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和父母相處越來越累怎麼辦
依賴型父母:需要時刻滿足被陪伴的需求
這類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時刻陪伴自己,遇到事情也希望有人幫忙做主,難以獨立面對自己的生活。一旦與子女失去聯系或者在分開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的狀態。
潑冷水型父母:只愛理想中的人,你要麼是極好要麼是極壞
書中提到一個老人,對兒女滿腹怨恨,和外孫卻非常親近,但因為外孫考取了其他城市的大學,老人便和外孫徹底反目,外孫打電話她不接,放假回家她也不開門。
這類父母會因為某一件事沒有達到自己預期,就對他人做出非常糟糕的判斷,因為他們愛的只是自己理想中的人。
自戀型父母: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在乎他人感受和需求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然的,但凡事過度就會產生負面結果。
婆媳矛盾是很多家庭都在面對的問題,導致矛盾的一大原因就是,兒子娶妻成家後,母親會覺得自己被忽略了,覺得兒子被別人搶走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因為母親的自戀型人格,只從自己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
控制型父母:凡事不按照自己說的做,就會產生極端行為
書中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長女違逆了母親每天打電話的要求,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母親都沒有和女兒聯系,並且不允許丈夫和小女兒與長女聯系,直到夫妻患病後,小女兒一個人無法承受,母親才勉強願意再次和長女聯系。控制型父母的特點就是一旦對方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會做出極端的表現來操縱他人。
自毀型父母:有酒精、毒品或葯物成癮,有某些強迫性舉止
這種父母是最讓子女擔心的父母,他們容易產生抑鬱情緒,或者總是做對身體有害的事情,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恐懼型父母:容易恐慌,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這一類的父母往往對很多事情都會感到恐慌,比如說整日擔心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或者整日擔心子女在外遇到了困難,導致他們無法正視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
❷ 父母無能孩子真的好累
作為家裡的老大,她初中都沒讀完,就出去打工了。因為家裡的情況是真的不好,她的父母還重男輕女,生了兩個女兒後,再生了一個她的弟弟。
她想讀書,父母說沒錢,她沒辦法,成績也一般,乾脆就選擇不讀了。
她父母的教育觀就是,孩子養大了就行。這種養大,就是字面上的有飯吃有衣穿,其它的東西,從來沒有想過。
她是後來出去工作以後,才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從她出去打工的那一刻,就有著諸多的限制。
她沒有文憑,沒有好的技術,只能做一些最簡單而重復的事,日子一眼望到頭,人生好像被定格。
❸ 親弟弟好吃懶做,對父母不好,嚴重啃老,很討厭,親近不起來怎麼辦
親弟弟好吃懶做是你父母慣的,對你父母不好還嚴重啃老就是他們慣壞的結果。至於討厭他,親近不起來,都是成年人了,管好自己就行了。如果他能有改變,能幫還是盡量幫他。
❹ 我覺得和母親相處很累怎麼辦
作為子女和母親之間溝通交流所站在的立場和角度不同,所以溝通相處難免會出現代溝。母親出於對子女的關心,有些時候比較嘮叨,從而相處起來就會很累。不過不用太過擔心,這也是正常現象。
心平氣和的耐心交流很重要
前年一度陷入焦慮,因為母親非要逼著我去相親,我很不喜歡這種沒見過一次面的人就突然去相親了,很不喜歡這種相親,但是我的母親非逼著我去。
後來我向其解釋原因:我說我很不喜歡這種相親,突然見面是很尷尬的,並且這種相親成功率極其低。其實現在男孩子也不喜歡相親,相親就是走個形式罷了,我說我不想忽悠您。表面答應後期又找各種理由推辭,我也不想耽誤您的時間。
在經過一番兩番的解釋之後我的母親也就逐漸看開了,再也不逼著我去相親了。
所以有些話說出來反而要好些,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增進人與人情感連接的重要方式。所以靜下心來和母親好好聊聊吧,說說心底話,打開話匣子,你會發現其實最懂你的人還是你的母親。
盡快成長起來,成熟獨立,減輕母親的過度擔憂。
兒行千里母擔憂,其實母親總是心繫子女的,所以總是會操心子女的生活工作等等。作為女兒只有成熟起來,生活中學會照顧母親,時常打個電話讓母親放心,為人處事穩重一些,相信這樣您的母親也是會理解你的。
❺ 弟弟和爸媽相處不融洽怎麼辦
孔夫子觀點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朋友有信,君仁,臣忠。各自做好各自的本分,比如作為父親養兒不能為了養老,對孩子應該慈愛,孩子孝順不孝順是孩子的事情。作為孩子不能因為父親不夠慈愛就不孝順,孝順是孩子的本分,作為本分孝順父母不能感覺有什麼功勞。慈愛包括引領孩子健康的心理,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堅決制止,看不懂的事情多聽多看,不能溺愛。孝順也要分次第,低等級的孝順是滿足父母吃喝,高等級的孝順能讓父母靈魂煥然一新,能感染他們接受新事物,對他們的不良心理要溝通壓制,好的心理鼓勵認可,能讓父母一生也能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加豐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