不讓你單身的人卻很難嗎
你應該同意,父母只是生你出來養育你,可是並不代表你能管父母,父母的幸福也要他們自己追求,為什麼要管呢,好好的讀書,將來出來工作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孝順母親,就算是給父母最好的報答了。。
學費應當還要父親出,好好讀書!
『肆』 我媽媽整天讓我學習學習,我都快煩死了,該怎麼辦啊
有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更好的成績,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們的行為可能會使得孩子反感。
如果自己的媽媽整天讓我們學習,而我們感到特別煩惱,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應該這么做:
一、和媽媽交流溝通,我們可以去和自己的媽媽多說一說,告訴我們的媽媽我們會努力學習的,讓媽媽放心,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向媽媽說明自己的內心想法,讓媽媽不要總說我們。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