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催婚怎麼回答 教你六招處理方法
一、被催婚怎麼回答
當被催婚時,大家可以用巧妙的方法回應,既可避免喋喋不休的牢騷,又可免去直接拒絕的尷尬。
1、反客為主,打亂對方陣腳
在被問及婚戀情況時先關心對方的情況,“阿姨,大表哥什麼時候結婚啊?”“二表姐什麼時候生孩子啊?”“叔叔幾年工資升職了吧,工資漲了多少呢?”“您廣場舞跳得怎麼樣呢,《小蘋果》的舞步學會了嗎?”對方要麼戳到痛處沒了聊天的興致,要麼就沉浸在自己的個人生活里忘了你的存在。
2、苦肉計
一說到結婚就做悲痛狀,如祥林嫂般述說上段感情的不幸遭遇,最好再加上“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我的心還是好痛啊,怎麼辦?”“我還沒有準備好展開下一段感情”等台詞,長輩見你觸景傷情心生憐憫,會就此打住話題,過段時間再提。
3、美人計,撒嬌無下限(暫不適用男生)
眨著水汪汪的眼睛看著對方的臉:“討厭啦,人家還小!”“你是不是嫌棄我啦,這么快就想把我嫁出去!人家還想多陪爸爸媽媽幾年啦!”
4、正面應敵,有備無患
滿臉自信地回答:“我也正在好好考慮呢,您放心吧!”要想不被父母嘮嘮叨叨的催婚的話,最好還是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自信樣子,讓人覺得你已經找好了後路,一切順利。但是為了防止在父母追問下穿幫,還是要多做些其他准備,例如偽造一個不存在的男友形象和信息,把一切編的滴水不漏。
二、被催婚怎麼辦
1、切勿有家不回
很多人面對家長的催婚,都會選擇有家不回,電話敷衍,省的聽父母的嘮叨。可是,這畢竟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而且父母也是出於好意,這樣的做法可能會有所效果,但是傷了的是你父母的心。
2、轉移話題
父母常常會藉由打電話或者聊天的時候,跟你提起結婚,找對象的事情。你可以選擇換個話題,輕松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看你轉移了話題,他們也會有所收斂。
3、跟他們說說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現在忙於事業,或者你現在不是很想找男/女朋友,或者你有其他的因素,我覺得你可以直接跟他們說出你自己的想法,相信他們也會理解你。
4、給自己定計劃,給他們保證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好好想想自己的打算,然後告訴他們你打算在什麼時候找對象。如果你的計劃合理,他們也不會強求,那你也能輕易得免除他們的催婚了。
5、嘗試一下
如果你也是有心想要找個男/女朋友,你也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由著你父母給你提供相親的對象,可能也能在相親中找到自己看對眼的人呢?若是相親對象不合適,那也算是認識了一個朋友嘛!
6、以退為進
三、催婚是愛還是傷害
誠然,古語有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的傳統觀點延續至今並且根深蒂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但同時出現了一個極端的問題:“孝順”成為道德綁架的利器,“生你養你”成為支配生活節奏的一個看似無可厚非的理由。所謂的“習俗”“傳統”在無形中扼殺了任何多元觀點多元文化的討論。
“你爺爺年紀大了,老人家有生之年就想抱抱曾孫子,連這樣的願望都不能滿足嗎?”“你現在自以為還年輕說什麼還早還早,你再不找對象孤獨終老看你怎麼辦?”“結婚多好啊,有個人照顧你。”這樣的話是逼婚的“經典台詞”,讓人覺得被道德綁架卻又無力反駁。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犧牲自己去完成別人的所謂心願。為何這里用了“犧牲”一詞,在很多長輩看來,婚姻意味著相互扶持和照顧,意味著家庭圓滿和幸福,難道皆是如此么?婚姻是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取決於和你在一起的人是不是一個美好的人,羅賓·威廉斯曾說過“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跟那個使自己感到孤獨的人終老。”結婚並不是“淘寶以後不滿意就可以退貨”這樣簡簡單單的事情,結婚後的責任和情感,生活的辛酸苦辣,是催婚人無法感同身受的“冷暖自知”;“抱孫子”並不只是“一樁小小的心願”,因為除去結婚雙方的幸福,還影響了另外一個小生命,可我們不是繁衍的機器。
“孝”也好,“愛”也罷,無疑都是很好的詞,可是當他們成為替“因為我愛你,你要……”這樣的祈使句撐腰的原因時,早已變成了傷人的利器。所以有“租女友回家過年”的畸形文化,所以有“買賣媳婦”這樣的非法交易。習俗的力量頑固而又可怕,它根深蒂固,它理所應當,它千擁萬戴,任何想要跟它說“不”的做法都將被合理且無情地淘汰,淪為世人眼中很不光彩的光棍、單身狗,說來也可笑,不過是“單身”,難道連人都做不得了嗎?這樣的“愛”“孝”性質早已發生變化,失去了原有的美好本質。
除了真正關心的父母朋友,那些“圍觀群眾”更是不遺餘力地推波助瀾,沒有自己的生活,津津樂道“別人家的那個誰”,可這樣的看客們,又有什麼立場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呢?自然更沒有理由改變別人的生命節奏和選擇。
然而,還不結婚並不是逃避家庭責任的借口,更不是自由散漫的理由。在有自己的家庭之前,與其說選擇等待倒不如說是進化,進化成為一個可以照顧好自己也可以關心別人的人,成為一個可以養活自己也可以培養後代的人,成為一個“准備好接受另一種幸福”的人,而不是慌慌張張急急忙忙為了滿足他人心願而結婚最後手足無措的“大孩子”。
當一個人是否結婚成為衡量是否幸福的標准,當80、90後面對以愛為名的催婚而抓狂崩潰的時候,不由得引起思考,我們的生活已經被量化到如此物質的目標上了么?那麼內心的感受呢?那麼這個被催婚的主體的精神世界需不需要關注呢?
容忍別人不一樣的選擇是社會最需要的一件事之一,在極端的“逼迫”和毫不在乎的“漠視”之間其實存在著自由的愛,這樣的愛是尊重,尊重每個生命的節奏和他們自己選擇的幸福的方式。
㈡ 剛談了對象還沒兩個月,父母就開始催婚,我該怎麼辦
在結婚這件事上,有時候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就像我們時常要面對的那個問題,鞋子穿在自己的腳上,是否合適,夾不夾腳,走起路來疼不疼痛,只有自己最清楚,別人看到的永遠只是鞋子漂亮的外觀,而內在的感受,沒有親身體驗的人,就一定沒有發言權。
所以這種時候,你更應該跟父母開誠布公的去表明自己的態度,把自己心裡的顧慮和一些想法跟父母去溝通,相信你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父母也一定會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也能夠去理解你。
無論任何時候都要相信,父母是無條件愛你的,更何況是在終身大事這么重要的事情上,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去跟父母溝通,相信他們一定會尊重你的意見。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雪落無塵,一起談談情,說說愛。
㈢ 怎麼機智應對父母的催婚
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沒有時間去談對象,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面,可是作為父母,當孩子真正的成家了,他們心中的石頭才會落下來。當孩子不著急結婚的時候,作為父母,一般都是比較著急的,從而去催孩子早點結婚,可是當父母催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去面對父母,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在很多時候,父母催婚都是為了子女好,但是父母不會理解咱們現在的壓力,所以就得你去說,告訴父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讓父母能夠更好的理解你,從而家庭才會更加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