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子女不養父母怎麼辦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父母可以直接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也可以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調解,說服子女給付。如果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可以通過訴訟程序提出請求,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父母的實際需要和子女的經濟負擔能力,通過調解或判決方式,確定贍養費數額和給付辦法。 對於被贍養人有生活來源,但因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勞務扶助,起訴至人民法院的,法院也應當受理,從而促使義務人全面履行義務。義務人有能力贍養而拒絕贍養,構成遺棄,情節惡劣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贍養義務的內容是給付生活費。這是後贍養義務區別於贍養義務的實質特徵。正常情況下,一般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既包括物質贍養即給付生活費,又包括精神贍養,而後贍養義務由於發生在收養關系解除之後,養父母與養子女的關系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因此,以解決溫飽即生存問題為目的的物質贍養——給付生活費,成為後贍養義務的顯著特徵。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贍養義務包括物質供養,精神慰藉,生活照料方面: 1.經濟上供養有扶養能力的成年子女在父母無經濟收入、或者經濟收入不足以維持當地最低生活需要時,要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贍養費用。如果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子女應當為父母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必要條件;對於不能或不願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子女應當為父母提供必要的贍養費用。 2.生活上照料生活上照料是指幫助年邁體衰的父母《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該條規定明確了子女應當履行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另一方面也明確父母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兩個條件,一個是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另一個是生活困難。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之一的父母,無權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
Ⅱ 子女不贍養父母怎麼辦
法律分析:1、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於子女不贍養問題,可以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社區協助監督。
2、提起民事訴訟。對於兒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可以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3、追究刑事責任。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可能構成遺棄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Ⅲ 面對那一些不願照顧老人,只願意出錢的子女應該怎麼辦
很多事情要先肯定好的方面,再去看一些不足的方面。
如果子女有錢有閑並且孝順,那麼既出錢又出力又常陪在父母身邊,那肯定是好的。
但是偏偏現在很多人身不由己,父母在老家,子女在城市打工,如果回到老家陪老人便沒有工作機會或收入會大幅度降低,自己還有老婆孩子,可能這個小家就顧不到。
可能也想把父母接在身邊去照顧,但是可能現在住房緊張,多不出一個房間。還可能是夫妻都要上班,平日里也無法照顧到父母,住在一起,沒准還要父母來照顧他們,給他們做飯,給他們帶孩子,這種反而給父母添加負擔。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跟父母住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婆媳矛盾,這樣長期來看對小家和大家都是不好的。
子欲養而親不待,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就是子女該出的錢出到位,平時也要跟父母多互動多來往。
比如工作如果跟父母相隔比較遠,給父母配一個智能手機,平時多跟父母聊聊天多視頻,逢年過節放假能回去盡量回去多陪陪老人。
如果跟父母相距不遠,那麼周末多去看看父母,或每個月去看父母一兩次,孩子放寒假暑假的時候,讓孩子去跟父母住陪陪老人。
Ⅳ 孩子不瞻養父母怎麼辦理論上法律上怎麼說服
中國人以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國人基本的良知,孩子不孝順父母那是天理不容,可以起訴到法院,法院每個月肯定會強制執行給你給生活費,以當地的最低標准,倫理上葯說服教育,讓他知道父母養孩子的不容易,從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養孩子就是為了防老,後來孩子不孝順父母心裡多難受,應該讓孩子從意識上認識到錯誤,也可以到當地的社區去,讓社區來調解,
Ⅳ 孩子成年後不贍養父母怎麼辦
一、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要為他們的成長規劃和付出努力。家庭教育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父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孩子的品德、知識和能力。
如果孩子在成年後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應該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之處。也許我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也許我們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也許我們沒有為孩子制定良好的成長規劃。只有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且努力改變時,我們才能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成年後的責任和法律責任
在孩子成年後,父母的責任並不會因為孩子的年齡而消失。作為父母,我們仍然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來維護孩子的利益。即使孩子在成年後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也不能完全放棄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在該案例中,盡管孩子已經成年,但是他的行為依然需要考慮到父母的責任。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等方面,他們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如果孩子在成年後的行為給父母帶來了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他們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法律上,父母也有權利要求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雖然具體的法律規定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來說,成年子女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來維護父母的利益。
三、情感因素和解決方案
除了家庭教育、成年責任和法律責任外,情感因素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盡力維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即使孩子在成年後的行為讓我們失望,我們也不應該放棄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當孩子的行為讓我們失望時,我們應該首先平靜地與他們溝通。我們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並盡力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我們也應該向孩子表達我們的觀點和期望,並盡力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給我們帶來了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例如,我們可以與孩子進行調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調解無效,我們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最後,我們應該記住,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撫養孩子成人,更重要的是要維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即使孩子的行為讓我們失望,我們也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盡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家庭和睦、和諧。
Ⅵ 對於不贍養老人的子女應如何處置
我覺得應該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敬到了養育子女的義務,老了以後子女反而不孝順為願意孝敬父母,那麼這種就應該強制性的要求子女,必須每個月去看望父母一次,然後每個月自動從工資卡中扣多少錢給父母養老。
第二種情況,有些父母就不是父母,他們把剛出生的孩子送給別人,或者是賣給別人,再不行就是離婚不養育自己的孩子,然後等孩子長大了,聽說孩子有出息以後,反而來讓自己的孩子給自己養老了,我覺得對於這種父母不養,那麼子女就可以不贍養他們,這就應該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我們也不應該做什麼道德綁架別人,畢竟沒有吃過別人的苦,就不能言讓別人善,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就不要裝白蓮花的讓人家去忘記過去,他如果想要贍養那他就贍養,如果不想贍養,那麼老人家也沒有資格非讓這些孩子贍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