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佛心如何對待父母子女

佛心如何對待父母子女

發布時間:2023-08-13 19:56:08

㈠ 學佛人是否要很強調父母恩

下面引用幾段一位學佛多年人的教引
5隻能說佛教的世界觀和判斷標准跟世俗觀念差別很大,而且其實佛教教義是很繁瑣精密自稱體系的,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瑜伽師地論,原版或者現代解說版都行,這裡面對佛教世界觀有一整套的敘述。
在因果觀里,對父母的傷害因果很重,但是這個不在正信與否的范疇內。儒家認為孝順是天經地義,但佛教更注重出於因果的趨吉避凶。
其實你可以看一看善生子經和優婆塞戒經,那裡有提到,對於初學者,一般是要求他們孝順父母,善待妻子奴僕等等等等,但是這些被歸結為不放逸行,其實跟基本要求你守五戒十善是一樣的,如果你守五戒十善,自然而然就必須善待身邊的人,父母自然就在內了。
皈依是皈依佛法僧,簡單粗暴一點說,就是接受佛教的世界觀定義,破皈依自然鄙視正信,但是對父母的不孝是算在戒律或者因果里的。
4我的答案是不能說明。因為愛和不愛是個很自我的定義,拿出家做例子,有人出家,在他看來自己修行,是為了日後度化生生世世的父母,這是大愛啊,然而在某些人眼中不能承歡膝下就是不愛。所以你說這件事能說明什麼?連愛與不愛都是各花入各眼的判斷。
如果你想問心中愛不愛父母這件事是否是錯的,我可以告訴你,確實是錯的。但是沒必要過分苛責,因為愛與不愛其實也只是因緣的一種表象,有些人就註定了與父母無緣,你就沒必要逼他去做出你認為的愛的表現,事實上佛教也不強調我們誇大了的骨肉情分,而是說既然是父母和子女的因緣,那麼你就隨順這個因緣,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和責任。所以佛教並不逼人去愛和感激,因為這種情感也是一種緣分,它只強調你的感情未必真實,它可能只是一種表象,無論表象如何,你都要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
3父母,夫妻,子女,朋友都是緣分,緣深緣淺無法控制,但你可以選擇去終止惡緣,隨順善緣,這個就是這些緣分對你的意義。
2孝與不孝,愛與不愛只是一種選擇和一種方式。
1這個問題不太了解你疑問在何處,佛法跟孝順父母並沒有直接聯系

㈡ 如何善待父母歲月不饒人,我們成人了,他們老了,更像個孩子。怎樣跟父母更好的相處呢

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有福報的人,他無論身處哪裡,哪裡都是好風水;一個沒有福報的人,他就是住在再好的風水寶地,也是一場徒勞。因為,福報不是求來的,更不是搶來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只有積攢了足夠的善良與福德,好運才會常來光顧。
在佛家看來,有一種方式增福消業最快。這種方式就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乃世間最大的福田,與其遠行燒功利之香,不如在家好好侍奉父母。佛說,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善,不會大過於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於不孝。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他的心是不善的,和佛心是背道而馳的,故而拜再多的佛、燒再高的香,也難以得到加持。
在佛門里常說,人生是一個了緣的過程,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這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因果。我們不管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父母和孩子的緣分要麼是來還債的,要麼是來要債的,相互拖欠,故而此生相遇,成為父母子女。佛說:若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所以,無論父母是否給過我們富餘的生活,是否讓我們吃穿不愁,我們都應該此生感恩父母,感恩父母辛苦把我們生下來,感恩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教導之恩。就如《三世因果》歌里寫的那樣,「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若是因果無感應,目連救母為何因」。
那有人就說了,我的父母從小沒有給過我好的生活條件,讓我吃了許多苦,也沒有給過我幸福的童年,甚至常常對我暴力相向,我現在的成就也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與父母沒什麼關系。因此覺得父母未曾對自己有多大的恩,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回報他們。這是大錯特錯的。
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縱然父母言行有失,我們也不應該去責難他們,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已是對我們最大的恩。至於後己是享福還是受苦,難道不是自己的因緣果報嗎?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是。不論父母是對是錯,我們都不應該心生厭棄,而是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孝心溫暖他們。

㈢ 佛家有雲「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這個說法有何典故

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去寺廟里燒香拜佛,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夠鴻運亨通、身體安康。於是乎,寺廟成了春節期間最熱鬧的地方,那些名山古寺更是香火鼎盛絡繹不絕。

這不,下午在一個微信群里,就看到一幫朋友相約去名山勝地燒香拜佛,其熱烈程度不亞於搶紅包。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有這么娘倆,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可兒子卻嫌棄家境貧寒,平日對母親態度惡劣非打即罵。

當今社會,人情日疏。很多人為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以神靈為精神寄託,希望神靈能夠助己成功。殊不知,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父母才是我們這輩子最應該頂禮膜拜的佛啊。如果堂上不孝敬父母,遠處求佛有何用?佛家說「百善孝為先」;道家講求「孝親尊師」;儒家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就是孝字當頭;在民間,還有賣身葬父、卧冰求鯉等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典故。「孝」才是接通福緣慧根的通天之道。只有力行孝道,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對得起子孫後代,才能有一顆恭敬之心,打開財富和幸福之道。

閱讀全文

與佛心如何對待父母子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們不養老怎麼辦 瀏覽:69
最近體檢結果看不到怎麼回事 瀏覽:87
重陽節演講比賽開場白 瀏覽:588
父母喜歡住什麼樣的房子 瀏覽:356
養老保險有多少錢轉入個人賬戶 瀏覽:327
深圳養老最低交多少 瀏覽:281
微夢手機如何變成老年人用的手機 瀏覽:220
教資體檢到哪裡個網站查結果 瀏覽:530
老年痴呆的人會怎麼死 瀏覽:435
太極協會重陽節活動日報 瀏覽:159
父母一年生病怎麼照顧 瀏覽:55
不欣賞什麼都聽父母的思想 瀏覽:624
老年人腳趾疼怎麼辦 瀏覽:388
上海自己交養老保險 瀏覽:532
東營區公辦養老機構有哪些 瀏覽:372
90年到2016年是多少歲 瀏覽:875
養老保險基數每年怎麼調整 瀏覽:628
小孩體檢沒抗體是什麼意思 瀏覽:985
襄陽退休人員社保年審查詢 瀏覽:639
冬至敬老院包餃子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