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在教育上有哪些缺點

父母在教育上有哪些缺點

發布時間:2024-11-07 17:15:11

❶ 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在中國大多數父母認為「乖孩子」(不搗亂、安靜、乖巧、聽大人話)就是好孩子。實際這樣教育還是是存在很多弊端的,那以下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目前我國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少或空白。老輩人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重視不夠,導致孩子在學校形成我行我素、任性、偏僻。

五、父母愛攀比。很多父母會說「你看看誰家誰家孩子學習多好」「你看誰家誰家孩子多聽話」之類的話語,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嚴重打擊孩子的上進心、積極性。

六、對孩子高期望。以自己成人的角度來對孩子高要求,把自己以前都沒有學會的,通通讓孩子學。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育兒親子顧問。17年專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❷ 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式家庭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一方面父母愛得辛苦,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不斷地犧牲自己,無論你要不要,我都會給你。
另一方面,孩子接受得無奈,父母的愛一股腦地砸下來,有可能是虎爸虎媽式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可能是百般隱忍的「吃魚故事」,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孩子都要接受,因為「我都是為你好」。
「為你好」這三個字真的太沉重了,沉重到很多孩子一聽到這句話,就覺得自己被一座道德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什麼也說不出口。
有人也許會說,父母為孩子付出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是的,但付出和付出感不是一個意思。

舉個例子,商場打折的時候,喜歡購物的媽媽進去血拚了一天,給家裡買了很多東西,出來以後腰酸背痛,但她不會抱怨說「我今天為了這個家付出,非常辛苦」。
因為媽媽愛逛街,身體上再辛苦,精神上也愉悅。在我們喜愛做的事情上,無論花費多少時間精力,都是快樂。
也許嘴上偶爾抱怨幾句,但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對方犧牲和付出,因為這是她真心想要的生命體驗。
購物的媽媽和「吃魚頭」的媽媽都為家庭付出了,區別在於,前者得到的是甜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後者得到的是酸澀的付出感。
在任何關系中,只要有一方覺得自己在為對方付出,那他就已經喪失了主體性,愛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道德資本累計起來的憤怒和痛苦。

閱讀全文

與父母在教育上有哪些缺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0歲老人可以學剪發 瀏覽:239
為敬老院老人送福字 瀏覽:503
養生會所怎麼做業務經理 瀏覽:320
君賢我輔佐父仁我孝順 瀏覽:186
八十歲老人骨頭斷了治療要多久 瀏覽:506
立冬老年人易得哪些病 瀏覽:186
重陽節在國外是什麼節 瀏覽:782
重慶公務員退休工資標准 瀏覽:223
長壽花怕冷怎麼辦 瀏覽:233
雲南父母辦理了獨子證有哪些政策 瀏覽:48
下崗職工墊付養老保險 瀏覽:762
巢湖養老院哪個好 瀏覽:782
為什麼父母老想著孩子結婚 瀏覽:651
公司法人買養老金 瀏覽:696
父母該有什麼心機 瀏覽:751
幼兒園去敬老院國旗講話 瀏覽:146
老人死了後事怎麼辦 瀏覽:949
父母年齡大了養殖點什麼動物賺錢 瀏覽:763
外籍華人申請退休金 瀏覽:224
養老院服務員工作內容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