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走出失去至親的痛苦
1.放開理性盡情大哭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失去親人的時候都不應該壓抑自己本能的悲傷,應該盡情大哭,如果悲傷過度暫時哭不出來,可以細數親人生前善待自己的種種回憶,促使眼淚盡快釋放。
2.為親人寫小說
剛失去親人的時候,自己往往更傾向於痛苦和回憶,不妨順水推舟創作一篇小說,將親人的音容笑貌和性格舉止提取出來變成小說中的人物,讓自己有一種親人還在身邊的感覺。
3.尋找天涯淪落人
通過第二步適當緩沖,讓自己逐漸適應失去親人的痛苦情緒,這個時候可以加入一些有共同遭遇的群體,比如貼吧、QQ群或者微信群等等,與天涯淪落人一起互相尋求安慰。
4.安排假期盡情睡覺
給自己放幾天長假,哭夠了哭累了,就不管不顧地睡大覺,讓身體在熟睡中自行調整神經系統分泌的關於痛苦情緒的化學成分。為了安全起見,小編不建議使用葯物緩解情緒。
5.珍惜還在身邊的親友
在體會到失去的痛苦以後,自己應該更加珍惜還在身邊的親人朋友們,從心理上假設有一天也失去了他們,自己還有多少愛沒有及時給予,然後就多跟他們聯系,多善待他們。
6.封存對逝去親人的記憶
做到以上5步以後,就可以創造條件讓心裡的傷口慢慢癒合了,把逝去親人的所有物品都收集起來,鎖進一個單獨的房間,平時盡量不要去觸碰,避免睹物思人徒增悲痛。
7.尋找更積極的未來
用興趣愛好和工作任務制定一個積極向上的作息計劃,盡量不給每天的時間留下空閑,然後全身心投入到完成這些計劃的狀態中,逐漸降低對親人思念的頻率,直到徹底釋懷。
Ⅱ 如何走出失去父母的悲痛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和痛苦,不妨一試。
●准備一條冷毛巾,隨時擦臉,以助清醒。
●脫掉鞋襪,用腳尖走路,走上幾分鍾,心中的煩惱便會跟著走掉了。
●找一位樂觀的朋友或同事傾訴,發泄一下情緒。
●喝一杯酸梅湯或果汁醋,疏通肝氣。
●閉上眼睛,盡力想身體後面的景物,平衡前後腦的壓力。
●讀你最崇拜人的格言,並認真思考,有鎮定的作用。
●多贊美及鼓勵自己,不要遇到挫折就苛責自己。
●做到晚上十點前睡覺,早上六點起床。
●多看喜劇片,開懷大笑一番。
●簡化自己生活及慾望,因為生活越復雜,壓力就越大。
●自己動手做東西,會使你更滿足,更快樂,如可以烹飪或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不要總是抱怨麻煩事情落在自己頭上,而是要想老天讓我與日俱增經驗和智慧,生活因此更豐富。
●經常到書店走走,讀一些勵志的書籍、漫畫及幽默文選。
●不斷告訴自己,要能容納別人不同的觀念或行為。
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會使人們的觀點、態度、希望也隨之變化,在這個快節奏、高效率、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受到內外環境的強烈影響,出現情緒上波動和生理上變化,從而產生心理壓力。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承受壓力,不防問問下面這幾個問題:
經常顯得不耐煩、暴躁、焦慮、易怒。
睡眠品質較差、失眠,經常打哈欠、發困。
健康指數明顯下滑,經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感冒、頭痛、胃痛、消化不良、潰瘍、記憶力下降等。
經常體驗到神經性抽搐或肌肉痙攣,很難放鬆,腰酸背痛。
情緒容易沮喪、低落,波動大、情感倒錯,對現狀與未來常感到無能為力,有挫折、空虛的感受。
人際關系變得不和諧,容易與人發生沖突、不快。說話冷言冷語,感情遲鈍,對自己或他人的評價、談話都傾向負面的描述。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壓力,如果以上判斷持肯定的佔多數時,那就是一個警鍾,是在壓力下心理不健康的表現。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可採取下列的方法舒緩情緒,排解積累的壓力。
(1)面對現實
現實生活是極其復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對自己有所要求。但是這種要求應該建立在實際的、力所能及的基礎上。人們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為自我目標難以實現,就感到自卑失望,過高的期望只會使人誤以為自己總是倒運而終日憂郁。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對任何事都希望十全十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所以,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客觀地評價事情、評價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同時,擁有一顆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暢。另一方面,每個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所長所短,別人不會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別人的要求一樣。對別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滿情緒會越大。如果對別人的要求較低的話,那麼稍微符合你的願望,你就容易得到滿足。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別人。
(2)宣洩法:
宣洩法是一種將內心的壓力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擊和破壞的方法,通過宣洩內心的郁悶、憤怒和悲痛,可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潰,恢復心理平衡。「喜怒不形於色」不僅會加重不良情緒的困擾,還是導致某些心身疾病。因此,對不良情緒的疏導與宣洩是自我調節的一種好辦法。一位運動員受到教練訓斥後很沮喪,不久引發了胃病,葯物治療也不見效。心理學家建議他在訓練中把球當教練員的臉狠狠地打,採用此法後他的胃病果然好多了。這種不損害他人,又有利於排解不良情緒的自我宣洩法,可以借鑒。
不過這種宣洩應該是合理的。簡單的打打砸砸,吼吼叫叫,遷怒於人,找替罪羊(丈夫、妻子、孩子、同事),或發牢騷、說怪話等都是不可取的。宣洩應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有人說:「一份快樂由兩個人分享會變成兩份快樂;一份痛苦由兩個人分擔就只有半份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煩惱、痛苦埋藏在心底里,只會加劇自己的苦惱,而如果把心中的憂愁、煩惱、痛苦、悲哀等等,向你的親朋好友傾訴出來,即使他無法替你解決,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煩惱或痛苦似乎就只有半個了,這時你的心情就會感到舒暢,該哭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場,釋放積聚的能量,調整機體的平衡,大雨過後有晴空,心中的不良情緒會一掃而光。
(3)注意轉移:
其原理是在大腦皮層產生一個新的興奮中心,通過相互誘導、抵消或沖淡原來的優勢興奮中心(即原來的不良情緒中心)。當與人發生爭吵時,馬上離開這個環境,去打球或看電視;當悲傷、憂愁情緒發生時,先避開某種對象,不去想或遺忘掉,可以消憂解愁;在余怒未消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散步等活動,使緊張情緒鬆弛下來;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緒理到緩解。例如,司馬遷慘受宮刑而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德因遭遇失戀才寫出世界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我們應該多接觸令人愉快、使人歡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卻一些不愉快的事。與其「不懈奮斗、孜孜以求」,最後 「衣帶漸寬」,面容憔悴,不如瀟灑一些,干點快樂的事。
人們面對困境、情緒懊喪時,不防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緒發生良性變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使人戰勝沮喪,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從前,有個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臉:天不下雨,她就掛念雨傘的大兒子沒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憂心開染的二兒子不能曬布。後來,有個鄰居對她說: 「你怎麼就不反過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兒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兒子就可曬布。」老太太一聽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愁眉不展。這個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極好詮釋。
對於這個問題,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講得更為明確。曾有一名記者問蕭伯納:「請問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別在何在?」蕭伯納回答:「這很簡單,假定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說:『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有人對這瓶酒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那就是悲觀主義者。」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逆境、厄運的時候,運用一下反向心理調節,從不幸中挖掘出有幸,使情緒由「山窮水盡」轉向「柳暗花明」擺脫煩惱。
壓力無所不在,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心理壓力問題,並及時地、適當地通過情緒調節來緩解心理壓力,為它找個出口,它就不會給精神帶來太重太大的傷害。希望上述方法能幫助你用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去直面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社會。
(以上是專家建議,我個人認為,睡覺可以減輕痛苦,還有就是不要讓自己孤獨,多和好朋友在一起.)
樓主``希望你父母能微笑的面對生活``祝你們全家幸福 `
Ⅲ 失去父親,該如何從悲傷中走出來
失去父親從悲傷中走出來的方法:
1、轉移注意力
父親剛剛離世,無論何時何地到處都是親人的影子,總是感覺這件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相信是真的。但是千萬不要讓這樣的情緒持續的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定要盡可能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努力去工作,或者去做能讓自己特別專注的事情,或者走到樹林中大聲的吶喊宣洩內心的悲傷。
2、去最想去的地方旅遊
在過去的日子裡,由於工作忙,由於家庭拖累,總之由於種種原因,人可能心裡總是有一個最想去卻一直未成行的地方,這個地方或者是故鄉,或者是學習工作過的地方,或者是夢里想去的地方,那麼不妨在這個時候就放下一切去旅行吧,回來一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心情。
3、替親人完成未完成的遺願
做這件事情是最好也是最讓自己心安的緬懷親人的一種方式,就會覺得親人一直陪伴著你,也會淡化悲傷的情緒。
4、做簡單而容易投入的事情
做簡單的事情更容易投入,比如看一本自己喜歡的小說,如果書中的情節很打動你,會淡化你失去親人的痛苦;打一個自己喜歡的游戲,在不斷通關中淡化痛苦;找一個棋友一起下棋,在不斷地廝殺中也可以暫時忘記痛苦;寫日記,把自己失去親人的痛苦全部寫出來等等類似的方法,都有助於淡化痛苦。
5、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定時的去幫助弱勢群體,如去老年院做義工,幫助孤寡失獨老人,去兒童福利院幫助那些或殘疾或智障或自閉的孩子,你內心會得到凈化,會更有大愛,會把自己的痛苦化作力量,去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Ⅳ 怎麼走出突然失去父親
(1) 轉移情感,轉移注意力。
你和你母親對父親的感情應該很深厚,所以當他離開了你們,你們就很容易產生悲痛和抑鬱等不良情緒。你們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學會轉移自己的情感,改變思維方法,轉移注意力。例如:將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充實有序,不讓其有所空閑。該干什麼時,就專心致志地去干,不去想其他。洗衣、掃地、做飯、聽音樂、看電視、散步等都能對你們產生安慰作用。
你們也可以投入某種愛好活動,如練功舞劍、工藝製作、琴棋書畫、養鳥種花等,用於陶冶情操,彌補生活單調。
(2) 適當的宣洩
如果情緒極度悲傷時可大哭一場,或向親朋好友訴訴苦、談談心,以便宣洩心中的煩悶,達到治療心理創傷的目的。也可以到外面大聲叫喊,或者把痛苦的心情寫下來,或者告訴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瓶,然後把水倒掉。
(3) 自慰必須提醒自己:死者是沒有痛苦的,只有活著的人才是最痛苦的。從死者的角度來看,他該來的時候來了,該去的時候去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自己都沒有為自己而悲傷,你們也不必太難過了。死亡使你父親天然的束縛得以解除,不再受生死的約束,也是一個安慰的結果。
你的父親也盼望你們多加保重身體,愉快,堅強地度過餘生。你們活下去,還能經常祭奠死去父親的亡靈,祈求保佑死去父親能安眠於九泉之下。
(4) 避免自責和自虐
要認識到自責和自虐是沒有必要的,如果要想彌補自己對父親生前的歉疚,最好的辦法就是精心地照顧好自己身邊的親人,照顧好你的母親,好好活下去。
(5) 戒除懷舊誘因
俗語說,見物如見人。常常看到父親的遺物會不斷強化思念之情,這對自己恢復正常的生活沒有多少好處。所以,應該盡量戒除懷舊誘因,除了祭奠以外,平時把你父親的遺物收藏起來,尤其是最能引起自己痛苦回憶的物品,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
(6) 學習心理學知識,提高心理質素。
醫學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心理學知識,提高心理質素,促進身心健康,預防心理疾病。為了你和你母親的健康,你應該買一些簡單心理學的書來看,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提高心理質素,學會自尊自愛,胸懷寬廣,開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遇事要想得到,提得起,放得下,要隨遇而安。對於失去你父親事件,要泰然處之。
中醫有「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抑鬱,諸病生焉」,你的母親年紀比你大,必須多注意精神健康,因為精神健康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過度悲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心臟健康。你自己要先走出失去父親的痛苦陰影,停止日思夜想,多關心你的母親,把你的母親帶出這種痛苦的精神狀態。死者是不能復生的,只有照顧好身邊的人,珍惜活著的人,才是最有意義的。
負面情緒會傳染的,你母親的悲傷會傳染給你,你必須小心,不要被負面情緒影響。只要一個人能夠從陰影中走出來,另外一個人才有機會走出痛苦的陰影,如果兩個人整天日思夜想,經常互相悲哀,就會永遠痛苦下去。
(7) 尋求社會幫助。
如果你們的情況沒有改變,那麼你們必須尋求健康咨詢熱線或心理咨詢門診,或請教心理醫生。他們會幫助你撥開心理迷霧,情況會改善更快。
(8) 繼承你父親的遺願
你必須繼承你父親的遺願,勇敢地挑起生活的負擔,迎接挑戰的義務。紀念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活著,實踐他的期望!
人死不能復生,繼續痛苦不會改變你外婆死亡的事實,對於你和你母親來說,沒有任何益處,只有一個結果:悲哀成疾。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無可奈何的事情發生,我們除了「安之若命」,接受事實之外,還能怎樣?如果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就只好改變自己,接受事實;既然事實不能順應我們,那麼就只有我們去順應事實了。只有接受事實並順從今後的發展道路,才能安寧順利地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