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有些父母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隱形重男輕女一:生女兒壓力小。
現在很多人說,不喜歡兒子,因為生兒子壓力太大了。生了女兒反而好,壓力就小多了。這是真正的重男輕女而不自知。
因為在他的思想觀念里,生兒子就是要給他買車、買房,給他置辦家業。但是,女兒就完全不一樣了。她以後只要嫁人就好了,沒准還可以收獲一筆豐厚的彩禮錢。
新的《婚姻法》有一條曾經引起熱議,那就是父母在婚前為孩子購買的房產,屬於個人財產。不知道那些人看了,還能不能為不用給女兒買房而沾沾自喜?
如果你是真的喜歡女兒,不是說一定要為她買車買房,而是從女兒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要為了能帶給她好的教育,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怎麼對兒子,就怎麼對女兒,兒子有什麼,女兒就要有什麼,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隱形重男輕女二:男女平等,是為了讓女兒養老。
女兒有沒有義務給父母養老?當然是有的。男女平等,家裡有兒子,也有女兒的,兒子和女兒同樣都有贍養老人的責任。
但是有一些人就嘴裡說著男女平等,卻把不平等放在女兒身上。
他們給兒子洗衣做飯、帶孩子,出錢出力,做他們免費的保姆,繼承財產的人也是兒子。可是,等到他老了,生病了,養老就需要女兒來承擔了。
原來,他們的男女平等,只有用在贍養父母上。更有甚者,贍養老人的時候,兒子就不見了。
隱形重男輕女三:女兒的吃穿,兒子的江山。
「窮養兒,富養女」,很多父母都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們可能給女兒吃好的,穿好,可是卻信奉一句老話:女兒的吃穿,兒子的江山。
就像電視劇《歡樂頌》里,樊勝美的家庭里,那是赤裸裸的重男輕女,對女兒百般苛刻,對兒子有應必求。父母活生生就把女兒培養成了一個「扶哥魔」,而且理直氣壯的。
而曲筱綃的家庭則是「隱形的重男輕女」。曲筱綃的父親很喜歡他的這個女兒,曲筱綃從小生活優渥,被爸爸捧在手心裡寵著。
可是,在兒子和女兒之間,曲筱綃的爸爸也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
㈡ 你的父母有哪些讓你難以接受的思想
1.缺乏界限意識,視子女為附屬品,不尊重子女對個人生活的自主權。2、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其不孝,或歷數撫育子女的艱辛。3、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貶低。
㈢ 如何看待父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呢
首先,我們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為什麼會重男輕女?
他們可能是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認為「養兒防老」。男孩長大了,可以承擔家庭重任:傳宗接代,贍養老人,供養家人……
實際上,父母之所以會這樣想,可能也與他們的存在焦慮有關。存在焦慮是R.R.梅人格理論術語,它是指個體察覺到自己的生存狀態或生存價值面臨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凡是危及個人生存以及與生存有同等價值的信念和理想的因素,都會引發人們產生這種焦慮。
父母重男輕女,可能就是受到了這種存在焦慮的影響,因為擔心自己老了以後無人贍養,害怕自己的生存狀態受到威脅,所以就會想通過「養兒子」的方式來安慰自己,緩解這種焦慮。或許在一些老一輩人的心中,「養兒防老」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們害怕自己老了失去依靠,無人照料。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父母也是極其缺乏安全感的。
作為女兒來說,父母的重男輕女可能就會意味著自己被忽視,但與此同時,自己被寄予的希望也會更小,所以壓力也會更小。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你是否就能變得釋懷一點呢?
所以,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也不要過於地難受或心裡不平衡,勇敢地接納父母的偏見,盡早地學會獨立,把精力都放在提升自我價值上,為自己而活,也不失為一種輕松的生存之道。
㈣ 家長的教育思想怎麼寫(35字)
可以圍繞這四個方面來寫:
1、良好的體魄是其它一切的基礎。日常注重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在飲食方面我們注意營養搭配均衡,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注重情感表達,愛意與尊重同在。要讓孩子確信,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深愛自己的。
3、注重言傳身教,做到言出必行。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對孩子的承諾要及時兌現,實在是因故延遲,必須向孩子做出解釋和道歉。
4、注重獎罰並重,突出激勵效應。首先獎罰是要針對具體的行為,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因為什麼受到了獎勵或是懲罰。
(4)父母的思想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在生活中,家長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要能低下身子,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話,從中感受孩子的心聲。面對孩子的苦惱,首先是接受,然後通過老師,同學,和他們的家長盡量客觀全面的了解情況,然後找出解決的辦法。
這樣,家長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從精神層面上關心他們。真正幫助到孩子,他們就願意把心裡話講出來,家長就能更好地施教和疏導。
㈤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的思想
1、缺乏界限意識,視子女為附屬品,不尊重子女對個人生活的自主權。2、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其不孝,或歷數撫育子女的艱辛。3、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貶低。
我見過很多在父母的高壓之下變得異常叛逆的人,也見過許多性格軟弱而任由父母操控自己的人生的人,他們終其一生都很難消除這種不對等關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夠謹言慎行,給子女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