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女孩子嫁人前,一定要看看男方的父母
「因為你不會生活在真空當中,會接觸他的家人,會處在他的家庭環境當中,所以,我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誰都嚮往純潔的愛情,誰都認為只要愛一個人就行,其實不是那麼的簡單。為啥自古以來就將就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
一個家風好的家庭,即使不太富裕,但家裡人脾氣好,能包容、理解別人,這樣的家庭會蒸蒸日上、子孫也會很爭氣。嫁到這樣的家庭里,經濟上不一定富裕,但一般是不會受氣、心情上是比較開心的,只要自己不作的話。
女孩子嫁人之前,不能光看感情,一定要多去男方的家裡,多和他們家人接觸接觸,人再裝不會裝一輩子,多了解一下,總會發現男方的原生家庭怎麼樣,對方是什麼家庭、什麼樣的家人,是不是相互關愛,還是彼此仇視,看看該嫁不該嫁,看看兩家人的三觀是不是契合,沒問題了再談婚論嫁也不遲。
2. 女生父母樂此不疲的催相親和結婚,這是為什麼
在這方面,女生的父母一般都會比男生的父母更要著急些。
畢竟,女人的面前擺著懷孕以及生孩子等。所有的這些,都是年紀越大,風險就會越高,對身體的危害也越大。如果現在還不趕緊催自己的女兒相親、結婚,那麼將來可能選擇的范圍會越來越窄,遇到好男人的可能性也會大大的降低。
作為父母,在他們的人生當中,有兩個必須完的任務:為老人養老送終;讓孩子結婚生子。如果兩個任務當中,有一個沒完成,那都是會讓人遺憾終身的。
說到底,結不結婚都是一種形式。如果這樣每天過得都不開心,那結婚了就一定會開心幸福?還不如享受當下,過好每一天。
當愛情來敲門的時候,自己也千萬不要猶豫,開心地張開雙臂,取迎接它的到來吧。愛情還沒到來的時候,那就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如此,就好。
3. 婚姻為什麼要父母同意
婚姻為什麼要父母同意?
法律分析:不需要父母同意,婚姻自由。但有時候需要聽老人言,理性判斷後,再做決定,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現代法律上結婚是不需要父母同意的,雙方自願並已經辦理了合法的結婚登記手續即是合法夫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條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
為什麼父母都建議子女結婚?
心疼子女未來的生活可憐天下父母心,絕大部分父母是非常疼愛子女的。如果子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卻遲遲沒有成家,在父母看來,自己遲早有一天因為自然規律而離開人世,而子女卻孑然一身留在人間,生病了沒人照顧,夜深人靜沒人聊天,天天忙碌卻沒有家庭的溫暖,人到夕陽卻膝下無子無女,所以內心放不下。操心子女生育的壓力和養育的困難
「你現在不結婚,30多歲、40多歲才有孩子,等到了50歲、60歲的時候還在為孩子奔波,人家的孩子早就成家立業,看看到時候你有多辛苦。」
從養育的角度來看,父母認為子女早些結婚生子,避免以後年齡大了,本來下一代可以獨立生活的時候卻還在操心其子女讀書和生活的問題。年齡的壓力和社會的競爭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父母覺得子女年齡越大越難找到好對象,怕優質對象被挑走了。現實的壓力和競爭迫使父母不想讓子女面臨這種情況,因此希望子女早日挑個對象成婚。卸掉「偽責任」
什麼叫「偽責任」?——中國的父母跟子女之間有本「糊塗賬」,在父母眼裡,子女長大成人不是按照法定年齡、不是按照子女是否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而是子女是否結婚,以結婚成家的標志來判斷是否已經成人。如果子女沒有結婚成家,父母潛意識里認為子女還只是孩子,父母還得為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將來「負責」。由於他們會顧慮子女的現狀,因此沒有辦法甩開膀子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典型一句話:「你們結婚了,就是你們的生活,我們做父母什麼都不管了,好壞都是你們自己的日子。」因為想早點卸下他們誤認為肩上的重擔(當然這個重擔是父母自己加在肩上的),所以,急著想讓子女早日成家。世俗的壓力「你看隔壁的三嬸又在問我,你怎麼還沒結婚;你二姨又在問我,都剩女了為什麼沒嫁。我都不好意思回答。快把自己嫁了吧,不然我耳邊都沒辦法清凈。」這是父母經常在單身姑娘耳邊的嘮叨。
其實,父母可以理解子女遲遲沒有步入婚姻殿堂的原因是緣分未到、沒有遇到意中人。但是一些親戚朋友的世俗觀念或者背後亂加的揣測子女身體或心理健康狀況的議論,難免會讓父母覺得難堪。父母在面對世俗壓力的時候,會將情緒或者壓力轉移到子女身上,所以父母因為世俗輿論的壓力,只好催著子女早日成婚。
以上便是父母催孩子結婚最真實的六大原因。父母一生為子女操碎了心,催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他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因為他們不想讓擔憂變成現實。
因此,希望子女在面對催婚時盡量採用一種比較和諧的方式跟父母溝通,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千萬別用惡語傷了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