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太偏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了解她的人,方能理解她說這話的心理基礎。她家,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從小到大,她在家中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家裡一切好東西都是男孩子的專屬。而她,只能吃、用男孩子們剩下的。老大學習各方面都不錯,老二因為不受家裡待見,上初中後就跟著一幫不良少年,有時幾天甚至十多天不回家,這兩口子也去找,找回來就是一頓暴打,可越打孩子的心離得越遠。
永遠是在你自己的立場角度上的態度。你不是這父母的兒女,你的體會就不能保證是 准確的。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的,同一件事,不同立場、不同角度 就是不一樣感受和態度 結論。之後潛意識還是有憤恨的,比如說婚後不會承擔照顧父母的義務,「這個是兒子的事,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她們同樣會這樣來告訴自己。隨著社會發展,男女平等意識越來越強。
② 父母太偏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感覺自己很缺愛,很渴望被父母愛,被父母關心,這當然是小時候的期盼,長大後父母老了,需要我們愛了,可我們怎麼也愛不起來,逼著自己愛,給他們買這買那,給點他們零花,可感覺總是淡淡的。
有失必有得,我們自己也會做父母,我們要盡可能地把更多的愛分給每個小孩,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都是最愛他們的,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孩子們長大之間更會互相團結,互相幫助。
③ 父母偏心女兒對兒子的傷害
性格自卑。父母偏心會對孩子造成性格自卑,懦弱,膽小怕事,遇到突發事手戚件就心驚膽戰,恐懼自己會遭受磨難和損失。所以不能偏心女兒,可以講,這樣的孩子,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的世界裡,總是看別人的臉色,森薯汪處處委曲求全,又孤獨寂寞此仔,除非孩子學到了一技之長,沉醉在自己喜歡做的事兒。
④ 父母偏心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危害 應該怎麼對待父母的偏心
【導讀】: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中,有時候父母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往往都會在無意間傷害到孩子的心靈。偏心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可能會造成大孩子的性格內向。由於父母的焦點視線都放在男孩身上,只要是姐弟兩個吵架了,不問原由總是先訓斥姐姐,這樣會造成孩子有什麼想法都會放在心裡,慢慢地孩子在家庭中就會沉默寡言,形成內向的性格。
2、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叛逆。當孩子自己獨立後,孩子就會把自己真正的想法爆發出來,太多的壓抑會導致孩子很叛逆。
3、偏心會引發隱譽腔不滿。很多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反而不如朋友之間的感情好,往往是父母無意間的偏心,讓他們無形中成為了敵人。
1、不要太在灶衫乎父母的行虛氏為做法,特別是當他們偏心時,你可以選擇無視他們。
2、當你無法忽視他們的偏心時,盡量避免和他們在一個地方,遠離他們。
3、日常中,盡量避免和他們發生矛盾,讓自己不受他們的影響。
4、如果發生矛盾,那盡量不要去反駁,因為他們已經偏心了,你說再多,也沒用,只會加大他們對你的傷害。
5、調整自己的心態,當聽見他們說不好聽的話時,採取 「左耳進,右耳出」 的方法,不要往心裡去。
6、如果實在沒辦法調整,那麼多出去走走,讓自己多見識世面,和朋友聊聊,舒緩心中郁悶。
⑤ 家長太偏心,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現在的每個家庭通常都有一到兩個小孩,面對這兩個孩子,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時候面對兩個孩子時,很難做到一視同仁,父母在某一個瞬間會下意識地偏心另一個孩子,可能在父母看來是一樣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是能夠感受到的。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當父母偏心的話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會導致孩子不能夠去寬厚待人
不偏袒任何的一方。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不需要對孩子說大的必須讓著小的。當做錯事情了的時候,我們需要去了解這件事情到底是誰的錯誤。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教他對待別人要禮貌,要多幫助別人,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你是有著自己的思想的,要學會保護自己。長時間的禮讓,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而被讓的一方會覺得被偏愛的理所當然,這種做法對於兩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利。
⑥ 父母偏心的結果是什麼四種結果,辛酸殘酷
文/和風悠然
沒有經歷過父母偏心的人,永遠無法想像,父母的偏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所以如果您是獨生子女,可以忽略此文,如果您是獨生子女的父母,也可以繞行。兩個子女以上的父母,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父母對子女偏心的結果是什麼?父母偏心,誰是最大的受害者?誰是最終的受害者?
這是一篇幾年前,就一直想寫的內容。但有人勸我,現在的父母都被神化了,父母意味著神聖偉大,不可談論,說父母就是忤逆,就是不孝。所以談父母偏心的話題太敏感了,還是不要寫的好,所以遲遲沒有落筆。
為什麼幾年前就想寫這篇內容?幾年前我正在吃飯,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她在電話里放聲痛哭。她說,我無法忍耐了,這么多年,忍著不敢說,也不好意思說,今天我一定給你說說我們家的「丑聞」。我說你放下電話靜靜,如果你還想說,再打電話。一會兒她又打來電話,開始訴說她的不幸。原來她所說的家庭「丑聞」就是父母的偏心,對她刻骨銘心的傷害。
朋友是家裡的老大,下有弟弟妹妹,母親偏心兒子,而父親偏心妹妹。她成了家裡多餘的人,父母拿她當兒子用,臟活累活都是她做。父母已經習慣了她的付出,弟弟妹妹也覺得她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就是這樣,父母對她還是不滿抱怨,朋友忍辱負重的隱忍委屈,希望能換來,母親哪怕一點點的認可。
但母親己經習慣了家裡的這個打雜工,對她的付出熟視無睹,終於在父母又一次的抱怨時,壓垮突破了她的隱忍底線,這才發生了給我打電話崩潰痛哭的一幕。
那時看到朋友的痛不欲生,我就覺得應該寫一篇,關於警醒父母,不要偏心的文章,但猶豫著沒有落筆。
讓我決心寫下此文的是昨天,我的另一個朋友的到來。她說她姐姐的大女兒太可憐了,從她姐姐懷二胎,就開始看大女兒的各種不順眼。生下老二也是女兒,她說她姐姐的偏心,她都看不下去了,多次勸姐姐也沒用。大女兒因為長期缺愛,有抑鬱症,但他姐姐絲毫不心疼,還是各種找事兒。
娘倆打架時,互相撕扯著對方的頭發和衣服,把上衣都扯掉了,娘倆光著上身廝打,被寵的妹妹不是勸和拉架,而是各種拍照。把露出的乳房塗鴉修圖,再把圖片發給我的朋友,給姐姐告狀。
我看到圖片,先是笑了,笑過之後,心裡又非常難過,心裡莫名的心疼那個大女兒。其實,朋友的大姐,就是父母偏心的受害者,但她有了孩子,忘記了曾經的傷痛,又開始了偏心傷害孩子的輪回。
我和朋友說,我有責任把這些寫出來,哪怕只能警醒一位母親,意識到偏心,不光是對孩子的傷害,其實更是傷害自己。
很多母親根本不承認自己的偏心,或是不願承認自己的偏心。父母的偏心,已經成了習慣而不自知。偏心給孩子帶來的性格缺陷,內心的劇痛和打擊,對孩子都是毀滅性的。也許父母沒有感覺到對孩子的傷害,而孩子卻帶著傷害的陰影,一生難以治癒自己受傷的心。
「天下老的向著小的。」打大的疼小的,成了一般家庭的規律。一般家庭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基本上是老大不受待見。(除非小的從小沒在身邊長大的除外),也有重男輕女的,也有重女輕男的。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偏心的危害,那麼,父母偏心的結果是什麼?請看以下四種結果。
父母偏心,往往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由於孩子幼小,無法表達他們的無奈和受傷,而父母的偏心自己沒有感覺,孩子心裡的傷會一點點累積。這種傷害伴隨著孩子成長,傷口會越來越深。當他們帶著傷走向 社會 ,成家立業,而父母的偏心,還在不知不覺的擴大。
不被待見的孩子,其實往往是對父母是最忠誠,對家裡付出最多的孩子,因為想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可,對原生家庭的付出成了慣性。
但由於不受父母待見,加上邊界遞減效應,所以不受待見的孩子,做什麼父母也沒有感覺,都覺得是應該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終有一天,那個孩子受傷醒悟。
面對養大自己的父母,恨又不能恨,怨也不敢怨,吵也不敢吵。沒有辦法,只能逃離父母,不再聯系父母。
沒有父母會承認,兄弟姐妹的反目是他們造成的。但大部分家庭兄弟姐妹的反目,是父母的偏心行為造成的。主觀上沒有父母願意自己的兒女反目,互不來往。但由於父母長期的偏心,會讓其他的孩子心生不滿。
特別是父母,不知不覺欺負的那個不受待見的孩子,會怪罪被寵的孩子。為什麼不說句公道話,勸勸父母別這樣傷自己。而被偏心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寵也沒有覺得自己被寵,更沒有覺得父母,偏心有什麼做的不對。不知不覺,兄弟姐妹漸行漸遠,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人老了,把面子看得格外的重,和朋友一起聊天時,談的大部分是孩子。由於父母偏心受傷的孩子逃離家庭,家庭四分五裂,父母這時生氣,傷心,痛苦,覺得沒有面子。他們不好意思和朋友說,也不敢讓親戚知道,怕被親戚朋友笑話。
這時,有的父母,開始反省自己,感覺自己確實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開始彌補對離家孩子愛的缺失。而有的父母,直到孩子逃離,也沒認識到是自己對兒女的傷害,造成了兒女的逃避。所以心生怨念,其實逃離的孩子,又何嘗不是掙扎在痛苦的漩渦里。
偏心的父母,總覺得只要偏心某個孩子,就把握了自己的養老。但被父母偏心寵愛的孩子,已經習慣了索取和得到,變的自私沒有擔當,怎麼可能接受自己承擔父母的養老。
而那個最孝敬父母的孩子,已經傷痕累累寒心了,他們被父母傷怕了,不敢靠近父母。如果兒女不能團結協力,考慮老人的養老問題,那麼老人的養老,就面臨著被推諉,誰也不靠前等種種問題。
沒人靠前,就是孤獨養老,孤獨終老。如果用道德和責任,把孩子綁架到身邊,為了完成責任,而沒有感情交融的養老,老人也是凄涼可憐的。
其實人老了,最渴望的是,溫暖的陪伴。兒女帶著笑臉的噓寒問暖。偏心的父母,到老時最終會明白,偏心不但傷害了子女,更傷害的是自己,最終承擔偏心後果的也是自己。
為了家庭的和睦,也為了自己老年的幸福,做父母的應該盡量的一碗水端平。愛每一個孩子,而不是拉幫欺負另一個孩子。我曾經和母親有一段對話,印象很深。
母親:你說你奶奶為什麼欺負你二伯。
我:因為我二伯對她最忠誠,最孝順。
母親:你二伯去世了,你奶奶不知後悔不後悔。
我:因為她欺負二伯己經成了習慣了,沒有覺得自己欺負二伯,所以奶奶不後悔。
其實,那些逃離父母的子女,往往是最孝順的子女。面對偏心的父母,該怎樣治癒自己內心的傷痛?你覺得遠離父母,不聯系父母,就能從痛苦中掙扎出來嗎?有些東西,做兒女是無法改變的。《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傑弗里·克魯傑曾說: 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正視和理解包容父母,接受我們的無能為力,終有一天,能夠治癒心裡創傷的,不是時間,而是你的放下和釋懷。
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自己老年的幸福,為了自己懷胎十月,辛苦養大的孩子,不要偏心,盡量把一碗水端平。
-END-
(文中配圖由雷霆攝手拍攝)
⑦ 父母偏心對孩子影響大嗎
也許你也曾在某個時候,發現了自己不是被偏愛的那一個。沒有父母天生就是偏心的,一定有某種契機。二婚那人自然會更偏心自己和前妻的孩子,但是這是能理解的。雖然父母們都不願意承認,但是大部分的耐困父母都會偏心。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會不自覺對某個孩子特別偏愛,他們會對某個孩子投入更多的耐心和關注。父母的偏心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他們往往會更偏心老大或者是最小的那個孩子。父親更容易偏心幼女,而母親更容易偏心長子。父母偏心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很大的。被偏愛的孩子長大很容易養成自私、傲慢的性格。而不受父母重視的孩子則很容彎粗易焦慮和抑鬱。所以,當有一天某個孩子埋怨你偏心的時候。不要忙著生氣和否認。父母也是普通人,就是偏心也是昌鬧念可以理解的。只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偏心不利於親子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不利於兩個孩子的性格發展。所以父母應該多反思自己,盡量做到公平地對待孩子。
⑧ 家長偏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被偏心的孩子性格會變成什麼樣子
家長偏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被偏心的孩子性格會變成什麼樣子?
3.如果父母過於偏袒孩子,就會對孩子百依百順,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不會考慮別人。父母過於偏袒孩子,會讓孩子不為別人著想,會導致孩子自私的習慣。而且孩子會缺乏獨立性,過於依賴他人。天真的年紀,孩子卻孤僻。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愛,他們生活在恐懼中,不敢接近別人,害怕被別人傷害。久而久之,他們變成了孤僻的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差,不懂得愛別人。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愛別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是與人交往的能力,但是孩子不懂得愛自己,更不懂得與人交往,人際關系變得很差。
⑨ 父母偏心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首先,這種觀念給身為長者的孩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心傷害。可能父母是隨口的一句,你要讓著弟弟妹妹,因為他們比你小。但這給身為長者的孩子傳遞一種負面信息-即父母偏愛弟弟妹妹,我不受觀注。這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在無形之中增加與父母的隔閡,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在乎自己。這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不安全感。特別是那些不善於交流的孩子,在學校不受關注,在家還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注,這給孩子的心理創傷是巨大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發生異樣,但父母卻還絲毫未察覺,以至於最後發生悲劇,那時已經為時已晚。有人可能會質疑,讓長者孩子讓著弟弟妹妹不可能有那麼嚇人的結果。確實,因為這種觀念出現的悲劇確實少,但不代表沒有。現實確實出現過為了爭奪父母關注出現傷害弟弟妹妹的悲劇事件,不可不防。除此之外,這種觀念會慢慢成為孩子的心靈創傷,會慢慢積累成孩子的負面情緒,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這種觀念會給受寵的弟弟妹妹造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哥哥姐姐讓著我,幫我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就有了現實的「樊勝美」事件。少女意外去世,父母向其公司索賠41萬為弟弟買房。弟弟也欣然接受,從未體諒顧及過自己的姐姐,好像姐姐即使死去也有義務需要幫他,因為他是家裡的小的。可以想想,這種觀念是多麼的可怕。
最後,面對這種觀念,如何去糾正才是關鍵所在。這種觀念在中國的歷史久遠,在多數中國父母中,這種觀念已經是根深蒂固一般,很難改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可以從父母,學校,社會三者共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現狀。父母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成長時期最重要的陪伴著。如果父母從小不給身為長者的孩子灌輸「大必須讓著小」的觀念,不給身為弟弟妹妹的孩子灌輸「哥哥姐姐會讓著你」的觀念。而是教育孩子不管是哥哥姐姐,還是弟弟妹妹,都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而不是一味的謙讓,無盡的謙讓那叫就「溺愛」。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和諧家庭中健康成長。
⑩ 說句實話,父母的偏心會導致什麼問題,偏心小女兒,冷漠兒子。兒子對此記憶深刻
父母偏心旅掘冊小女兒,冷落兒子,這樣是非常不對的。
如果都是公平對待,兒子肯定不會說什麼,大家本就是一家人,而且男人的性格大多比較大大咧咧,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和雞毛蒜皮。況且散掘女兒也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父母都會覺得女兒長大後嫁入婆家肯定會受委屈,要操持家務,後半生非常辛苦,所以總想在她還未嫁人的時候,讓她多多享福受寵,這是很正常的父母心,都能夠理解。
但是如果過於偏心女兒,而冷漠地對待兒子,這就不對了。雖然不能一碗水絕對的端平,但也要讓兒子知道父母也是愛他的,不然兒子肯定覺得自己的出生是個錯誤,自己是一個不被父母喜歡和在意的存在,這對兒子身心未來都是不好的影響;而且長久之後,兄弟姐妹之間也會產生隔閡,這份隔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
所以,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培養和諧的兄弟姐妹關系,才能擁有和諧美好的親子關系。父母也當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孩子之間方能和諧拆宏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