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爸說以後送我一套房什麼意思
很多父母真是為兒女操碎了心,婚前沒錢買房,父母支持。
婚後養娃請月嫂買奶粉報培訓班,小家庭不夠錢了也是父母支持。
等到孩子要上學了又為學區房而發愁。如果此時父母正好有一套學區房,父母肯定也會過戶給子女。
那麼問題來了,婚後父母的各類資助、補貼,大到學區房搭春,小到家中生活用品,都是父母給孩子的贈與。那這些贈與,算是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呢?
先分享一個小案例:
李雷是廣州本地人,家境殷實。李雷30歲的時候和大學同學韓梅梅結婚了,婚後一年生了兒子小小雷。
小小雷一出生,李雷便開始規劃了兒子以後的教育問題,家裡的房產中,登記在李雷父母名下的一套房子對口是廣州市數一數二的小學。
為了孫子以後能夠順利就讀該名校,爺爺奶奶將這套學區房以贈與的方式轉給兒子,房子過戶至李雷名下,李雷、韓梅梅和小小雷三人的戶口也遷入該學區房,人戶一致。現在就等小小雷滿6歲入讀該小學了。
可是,在小小雷快6歲時,李雷與韓梅梅因感情不合要離婚,韓梅梅提出該套學區房是夫妻共同財產,要求離婚時進行分割。
李雷怒了,這明明就是我爸媽的房子,只是為了方便小小雷讀書才過戶到我名下而已。即便是我爸媽真的把房子給我,也是給親生兒子和租枝臘孫子,絕不會讓你離婚帶走。
那到底這套學區房韓梅梅離婚時弊滑能不能夠分割呢?
B. 父母贈送房子給子女,請問該如何辦理
父母將房子的產權人更名為自己的子女,一般的方式有贈與的方式和繼承的方式。
如果父母的房子是以贈與的方式贈送子女,當遇到房子有房貸的話,除了提前結清貸款外,還需要向銀行申請變更借款人主體。在銀行評估了變更過的借款人的資質,同意變更後方可去房產局辦理贈與手續。
另外贈與需要在公證處辦理公證手續。在辦理贈與時父母與子女方也需要簽訂關於該房屋的贈與協議,必須攜帶房產證原件以及雙方的身份證原件,辦理公證後方可辦理產權轉移的手續。
若以繼承方式辦理產權轉移手續,則需要辦理原產權人的戶籍注銷手續以及開具死亡證明,辦理繼承手續前需要到公證處去辦理繼承權的公證手續。在房管部門辦理手續時需要提供死亡證明,產權證明,戶口簿,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關系證明,身份證原件以及諸如遺囑的其他材料。
C. 婚後父母買房贈送給女兒
法律分析:父母婚後全款出資,房屋登記在其子女名下。視為父母對其子女一方的贈與,即該房屋歸其子女所有,非夫妻雙方共同共有。父母部分出資,剩餘房款由夫妻雙方共同支付。則出資父母並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也就無法決定將房屋贈與自己子女並將房屋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父母部分出資時一般只能決定其出資份額贈與何方,鑒於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方自己子女名下,將父母出資部分認定為只向自己子女的贈與更加合理合法。一方父母出資,房屋產權登記在另一方名下。按照日常經驗法則,除非當事人能夠提供父母出資當時的書面約定或聲明,證明出資父母明確表示向子女的配偶贈與,一般應認定為向夫妻雙方的贈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D. 婚後父母送的房子屬於哪一方
婚後父母送的房子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歸一方所有的,屬於夫妻消枝共同財產。關於婚後父母送的房子屬於哪一方的問題,下面由我為您詳細解答。E. 婚後父母送的房子屬於哪一方
法律分析:婚後父母送的房子沒有明確指明歸一方所有,就算夫妻共同財產;明確指明歸一方所有,就是一方的含蔽個人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州臘歸夫妻共同所有:(—)工資、獎金、勞務報酬;(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談跡州(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F. 父母贈送給子女的房子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父母贈與的房子不算夫妻共同財產,但是父母明確表示是贈與夫妻雙方的是夫妻共同財產。夫妻一方的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鬧仿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如何辦理房產贈與孩子的手續
1、簽署確認書;
2、房產評估,液逗纖房屋贈與需要進行房產評估,由於是贈與業務,評估價通常會較市價低;
3、辦理贈與公證,房屋贈與需要辦理贈與公證,以此來證明此贈與行為是有效且真實的,而贈與公證費則會是評估價的2%;
4、繳納稅費,房屋贈與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指塵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