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不關心父母,向來獨來獨往,我該如何改變他的這種性格
多陪陪他,和他說說自己的心裡話,讓他懂得自己的苦心,多陪伴。
『貳』 孩子不體諒父母,家長該如何管教呢
引言:孩子不體諒父母,父母就要教育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使用粗暴去對待孩子,要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要怎麼做。家長教育孩子都是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讓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發展方向。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孩子不體諒父母家長該如何管教?
家長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孩子長大之後家長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總是把孩子的事情做得好好的。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是不會讓孩子體諒父母的,家長要走在孩子的前面,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向父母學習。想讓孩子體諒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就是看父母能不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對待孩子。家長對待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對孩子進行打罵。
『叄』 為什麼孩子從不關心父母
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常常一對小夫妻外加4位老人,都對其寵愛有加,漸漸地,我們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自私,不懂得關心體諒長輩。
表現:
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孩子很少請長輩先吃;長輩生病,孩子很少主動問候、照顧;孩子很少幫助長輩幹家務活。
危害:
容易形成對人冷漠無情、自私自利、對家庭、對社會缺乏責任感的人格缺陷。
原因分析:
孩子為什麼不關心長輩呢?長輩對孩子太過嬌慣、溺愛,肯定是一個主要原因。如果什麼事情都順著孩子,就會導致孩子在家長面前很任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並不了解家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怎樣相待。另外,有家長對孩子管得過嚴,使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尊和來自長輩的關心,很難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有的家長不孝敬長輩,孩子會照樣學樣。
矯正方法:
①養成法:
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祖輩和父母的關系,知道祖輩和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應該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孩子應該在祖輩和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和學習,而不能顛倒主次,逞強胡鬧。同時,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對孩子平等相待。祖輩和父母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要聽取他的意見,盡可能按他的合理意見辦。長幼有序、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孝心。
可以制定一些家規,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習慣。要求孩子聽從長輩的教育、關心長輩的身體健康、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給長輩添亂。比如,吃東西時,先給長輩拿;自己出門時,要向長輩打招呼;長輩下班回家時。要主動問候,主動找出替換的衣鈞;長輩勞累時,要主動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請長輩休息一下:長輩生病時,要主動說寬慰的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照護。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指導、熱情鼓勵,促使他把這要求化為自覺的行動。
②示範法:
家長應該身體力行,成為孩子尊敬長輩的榜樣,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如果住在一起,應該每天向父母問好;吃飯的時候,讓父母先坐,主動給父母盛飯;主動給父母捶背、倒熱水等。如果不與老人住在一起,應該多抽出時間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到做子女的責任。通過家長自身的行為感染和教育孩子,也會使他養成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③約束法:
對於孩子不恰當的做法,要及時進行約束。比如,當孩子慣用呼來喝去的方式向長輩提要求時,不管要求是否合理,都一定不能接受,並要指出他錯在哪能里,告訴他應該怎樣做。對於這一點。一定要堅持,直到孩子學會用「請您……」「謝謝」等語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