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佛曰給父母什麼是最好的

佛曰給父母什麼是最好的

發布時間:2025-06-16 04:55:59

Ⅰ 文殊菩薩問佛曰,雲何是孝順

文殊菩來薩問佛:雲何是源孝順?
世尊曰。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和外睦。上恭下敬。現在父母。心安體樂。過去父母。離苦生天。是名世間孝順男女。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祖。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墮。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作隊。同入輪回。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Ⅱ 一個信佛的人跟我說,孝順父母會越來越富裕,不孝順會成窮光蛋,是真的嗎

你好!不管你富裕了還是窮光蛋,你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他們年輕的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應該孝敬父母,不孝順就會是一個不孝子。你只要努力工作或者做生意,我就不相信你不會富裕,首先人要對得起自己的父母。

Ⅲ 佛曰經典語錄

1、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2、佛說:心凈則國土凈,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被貪瞋痴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大地。3、佛說: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4、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裡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5、佛說: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觀點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直活在企盼與慾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6、佛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7、佛說: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8、佛說:萬法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9、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於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恆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10、佛說: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11、佛說:我們應為別人的成就生歡喜心,視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菩薩心。常常抱持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12、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13、佛說:一沙一世界,一塵一劫,彷彿我們每一次重逢和離別,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過,銘刻著你我的生死契。14、佛說: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你會很痛苦。15、佛說:見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誘惑、連忙把眼睛挖出來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心才是受誘惑的主角,邪惡之心如能斬斷,作為配角的眼睛就不會輸入邪惡了。16、佛曰∶那隻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17、佛說: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18、佛說:不可因傳說而信以為真;不可因經典所載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傳統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邏輯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根據哲理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權威而信以為真。人藉著自己一生的實踐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20、佛說: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21、佛說: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修心養生必須自己下功夫。22、佛說: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23、佛說: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24、佛說: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25、佛說: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業。26、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27、佛說: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28、佛說: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的生活及愛欲而追求,這種生命輕如鴻毛!反之,若能發揮生命力,積極造福人群,這種生命價值則重如泰山。29、佛說: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30、佛說:劫難,是安很喜歡的詞。也許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禪,也是無止盡的劫難,可是佛他不告訴我們,我們要經歷多少才肯放過我們,他總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語。31、佛說:人不全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人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而已。32、佛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33、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34、佛說: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35、佛說: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能善意掩蓋他人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且不評論他人是非,這樣的人一定可愛又可敬。36、佛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37、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38、佛說: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39、佛說: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頭來落得傷身敗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40、佛說: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41、佛說: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42、佛說: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准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43、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44、佛說: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45、佛說: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46、佛說:人不全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人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而已。47、佛說: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48、佛說: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49、佛說: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50、佛說: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51、佛說: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為人間發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52、佛說: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53、佛說: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這樣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54、佛說: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對現實的生活。55、佛說: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56、佛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57、佛說: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58、佛說: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59、佛說: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60、佛說: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61、佛說: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62、佛說: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63、佛說: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64、佛說:粒米成籮--將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來,就可積成一籮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輕視它、漏掉它,怎能積成一籮的米?65、佛說: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66、佛說: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67、佛說: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68、佛說: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檢討心念是否貪著名聞利養,久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69、佛說: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70、佛說: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71、佛說: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72、佛說: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73、佛說: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74、佛說: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若只是隨著日子消逝而紙醉金迷,就叫做「顛倒眾生」。75、佛說: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76、佛說: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77、佛說: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78、佛說: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都會侵襲你的思想。79、佛說: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80、佛說: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81、佛說: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82、佛說: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欲心起。若能棄除貪欲煩惱,也無雜念,無欲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83、佛說: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那一樣是你的?84、佛說:即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鼓勵人心向上,並解開眾生的心結;所以「言重」則「有法」。85、佛說:當你明天開始生活的時候,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這個贏跟輸,都只是文字的觀念罷了。當你讓對方贏,你並沒有損失什麼。所謂的贏,他有贏到什麼?得到什麼?所謂的輸,你又輸到什麼?失去什麼?86、佛說: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87、佛說: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未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太費事了。88、佛說:壞孩子,父母總是比較操心。所以對於罪業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愍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89、佛說: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90、佛說: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Ⅳ 佛教經典禪語

佛教經典禪語

有活力,常思考,行為清凈,明辨是非,自我約束,不驕不躁,這樣的人定會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幸福的。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佛教經典禪語》,歡迎閱讀欣賞。更多資訊請關注經典禪語欄目。

佛教經典禪語

1.慈愛是積抵子,亦是積福根苗,試看哪有不慈愛的聖賢;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試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2.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

3.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4.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吉祥經》。注:奉養父母,愛護妻兒,從事無害事業是最大的吉祥。)

5.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憨山大師醒世歌》)

6.有活力,常思考,行為清凈,明辨是非,自我約束,不驕不躁,這樣的人定會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幸福的。

7.一個人幾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時間太少,再勤勞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討人生真諦,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8.人生因有責任而忠實,若逃避責任,則這樣的人生就是虛度。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將人世當是非。

9.禪詩《行看流水坐看雲》:閑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了庵清欲~)

10.君子相見,目擊道存。(《黃龍慧南禪師語錄》釋: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君子相見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會,悟解佛道。)

11.不必與小人結冤讎,小人自有其冤家對頭;不必向君子諂媚,君子不會礙於個人情分而給你什麼恩惠。

12.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間的災難禍害大都是由手腳完好、心靈殘缺的人造成的。

13.問大珠禪師:多麼大算大?答:無邊際。又問:多麼小算小,答:看不見。問:大無邊際,小至不見,究竟何處是?禪師反問:何處不是呢?

14.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聞他秘事,不向余說。(《優婆塞戒經-自他庄嚴品》)

15.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不會放鬆自我,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16.最好的功德莫過於慈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於心靈寧靜;最清凈的真理莫過於了解無常的真諦。

17.“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庄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18.母雞拿著游泳文憑要求享受游泳健將待遇,鳳凰:此證無用。母雞說:可它是錢買的!鳳凰:凡錢買不來的東西買到了,便失去了價值。

19.禪師把鹽撒入水杯,水鹹得發苦,更多的'鹽撒入湖,湖水仍純凈甜美。曰:痛苦是鹽,容器決定鹹淡,你願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20.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21.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傳燈錄》釋:駿馬只要抽上一鞭,就能遠行千里;有悟性的人只要對他說一個字便可豁然貫通。)

22.將軍的馬寄養在禪院,對驢子十分傲慢,不久馬病了,不能上戰場,被賣到農庄拖糞車。禪師:不要因一時富貴而不可一世。

23.徒:如何才能獲得知識?師把徒的頭摁進水裡。師:你現在最渴求的是什麼?徒:空氣!師:對!學知識也要有這種強烈渴求

24.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於外相求,無有是處。

25.敞蓬車飛馳,急拐彎處幾乘客被拋出,躺在地上大罵。楊樹:凡被拋下的,大都因自己沒站穩腳跟。禪師:災難多由自己造成。

佛教經典禪語精選

1.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2.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五燈會元》釋: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這樣的人與佛有什麼不同呢?能徹悟自性便成佛。)

3.問: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無兩樣,只是人們執著,才硬加上區別。

4.享受的若不是自己應得的福分,所得的收獲又是無緣無故的,那麼多是有人故意設下的陷阱,此時若眼光短淺就會落入圈套。

5.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解: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到現在,被無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

6.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

7.欲杜絕*佞之徒的跋扈,須為其留條去路,若其無逃遁之處,便如堵塞鼠穴,老鼠無去路會將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災害更大。

8.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9.禪師在寺院空地上灑了些蜜,許多蒼蠅趕來,因捨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腳,再也飛不起來,禪師誡諭: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10.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去,卻跌在油燈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11.佛經是佛的言論,禪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執著於文字,尋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終究不能悟道。

12.一教授向禪師問禪,禪師將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後繼續。教授:漫出來了。南隱: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對你說禪?

13.:去除雜念,心靜如水,人的天性便會出現。不求得心的平靜,卻一味追尋人的天性,那就像撥開波浪而去撈水中的月亮一樣。

14.(1)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2)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跟隨他。

15.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後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16.什麼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呢?就是愛。把犧牲當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17.人只有空去內心的不潔,以愛心擁抱世界,世界才會擁抱他;人只有以慈悲心對待萬物,減少生命內耗,才能健康發展。

18.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裡面,卻跌在油燈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19.教育孩子不馱別人東西。驢譏笑:又沒馱,說這些幹嘛?馬說:等它馱了別人東西再說就遲了。禪師贊賞:防患於未然!

20.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地跟隨他。

21.佛陀:凈化自己完全在於自己,別人無法代替。心要怎麼凈化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22.問:我今將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這個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見聞覺知腦筋的作用。

23.我們要像大象一樣,在戰場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繼續奮戰。我們也能忍受別人對我們的*和敵視,而保持內心的安詳寂靜。

24.應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里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25.如過蠱毒之鄉,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燈會元》。釋:要保持心的清凈須嚴格約束自己,好比途經蠱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
閱讀全文

與佛曰給父母什麼是最好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的話怎麼寫 瀏覽:52
盧溝橋路老人住哪裡 瀏覽:921
一八年農民養老金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254
巴南養老院電話 瀏覽:79
濟寧長壽老人有多少 瀏覽:364
柳州市市養老院 瀏覽:63
養生館應季養生怎麼做出特色 瀏覽:268
孝順外公的經典句子 瀏覽:244
攝影家為養老院老人拍幸福照 瀏覽:426
普惠體檢高新店在哪裡 瀏覽:614
咱們這群老人家歌詞 瀏覽:765
臨終老人眼裡有淚怎麼回事 瀏覽:454
特殊工種比正常退休工資少嗎 瀏覽:725
老年人的膳食營養板報 瀏覽:743
企業病退未到退休年齡 瀏覽:696
老年人累一點喘不上氣 瀏覽:448
50歲三點 瀏覽:605
如何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好 瀏覽:195
2016年退休金何時到位 瀏覽:872
神愛我老人家舞蹈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