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養鳥會傳染什麼病

父母養鳥會傳染什麼病

發布時間:2023-04-19 00:13:24

❶ 「鸚鵡熱」是什麼病家裡養鸚鵡容易感染嗎

鸚鵡熱是一種由鸚鵡熱衣原體 (Chlamydia psittaci) 引起的疾病,也稱為鸚鵡熱病。它是一隱棚種常見的鳥類傳染病,能夠通過空氣傳播、與鳥體接觸和食品污染等途徑感染人類。

人類感染鸚鵡熱後,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如發熱、咳嗽、胸痛、頭痛等。在嚴重的情況下,鸚鵡熱灶答則還會引發肺炎、心肌炎或神經系統疾病,對人體健康非常危險。舉廳

家裡養的鸚鵡容易感染鸚鵡熱,因為它們是鸚鵡熱衣原體的攜帶者。如果飼養不當或者生活環境不衛生,鸚鵡容易攜帶和傳播鸚鵡熱。因此,要保證家裡養鸚鵡的健康和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給鸚鵡提供清潔、衛生和舒適的生活環境;

2. 定期為鸚鵡進行健康檢查;

3. 給鸚鵡提供良好的日常飲食和補充維生素;

4. 讓鸚鵡與其他禽類分離,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家裡的鸚鵡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帶其去動物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避免傳染給家庭成員。

❷ 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

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

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癌症是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每年都會導致近千萬人死亡,那麼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看看吧,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1

鳥兒不會得癌症,但會得其他的疾病。

感冒

感冒就是我們俗稱上咐檔悄的「呼吸道感染」,但出現該病狀時,我們要去區分哪一類的感冒是病毒感染或是微生物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如果說細菌感染的話,可以口服一些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或者微生物感染,一定要帶到醫院進行甄別之後對症下葯。

發燒

還有一個就是發燒,要注意的是,發燒一般都是繼發的,比如說像感冒或者病毒感染都會引起發燒,或者是溫度的失衡,也會引起鳥發燒。雖然也是常見的症狀,但還是送到醫院進行退燒。

腹瀉

腹瀉可能是寄生蟲的問題,或者是細菌感染導致的腸炎,而導致消化不良。要注意的是,腹瀉病鳥也可以傳染給健康鳥飼養人員患腹瀉有時也可以傳染給鳥!

嗉囊的感染

可能是進食過多或一些病毒感染引起,如飼料霉壞變質或受鳥糞污染、飲水污染、蔬菜水果不新鮮等。其中飲水污染最為常見。所以不餵食變質飼料、蔬菜和水果,每日換水,更換飲水時將飲水器徹底清洗,每周對飲水器和食缸消毒一次。

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2

1、什麼是癌症

癌症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它是細胞增殖異常,侵犯身體其它部位,控制細胞分裂和增殖機制異常所致疾病。人們已經知道超過100種癌症。

世界癌症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18年全球癌症報告,其中提供了185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數據,如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等。但是,癌症發病率因國家而異,發達國家普遍高於發展中國家。

2、可怕的癌症發病率

在75歲之前,澳大利亞人口中累積的癌症發病率高達41.9%,紐西蘭39.7%,美國33.3%,歐洲發達國家超過30%。在亞洲,韓國的癌症發病率最高,佔29.8%,日本24.6%,中國20.6%。在幾乎所有國家,男性癌症發病率都高於女性。

但這一癌症患病率只是表面現象,與蠢爛各國的檢測水平有關,發達國家的檢測水平較高,而且有更多的癌症患者被確診。

3、超高的癌症死亡率

在癌症死亡率(死亡率/發病率)方面,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要低,澳大利亞只有20%,紐西蘭22%,美國26%,日本34%,中國65%,亞非窮國90%左右。

在發達國家,癌症發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原因是高水平的醫療。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他們被診斷出癌症的時候,大多數是早期或者中期,比較容易治療。歸根結底還是和醫學水平和測試能力有關。

如今癌症問題非常嚴重,網上關衡渣於癌症的錯誤信息依然層出不窮,這無疑會對一些癌症患者造成誤導和傷害。

動物被癌症所困擾

1、關於「動物不得癌症」的謠言

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比如「鯊魚不得癌症」,「大象不得癌症」,「動物不得癌症」,這些文章打著科普的旗號,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益集團請水軍寫的行銷文章,另一類是低質量的自媒體寫的水文學。前者危害極大,要小心甄別,後者則是當笑話看的權利。

2、動物也會得癌症

現在,許多研究已經證實癌症並非人類所獨有,而且幾乎所有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甚至無脊椎動物和植物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下面來看一些例子。

(1)鯊魚會得癌症

在上世紀中期,國外傳言說鯊魚不會致癌,這導致了大量鯊魚死亡。它們的軟骨被做成了抗癌葯,高價賣給癌症病人,無利可圖,危害極大。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一謠言在本世紀逐漸被推翻。

2004年,來自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份低等動物癌症目錄,該目錄記錄了軟骨魚中的42種腫瘤,包括至少12種惡性腫瘤和橫跨全身的腫瘤,甚至軟骨中也有。201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條大白鯊的下顎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腫瘤,他們還在一隻短尾真鯊的頭部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腫瘤。截至2013年,科學家已經在23隻鯊魚身上發現了腫瘤。

雖然這些腫瘤不一定是癌症,但已發現它們可能會患上癌症,而鯊魚無法得癌症的說法也沒有突破。

(2)大象會得癌症

在2015年,研究人員分析了644頭大象的屍檢報告,發現3%的大象患有癌症,但是大象體內的潛在癌細胞比人類多100倍,因為大象體內有抑癌基因,癌症發病率比人類低得多。正常人體只有一個(兩個等位基因)P53抑制基因,而非洲象體有20個P53拷貝(40個),亞洲象有15-20個P53拷貝(30-40個),遠超人類。

另外,海洋中長壽的哺乳動物須鯨擁有相似的抗癌機制,它們擁有巨大的體型和壽命,但是它們的癌症發病率低。但是,隨著海洋污染的加劇,鯨魚患癌的幾率越來越高,對擱淺白鯨的研究發現18%的人患有腫瘤。裸鼴鼠也有多種抗癌機制,是一種癌症發生率最低的哺乳動物。

但是癌症患病率低並不等於沒有癌症,不要被文字游戲所迷惑。

對動物癌症的研究

1、得癌症與動物是否長壽無關

很多人認為,體型大、壽命長的動物更容易得癌症,因此,很多人用壽命長來說,人類患癌症的原因就是人類比較長壽,但事實並非如此。

傳染病學家RichardPeto教授提出了著名PetosParadox(PetosParadox)理論,推翻了大塊頭和長壽的動物更容易得癌症的觀點。那些大塊頭和長壽的動物有一套抑制癌症發生的方法。假如人可以破解秘密,它將大大有助於戰勝癌症。

2、對生物得癌症的研究

病理考古學家發現,在2.4億年前古生物羅氏祖龜的腳骨化石中,有一種與人類骨肉瘤相似的異常增殖組織。羅氏祖龜是龜類的祖先,但是龜殼還沒有進化出來,看上去像蜥蜴。

(1)恐龍也可能患癌症

在2003年對10000多個恐龍化石的研究發現,3%的鴨嘴龍化石樣本有致癌的跡象。不久之前,在加拿大出土的七千七百萬年前的尖角龍化石中,發現了類似於骨肉瘤的惡性腫瘤。

(2)寵物有非常大的概率得癌症

人們喜愛的寵物貓狗患癌症的風險與人類相當。據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說,每年有2700萬只狗被診斷患上癌症。超過10歲的犬只有50%死於癌症。金毛犬的癌症發生率最高,這使得該品種的平均壽命下降到10.5歲。貓咪得癌症的幾率和狗一樣高。

根據2010年新聞報道,2009年,美國女鸚鵡安妮·羅里被診斷出患有鱗狀上皮細胞癌,並且只能存活兩個月。她毅然花了五萬英鎊做化療,鸚鵡在化療後又活了一年多。

(3)沒有脊椎的動物也會得癌症

據美茵茨大學AugustDorn教授所說,切斷直翅胃神經後,中腸假瘤就會生長。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絛蟲、渦蟲、水魚有癌變的跡象,甚至有可能危害人類。

據201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道,一名41歲的男子患有艾滋,他的身體內有一種寄生蟲,這種寄生蟲發生癌變,把癌細胞傳染給他,導致癌症。人類寄生蟲得了癌症,結果傷害了寄主,真是不可思議。

結語:

動物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員,與人類一樣生存在地球上,動物也同樣被各種疾病所困擾,在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其他生物,就如人會得病,那麼,同樣作為生命體的動物,也會得病的啊,這個在人類中廣泛傳播的癌症,在動物體內的發現就是最好的佐證。

家裡養鳥會不會得癌症3

鳥類會讓我們生病嗎?

康奈爾大學鳥類病毒學名譽教授卡雷爾·沙特(Karel Schat)表示, 鳥類通常「對人類構成的威脅非常有限」,至少不是直接的威脅。如果只是想欣賞你家後院或當地公園里遠處的鳥類,你完全不必擔心感染風險。

但是,如果你直接和鳥類互動,或者接觸到它的排泄物,如糞便或唾液(包括餵食器),卡雷爾教授建議你應當遵守常規衛生准則,包括避免觸摸你的臉以及盡快洗手。

這是因為 鳥類往往會攜帶一些能夠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細菌或真菌,比如沙門氏菌或西尼羅河病毒。他還建議,如果你看到一隻鳥兒的屍體,你應當遠離它,不要碰它(你可以考慮向你所在的州或當地的野生動物管理局報告,工作人員會來清理屍體,他們也許正在追蹤成堆死亡的動物)。

野生鳥類會將疾病傳給家畜,反之亦然。這對人類健康造成間接的威脅。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便是 禽流感。例如,最近在菲律賓一個鵪鶉養殖場爆發的禽流感最終導致17000隻鵪鶉被撲殺,以阻止疫情蔓延。

人類如何感染上禽流感:家禽糞便中攜帶有禽流感病毒株,人類在與家禽接觸的過程中,因為接觸後沒有及時洗手,粘有禽流感病毒的手接觸自身的眼、鼻、口腔等部位,造成病毒順上呼吸道感染致肺部,病毒會引起人類發熱、咳嗽、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等症狀。

禽流感病毒株在禽類的腸道中繁殖,而後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鳥類可能會啄食自己的糞便,進而感染病毒。在封閉的環境中,如工業農場或鳥群聚集的地方,空氣中的糞便顆粒很容易進入鳥類的眼睛或呼吸道,這也會造成鳥類感染病毒。這就是禽流感在鳥類當中傳播的方式。

沙特教授表示,很少有禽流感菌株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傷害,目前在美國沒有一種病毒株是活躍的。「幸運的是,這些禽流感病毒株在人群間的傳播能力相當有限」沙特說。「但這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病毒存在於雞、鴨、也許還有一些野生鳥類中,因而它始終會影響到人類。」

然而,自2004年以來,致命的禽流感H5N1毒株在亞洲時有發生。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該毒株已有約861例感染記錄,並導致其中455人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中東和東亞地區(美國沒有病例)。

世衛組織認為,這些零星的'病例主要發生在那些與受感染的活禽或死禽有密切接觸的人身上,感染通常是在帶回家屠宰前,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很不尋常的。不過,衛生官員仍在密切監測H5N1病毒的爆發和突變。

一般而言, 正是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動物的接觸,讓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包括冠狀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轉變成新的毒株。

然而,這些跨物種接觸大多發生在各種動物聚集的環境中,如活禽市場。棲息地的喪失也可能增加野生動物、家畜和人類之間的接觸。

沙特表示,即使存在大量與其他物種相互接觸和變異的機會, 禽流感病毒也很少會變異成對人類構成重大風險的病毒。 盡管如此,考慮到高致病性流感已爆發過數次,這樣的風險總是存在的。不過當鳥類與其他物種隔離的時候,上述風險會降低。

鳥類當然還攜帶著其他病原體,並且會在鳥群間傳播(這就是為什麼你應當保持餵食器清潔)。例如,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是一種在家雞中常見病毒,但也曾在200多種鳥類中發現。

這種病毒會引起類流感症狀,並導致鳥類眼睛嚴重感染。雖然新城疫主要出現在家禽中,但就在2018年,這種病毒導致了多倫多地區的鸕鶿數量衰減。雖然新城疫對鳥類來說是一個麻煩,但它並不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

鳥類也攜帶冠狀病毒,但並非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沙特表示,導致禽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冠狀病毒是長期困擾家禽業的頑疾,因此許多家雞都接種了相關疫苗。

除了流感,鳥類病毒對人類構成的最大威脅是來自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該病毒自1999年以來便紮根於美國境內[3]。沙特認為,很可能是一隻受感染的蚊子在中東飛往美國的航班上倖存下來,進而把這種疾病帶到了美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只蚊子肯定會被某隻鳥捕食,使得病毒以這只鳥為載體感染更多的蚊子。

當病毒從「零號蚊子」轉移到某一隻鳥類,進而傳染到吃蚊子的其他鳥類,它最終傳播給人類只是時間問題。1999年,紐約-新澤西地區有數百隻鳥和7人死於這種病毒。直至今日,這種病毒仍在肆虐人間。根據疾控中心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有51人死於西尼羅河病毒。

因此,盡管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並不會與鳥糞密切接觸,但在世界許多地方, 蚊子是鳥類和人類疾病傳播的中間宿主。因而到了夏天,蚊子會給人類生活造成持續威脅。

總之,人類能吸取的教訓是: 不管你是同野生鳥類接觸,還是在遠處欣賞它們,只要你在這段時間內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被一隻鳥感染是概率很低的事情。換句話說,勤洗手,做好自身防護。另外, 除非你是研究相關課題的科學家或受過相應訓練的工作人員,否則別碰鳥糞或任何死鳥。

❸ 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養鳥不僅給生活帶來歡樂,還有精神上的愉悅,以下是我想跟大家分享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1

養鳥對人健康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一些人過敏,因為鳥也會新陳代謝掉羽毛,對於一些呼吸道敏感的人來說,可能會犯鼻炎、支氣管炎。鳥身上也可能攜帶寄生蟲,寄生蟲容易傳染到人身上,這些都是對人有潛在危害的。應每天對鳥籠進行清掃,清掃時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病菌。

養鳥注意事項

1、注意鳥籠衛生,有時間多清潔鳥籠,糞便建議做到一天多次清理,並清洗干凈托盤。

2、建議鳥不要放在卧室及餐廳或客廳裡面,最好是白天放在陽台外面。

3、鳥不要放出籠在家裡到處飛,鳥飛的時候會掉落絨羽,特別是皮屑。

4、養鳥人一定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勤洗手,洗臉,洗澡,鳥也是要勤洗澡。

5、小孩最好不要接觸鳥,防止吸入毛屑,更加註意防止被鳥啄傷。

6、灑落地面鳥食及時清理,鳥食很招螞蟻和蒼蠅的。

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2

室內養鳥對人身體有害嗎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傷害養鳥,在家養幾只籠鳥,每天聽悅耳的叫聲,看五彩繽紛的羽毛,或訓練它們飛翔,學會說話,那是無窮的樂趣。鳥能使老人返老還童,精神上變得年輕,特別是在復雜的世界裡,憂慮的心情,養鳥能凈化心靈,把煩惱變成快樂。養鳥也可以密切家庭關系,並與家庭成員溝通。燈心草、雲雀和木槿的悅耳叫聲,使整個家庭輕松愉快;幼鳥和鸚鵡嘰嘰喳喳地「說話」著,鳥兒給家庭帶來歡樂,心情更加和諧。

為了勤快,每天早晚清洗籠子衛生,我每天都給它洗澡。鳥叫聲的聲音太大,百靈鳥要用沙子,樓里不適合養鳥。

因為鳥的數量不是很大。正常情況下,家中有老人、嬰兒、忌飼養的禽類。如果你認為你可以養一隻鳥,你應該盡可能多的打掃籠子,盡可能少的嚇到鳥兒,因為鳥兒在圍著籠子飛之後會害怕,會到處掉下羽毛碎片,吸入是非常糟糕的。

注意事項

注意鳥籠衛生,多清潔時間,糞便建議多清潔一天,並清潔托盤。

建議鳥兒不要放在卧室和飯廳或客廳,最好在白天把它放在陽台外面。

鳥兒是不會從它們的籠子里飛出去的,但是鳥兒飛行時會掉下羽毛,尤其是皮屑。

養鳥人必須注意個人衛生,洗手、洗臉、洗澡,經常要給鳥檢查衛生。

兒童最好不要接觸禽鳥,防止吸入碎屑,更要注意防止被禽鳥啄食。

及時灑落地面清理鳥食,鳥食是非常吸引螞蟻和蒼蠅的。

養鳥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3

養鳥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諸多養鳥愛好者說、養鳥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增進身心健康。鳥能給人們帶來大自然的'清新氣息,其婉轉悅耳的歌聲優美動聽,能通過聽覺器官傳入人的大腦,會對神經系統產生特殊的刺激作用,從而增強全身各個器官的功能。

對老弱孤寡者來說,以改橘鳥為伴,可以豐富精神生活,排除孤核毀團獨感,每天清晨帶上自己的鳥籠悠悠漫步,在僻靜的園林中呼吸著新鮮空氣,交流各自的養鳥經驗,對老人的心情有很好的舒緩作用,尤其在老人心境煩憂的時候遛遛鳥會使精神愉悅,身體輕松心情舒暢。

另外,那悅耳動聽的一曲曲鳥鳴聲,常常會把老人從某些家庭生活的不愉快中解脫出來,從而忘記遠怨近憂,得到一種」自知其樂,自得其美」的享受。養鳥需要弄鳥食、給水、換水,使老人得以運動身體,細心管理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可增進思維能力。所以養鳥的老人比不養鳥老人要更加健康長壽。

養鳥的壞處是什麼

小鳥抖落的羽毛、羽屑,還有鳥糞,這些都是過敏源,會使有過敏性體質的人出現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病,或引起哮喘發作。

養鳥污染室內的空氣,對患有餘枝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有可能加重病情。鳥類身上和排泄物都帶有不少危害人體的真菌,若與鳥密切接觸,真菌可能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在肺部引起炎症,使人出現發熱、咳嗽、胸痛、氣喘,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肺間質纖維化或引起胸膜炎。

❹ 我家裡養了鳥,會不會得弓形蟲病

弓形蟲病又稱弓形體病、弓漿蟲病,是流行於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急性病例,自發生於不滿1歲的幼犬。鳥一般不會感染.

[病原]

本病的病原體是龔地弓形蟲,屬於球蟲目、弓漿蟲科、弓漿蟲屬。現在

認為世界各地人和各種動物的弓形蟲僅為一種,但有株的差別。弓形蟲為細胞

內寄生蟲,根據其發育階段的不同分為五型。滋養體和包囊兩型,出現在中間

宿主體內,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出現在終宿主體內。

滋養體呈新月形、香蕉形或弓形,大小為3.3~6.5×1~3.5μm,一端

稍尖、一端鈍圓。用姬姆薩氏或瑞氏法染色後觀察,見腦漿呈淺藍色,有顆粒,

核呈深藍色,偏於鈍圓一端。滋養體主要發現於急性病例,在腹水中,常可見

到游離的(細胞外的)單個蟲體;在有核細胞內(單核細胞、內皮細胞、淋巴結

胞等),還可見到正在繁殖的蟲體,呈檸檬狀、圓形、卵圓形和正在出芽的不

規則形狀等;有時在宿主細胞的腦漿內,許多滋養體簇集在一個囊內,稱為假

囊。

包囊(組織囊)型蟲體呈卵圓形,有較厚的囊膜,囊中的蟲體可由數十個

至數於個,包囊直徑可達8~100μm。包囊出現在慢性病例和無症狀病例,主要

寄生在腦、骨骼肌和視網膜,以及心、肺、肝、腎等處。

裂殖體在貓的上皮細胞內進行無性繁殖,一個裂殖體可以發育成許多裂

殖子。

配子體是在貓的腸細胞內進行有性繁殖時的蟲體。小配子體色淡、核疏

松,後期分裂形成許多小配子;大配子體的核緻密,較小,含有著色明顯的顆

粒。

卵囊隨貓糞排至體外,呈卵圓形,有雙層囊膜,大小為10~16×7.5~μm。

每個卵囊里形成兩個孢子愛,每個孢子囊內含有4個長形彎曲的子抱子,大小為

8×2μm,有殘體。

[生活史]

終宿主貓吞食了含有弓形體包囊的動物組織或發育成熟的卵囊之後,包

囊內的滋養體或卵囊內的子孢子即行進入貓的消化道,並侵入腸上皮細胞,進

行球蟲型的發育和繁殖,先是裂殖生殖,以後是配子生殖,最後產生卵囊。卵

囊隨貓糞排出體外後,在適宜的環境中經2~4天,發育為感染性卵囊。卵囊被健

康貓吞食後,蟲體又能在貓體內重復以上發育過 程;部分卵囊在貓體內也可能

侵入各種派游塌組織形成滋養體或包囊。卵囊被犬吞食後,便在犬體內產生滋養體、

包囊。患犬和帶蟲犬的唾液、痰、糞、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內

臟淋巴結以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滋養體。健康犬吞食了貓糞中的卵

囊或吞食了含有滋養體、包囊的肉、內臟而感染,或經損傷的皮膚而感染,或

經胎盤而感染。弓形體是一種多宿主的寄生蟲,人、畜、禽以及許多野生動物

對弓形體都有易感性,美國、日本對入畜弓形體感染率的調查結果是:美國---

人4~35%,犬29%,貓19%,牛16%,豬24%,綿羊29%,山羊48%;日本一

一人(成年人)5~7%,犬29.3%,貓68%,豬8.6%(個別地區高達57.8%)。

[症狀]

健康的成犬即使感染了弓形蟲也不發病,或者呈一過性而耐過。實驗表

明,發病和死亡的多是幼犬。但當成犬營養不良、寒冷、捕獲、監禁和妊娠等

時,機體抵抗力下降,也可 能發生本病磨仿。

弓形蟲單獨感染的急性病例,多為不滿一歲的幼犬,幼犬精神沉鬱,食

欲減退,發熱、消瘦、粘膜蒼白、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難,甚至發生肺炎。

患犬有時出現劇烈的嘔吐,塵圓水樣出血性下痢,里急後重,隨後出現中樞神經系

統障礙,麻痹、運動失調、腦炎等症狀。成犬與幼犬相比,慢性經過的較多,

精神沉鬱,發熱、消瘦、胃腸機能障礙,有的出現癲癇、痙攣、運動失調、後

肢麻痹等。懷孕母犬流產或早產。 犬的弓形蟲性眼病,主要侵害網膜,有時也

侵害脈絡膜、睫狀體、虹膜等。息犬出現網膜出血、網膜炎及白內障等。

[病理變化]

剖檢時可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有點狀出血、壞死灶。脾臟腫大、壞死,

血管周圍有浸潤現象。腹膜炎,腸潰瘍,小腸腫脹,腸壁呈肉芽樣肥厚、肉芽

腫。急性食管炎。胰臟有灰白色病灶,慢性胰臟炎。肝臟充血、腫大、有壞死

斑。肺有許多堅硬的白色結節、壞死斑。肺炎、肺充血、支氣管炎。腎充血、

肉芽腫、慢性間質性腎炎。腦、脊髓、視神經有退行性變化、腦炎等。

[診斷]

在臨床上,很容易與犬瘟熱等病相混淆。因此在流行病學分析、臨床症

狀和剖檢變化的檢查後,還須以檢出病原體或證實血清中抗體滴度升高來確診。

病原體檢查 取病犬的排泄物(唾液、痰液、腸內容物、乳汁、尿液、眼

分泌物等)檢料進行離心分離(2000轉/分,5分鍾),取沉渣塗片檢查;或將病

犬肺、淋巴結、脾、腎等作塗片檢查。塗片自然乾燥後,甲醇固定,姬氏或瑞

氏液染色檢查。如蟲體過少時,可將檢料接種於小白鼠,方法是用每毫升含l 000u青黴素或0.5mg鏈黴素生理鹽水作10倍稀釋病料(肺、淋巴結、肝、脾或慢

性經過的病例的肌肉和腦)後,各以0.5ml接種於5~10隻小白鼠腹腔內。如小白

鼠於2周後發病,取其腹水或腹腔洗滌液染色檢查。如初代接種不能發病,可於

1月後來血致死,檢查腦內有無包囊。 包囊檢查陰性可在萊血同時作血清學檢

查,只有血清學檢查也呈陰性時,方可判定該犬為陰性。

熒光抗體法檢查 可在熒光色素中用熒光異硫氰酸鹽,被染上的半月形

蟲體呈光輝的黃綠色。 血清學檢查 本病血清學反應主要有色素試驗、補體結

合反應、血細胞凝集反應、中和試驗等。其中色素試驗由於抗體出現早,持續

時間長,特異性強,所以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原理是當新鮮弓形蟲在補體樣因

子(健康人血漿)作用下,使之與抗血清作用後,引起蟲體細胞變性,結果蟲體

對鹼性美藍不著色。如果被檢血清中沒有這種抗體,結果滲出液中的弓形蟲即

會被染色。

[治療]

磺胺類葯物有一定療效,若與抗菌增效劑合用則效果更好。磺胺類葯物

中以磺胺-6-甲氧嘧啶效果最好。這必須在發病初期使用,如用葯較晚,則雖可

使臨床症狀消失,但不能抑制蟲體進入組織形成包囊,從而使病犬成為帶蟲者。

[預防]

不給犬吃生肉,在室外不讓犬捕食小動物,餵食時要防止媒介物蟑螂和

蒼蠅的圍困。

❺ 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

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

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鸚鵡熱衣原體感染人所引起的疾病常屬於鸚鵡熱。據國外資料顯示,接觸籠養玩賞鳥,鸚鵡熱病人的發病原因,其中養鳥人是最大的感染人群。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

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1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傷害養鳥,在家養幾只籠鳥,每天聽悅耳的叫聲,看五彩繽紛的羽毛,或訓練它們飛翔,學會說話,那是無窮的樂趣。

鳥能使老人返老還童,精神上變得年輕,特別是在復雜的世界裡,憂慮的心情,養鳥能凈化心靈,把煩惱變成快樂。

養鳥也可以密切家庭關系,並與家庭成員溝通。燈心草、雲雀和木槿的悅耳叫聲,使整個家庭輕松愉快;幼鳥和鸚鵡嘰嘰喳喳地「說話」著,鳥兒給家庭帶來歡樂,心情更加和諧。

為了勤快,每天早晚清洗籠子衛生,我每天都給它洗澡。鳥叫聲的聲音太大,百靈鳥要用沙子,樓里不適合養鳥。

因為鳥的數量不是很大。正常情況下,家中有老人、嬰兒、忌飼養的禽類。如果你認為你可以養一隻鳥,你應該盡可能多的打掃籠子,盡可能少的嚇到鳥兒,因為鳥兒在圍著籠子飛之後會害怕,會到處掉下羽毛碎片,吸入是非常糟糕的。

注意事項

注意鳥籠衛生,多清潔時間,糞便建議多清潔一天,並清潔托盤。

建議鳥兒不要放在卧室和飯廳或客廳,最好在白天把它放在陽台外面。

鳥兒是不會從它們的籠子里飛出去的,但是鳥兒飛行時會掉下羽毛,尤其是皮屑。

養鳥人必須注意個人衛生,洗手、洗臉、洗澡,經常要給鳥檢查衛生。

兒童最好不要接觸禽鳥,防止吸入碎屑,更要注意防止被禽鳥啄食。

及時灑落地面清理鳥食,鳥食是非常吸引螞蟻和蒼蠅的。

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2

室內養鳥你要做好這些准備!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住進了高樓大廈,沒有了平房更沒有了小院,但是很多鳥友們養鳥的熱情卻不減反增!那麼沒有院子怎麼養?很多人就把鳥養在了室內養在了陽台。那麼在養鳥之前,我們要做好這些准備否則就不要盲衫薯目的養鳥!

室內養鳥要做好,每日打掃的准備。不管你是養的鴿子還是鸚鵡還是文鳥。羽毛掉落,羽粉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時間短了你感受不出來,時間一長,室內到處都是鳥毛,哪怕你每天都打掃,都避免不了粉塵。所以養鳥你首先就要勤快否則不要想在室內養鳥!

其次,其實養鳥還應該做好心理准備,很多時候咱們鋒哪想的很好,但是實際行動起來卻有偏差。養鳥想起來容易,養起來難,尤其是在碰到不順心的事,父母老婆大人都會一股腦的怪你,還說你不務正業,粉塵多了還容易引起疾病,小病還好說,如果是大病,那你就等著遭受埋怨吧!所以養鳥之前要做好這些准備,接受不了就不要考慮在室內養鳥!

最後室內養鳥還要做好早起的`准備,筆者就在室內養了好多鳥,每日打掃不說,關鍵是自從養鳥,生活完全被打亂了,每日打掃衛生咱們就不說了,最頭疼的是到了周六周天想睡個懶覺,天還沒亮,鳥就起來叫個不停,直接睡不著!

室內養鳥對人體有害嗎3

怎麼處理養鳥常見的問題

感冒

感銀塌碼冒。這時諸多動物的常見病,一般是由於在天陰時候洗澡後引起,天氣過冷過熱或是互相傳染都可能引起感冒。病鳥眼睛朦朧帶霧白色,毛鬆散,食量減少,不愛動,大便呈綠色或白色濫便。如果不治療,較少的一部分鳥能自愈,但是傷鳥、七成以上的鳥四天以內就會死亡。這時不要洗澡也不要讓它出去玩耍,用板藍根泡水加半片維生素C,外加四分之一顆阿莫西寧餵食。

拉稀

拉稀。一般出現在夏季,因吃了變質的飼料或吃了不消化的食物引起,籠內環境衛生也容易引起這一問題。病鳥呆滯無力、毛松,食量減少、水量增加,大便呈水狀或黏稠液體狀。急性水便會讓鳥在數天內死亡,慢性水便部分隨著食物的優化能自然好轉,病情惡化的不治則死。治療方法為茶葉炒熟泡紅糖水、土黴素兌水對慢性水便效果比較好。阿莫西林兌水則針對急性水便。

火氣大

火氣大。通常是因為天氣乾燥,長時間掛鳴,食物熱量過大等因素引發的。出現啞聲、艷松枯、眼水乾燥、大便乾燥或綠便。傷害鳥的嗓子,嚴重的終身啞聲,不治容易誘發炎症導致感冒等疾病。治療方法為降低食物熱量,多喂蔬菜水果,重症的可喂些板藍根水、橙皮水。

禿頭

禿頭。禿頭是因為生鳥撞籠、斗鳥等原因造成,一般情況下換毛時就會自然痊癒,不過也有終身禿頭的。主要是影響美觀,對頭部也缺少層保護。處理方法為換毛前在洗澡水裡添加白醋給鳥洗澡,換毛以後便能夠痊癒。

咬毛

咬毛。咬毛鳥一般喜歡咬自己的尾巴和翅膀,也有渾身亂咬的,非常容易影響外觀。處理方法為砂杯裝天然河砂或干凈的泥土拌碎石子,籠底撒一層砂子,減少肉食和高蛋白,添加水果蔬菜。

血蟎

血蟎。比較頑固的一種寄生蟲疾病,白天潛伏在籠子的縫隙里,夜晚出來吃鳥的血。清晨籠衣上可見紅色針頭大小的血蟲,這時的鳥瘦弱無力,容易得病。導致鳥消瘦,且易誘發其他疾病。治療方法為用白醋洗凈籠衣,用高濃度白醋兌水泡籠半天,用膠水將籠子的縫隙沾合。此外滅害靈、桉樹葉泡水等都是很好的滅蟲葯物。盡量讓鳥兒遠離其他禽類。

腸道寄生蟲

腸道寄生蟲。很多野生鳥都攜帶腸道寄生蟲,所以在生鳥入籠後必須驅蟲。有寄生蟲的鳥通常食量不好,身體瘦弱不上膘。治療方法為在飼料里添加檳榔粉,或是直接到葯店購買腸蟲清適量兌水喂鳥。

❻ 家養鳥身體鼓脹還會傳染,是什麼原因呢

家養鳥身體鼓脹是吃壞了胃腸,導致消化不良漲氣所以才會鼓脹。大多數是因為吃了變質的蔬菜水果導喊李致的,傳染是鄭襲遲因為變質的蔬菜水果產生了氧化導致細菌變異通過空氣傳播給其它禪碼家養鳥,這個時候應該把生產的鳥獨自分離出現。

❼ 我爸養鳥 會傳染什麼病不

一般家庭養鳥都只是養一兩只,沒有什麼大問題。但要是規模化養殖,就要注意了,家庭少量飼養,只要畢扒注意環境衛生,勤打掃,注意經常消毒,一般是不會被傳染的(容易感染的主要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租數橘疾病)。但要是大規模的,比如幾十隻、上百隻飼養的就要注意防疫工作了,尤其是在引進新鳥的時候,隔離弊團觀察、打防疫針、這些都是要注意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❽ 家裡養鳥,要經常接觸鳥毛之類的,這樣會沾染H7N9病毒嗎

不一定,因為人感染H7N9病雹臘備毒的來源尚不清楚。專家表示,家養鳥類感染H7N9的可能性不高,不過,日常也應該減少與鳥類接觸,搞好家庭的衛生清潔工作。
養鳥的家庭應做好如下工作:
1、減少接觸。
養鳥的家庭預防H7N9,首先應該減少接觸。一方面,應當減少鳥類與外界接觸的可能性,不要到公眾地方、專業市場等地方遛鳥、玩源毀鳥了。另一方面,要盡量減少人與鳥的接觸,不要在室內養鳥,平常少玩鳥、逗鳥。
2、保持清潔。
還要保持居家環境干凈衛生,除了家居空間做好清潔工作,鳥籠也要保持干凈。清潔鳥籠時,建議戴上口罩;接觸鳥類排泄後,要用清潔液徹底洗手。當然,有條件可以為環境消毒最好。
3、開窗通風局鏈。
要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多開窗通風,減少病毒滋生的可能性。一旦發現鳥兒生病或死亡,要第一時間找專門的回收機構回收,別亂丟棄。

❾ 養鸚鵡對人的巨大危害是什麼

可能會感染「鸚鵡熱」。

「鸚鵡熱」是一種被稱為「衣原體」的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主要在鳥類中流行。

人類感染病例首次發現於1879年,當時德國和瑞士共有7例患者在接觸鳥類後發生肺炎。由於不知道病因,先後被稱之為「肺型斑疹傷寒」和「非典型肺炎」。

1894年這種病在法國巴黎流行,由於患者都接觸過鸚鵡,就開始把它稱為「鸚鵡熱」。後來,一些非鸚鵡鳥類傳播的肺炎被相繼報道,便有人將之稱為「鳥肺炎」或「鳥疫」。

1930年,「鸚鵡熱」病原體相繼在許多國家的實驗室中分離成功。1964年,「鸚鵡熱」的病原體正式歸類為衣原體屬。除此之外,可以導致人類疾病的衣原體還有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

(9)父母養鳥會傳染什麼病擴展閱讀

「鸚鵡熱」的臨床表現既像傷滾談寒又像肺炎。潛伏期一般為5-15天,最長可達4周。患者起病緩慢,以發熱、頭痛伴明顯肌痛(背頸部尤甚),體溫逐漸升高,3-4天後達40℃以上,伴相對緩脈,猶如傷寒。一周左右出現咳嗽,乾咳或咳少量粘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難等肺炎的表現。

少數患者還可發生肝臟、心臟和神經系統並發症,導致肝功能異常、黃疸、心肌炎,甚至出現嗜睡、譫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狀。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無抗菌葯物治療的時代,「鸚鵡熱」的病死率高達20%至40%。抗菌葯物出現後,病死率明顯降低,近年來「鸚鵡熱」的病死率約1%至2%。許多抗菌葯物都對「鸚鵡熱」有效,如四環素、多西環素、氯黴素、紅黴素和新氟喹諾酮等。

合理用葯的話,一般兩天後體溫即可下降。但肺部病灶吸收較慢,平均痊癒需6周,長者可達20周。另外,「鸚鵡熱」治療後的復發率高達21%,因此抗菌葯物的療程應不少於10天,以減少復發。

「納備蔽鸚鵡熱」的預防與禽流感相似,就是避免接觸患病的鳥類,尤其是野生鳥類。如果發現鴿子、家禽和鳥類動物突然死亡,應向防疫部門報告,不要私自宰殺。

接觸鳥類後出現發熱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向醫生報告與鳥類動物的接觸史,以便醫生及時進行洞州與「鸚鵡熱」相關的血液檢查,早期對疾病做出診斷。由於「鸚鵡熱」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患者應注意隔離,家人注意防護。

閱讀全文

與父母養鳥會傳染什麼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80歲老人 瀏覽:403
醫院210塊錢可以體檢些什麼 瀏覽:546
80歲月什麼原因 瀏覽:970
辛集退休工養老金認證 瀏覽:601
養老金遲遲不漲 瀏覽:531
80歲心臟病人買點什麼 瀏覽:380
發放養老金英文 瀏覽:894
長壽葯股票怎麼樣 瀏覽:739
養老保險基數年年漲 瀏覽:778
洛陽秦皇島哪個城市更適合養老 瀏覽:713
2021年養老退休金還會上調嗎 瀏覽:860
老年人便秘吃什麼最快排便 瀏覽:18
重陽節百度ppt 瀏覽:346
父母向孩子道歉有什麼好處 瀏覽:484
長壽花苞外層都乾枯了怎麼回事 瀏覽:570
老年人骨頭變窄 瀏覽:874
對老公的父母的稱呼有哪些 瀏覽:111
老人家適合吃哪種人參 瀏覽:770
行孝順事做感恩人演講稿200字 瀏覽:311
敬老院床頭的關心祝語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