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在教育上有哪些缺點

父母在教育上有哪些缺點

發布時間:2024-11-07 17:15:11

❶ 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在中國大多數父母認為「乖孩子」(不搗亂、安靜、乖巧、聽大人話)就是好孩子。實際這樣教育還是是存在很多弊端的,那以下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目前我國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少或空白。老輩人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重視不夠,導致孩子在學校形成我行我素、任性、偏僻。

五、父母愛攀比。很多父母會說「你看看誰家誰家孩子學習多好」「你看誰家誰家孩子多聽話」之類的話語,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嚴重打擊孩子的上進心、積極性。

六、對孩子高期望。以自己成人的角度來對孩子高要求,把自己以前都沒有學會的,通通讓孩子學。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育兒親子顧問。17年專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❷ 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式家庭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一方面父母愛得辛苦,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不斷地犧牲自己,無論你要不要,我都會給你。
另一方面,孩子接受得無奈,父母的愛一股腦地砸下來,有可能是虎爸虎媽式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可能是百般隱忍的「吃魚故事」,但無論是哪種形式,孩子都要接受,因為「我都是為你好」。
「為你好」這三個字真的太沉重了,沉重到很多孩子一聽到這句話,就覺得自己被一座道德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什麼也說不出口。
有人也許會說,父母為孩子付出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是的,但付出和付出感不是一個意思。

舉個例子,商場打折的時候,喜歡購物的媽媽進去血拚了一天,給家裡買了很多東西,出來以後腰酸背痛,但她不會抱怨說「我今天為了這個家付出,非常辛苦」。
因為媽媽愛逛街,身體上再辛苦,精神上也愉悅。在我們喜愛做的事情上,無論花費多少時間精力,都是快樂。
也許嘴上偶爾抱怨幾句,但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對方犧牲和付出,因為這是她真心想要的生命體驗。
購物的媽媽和「吃魚頭」的媽媽都為家庭付出了,區別在於,前者得到的是甜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後者得到的是酸澀的付出感。
在任何關系中,只要有一方覺得自己在為對方付出,那他就已經喪失了主體性,愛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道德資本累計起來的憤怒和痛苦。

閱讀全文

與父母在教育上有哪些缺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仙桃2016年退休金 瀏覽:37
青島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價格 瀏覽:829
撒謊騙父母錢用在什麼地方 瀏覽:62
揚州老年大學都學什麼 瀏覽:390
女朋友不讓去見父母怎麼安慰 瀏覽:223
女的財務出納崗的退休年齡 瀏覽:236
長壽花瘋長了怎麼修剪 瀏覽:603
養老保險反推工資 瀏覽:718
老年人適合喝河蚌湯嗎 瀏覽:307
孝敬父母義務 瀏覽:590
天津鶴童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99
父母決定你的人生怎麼辦 瀏覽:748
村民養老認證app是哪個 瀏覽:136
老人嘴唇發紫是什麼原因 瀏覽:650
上海飲食健康證在哪裡體檢 瀏覽:446
孝順父母的演講稿400字 瀏覽:212
家鄉重陽節作文 瀏覽:729
老年人吃蜂蜜多少合適 瀏覽:876
長春養老院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635
雲南人在深圳養老怎麼辦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