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人子女應怎樣對待父母
1我們應該如何和父母相處?多聯系。父母最怕孤單,最想孩子,加上現在科技發達,如果實在忙的沒有時間經常回家,至少得保證每周一次的通話或者網路視頻,問問父母的近況,身體好不好,天氣是好是壞,有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之類的,見不到面也讓父母聽聽我們的聲音、知道我們的近況,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父母都很關心。
2 不管離家多遠,常聯系總是維持良好關系的妙招。教自己的父母使用手機,時不時的一個電話,總會讓父母喜出望外。
3 把握好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距離產生美,在家時父母的嘮叨也許會讓你不耐煩,明知道父母是在關心自己,但還是有點受不了,時間一久,就有可能產生矛盾。所以在此建議,偶爾出去旅遊或者出去玩一下,在外的遊子久了,也會想家,給自己和父母之間留下一點空間,距離可以產生美。
4 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不要埋怨,請學會體諒,畢竟父母老了,累了,為了照顧我們他們不容易,我們現在是他們的依靠,請不要再讓他們生氣,不要再讓他們為我們擔心,請記住他們是愛我們的。
『貳』 像對待客戶一樣對待父母
人生苦苦追尋奔波,為了到達靜謐、幸福、安樂的仔老彼岸,但際遇弄人,並非事事遂心,總有遺憾相伴。有的人情緣難續、知音難覓而黯然神傷,有的人才智難施、宏志難酬而抑鬱寡歡。但這些憾事之上,更有一個遺憾最讓人心痛、最讓人無奈,這就是古人常講的「子欲養而親不待」。
生活是一個只有前進沒有倒帶的過程,起點是新生,終點是死亡。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上,從此打開一扇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旅。人生是個奇妙的過程,幼兒與老年有著極為相似的特徵,一個尚未成熟,一個日漸衰老,但都是體力、智力柔弱。前不久看到一個文章,很令人唏噓,一冊御個描寫的是送孩子進幼兒園,一個描寫的是送父母去養老院,在臨別時都說了一句話,「記得早點來接我」,只是對象互換,一個是孩子對父母講,一個是父母對孩子講。
我們一直有個錯覺,覺得自己的事情很重要,外面闖盪很不容易,所以會不自覺忽略對父母的關注。我們常責備年輕人對父母叛逆、反抗、無禮,反過來看,作為成年人,所做所為未必成熟。外面回來一頭鑽進自己的屋子裡,做自己的事情,父母開門說句話都是輕手輕腳、輕聲細語;父母忙一陣子做好飯,吃完後嘴一抹,留下一桌殘羹剩盤給父母收拾;下雨了、感冒了、外面應酬了,父母總會提醒幾句要帶傘、要買葯、要少喝酒,我們總嫌嘮叨啰嗦,甚至話都不回一句……
回想兒時,外面人多車多時總是緊緊牽著父母的手,因為怕丟棄,失去父母;一個人在家時心裡總是恐慌畏懼,因為怕孤獨,父母不回來;父母面前總是很聽話,表現很好的一面,因為怕冷落,父母不喜歡自己……反過來看,父母老了後所做的,美其名曰為了給孩子減負,州戚岩幫孩子做點事情,他們內心裡何嘗不是自己兒時那種害怕與期盼。
然而,我們太忙了,忙得太過自我,忙得無暇顧及,忙得忽略了身邊那份念念不已的感情。在外面,我們與各類人群接觸往來,為了談下業務、拉下訂單,對客戶好顏好色,好茶好酒,每天噓寒問暖,逢年過節禮物不斷。然而,對待父母呢?各種搪塞,各種嫌棄,各種冷落。不知何時,父母已經變得不及陌生人。常言兒行千里母擔憂,有時也該捫心自問,父母所憂所苦自己能感知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有生之年,等不來人生輝煌,也等不來親情永在,在一日,減一日,陪伴也少了一日,誰知道還能有多少相聚相伴的時光,那個曾牽著你的小手走過風雨的人。
『叄』 尊重父母就像什麼一樣重要
1、就像為了自己的前程去巴結領導一樣重要。
這就是所謂的「以媚侍親」的盡孝境界。
竭盡全力地想討好父母,讓父母開心,就像討好掌握自己前途的領導一樣,事無巨細幫領導打點,常侍奉領導左右,時不時給領導逗悶子。
而最震撼的實相是,中國儒釋道三家聖人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的地域,共同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一個人的孝行,和其一生的福報有著直接的正相關聯系。
2、就像一個佛教行者對待佛陀一樣尊重。
佛陀說過:孝道近似佛教。家中父母就是您的真佛。
當年楊甫想去四川找無際大師求道,途中遇到了一和尚,楊甫說:「我是很想見佛,但是不知佛在哪裡?」
老和尚告訴他說:「很簡單,你趕快回家去,當你看到肩上披著棉被,腳上倒穿鞋子的那個人,就是佛。」楊甫聽完,趕快回家。
當他回到家時,已是三更,他急切敲門。媽媽一聽是兒子回來了,高興地從床上起來,顧不及衣服,就把棉被披在肩上,慌忙之中鞋子也倒穿了,就忙著跑來開門。
楊甫進門看到母親的樣子,突然想起了老和尚的話,才大悟:原來父母才是家中真佛。
【阿彌陀佛,答得不好,還請見諒。】
『肆』 學生應以什麼態度對待家長200字
父母是孩子的恩人,是每個人生命的締造者,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子女,子女應該尊重父母,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對於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小學生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無條件的。可憐天下父母,作為子女應該體諒父母的付出,感恩父母,不要向父母提出太多的無理要求,因為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都是一萬分的,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條件不如其他同學好,只能說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父母已經盡力了。不要討厭父母的嘮叨,父母嘮叨都是擔心孩子發生意外。更不要對父母大吼大叫,那樣他們會非常傷心。
『伍』 如何對待父母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兒子為了讓父親擁有更好的晚年,帶著五十多歲的父親開始健身,兩人一起甩掉了啤酒肚,露出了腹肌。我由衷的對這位兒子表示贊賞。
如何對待父母?有的人說,父母為了這個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人生,我們應該好好孝敬父母。但是怎麼樣孝敬父母呢?有的人說,多陪陪他們,這樣固然不錯。但我覺得還不夠。讓父母度過一個健康的有意義的晚年,才是我們做兒女應該做的。
首先,定期對父母進行體檢。不要諱疾忌醫。有疾病及時治療。很多老人都是發現癌症的時候,已經是重症晚期。其實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癌症晚期。定期體檢,把大病化小,小病化無。
其次,根據實際情況,讓父母進行規律的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很多種,有的老人喜歡廣場舞,有的老人喜歡散步,有的老人喜歡打太極,有的老人喜歡騎行。讓他們自身的愛好充分發展起來。讓他們老有所樂。沒有興趣的發展興趣。就像小時候父母為孩子報興趣班一樣。有的老人身體條件不允許,或者不喜歡動,那就發展一些相對比較靜的愛好,比如參加老年人俱樂部,下象棋,寫書法,繪畫等。不讓光陰虛度,讓他們老年的生活發光發亮。
再次,給父母普法,讓父母有分辨力,避免陷入壞人的陷阱。現在社會有一些害群之馬,專門針對老年人騙老年人的錢,他們抓住了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求,極力兜售所謂的保健品給老人,吹噓的效果神奇,加上幾個托兒,把成本幾十塊錢的產品,賣到動輒上千,甚至上萬。有人的甚至直接打起老人口袋裡的錢,以高回報低風險來忽悠老人進行所謂的「投資」,一旦錢進入惡人的口袋,就如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等老人真正悔悟的時候,幾萬,甚至幾十萬都已經被騙走。只剩下老人形同枯槁。精神的打擊往往比肉體的打擊更為可怕。
最後,讓父母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人說,他們一輩子養成的習慣,怎麼能說改就改了呢?!確實是難改,但必須改,問題是怎麼改。比如,吸煙,酗酒。這些對身體傷害極大的習慣。從精神上,心理上,身體上,讓他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改變他們的注意力,發展其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多去一些禁煙場所鍛煉身體,多與不吸煙人群相處。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地引導,一點一點地改變。
我們對待父母,應該像小時候父母對待兒時的我們一樣。老人年紀越大越像小孩子,越任性。我們不能「溺愛」他們,不能什麼事情都「寵著」他們。也要教他們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引導父母做正確的事,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Pleasant words are a honeycomb, sweet to the soul and healing to the bones. 箴16:24
太15:4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For God said, '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and 'Anyone who curses his father or mother must be put to death.'
『陸』 孩子對父母應該是怎樣的態度
我覺得父母沒有能力生活,即使是在上學的兒女也應該盡到贍養的義務。就像張某的女兒,不配做一個人,作為一個人起碼應該懂得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兒女大,付出了多少辛苦。孩子對待父母應該是什麼態度1、不抱怨父母的無能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2、不抱怨父母啰嗦父母比我們先來世上,他們先學取經驗、照顧自己,再誕生我們。啰嗦孩子其實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幫助孩子少走彎路,這個時候孩子應該理解自己的爸媽,他們不是自討無趣的。3、不抱怨父母的抱怨父母抱怨我們,只是不滿足我們現在。他們不是為自己,或許他們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許他們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又不能和誰講。所以他們渴望我們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也希望我們青出於藍,不要像他們一樣。4、耐心的與父母相處不能簡單否定他們積極向上的態度,但同時也要盡量地分散他們的注意力,給他們提供放鬆的機會,誘導他們擺脫忙碌的心態。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又不能太過疏離,要在合適的距離上盡量提供溫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圍人群只需給他們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5、對父母尊敬無論何時何地,不管我們有多麼大的成就,父母都是養育我們的人,我們對待父母一定要尊敬,父母可能社會地位不高,甚至只是個農民,但我們也要尊重父母愛戴父母。6、常常陪伴父母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管我們工作有多忙都不要忘記陪伴父母,父母一生最愛的人就是我們,我們也要用同樣的愛來回報他們,莫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我們終身的遺憾。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子女經濟上沒有能力的,原則上,只需提供精神的慰藉即可,父母可以列為低保戶,由國家供養。一般來說,如果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低於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線時,一般視為該子女無力向父母給付贍養費。
因為贍養父母雖然是法定義務,但這種情況下,即便判決支持了父母的訴求,判決也很難得到實際的執行。但是不需給付贍養費,並不代表不應承擔其他的贍養義務,如保障老人住房及基本的生活需求及對老人的護理等。如果子女家庭確有能力承擔的,法院會按照當地經濟水平,結合雙方的實際生活情況酌情判定贍養費的蘆行數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四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二十三條 老年人與配偶有相互扶養的義務。由兄、陪兄嘩姐扶養的弟、妹成年後,有負擔能力的,對年老無贍塵局養人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柒』 孝順父母就是你最大的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父母
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我一心向善,我想多做善事,我要日行一善。於是滿大街找過馬路的老人,把老人扶過馬路,終於松下一口氣,今天日行一善完成了,一定要保佑我好人有好報啊。
你可曾想過,多久沒陪爸媽吃過一頓飯,多久才回家一次,哪怕是一個電話,一句問候,小小的關心一下父母?最大的善事就是你的舉手之勞而已,而你卻每天都在錯過。
孝,上為老、下為子,意思就是孩子能承托、背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孝是一種感恩,是一種大德。人如果連孝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談自己有沒有道德。
有些朋友看到這心裡就要起火了:我知道要孝順父母,但請你不要道德綁架,我工作很忙,還要照顧孩子吃喝拉撒,哪有時間天天回爸媽家?我這周末又……
道德不需要被綁架才有,你內心是什麼樣,你做的事都能體現。一個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宛如不見。
父母含辛茹苦將你養大,這就是最大的恩,世間沒有比養育之恩更大的善了。孝順,就是講你不但要背負,還要順其意。你對孩子可以百依百順,為什麼對父母做不到?很簡單,你對孩子是養育之恩,是你最大的善,是父母對你愛的傳承。反過來,很少有人能做到把父母當孩子一樣對待,因為從出生到長大,父母的付出和我們的付出永遠是不對等的,而且差距很懸殊。我們已經習慣了對父母的索取,卻沒有習慣承托他們,順從他們。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喂養它的母親。動物不懂什麼是孝,這是他們的本能。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有時候卻喪失了這本能,不是很可笑嗎?
其實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孝順父母,敬愛父母的,因為有道德的約束,法律的底線,更因為我們發自心底的善。但我們做的都還遠遠不夠。其實很簡單,我們怎樣對待孩子,就怎樣對待父母,給他們同樣的待遇,你能做到嗎?
孝應該是不計回報、永遠沒有上限的。你傾盡全力孝順父母,你就是最大的善人。你的善是會寫在臉上的,大善之人必有大福,因為你的善可以感化身邊的人,每個人都會被你激起心中最本真、最真摯的善。
你看到的世界,其實就是你的內心。只要你心中有愛,心中有善,一些阻礙都不是阻礙。不管距離多遠,不管時間多久,請你假設,如果是去看你的孩子,你願意嗎?同樣,如果是你的父母,你願意嗎?忙和遠,從來都不是不孝的借口,只是你的心還沒有被善填滿。現在,請拿起手機,哪怕只是發一條短短的語音,相信我,對父母來說也是在朋友面前最好的炫耀。
『捌』 怎樣用正確態度對待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對兒女的心都是「只要你好,他們就好!」他們在你一事無成時希望你有一番事業,事業穩定後希望你有一個家庭,成家之後希望你能生兒肓女……想想所有的事他們都是為我們好。因此我們只要學會忍耐,寬容,就像父母小時候對我們一樣,我們經常犯錯誤,是他們的愛讓我們一天天的成長。這樣想也許你的內心就能恍然大悟,老人家再多的錯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比起來又算什麼呢!如果你是成家了,和父母住在一起,那你們一定要對父母學會忍耐,體貼,關心。學會心細,對父母要坦誠大方。希望在父母未來僅有的人生里,我們能給他們帶來快樂!
『玖』 我們應如何對待父母
問題一:我們做兒女的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 「兒女在給予父母經濟上的贍養以外,精神上的贍養和扶助更為重要。如果我們能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來對待自己的父母,社會道德水平就會提高,我們的人品素質也就會提高,一個和諧的社會前景就會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一個人的一生,或輝煌,或艱辛,總之都有過值得自己回憶的過去,為了兒女,為了社會,奉獻了很多,可歲月無情,人生易老,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老了的時候,身體上會覺得力不從心,心裡也會感覺失落,需要晚輩經濟上的照顧,而那些有經濟來源的老人,他們一般都有過不太平凡的經歷,他們的心裡對外面的世界情有獨鍾,他們需要晚輩來更新他們的視野,完善他們曾經美好的夢。精神上的扶助,可以讓老人免除孤獨的感覺,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重要的,是兒女的依靠。這樣會讓他們有滿足感。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打算,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老人一般都經過經濟困難時期,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日子都不陌生,現在日子好了,他們也改變不了那種手裡有糧(錢)心中不慌得的心理,可攢的多了又覺得沒有用處,我父親就這樣說過我,你要不要錢,不要我給別人了,所以也讓小偷偷去了幾次,現在想想自己的做法也有些偏激,適當的要他些錢他會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有作為。可那些時刻盯住父母的錢袋,吃老啃老的人我也實在不敢苟同,兒女多了都去瓜分老人,他的心理會有沉重的負擔,覺得自己老了都不得清閑,以至於影響身體健康。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死了都覺得愧疚。說實話,現在人口不多的家庭,經濟負擔都不是太重,老人不和你要已經給你減輕了負擔,何必再那麼貪心,房多了不是也只住一間嗎,沒有車,走走不是更健康嗎。 孝敬不是一句空話,是實實在在發自內心的行動,你把它看成自己應該做的,你會很愉快,但如果是迫使你去做你會覺得很累,有的人只想索取,不想盡義務,把父母當成提款機,自己一家人美味珍饈,從不想想父母吃得什麼,住的什麼,人老了就想兒女繞膝,常回家看看,或者把老人接過去小住,都是老人希望的,不要等父母逝去了,再在那裡低吟淺唱,這樣做人未免有點虛偽,也不會為自己的兒女樹立榜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老人,不求完美無缺,但求無愧我心。
問題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父母? 我的文章《孩子們說「父母皆禍害」應該責怪誰?》發表後,本來是預備挨罵的,竟然得到絕大多數網友的好評和支持,也有網友評語表達贊成時,也說了保留意見,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在高興之餘,憂慮也隨之而來。評論中支持贊揚我的網友中,有許多是年輕人,認為自己也受到父母的禍害,這無疑是一種覺醒,但如何看待父母的禍害?應該如何對待父母?這無疑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們所處的時代發展太快了,現在人們所享受的一切物質文明皆源於此,同時,人們所經受的精神痛苦也皆源於此。一般來說,人年紀大了,學習和接受能力就比較差,思想很容易落後於時代發展,尤其從事體力勞動的父母更為明顯。現在五十左右歲的父母,若事業有成還好,若平平淡淡就慘了,成為一群可悲的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社會變遷和動盪,社會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黑的現在成了白,過去骯臟的,現在成了干凈的,反過來也是這樣。
尤其表現在社會地位上,這些父母所有的夢想和希望全寄託在孩子身上,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古時候,孩子小的時候「看父敬子」,如果他父親是官人,人們見了他的兒子都會叫少爺,說長的富貴相,大了一定有出息。見了他女兒,都稱大小姐,誇她如何俊美。到了兒子長大做了官人,開始「看子敬父」,人們見其父母一口一個老爺太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其實什麼尊重,全是為了巴結利用。
在這樣的大文化背景下,已經到了知天命年齡的父母們,將未來的希望、尊嚴和保障全部壓在孩子脆弱的肩上,尤其現在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和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拚命抓住可以依靠的孩子,迫切希望孩子快快成才,早早發財,不堪重負的孩子們忍無可忍,終於發出「父母皆禍害」的吶喊。喊過之後可以釋放壓力,但必須面對如何與父母相處的嚴峻問題。我不是社會專家,也沒有做過專門調查研究,僅憑直覺談幾點意見和建議,供父母和孩子們參考。
一、「父母皆禍害」是孩子們受到很大傷害後,壓抑已久發出的激憤之語,具有警醒父母的有力作用,冷靜下來仔細推敲,會發現這句話不能完整客觀地表達事實。其中一個「皆」字就不嚴謹,把全部的父母都說成「禍害」。我就見過不少思想開明的父母,他們尊重孩子,從來不逼迫孩子,而是引導和幫助。他們不要求孩子一定達到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重視孩子的成長過程和與孩子相處的快樂。另外,禍害孩子的父母,他們大多是在教育方面不自覺的禍害了孩子,而在生活方面有許多關心、幫助、疼愛孩子之處,因為父母們一方面的不好,就否認他們所有的好也不公平。
二、人要活得幸福一定要懂得愛人。我的人生閱歷比較豐富,積累人生五十多年的經驗體會,得出一個結論:「愛是幸福的源泉」。一個不懂得愛人,不會愛人的人,無論官位多麼高,財富如何多,他都不會有真正的、持久的幸福。親子之情血肉相連,如果一個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愛,還會真心實意的愛別人嗎?別人憑什麼來相信呢?孩子不僅應該愛父母,而且還應該懂得如何愛他們,如何愛配偶和家庭成員每個人,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
三、寬容地對待父母。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缺失,其根本原因不在父母,而是傳統文化和社會保守制度。父母自身也是受害者,受害程度遠比現在的孩子們多出幾倍。寬容是一種美德,不管父母有多大缺點,有多少錯誤,甚至有多少罪過,都應該理解和寬容他們,也只有父母有缺點和錯誤的時候,已經懂事的孩子才能體現出寬容的美德,優秀的父母需要孩子寬容什麼?他們常常在寬容孩子。
四、體諒父母們的憂慮和痛苦。五十多歲的父母是可悲又可憐的群體,他們小時候社會動盪,沒有好的學習環境,現在又遇到知識「大爆炸」和拜金浪潮,他們暈頭轉向,無所是從,沒有安全感,除了指望孩子發展別......>>
問題三:作為子女應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 百善孝為先.首先要善待老人.我認為,只有精神物質兩方面都讓老人滿足,做兒女的才是真正盡到了孝心。因此,在生活中,子女要盡量順從老人,與老人交心,使老人精神得到撫慰。在物質上也要盡量滿足老人的需求,讓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保障.老人們都希望子女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在子女的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更勝於物質的需求,所謂精神需求就是希望子女多與自己溝通、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充滿親情。此外,老年人還需要子女的尊重和善待。在生活中,老年人都希望子女能充分尊重自己的生活選擇。所以說,做子女的要處處尊重老人,甚至是老人的一些缺點,子女也要多寬容和諒解。
問題四:政治題:作為未成年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父母? 你好
(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家長的意見。
(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川果是求同存異。
問題五:面對父母的過度呵護,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 不由讓他們過度左右 培養獨立意識並做出一些成效來讓他們相信你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找適當的時機和他們溝通這個問題 他們會理解你的
問題六:如何正確對待父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 推選LZ採納
熱心網友
我們的父母,就像朋友,他們對我們嚴格要求、呵護有加。我們要由衷地感謝他們。
「嚴是愛,松是害」,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是必須的。溝通,讓他們明白你的想法。要注意溝通的方法技巧,不能急,畢竟兩代人的代溝不可能短時間內消失,讓他們漸漸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
問題七:面對父母的愛,我們應該怎樣接受? 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1就要做到對父母有禮貌,聽取父母的教誨2分擔父母的憂愁,3理解父母的心意4關心父母的健康5體貼父母的辛勞6不想父母攻出過分要求
當與父母發生沖突時,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要積極的建立起心靈的橋梁,要積極的與父母溝通,走進父母 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
問題八:子女應當怎樣對待父母? 如何與父母溝通!
方法一:
1、主動溝通。平時多與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說說心理話,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2、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
3、尊重理解。 有事外出,應主動與父母聯系,免得父母擔心,要多聽聽父母的觀點,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觀點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冷靜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達到求同存異的溝通結果。
4、多些寬容。遇事不必斤斤計較,因為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
5、有錯就改。不隱瞞自己的錯誤,讓父母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6、主動幫助。幫父母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開心。
方法二
招式一:主動交流 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招式二:創造機會 每周至少跟爸媽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飯、田裡勞動、打球、逛街、看電視。邊做事情、邊交流。
招式三:認真傾聽 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說不定你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後的理由。
招式四:主動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動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於體諒 可能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爭辯。也許父母過於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緒 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動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或用涼水先洗把臉。
招式七:承擔責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幹些農活等。趁機還可以跟老爸老媽聊聊天。
招式八:討論問題,達成協議 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並就如何行動達成協議。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計算機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計算機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作出討論和達成協議,問題和分歧便能解決了。
心動不如行動!想想看,在未來的一月內,你跟父母溝通時,可以嘗試用哪些「招式」呢?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需要時間的。從自己做起,慢慢學習,不輕言放棄。如果你還有什麼新的招式,千萬別忘了與我們大家分享
問題九:如何正確對待父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如何正確與父母溝通? 這個世上對自己最好的就是父母,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就是這個道理,說明父母不會給自己的孩子虧吃,另外,父母生養了你,你是他們身上掉下來的肉,他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盼子成龍,盼女成風,你懂事了,但在父母眼裡依然是孩子,盡管他們有時嘮叨,但是你也要心平氣和的聽,不能頂撞,他們有很多的經歷,不想讓你也經歷過多的挫折,所以就嚴格要求你,這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