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有多少孩子毀在父母的一句話

有多少孩子毀在父母的一句話

發布時間:2025-05-21 16:37:10

㈠ 郭麒麟我不夠好背後,多少優秀的孩子,毀在父母的差評里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慶余年》中,郭麒麟飾演的范思哲是一個聰明、風趣、古怪的男孩,他承包了整部劇的笑點。

這么通俗的思想,卻反映了中國教育最讓人心碎的一幕。

范哲是個富家子弟。按理說他家不缺錢,但他對賺錢情有獨鍾。當別人還在看傻的時候,他就能想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不藉助任何工具,純口算可以算出一本書的凈利潤可以達到96768.2

在別人眼裡,他只是一個愛錢的聰明孩子。

然而,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雖然他很優秀,但是他的父親范健看他就像《紅樓夢》年賈政看賈寶玉一樣:不擅文學,不擅武功,整天游手好閑。他什麼都不是。

他在父親眼裡什麼都不是,但父親是他的超級英雄。

我父親是管錢的戶部侍郎。他崇拜父親,所以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接近父親,得到父親的認可。

就算父親懲罰他無緣無故下跪,他想的也是:我一定又做錯了什麼讓父親不高興。

一個從未被父母認可過的孩子,永遠不會覺得父母有錯。他們只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我不夠好」的心理漩渦會伴隨他們一生。

自從開始從事教育心理學工作,很多朋友都會問我一個問題:真的有那麼多問題孩子,問題家長嗎?看著走在街上的行人很正常。

其實這就是教育的道理。孩子會長大,長得比我們高,長得正常。他們甚至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找到一份好工作。

但是,這就意味著他們生活的完美嗎?

他們半夜夢回時流下的眼淚,都是對自己的懷疑,都是人生無法挽回的傷痛。

有些孩子一輩子都渴望父母的一句肯定的話,一個肯定的眼神。

1.對「水滴穿石」的否定,是孩子一生的自我懷疑。

中國父母有一個「流氓」邏輯,就是激進的育兒方式。他們越是談論自己的孩子,他們就越能迎頭趕上,重新振作起來。

還有一句名言「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每當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千萬不要把他變成驕傲的小天鵝。

「中國式」的謙虛是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是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

的確,挑戰可以讓人奮進,激發他們奮進。

但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負面評價的刺激,不斷被否定,那麼他內心的「定海針」就會被摧毀。直到有一天,他們失去了自信,充滿了自尊和懷疑。

鼓動和打擊不僅不能造就一個孩子,還可能毀掉一個孩子。所謂的「挫折教育」毀掉孩子有多可怕?(可點擊)

有人認為,現在社會壓力這么大,孩子長大了也要面臨打擊。父母的否定怎麼可能是致命的?

因為外人一兩句負面的話,孩子還能釋懷。畢竟那種否定只是偶然,別人並不理解他們的評價。

而父母的否定會有「水滴石穿」的效果,是長期的、緩慢的、直達靈魂的。

孩子長大後,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了解他們的人。

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一樣,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如此。從高處摔下來的痛苦比摔在平原上要嚴重百倍。

來自父母的打擊,就像一種原始的負面積累。他們不敢相信愛情,也不敢相信自己。讓他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取得比別人更高的成就,從而獲得同樣的自信。

從小的心靈黑洞,一輩子都很難填滿。

2.天生的自卑是孩子人生的黑洞。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天生自卑。他指的是父母在出身家庭長期否認打擊或冷暴力給孩子帶來的自卑心理。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在同學眼裡,她是個「矯情」的女同學。直到我學了心理學,才知道她的很多行為都是源於天生的自卑。

上學的時候,她差點排第一。不僅如此,她還遠比第二名滿意。

有一次她只比第二名高3分,在宿舍哭了很久。

我們都在背後議論她,她也不知道餓不餓。她完全不考慮宿舍其他人的感受。

然而,幾天後,當我在家長會上無意中聽到她和她媽媽的談話時,我意識到這三點真的嚇到她了。

「你就要被超越了,知道嗎?」「你知道這個社會有多殘酷,高考競爭有多激烈嗎?」「你說你長得不好看,做事也不聰明。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以後怎麼辦?」

總是她媽媽在背後推她。她的心就像在荒野中。她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她只能一直往前走,往前走,往前走。

現在她事業有成,工作能力出眾。但是我不幸福,婚姻不幸福,我和老公幾乎無言以對。

她很努力,100分的成績,給自己的自信加了1分,但也許是別人給了她一句負面的話,把她打回了原形。

每個人都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獲得自己的價值,這無可厚非。在家庭的「原始積累」中,所有得不到足夠營養的孩子,都只能通過拚命尋找來捕捉一點點甜蜜。

有人說,從小被否定的孩子,一輩子都不會愛自己。

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所謂「愛自己」,不是給自己買好吃的,奢侈品,習慣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是真正接納自己。

假設世界上有兩個自己,另一個自己能真誠地說「我很棒,我愛我自己」嗎?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你都可以接受這樣的自己。

生來就有自卑心理的孩子,不敢承認自己是好的,只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3.孩子渴望的只是情感上的認同。

我們的文化背景,贊美和肯定就像毒葯,會讓孩子產生好感。畢竟驕傲使人落後。

其實,孩子需要的肯定,不一定是父母華麗的辭藻或者花里胡哨的誇獎。

他們需要的只是情感上的認同。

姜文做客《十三邀》時,主持人許知遠問他人生有沒有什麼遺憾?

他說我父母的惡評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考上中戲的時候,他和他媽分享,她媽卻開啟了「找茬」模式:你那盆衣服還沒洗。

其實作為一個母親,我們可以想像姜文的母親當時一定是幸福的。兒子考上大學,出人頭地,一定很開心。

但是到了嘴邊就變成了否定。

姜文說,我不知道怎麼讓她看到我做的事開心。

我們承認,以我們的文化背景,一個中年母親說「你真棒」可能有點困難。

但孩子需要的無非是和自己的情緒產生共鳴。

56歲的姜文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仍然難以自信。

也許他渴望的只是他的真實感受,他的父母能看出來。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有能力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喜的,什麼是沮喪的。

比對錯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接受。

每個人都知道表揚會令人興奮,貶低會令人沮喪,孩子也一樣。

當孩子說「媽媽,我沒考好」的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你要繼續努力」,而是「媽媽知道你難過,我們下學期繼續努力就好」;

當孩子說「媽媽,我考了第一名」,他們需要的不是「不要驕傲」,而是「媽媽真為你高興,我就知道你能行」。

家庭真的不是一個評判對錯的地方,而是一個接納情緒,感同身受的地方。

4.父母的認可是孩子一生的心理資本。

批評和責備只能加深孩子的受害者意識。他們不僅會無能為力,束手無策,還會試圖認同對方的負面話語,開始攻擊自己。

家長會本質上是孩子成年前的「食糧」。

這「粒」不是多少財富,而是他們面對世界和挫折的勇氣。

充滿愛和自信的孩子是有自信的孩子。

無論他們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接納自己的能量。

父母給孩子的「原始資本」,是孩子一生可以享用的財富。

不要給孩子差評,除非我們想讓他們看起來像「差評」。

如果孩子做錯了,多點耐心;如果孩子做得好,多給予鼓勵。

請放心,孩子真的不會因為壞而被「表揚」。

作者:苗黛,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一心寫作的職場媽媽。她是一個認真又風趣,美麗又有才華的90後女孩。

㈡ 有多少好孩子,毀在了父母的脾氣里

有的父母恨鐵不成剛,教育上太急躁了點。
父母。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去脾氣。下面的內容轉給天下父母看吧"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泄傷害、復制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壞脾氣是親子關系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後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孩子並沒有被打服變乖,僅到三年級,他就徹底不上學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改變壞脾氣的方法:1. 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抵觸寫作業。
如果你想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追答里補充)

㈢ 有多少孩子毀在了家長手裡

昨天,接到一個親戚打來的電話,讓幫忙去她家看看她兒子。我問:「你兒子不是和你們一起在外面打工嗎?」她說:「他一個人回來了,已經在家呆了一個星期了。」我又問:「他回來干什麼呀,不過年不過節的。」她說:「他在外面不好好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老闆炒他魷魚了,就整天游手好閑的,他爸爸罵了他,他就賭氣回老家了,說要把自己餓死。」

她家兒子,我熟悉,上初中的時候幫她照看過一段時間。不愛學習,愛上網吧打游戲,不愛做事,家長給的生活費一半買了零食,平時不愛說話,不搭理人,留著一頭洗剪吹發型,脾氣有點暴躁。

開始接觸這孩子,就覺得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特別冷血。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找來家長,看著她媽媽流淚,完全無動於衷,就像看著陌生人一樣。而且,花家裡的錢毫不吝惜,也從不體諒父母工作辛苦。這次就是,工作丟了,父母讓他再去找工作,堅決不幹,父母不給錢,就威脅說要將自己餓死。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天使,這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跟他生長的家庭有很大關系。

孩子基本上算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孩子小時候雖然父母在家,一方面忙著生意,另一方面也偷懶,圖省事,幾乎沒花多少精力管孩子,就扔給爺爺奶奶看著。孩子爺爺酗酒,常年半醉半醒,喜歡胡亂說話;孩子奶奶脾氣不好,喜怒無常。兩個老人雖然脾氣都不好,但是對孫輩很溺愛,對孩子的一些壞習慣,聽之任之。小孩從學校回來,幾乎不待在家裡,要麼進游戲廳,要麼在外面閑逛。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說孩子幾句,心情好的時候聽之任之。

一來二去,孩子大了,作父母的發現這孩子該管管了,結果管不了了。

其實,這個孩子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孩子曾經在我家呆過一個周末,兩天時間,我跟他商量著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睡覺,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在我的監督下,孩子在兩天時間里記住了上百個英語單詞。試想這個孩子如果從小好好管教,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真是可塑之才,現在成這樣太可惜了這孩子!

今天我去見了這孩子,呆在他們家新買的房子里昏睡,他肯定不是想把自己餓死,他就是逼他父母給錢。家裡空盪盪的,既沒有電視也沒有網路,因為買房家裡還欠著債,這個家裡的情況他好像視而不見,他只想索取!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感到束手無策,感覺說教幾乎不會起作用,但我還是站在他的床邊耐心地跟他講道理,講了一個多小時,他幾乎沒說一句話。走的時候我給了他二百元錢,他答應我在這二百元前花完之前找一個工作養活自己。

到現在我的心仍隱隱作痛。

我幾十年教育工作的經歷,見到過太多類似的情況,家長認為養孩子就是給他吃的穿的,就這么簡單。他們也許會關注孩子成長的其他方面,但關注度遠遠不夠。如學習方面,有家長說孩子回家我讓他看書學習了,有的甚至規定了學習時間,但孩子拿著書眼睛卻盯著電視,或一邊做昨業一邊聽著電視的聲音。如孩子出去玩,到什麼地方去玩,玩什麼不知道,只有當孩子網游成網不能自拔了才發現孩子去了網吧。在管教孩子時不注意細節,發現問題以後在糾錯過程中沒有恆心沒有力度,甚至有些家長的表率作用就很差,對孩子產生了不良影響。

我們經常聽一些人說誰誰誰家的小孩不學好、不懂事,好像就是孩子本質有問題,其實不是這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就看我們怎樣去雕琢,作家長的,既使做不了雕塑大師,也應爭取做一個能工巧匠,不要讓孩子毀在自己的手裡。

閱讀全文

與有多少孩子毀在父母的一句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惠東怎麼申請體檢報告 瀏覽:944
與孝敬有關的誦讀 瀏覽:876
家裡的老人過世怎麼辦 瀏覽:871
懷化市調整養老金什麼時間上調 瀏覽:48
出售居住權的江蘇南京養老院 瀏覽:864
女人有沒有孝順婆婆 瀏覽:602
柯橋老年大學 瀏覽:650
農村養老退休金能漲嗎 瀏覽:920
沖口養老院 瀏覽:536
吉林省農村養老金 瀏覽:442
街道重陽節送慰問品新聞 瀏覽:607
子女落戶後怎麼變更父母 瀏覽:127
石家莊市老年大學書畫家 瀏覽:717
記老年大學書法教師 瀏覽:954
七十多歲的老人如何買機票 瀏覽:708
60歲正常人血壓是多少正常值 瀏覽:10
蘇州社保退休能拿多少 瀏覽:254
養老保險解封了怎麼辦 瀏覽:268
老年人半月板磨損手術 瀏覽:403
社保交了15年還沒到退休年齡還需要交嗎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