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父母應該有哪些品質
1. 身體健康且精力充沛
撫養孩子即是智力活,也是體力活。當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時,需要父母頻繁餵奶、換尿布、洗衣服等,而當孩子稍微大一些時,需要父母適時給予擁抱,陪著玩耍,這些都需要消耗父母不少體力。在學習站立和走路的時候,父母還需要有足夠的體力隨其左右,做好保護。
總之,無論你在做什麼,在什麼地方,聽到寶寶的啼哭,你需要立刻做出反應:跑到他(她)身邊,抱起他(她),安撫他(她),看他(她)需要什麼,這種立刻做出反應的能力,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障。
2. 情緒穩定且可依賴
父母需要有能力給予孩子穩定的反饋,讓孩子可以預期到父母的反應。
這里有個很糟糕的父母的例子。這對父母有好幾個孩子,而且他們非常討厭孩子哭泣,認為孩子一哭,就證明是父母做得不好。他們會像很多家長一樣,用暴力來制止孩子們的哭泣。但是,這個例子中的奇葩父母,不僅僅是用暴力解決問題這么簡單,他們會用哄騙的方式哄孩子來到他們的身邊。比如「寶寶,別哭,來來來,讓爸爸媽媽疼疼!」當孩子來到他們身邊,准備依偎著享受點父母的疼愛時,迎接來的就是一巴掌。這些孩子們長大後,一直沒有辦法信任其他人,而且他們跟父母的關系很差,幾乎很少聯系。這對父母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父母是沒有辦法信任的,也是沒有辦法預測和依靠的;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互相矛盾。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連最親的父母你都沒有辦法信任,你還能信任誰。所以,優秀的父母是在孩子遇到任何事情時,都知道父母(或者媽媽)是可以依賴的。
3. 善於表揚且樂觀自信
虎爸虎媽的教育方法吸引了一大批家長粉絲,認為這種「棍棒」下必然出「好孩子」。但是,心理學家認為,「體罰」孩子是最無能的家長的最後辦法,而贊揚孩子的優秀行為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法。
體罰孩子不僅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還會令其更容易抑鬱、葯物成癮和患上精神疾病。另外,這些孩子在無形中學習到了「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這種行為模式,對以後親密關系,以及與自己子女關系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棍棒教育」不是優秀父母的教育模式。
父母強烈的自信和樂觀可以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信號,成為孩子的優秀榜樣,還可以激發孩子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外在世界。同時,強烈的自信心也會促使父母不斷學習,更好地照顧和培養孩子,解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Ⅱ 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在身邊好還是在身邊好
成長過程中,當然是父母在身邊的比較好,因為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不缺少父母的關愛,
孩子有父母在身邊看管成長是好事情,能關心孩子監督孩子的成長問題。
Ⅲ 一般的爸爸媽媽的優點有哪些呢
一、原則性強,不因人而改變自己的主張
孩子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父母一清二楚,並且立下規矩。尊敬長輩,誠實不撒謊,做人底線絕不輕饒。
二、善於經營自己的家庭
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家庭氛圍和諧溫馨,父母之間相敬如賓,這樣孩子會感覺到家的溫暖和依靠。母親往往在家庭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在乎穿多貴的東西,關鍵要把孩子扮的干凈利落。
三、明事理,樸素做人
父母都很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對事不固執,對人不偏激舉止穩重,談吐優雅,不給人盛氣凌人的感覺,很少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四、關注孩子的學習
每天都會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關注孩子,並且能定時定點,孩子做完作業,要檢查一遍,有時間陪著孩子讀讀書,即使自己不讀書,也會陪在孩子身邊。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能斷然拒絕,而絕不後悔,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誤也不會姑息遷就。
五、認真踏實工作
父母對於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縱觀這些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對待工作也是認真踏實,兢兢業業。在單位上幹得也很出色。可謂工作生活兩不誤。
Ⅳ 在孩子眼裡,怎樣的父母才算好的父母
在孩子眼中,怎樣的父母才算好的父母呢?
明白尊重孩子:青少年最期待的就是父母能真正走入自己內心,了解自己的想法、個人愛好,喜怒哀樂,進而明白、支持自己的選擇。但是遺憾的是大多做父母的並不明白這一點,她們只知道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考試成績,卻沒了解過子女內心深處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