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律對孩子有多重要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自律性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無論孩子天賦多聰明,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也是很難成功的。作為家長,我們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夠獨立完成每件事。但是,在我們生活當中,卻有一些孩子很難做到自律,他們總是需要家長的提醒或者幫助下才能夠有意識地去完成,這讓家長非常著急。因此,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那麼,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有效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是終生的。學會自律,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缺乏自製力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如果家長經常無節制的玩手機、看電視,不受控制,孩悉閉子也很難去改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小時候,孩子最喜歡模仿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因此家長自身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
⑵ 什麼是家長的自律
2022年12月25號,本來以為可以安全度過決賽圈,甚至可能成為天選之人的我,半夜開始發燒。測試抗原試劑,顯示幾乎看不出來的弱弱弱……陽性。
雖然毒性看起來不大,但症狀還是很明顯的。
比如,頭疼、畏寒、發燒、全身酸疼,嗓子沙啞等。
總之,我被撂倒了。
人一旦生病就沒有力氣和精力照顧別人。於是,我娃開啟了自己照顧自己,自己要求自己的自律模式。
首先,自己照顧自己
他們用電餅鐺做簡單的飯菜。
比如炒雞蛋、煎水餃、做雞蛋面餅等。
然後用電飯鍋熬點米粥。
這樣就可碧昌以美美吃一頓了。
他們自己自食其力,還給媽媽留下。
說實話,小孩子因為沒有經驗,做出來的飯菜不一定特別好吃。
但是只要他們願意動手,就是好的開始。
其次,自己自律自己
因頌團為疫情,孩子已經在家上了兩個多月網課了。
一般情況下,我做好早飯喊他們起床,他們吃完飯以後,再上網課。
最近幾天我不野慧橘舒服,他倆就主動自己做簡單的餐點,吃完以後,按照老師的要求上課、下課、寫作業、上傳作業等。
其實倆孩子特別愛玩,並不是特別自律的那種。
不過現在該上課的時候,就算我不監督,也能自覺且主動。
第三,自己收拾自己
不管是起床後,還是做飯、吃飯後,亦或是上完課後,都知道收拾和整理下。
雖然收拾和整理得不完美,很多時候還得我再補充下,但最起碼他們有這個意識改變。
這就是最好的開始。
通過這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讓我感覺孩子突然長大了。
相信再長一歲,心智在成熟一點,他們的表現會更好一點。
⑶ 自律為什麼很重要
凡成功者無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律。\x0d\x0a\x0d\x0a從本質上行乎講,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動前,有勇氣自動去做你必須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願做或懶於去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聯系。「律」既然是規范,當然是因為有行為會越出這個規范。比如,刷牙洗臉是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盡,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縱自己的行為;如果你克服身體上的疲憊,堅持進行洗漱,這是你自律的表現。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讓自己討厭或行動受阻撓的事情,而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克服對情緒的干擾接受考驗。\x0d\x0a\x0d\x0a自律的方式,一般來說有兩種:一是去做應該做而不願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應該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每天早晨堅持鍛煉身體,某一天天氣特別寒冷,你不想冒寒冷繼續堅持,但是你最終走出家門,繼續鍛煉,這就屬於前者。後者的表現也較多,你喜歡抽煙,但到了無煙室,你必須忍住內心的慾望不抽煙。\x0d\x0a\x0d\x0a一般情況下,自律和意志是緊密相連的,耐肢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較差;意志頑強者,自律能力較強。加強自律也就是磨煉意志的過程。\x0d\x0a\x0d\x0a自律對於個人的事業來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自律有助於磨礪心志,有助於良好質量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x0d\x0a\x0d\x0a自律是在行動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動中體現,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途徑。夢想自己變成一個自律的人就會就變成一個自律的人嗎?靠讀幾本關於自律的書就能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嗎?答案都是否定的。\x0d\x0a\x0d\x0a自律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對來自各方面的一次次對自我的挑戰,不要輕易地放縱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x0d\x0a\x0d\x0a自律,同時也需要主動,它不是受迫於環境或他人而採取的行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採取行為。前提條件是自覺自願地去做。\x0d\x0a\x0d\x0a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時你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律精神。比如,針對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點或不良習慣,限定一個時間期限,集中糾正,效果比較好。\x0d\x0a\x0d\x0a千萬不要縱容自己,給自己找借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檔畝悉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能也因此應得更完美。
⑷ 為什麼要讓孩子要學會自律
為什麼要讓孩子要學會自律
為什麼要讓孩子要學會自律,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一起來看看為什麼要讓孩子要學會自律。
1、孩子要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學會自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不自律的家長很難教育出自律的孩子。比如,明明自己私闖紅燈,卻告誡孩子遵守交通秩序;明明自己上班經常遲到,卻強迫孩子准時起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小時候,孩子最喜歡模仿的人也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因此家長自身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
2、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孩子小的時候,不容易控制自己,這時候就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
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相關的規則。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可以在規定時間進行,時間一到,就只能放下去做別的事,對於孩子不聽講,父母也別輕易放棄。
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行為必須在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內。
3、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當孩子對時間有一定的認識,就要培養他們時間上的自律意識。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時間上做到自律?可以教他們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他們重塑自律習慣。孩子能按時完成一個任務,適當給予鼓勵和贊揚,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也要對孩子進行適當懲罰,教孩子懂得守時的重要性。
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自律不僅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自律本身也是一種成功必不可少的優秀素質。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忍」-延遲滿足孩子慾望
慾望是個小惡魔,讓人們不知節律的想要滿足。孩子們更甚,簡單的人生就是認知不斷增長,願望不斷滿足的過程。一旦不遂心意,都有孫大聖搗太粗飢上老君仙爐的架勢。父母在孩子願望實現的路上,需要做有力的閘口,先行擋住孩子悠悠之欲,提醒他「想要實現自己的願望,需要付出一些代價」,可能是一段需要等待的時間,或許是先行完成一些事項等等。
孩子們願望不能及時滿足肯定有不公的想法,繼而哭鬧撒潑,即便如此,父母要「忍」,不能因為孩子的不滿就失了自己的原則章法。延遲滿足會讓孩子們更加珍惜最後的結果,也能在這個等待的過程里平復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會修煉成能控的好自己情緒、管得了自己慾望的理智的人。
二、「忍」-建立必要的言行規則
規則即自由。有規則,行為才有方向。通過在外部建立規則的方式來內化孩子自我規則即自律的.建立。父母提前告訴孩子必要的言行規則,讓孩子在規則的框架內自主活動,只要是不越界的行為,父母不會干涉,而有越界舉動父母會做警示,若孩子一意孤行仍然「跨界」行動,就要承擔行為帶來的後果。
這既幫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規則意識,也能給他們必要的行為選擇空間,自主決定自我承擔,父母「忍」一時不幹涉,給與孩子一份信任,那麼孩子也會收獲一份自律和對父母情感的加深。
當然,父母必須一諾千金,切不能既立規矩又破規矩岩啟返,這樣的教育百害無一利。
三、「忍」-父母自身言行規制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育出自律的孩子。嘴裡一邊教育著孩子「你少看會兒平板電腦,不然給你扔了去」,另一廂自己卻成天捧著手機膜拜,孩子喊著陪他(她)玩兒會兒都置之不理,這樣的父母不管講再多正向的道理,在孩子面前的可信力也是打了折扣的。
既然父母想要孩子有自律的人生,不妨就從自己做起,剋制一下自己那些蓬勃而出無理取鬧的慾望。讓孩子早睡,父母先有好的作息習慣;想讓孩子多運動,父母要自己邁出家門投身運動中去。沒有什麼比父母以身作則更好的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
1、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管理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2、延遲滿足
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慾望,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這是一個意志力鍛煉的過程,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抵禦誘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苦」後「甜」的原則做事情,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去「享受」。
3、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規則是什麼?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准則。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守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只有這樣,孩子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地調動,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主動性也會增強。
⑸ 平庸之輩過完一生自律太難了深度解析自律背後的4種成因
沒有自律的人生,就像穿上「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有個粉絲告訴我,他說自己是春中個「三分鍾熱度」,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很多人的情況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自律性很差——持續性懶惰,間歇性努力!也知道 自律性的重要性 ——無數個事實和案例都已經證明了自律是一個走向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但多數人依然深陷在「三分鍾熱度」的這個怪圈裡,難以自拔!因為人類普遍存在下面三大特徵:
多數人無法跨越這種魔咒,而少數人的成功,正是克服了這種消極心理的禁錮,人生才能獲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體驗。從某種角度來說,多數人最大的無奈和悲哀就是:
自律的人與不自律人有什麼差距?
對於不自律的人來說,「三分鍾熱度」就是極限!
如果你強迫他自律,簡直和要他命一樣,他會渾身不自在,極其痛苦,產生對抗、反抗的意識。自律是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事,自律讓我痛苦!
而對於自律的人來說,「樂而忘憂,不知老矣」這叫超限!
如果你不讓他自律,反而會讓自己難受、痛苦!自律是一種「有錢難買我願意」的事,自律讓我快樂!國漫大師蔡志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58個鍾頭,然後完成一件事,就是做一支4分鍾的電視片頭。」
「三分鍾熱度」PK58個小時沒有離開椅子!
為什麼自不自律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順延這個問題,再深挖一層,我們需要認知自律性背後的機制、成因是什麼。認清這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只能保持「三分鍾熱度」?
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拆解自律性形成的4種成因。
有人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是個謊言!
但正如梅西在某品牌傳播廣告中說:「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 天生要強 !」
關於自律,行為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 自控力大約40%到56%來自遺傳的影響。 而英國生物學家、牛津大學教授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里也寫道:
那麼有些人天生自律,真的是謊言嗎?首先從邏輯來說,有些人天生自律這個命題是成立的。因為命題加了前提條件,「有些人」這是一個差異性,有界限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再看看現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比如從小和我一塊長大,年長我9歲的的鄰居大哥,每天差滑清晨,搬一條小凳子,在我們公用的院子里讀書備課,後來他考上了研究生,去了香港工作。
然而他的一切自律性行為,並非來自於他父母的管教,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教不了他什麼知識和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為此很多鄰居長輩無不羨慕的說:「你家這孩子真讓大人省心,讀書自覺,不像我家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河北固安農村裡的一個孩子考上了清華,有人問他在街邊賣玉米的父親:「你怎麼教育孩子的,考這么好?」這位父親調侃地回答道:「自己飯都吃不上,怎麼顧上孩子,這孩子全靠他自己!」
詳情見視頻連接:
高考全省第三名被清華大學錄取,聽他菜農父親談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有些人的天生自律,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類人的存在,這種客觀事物的差異性,少數人的基因優勢,本身就是大自然物種演化過程形成的強弱規律!就像羅永浩說的:「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大概就是智力上的差距!」
但天生的自律,不是唯一的定律,還存在著第2種自律成因。
你是誰不重要,你跟誰一起才重要。
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人做了一個形象的類比: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和勤奮者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者在一起,你不會沉淪;與智者在一起,你不同凡響;與高人在一起,你才能登上巔峰。
後天成長的環境對塑造一個人的自律性意識,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9世紀初著名的實業家和慈善家, 現代人事管理之父,羅伯特·歐文曾提出:
這一思想早在中國傳統文化「 孟母三遷 」的典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孟子的母親扒慶山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曾兩遷三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長期處在一個自律性的氛圍中,多半會受到影響,形成一種「 被動式」的自律性意識 ,久而久之,轉化為主動的自律性意識。
而在環境的決定作用中,核心影響力來源自於父母為孩子做出自律的榜樣。孩子從小在父母自律的言行舉止中耳讀目染,父母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促使孩子在「 無意識狀態下 」形成了一種自律性的習慣。這正是目前整個教育界達成的一個共同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榜樣,就是孩子的未來。
但環境的作用、榜樣的力量,不具有100%的可靠性,自律性還存在著第3種成因。
人的自我改造性極低,否在教育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文章、書籍等等,苦口婆心地勸人積極向上,實現自我超越。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之前轟動媒體的一位虎媽,美國耶魯大學 華裔教授蔡美兒 ,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逼迫孩子養成一種苛刻的自律,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去努力。
比如有一次,7歲的女孩,因為一首鋼琴曲彈不好就被強迫從晚飯後一直練到夜裡,中間不許喝水或上廁所。這種苛刻的教育方法,被蔡美兒寫成一本名為《虎媽戰歌》的 育兒 經,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爆了全世界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如今她們怎麼樣了?
大女兒22歲入耶魯法學院,有志成為檢察官;其間進入美國陸軍,現已從耶魯畢業,授少尉軍銜。在校期間成績全「A」,還創立了自己的家教公司Tiger Cub Tutoring。
對於虎媽來說,這種逼迫性、懲罰性的「暴力式」教育方式,在外來人看來,是反人性的,而對她和孩子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這只是「虎媽式」家長的勝利,對於大眾來說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更不能「照貓畫虎」!
這需要父母自身具備成功的 光環、能力和學識 等等素養,才有資本去採用逼迫性的自律手段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否則,家長有多少控制欲,孩子就有多少恐懼感。
在父母的高壓力下,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極端叛逆的性格,甚至引發悲劇性的後果。有研究表明,生活在恐懼之下的孩子,造成的結果可能是:
導致孩子成年後人格上有嚴重的缺陷,更為嚴重的一點是,這種性格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排斥「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雖然虎媽「暴政式」逼迫性自律的教育方式,並不值得多數人借鑒,但採取一種適度的、合理的「逼迫性自律」手段是有必要的。
除了這3種自律性的成因,還存在第4種成因。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頓悟是一瞬間的領悟,悟到了瞬間就改變。
個體的意識隨著時間、環境、自身需求等等因素的變化和成長,基於某個人、某件事和某個思考的「點撥」,突然理解了生命中某種最本質的東西,自我覺醒,產生了自律性意識。自律性的頓悟分為兩種形式:
什麼是被動覺醒的的自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身邊的某個人,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過去糟糕的言行習慣,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為什麼這個人會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下面講解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表侄在高一之前,調皮搗蛋,惹是生非這是他在學校的「專業技能」,不好好學習,成績班裡倒數,為此常常挨我表哥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讓這個孩子自律起來,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直至有一天,這個孩子又在學校闖了大禍,每天忙於工作的表哥回到家中,指責表嫂沒有管教好孩子,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表哥動手打了表嫂。孩子見母親受了委屈,對著他父親怒吼:「你有本事沖我來,欺負我媽算什麼本事!」然後護著母親,倆母子抱頭痛哭……
接下來奇跡發生,經過這件事情的洗禮,這個孩子開始努力學習,不到半年的時間,從班級成績倒數逆襲到班裡前10名。這個死結打開後,整個家庭步入了和諧的正軌!
至於表哥打表嫂這事,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倫理道德上來說,這個做法都是不對的。但世上的事情就是這么奇妙,沒有道理的事情,往往最後成就了「正道」,一場「家暴」化解了這個家庭因孩子不好好學習這個「火葯桶」所導致的長期「人民內部矛盾」。
這個事例很好地解釋了中國太極思想,陰陽轉化的邏輯,陰面的東西未必全是消極的,當消極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出一個「 極點 」,而這個極點很可能就是一種 賦能 ,它能改變事物以往的性狀,朝著一個積極的方向去發展。
也就是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不要把所有的壞事,都認為是糟糕的結果。壞事變好事!
《紅樓夢》中說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而這個事,從現實意義來說,必須是大事件,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智慧!
二戰時期德國著名的牧師朋霍費爾,在其後人為他整理的遺作《獄中書簡》中寫道:
人只有面對死亡、巨大悲痛和不幸時,才能把我們引出尋常的生活圈子,產生內心的呼喚和行動的力量。
概括為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在遭受巨大外力的沖擊下,大腦的心智模式發生了跨越式的升級。這就好比一首手機進行版本刷新升級,下一秒的運行功能和效率突然變得更加強大。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被動覺醒的力量。
而什麼是自我覺醒的自律呢?
隨風潛入夜,潤無心無聲。自律是沉澱出來的,不知不覺中,人的大腦意識到了某個問題的重要性,認知發生了轉變,促成了行為的正向改變。正如我一個朋友是這樣理解自律的:
這就是頓悟的自律,一種自我覺醒的力量。
一個人隨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內在心智的升級,兩者交融,累積到一個程度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在某個時刻突然豁然開朗,頓開茅塞,有一種「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感覺;從一個舊有凝固、消沉的秩序,突然闖進了一個充滿鮮活生命力的嶄新世界。
說到底就是量變達到質變的過程,就像一條冰封的河面,但隨著春天氣溫的上升,突破了0°的臨界點,河面的冰封狀態立刻被打破,開始分裂,透過縫隙,開始接受了新鮮的陽光和空氣。
綜上所說,簡而言之,人的自律分為4種成因,而每種自律的成因是一系列復雜和不確性要素的變數組合。
因此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與其被自己的本性牽著鼻子走而痛苦,還不如忍痛將自己改變」,說起來容易,做起卻很難!強迫自己自律,對於絕大多數來說,簡直就是在「天方夜譚」!
而在職場中,如果你的上級領導逼迫你自律,高質量的完成工作任務,你不要去抱怨為什麼他要「虐你千百遍」,你應該感激他(她)才對。就像有人說的那樣,如果你應該感謝曾經那個把你從平庸逼成優秀的人。
【文章總結】
辯證地看待問題,從整體、本質上完整的認識自律的4種成因,彼此並非是完全割裂的,相互獨立存在的。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律性基因的存在,差別只是多少的問題,我們要做是如何激發這種基因的潛能,阻止惰性的基因佔了上風。對於一個非自律性的人來說,要想改變自己,內求不得,向外求索,才能破壁重生。
鐵不會自己生韌,鐵與鐵才能磨出韌來,還需要藉助一塊磨刀石的打磨,鐵才能越來越鋒利!
頓悟可遇不可求,無法准確預測時間。如果一個人想要自我改變,自律性成長,就必須藉助外力,借力打力,才能實現自我突破!首先尋求的不是如何自律的方法,而是主動出擊:
在這兩個因素的作用,隨著個體自我意識(認知、 情感 、思維、意志)的升級,一個人才能真正意義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自律性習慣,成為一個強者!
【關聯閱讀】
多數人的後悔,是不自律的代價!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修煉5項自律
懶是窮的根源!下半年養成這6個微自律習慣,懶人未來有救了
⑹ 父母為什麼要自律
現在,越來越多父母開始懂得自律的自己,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拿家長會來舉例,很多優秀又有禮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大都有時間觀念,絕不會在家長會上遲到,他們衣著得體,言行舉止也讓人舒服。
家長會,一個小小的家長圈,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縮影,折射出的卻是父母對自身的自律態度。
傅雷對傅聰的影響特別大。《傅雷家書》中收錄的都是父親給兒子寫的信,其中有很多提到父親自己的經歷。這是他的父親留給他的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他的父親的生活原則是:先做人,再做藝術,之後再做藝術家,最後成鋼琴家。傅聰在父親的影響下,刻苦鑽研音樂,成為著名的鋼琴家。
傅聰讀書的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寫信鼓勵他,教會他做人,經營婚姻等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他的父親在給他寫信的時候,正在遭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殘,但他的父親隻字不提。
他的父親傅雷從事法語翻譯工作,並且取得很大的成就。傅聰為他的父親感到驕傲,他回憶印象中的父親,既是嚴師,也是益友。父親的一言一行無形當中影響著傅聰。
可見,父母的自律,如果努力做到最好,定然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聽你說教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
2
自律,就是在該做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奮進的征程總是孤獨而又艱辛,NBA是個職業聯盟,球星們看似光鮮奢華,殊不知背後付出了多麼艱苦的努力。要想在這個殘酷中競爭中勝出,自律的因素必不可少。
幾年前,已經35歲的職業球星科比在對亞特蘭大老鷹隊的比賽上,關鍵時刻一記在大前鋒約什史密斯頭上的爆扣技驚四座,登上了新聞頭條。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在這樣的年紀,還可以保有如此優異的體能狀態,科比謙虛地把功勞歸給了「飲食控制」。
他說:「飲食控制一向都是最難做到的事情。我們總是喜歡吃自己喜愛的食物,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習慣。當你要進行飲食控制時,這種改變會影響到你整個生活的型態,所以這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持續不懈的訓練配合飲食控制,是科比成功的秘訣之一,看似簡單的秘訣背後卻需要非凡的意志力來驅動。
我們常常看到別人成功時耀眼的光芒,卻忽略了他們默默咬著牙淌著汗向前奔跑的堅持。這里並不是說自律一定能帶來成功,但是自律的過程一定會讓你感受到快來和成就感。
3
其實,關於「自律」,也許你聽過不少誤區。
有人會問,自律,就要壓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嗎?
其實不然。
以下兩點有關自律的誤區,也許曾經困擾過你。
誤區一:自律清單上只有枯燥的任務,沒有娛樂
很多人,從決定自律的第一天起,就很有「儀式感」地、密密麻麻地制定了很多任務。他們內心覺得娛樂肯定是自律的大敵,離得越遠越好。
可是試想,每天睜眼看到那被填滿的任務表,是不是恨不得轉身再睡過去,連起床都需要動用如此之大的意志力,那些需要你真正自律、嚴格執行的任務畝棚昌,你又真的能堅持多久呢?
其實,自律如村上春樹,每天四點起床,堅持寫作、跑步三十年,也把下午兩點以後的時光,定義為迅扒娛樂時光,隨身所欲地睡午覺,聽音樂,讀書。
真正自律的人,懂得把娛樂的時光像任務一樣堅持地執行,因為,充足的娛樂時光,是保持自律的調味料。
泰戈爾曾經說過:自律本身需要進行嚴厲地自我剋制,因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為一種精神寄託。
誤區二:模仿和攀比別人的「自律清單」
@妍
決定自律的那一刻起,我便每天5點半起床、每天堅持跑五公里,每天讀一本書……
這些我們在自律清單上常常看到的項目,通通被她列入自己的自律計劃。
可是,自由職業的她,明明喜歡睡懶覺,不到十點不起床,而且,晚上工作效率更高。
明明是「喜靜惡動」的人,從讀書的時候,就討厭跑步,討厭體育課。
「自律清單」上幾乎填滿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結果可想而知,興沖沖地堅持了一個禮拜,便因起不來、跑不動、讀不完等各種理由,將寫好的自律清單束之高閣。
其實,自律是私人定製的事情,因人而異。
從自身需求出發,擬定屬於自己的自律清單。自律只是手段,完成必要的任務才是目的。
如果,你依然覺得自己的自律很苦,可能只是沒有找到自己鍾愛、能夠產生成就感的事情,那麼試試換個方向去努力。
4
那麼,如何才能變得自律呢?
想要自律,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開始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每個人身上都有不願碰觸的一面,但恰恰是這些不完美才讓我們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潛意識里給自己鼓勵,適當地肯定自我,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和巧的平庸,那麼請從自律開始,自我改變。極致自律的體驗一開始會很痛苦,可是,再痛也痛不過辜負自己的心痛,再苦也苦不過失去希望的煎熬。
學會獨處。當一個人被過於嘈雜的外部世界攪得不復安寧時,是很難好好生活的。讀書,寫字,畫畫,無論通過哪種方式去獨處,都能更清楚地聽到內心的聲音,更了解自己。
自律,其實就是要從敢於承擔責任開始,承擔你要做的事情。
很多人未曾品嘗過自律帶來的喜悅滋味,就以一句「我做不到」,草草收場,無功而返,便感慨一句「自律太難」,便退回了原點。
自律不一定能給你帶來成功,但是自律的過程中能夠讓你感受快樂,一個擁有生活目標的體驗過程,一個蛻變自己的過程。
很多小事,短時間的堅持不見得有多好的效果,但只要去做,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時光都會在未來的日子裡以另一種美好的形式饋贈給你。
父母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行為上有適當約束,或許能讓孩子學會自律。
自由和自律,就如同天枰兩端的兩個砝碼,不管向哪邊過度傾斜,都會失去平衡。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自律影響著孩子的自律,父母刻苦努力,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就如孔子所說:其身正,雖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願每個父母都能夠保持成長和自律,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作為父母,你需要做的,只是每一天向前一小步,僅此而已。
⑺ 父母很自律是種什麼體驗
我認為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現實的榜樣,如果父母很自律,在這種家庭氛圍之中,迫使其子女也不得不自律起來,這納豎悶樣在父纖緩母的潛移默化的自律影響之中,子女也逐漸養成了自洞彎律的良好行為,對自已本身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是一種素質提升的良好體驗。
⑻ 自律會帶來哪些好處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律呢
自律會帶來哪些好處?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律呢?
3.充分利用秩序的敏感期,達到孩子自律笑態的好習慣。一定要相信,孩子越小,越容易養成習慣,也越願意服從。每個孩子在2到4歲左右的時候,都會有一段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把周圍的東西都排成一排,同類的東西要放在一起。那個時候,傑森喜歡把各種鞋子和成人鞋按照大小放在一起,他也喜歡把自己的汽車放上去。各種車都會排隊審核,挺整齊的。在這個階段,一定要配合孩子,引導他們不要只放自己喜歡的東西。
⑼ 父母為什麼要自律
父母為什麼要自律
大家好,我是小楠。
前幾天陳道明靠走路,迅速佔領熱搜,視頻中他西裝筆挺,風度翩翩,昂首挺胸,一路疾走,絲毫不見老態,油膩和老去似乎與他不沾邊,完全看不出已經65歲,無數網友感嘆,覺得他沒有變過樣子,不僅僅是身材,還有氣質,等他到了75歲,也還是這個樣子吧。
家長朋友們,我們想一想陳道明的精神狀態從何而來,離不開他平日的自律生活,對吧?
仔細去看彭於晏,楊麗穎,劉濤等等每一個優秀的人背模沖侍後都是他們默默的付出和持續的努力,所謂人生開掛那都是厚積薄發,一個人有多自律就有多強大,我們想要我們的孩子自立嗎?想,大家都想,都希望孩子自律優秀對嗎?
然而我們的孩子就像是我們的復讀機,我們晚睡孩子也會晚睡,我們玩手機,孩子也會絞盡腦汁的想玩手機,我們看書他也會愛上看書,不管是好的壞的,他都通通照單全收,你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你要早睡早起,你要飲食均衡,你要每天運動。那麼我們自己呢?下班回家,打開手機先看一會兒嘛,晚上熬夜到12:00嗎?過著有目標判嘩的生活嗎?有空了是刷抖音追劇?還是看書呢?孩子接收到的是什麼?和我們一個樣對嗎?
《少有人走的路》里說沒有自律原則,作為後盾的管教不會起到任何積極作用,相反父母若能自律,無需管教孩子自然言傳身教。
托爾斯泰也曾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那麼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自己,我們要不要自律?要,對嗎?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做到自律,我將分為3點和大家來講一講。
第1點早起
曾經有人問科比,為什麼你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問道,你見過凌晨4:00的洛杉磯嗎?科比有如此成就,離不開他一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
一日之計在於晨,善於掌握早晨的時間,早上起床後開始做最緊要的那件事,給自己那個力,一定要是方向正確的。
第2點,制定每日計劃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不知道每天該做什麼,那就給自己列一個計劃表,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每日任務,當你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把每一項完成的任務勾掉,你會由心而發,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設立目標要具體,可以不要太多,但是要堅持無一例外原則。把有挑戰的,分解成小而易於執行的目標,太難會讓我們望而卻步。
第3點遠離誘惑旦吵。
找出困擾你最大的誘惑,遠離他,掌控習慣告訴我們,好的東西和習慣要隨處可見,壞的東西和習慣要收起來放到看不到的地方,這樣就能養成好習慣,不要挑戰自己的自控力。
結語:在我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一想,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要用生命去影響孩子的生命,活出最精彩的人生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讓孩子和我們相互成為擺渡人。謝謝大家。
⑽ 父母怎麼做才能培養出一個自律自強的孩子呢有何依據
很簡單,只要父母孝型以身作則堅持自律,孩子就會受其影響做到這一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印記。
你這樣做父母的叢舉能為孩子做好榜樣嗎!孩子就是學習,在這種環境下也安不下心來。你就是天天責罵,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上不來。相反人家有的家庭畫面是這樣的:爸爸媽媽各自在書房安靜的看書,而孩子則自己乖乖的在卧室寫作業!我相信這樣的家庭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學習成績肯定差不了!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你在做孩子在看!你在那裡玩游戲看電視,憑什麼要求孩子寫作業呢!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時時刻刻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當父母的做到自律,孩子肯定也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