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農村父母供女兒上大學,出嫁後有五六千工資收入,應該給父母每月多少錢
父母供兒女上大學。是父母的責任。女兒贍養父母是她應盡的義務。
㈡ 孩子馬上出去上大學了,生活費一個月給他多少合適
我認為這個需要根據家裡的經濟情況以及大學的地點來決定,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孩子上大學當然是一件好事,那每個月的生活費究竟應該給多少呢?父母也為此十分糾結,給多了怕他亂花錢浪費,給少了又擔心不夠。其實每個地方的經濟水平是不同的,我們當然要根據當地的情況來看。
最後,我們一定要多考慮自己家的經濟水平。有些家庭比較不同,父母每個月的工資加在一起只有5000元,如果給孩子4000元的生活費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家庭條件相對較好,每個月多給孩子一些也無可厚非。總之,生活費並不是為了讓孩子”打腫臉充胖子“,而是要讓他變得更加獨立。
㈢ 農村獨生子女讀大學有補貼嗎
獨生子女上大學沒有補助。 獨生子女的獎勵有: 一、每月發給10元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獎勵費自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之月起發至其獨生子女滿十八周歲止。 二、 女職工 除享受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休假外,經所在單位批准,可以再增加 產假 三個月,但減免三年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 三、獨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費和斗者十八周歲之前的醫葯費,由夫妻雙方所在單位依照有關規定報銷。 四、獨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滿五十五周歲,男方年滿六十周歲的,每人享受不少於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 《計劃生育法》第二十七條 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國家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法律、 法規 或者規章規定給予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獎勵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單位落實的,有關單位應當執行。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獨生子女發生意外 傷殘 、皮銷扒死亡的,按照規定獲得扶助。在國家提倡一對燃昌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按照規定應當享受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獎勵扶助的,繼續享受相關獎勵扶助。
㈣ 我是大一女生,每個月要求父母給3500塊生活費,要求合理不
合理與否,主要是看你自己家庭的經濟實力。你們家如果是城市裡面的上中等收入家庭,要求每月給你3500元生活費完全合理,而且還可以再多一些。
但你家如果在農村,你們家經濟實力在農村屬於下等,父母掙錢非常不容易,你再強調每個月給你3500元生活費,就有些過分了,你應該知道,一些農村的生活除了衣食無憂之外,其它地方還是很困難的。
你如果是一個知道感恩之人,在校期間完全可以做份兼職,增加點收入,再可以申請一些助學貸款,假期去打份工掙些生活費,用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在校期間生活可以低調一些,但學習一定要高標准,要努力。
你父母經濟寬裕就不存在合理不合理。假如父母生活過相當″抽筋"了,說明你不太懂事!丑話說得多,生你做什麼?
每月3500元生活費有點多了,3500除以30天,每天一百多塊啦,你就是到外面買飯也用不了這么多錢。
何況學校有食堂,還可以更便宜一點,每日三餐,早餐稀飯.麵包.油條.包子,你一個女生最多也就五塊錢而已。午餐十元,晚餐十元,三餐二十五元。
再買十元錢水果,女生偶爾用到衛生巾.護膚品每天也就十元左右,再有有時逛街再花個二十元,這樣算下來富裕50元左右。我這是粗略什算,其實還可以再節約一點。
我記得讀小學三年級時,全班40個同學,我始終保持第一名,第二名是個女同學,她這個人連平時寫字的鉛筆都用到沒辦法用時才丟,有時有的同學將沒用完的鉛筆丟掉,她會撿過來再用。
別人的草稿紙沒用完,她也撿過來用,就這樣她一直到讀大學都沒買過新衣服,她都是穿她姐姐的舊衣服。現在她在北京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
念大學不是比吃比穿的時代,只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學習上,才能出人頭地。
我發現一個秘密,凡是熱衷於攀比的學生,他(她)的學習成績越差。相反越是節約.懂得在各方面節省的孩子,將來越來出息。
我在讀初中時,有時下雨去學校,鞋子都捨不得穿,提在手裡,到學校洗干凈腳再穿鞋,讀小學時棉褲的膝蓋部位棉花都露出來。當時的語文老師朱乃山還表揚我作文寫得好!
看來真是浪漲船高了,剛上大學就給父母每月要3千5百元比咋天那個每月給父母要4千5百元是少了,分析而論,各個大學要錢是不一樣的,如吃飯、住宿……但你也20來歲了,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每月掙多少錢?若父親3干5母親3千甚至更少,你要去3千5百元你母親父親日子怎麼過?只能為了你東借西湊欠一身債!
話又說回來了,你父母總工資8千,父母會高高興興地給你甚至是4千元!因為父母心疼孩子,考上大學不易呀。
所以孩子給父母要錢必須要根據本人情況:為了父母自己盡最大限度控制自己的消費,盡可能地不讓父母受苦,這才是孝女(子)
我姐姐的孫女在山東藝術學院(現在為藝術大學)上大學初一父親(我外甥)病故。姐姐一直沒給孩子說,為了她安心學習而生活費也是從上大學至大本全是姐姐交給她的每年二萬元(姐姐是在藝術學院根據其他同學交的)每次打電話說:″錢不夠說一聲″但孩子沒要,過年回家發現尊重的父親己故,而母親擺灘還要奶奶的錢,哭了:父親故去母親擺灘供自己,還要奶奶花錢照顧!
孩子給奶奶商量大本還上嗎?姐姐說:″孩子大夲上研究生,要多少錢奶奶給,你母親堅持擺灘她是一門心思等著你,好好學習學出真本領,再孝順你母親不遲,你母我隨時管心她放心,記住奶奶的話:用最好的成績回報母親、奶奶!″孩子臨回校姐姐又多給孩子錢,因為研究生花錢多。
我說提問者你的孩子剛上大學能少花錢就少花錢為了父母σ
和父母怎麼能談要求?就這一點來說,就很不合理了。3500元,每天摺合116.66元,如果是校內就餐,每天50元夠不夠?再除去衣物、一些零用開支,應該還有富餘才對,也有人說,女生么,不得打扮打扮,化妝品就是個大頭開銷,那麼,一個就讀大一學生,真就得濃妝艷抹?
所謂,量袖裁衣,穿衣吃飯看家庭。3500元 在一線二線城市,換了其他身份,或許有所不足,但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學生,本來的職業就是學習,應減少不必要的外出等而帶來的大額開支。
3500元,在家庭月收入佔比重多少?如果說, 一個學生在校期間,3500元才能滿足生活所需,那麼,一個處於人情世故並且在 社會 中立足的家庭,又該開銷多大?父母月收入又有多少?很多大學生,四年裡,花銷的可都是父母省吃儉用的 積蓄,這就意味著,供一個大學生,就家庭目前的月收入,多數是根本無法承擔的。
當然,家庭若是經商,或是財富比較客觀,可以另當別論,但,究其一點,與父母談要求,哪怕是家有萬貫,也不是一個為人子女該說的話。
總結:作為學生,要將精力放在學業上,應多多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應對父母所能給予的懷有感恩的心,要時常將自己的定位擺好,要知道,高學歷的自己,是否具有高能力,姑且不說,起碼,要對得起寒窗幾十載,知識本身塑造後的自己。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你的言辭欠妥當,其次你的重心應該放在學業以及畢業的出路上,而不是糾結在生活費問題上。你所說的生活費標准,它根本沒有具體標准可言,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生活條件就不一樣。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做出適合自己的標准,不要盲目攀比同學,這樣沒有任何意義,對你自身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如果你以此來要求父母,只會給你父母加重壓力。所以多考慮考慮父母和現實情況,體諒一下他們的不容易。如果你想生活標准高一點,你可以好好學習努力爭取得獎學金,也可以自己課外時間做兼職掙點零花錢,你現在也有這個能力,自己努力不是更好的選擇嗎?希望這些能幫助你解決疑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說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是同事家的孩子上大學,家長都給多少錢吧。如果家是農村的,現在頂多一個月給一千元;如果父母都有不錯的工作,一般是最多是給兩千元。
當然,也有個別的。我認識一個大款兒,他兒子上大學時,一個月給兒子兩萬也不夠花;我一農村親戚,她女兒上大學,每月只給女兒500元,放假時,女兒還給父母買禮物。
所以,你只是問了問題,而問題背後的問題你沒有說明白,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種,下面,我就逐條來回答一下:
1、 如果你家的經濟條件挺好的,3500元錢只相當於你父親或是你母親每月經濟來源的一小部分,你好意思要,你父母也大方地給,那就沒什麼不合理的。
2、 如果你家的經濟條件一般般,3500元相當於你父親或你母親大半個月的工資,那麼,如果你父母每月的生活費也是每人每月3500元的話,家裡的日子還過不過?
3、 如果你家的經濟條件不好,這3500元得需你父親打工一個月,甚至一個多月。同時呢,父母在家省吃儉用,每頓頂多一個熱菜,甚至是吃鹹菜,即使父母給你3500元,你好意思拿著嗎?
總之,一個女生一個月向家裡要3500元的生活費,需要和家裡的經濟條件匹配起來。條件好的話,就合理;否則,便不合理。
然而,話是這么說,但是,不管家裡條件如何,不管每月花多少,都是在花父母的錢,如果能簡省些,還是當簡省些。等自己掙錢了,只要能掙來,一月花十萬,也沒人說啥。
女生雖然相比男生花銷要大一些,比如買件好看的衣服、化妝品啥的,但是,畢竟還在上大學,不管家裡條件如何,都不要過度消費,或是攀比和虛榮,應當適可而止。
合不合理,最重要還是要看,家庭的收入多少來判定的,若是家裡,收入很高,也不在乎這三千五百塊錢,那自然也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家庭收入很普通,我想你這個要求就實在不合理了。
要知道這三千五百塊錢,在如今的 社會 上依然有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如此,甚至有不少人一個月還達不到這樣的收入水平。
三千五百塊錢,對於有些家庭來說,可以是一家人一個月全部的花銷,都說「窮養兒子,富養女。」但絕對不是,一家人省吃儉用,只為你一個人理由。
同時不管你現在大幾,只要你不大手大腳,稍微精打細算的,完全也用不了這三千五百塊錢,要知道很多的大學生一個月也就千把塊錢的生活費。
如今,還有不少學生都是利用假期去工作,用作學費,或者平時日常的開銷,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一個普通的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真心的不容易,父母們省吃儉用的供孩子上學,他們為了誰。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更好。
不指望你能向別的孩子一樣利用假期去工作,但你也要體諒一下父母的辛苦,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合理的要求所需的生活費,好好學習以將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非常合理。前提是你上大學後你得各科成績優秀,最後必須得成為優秀畢業生。之後靠自己能力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後也開始按每月3500元的標准,回報父母。
看到這里,不舒服了吧?
其實,沒有幾個父母會向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的。雖然,他們誠心誠意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讀好書能成才,之後工作無憂、生活有著落。有能力回報家庭最好,但大多數家長並不指望或不需要。
父母心如此, 孩子又豈能放肆?
每月3500元的生活費,對於一部分家庭來說,完全可以負擔。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要這么多 是有些過。
先撇開父母能否給得起,對於一個在校大學學生來說,過普通、正常的大學生活,每月需要3500元嗎?如果不需要,你憑什麼 要求 父母給這么多?要求一詞讓人聽來有些刺耳。
據我所知,現在父母給大學生的月生活費兩千多的居多,兩千以下的也不少。
給多少,要多少,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吧!總之要適當不攀比、不奢侈才好。 努力成才才是大學生最應該做的。
《二十不惑》段家寶,上大四,手裡是父母給的黑卡,穿的用的都是大牌,如果她每個月只跟父母要求3500塊的生活費,估計父母得心疼死。
普通人家的女孩兒,特別是窮苦人家,斷然不會張口跟父母要3500,因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深知家裡的錢來之不易,時時算計,處處節省。
因此,大一女生每個月和父母要3500生活費,合理不合理,還是主要看家庭經濟實力和個人消費水平。
如果,家庭經濟實力允許,女生以每個月3500生活費,用來追求相對較高質量的生活,也無可厚非。如果經濟實力不允許,每月3500生活費是家庭一筆不小的開支的話,則不合理。
如今大數據信息化網路時代,學習的成本並不高,大一女生花費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服飾及化妝品、人際關系等開支。我認為學生應以學習為主,其他方面要勤儉節約,畢竟自己還沒有收入。
大一女生,舍友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各地薪資水平和人均收入大不相同,應根據個人消費水平,合理支配生活費,切不可盲目攀比吃穿用度。
女孩子去上大學是為了遇見更美的自己,有時,勤儉節約是美;有時,精緻生活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
所以,這個問題合理不合理,只有結合實際情況自行判斷,當然大家回答的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也要採納。
㈤ 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大學,一個月需要多少錢呢
普通家庭的定義是什麼?可能我的普通家庭和大家的普通家庭不一樣吧。但是不要擔心這些問題。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在成都。我目前在貴陽上大學。我選擇在貴陽上大學有兩個原因。第一,我離家近。畢竟我是女生,不想離家太遠;其次,在貴州,消費水平比較適合我家。多說說我的家庭。我有一個弟弟,還有房貸。父母年收入10萬左右。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日常開支也在增加。大學生的學校設備和消費水平再次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門話題。大學生每月需要花多少生活費?以前有人調侃大學生生活費:餓了1000不死,2000不剩。沒錢的時候,盡量減少活動,在學校食堂吃飯,自己也不會餓死。錢多一點的時候,游戲充值,網吧通宵,月底也攢不到錢。父母給孩子生活費也很苦惱。如果給的錢多了,就擔心孩子被浪費,不受控制。如果他們給的錢少了,他們會害怕讓他們的孩子受苦
㈥ 孩子剛上大學,每月應該給多少生活費合適
大概1000-2000元每個月。
不要超過2000元,因為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每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保障生活是沒頭問題的,再多就容易幫孩子養成不良的消費習慣。
而且大學生都可以通過利用空閑時間做兼職,努力取得獎學金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在大學里引導孩子理財,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想過好的生活可以,只要自己努力奮斗就可以了。
建議范圍:
如果您的孩子是在三四線城市讀大學,物價水平較低,消費項目不多,生活費可能需要的少一些。我們按照一般標准來算,每個月伙食費男生600元,女生450元,電話費100元,服裝費100元,交通費100元。
水果費100元,購買書籍50元,每月生活用品50元,每月聚餐200元,再上女生每個月的化妝品,所以建議家長可以給男孩子每月生活費1500元左右,女孩子每個月1200元左右就可以了!
㈦ 孩子上大學,農民家庭一個月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夠用
有人說900元是貧困,1200元是小康,1500元是富裕,2000元以上是一筆大數目。其實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因為食堂的飯菜真的很便宜!比如早餐4元粥饅頭就夠了,午餐或米飯8-15元就夠了,晚餐5元就夠了,一天25元,一天30元,一個月900元,我寫的飯菜價格比較貴,所以一個月其他生活費300元就夠了,小康生活1200元,還有1500元給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大學不是讓你享受,而是讓你更加努力學習,為將來隱慶的就業做准備。你的生活費夠了。沒有必要比較和比較。因為每個人的家庭經濟都不一樣,努力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