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倒頭紙什麼時候送好些

父母的倒頭紙什麼時候送好些

發布時間:2023-03-07 16:59:15

『壹』 送葬有哪些規矩.

最前面的應該是死者的大兒子抱著遺像吧。道士或和尚應該在棺材的邊上。

『貳』 老人過世如何辦理喪事

人死後喪事,人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在農村,地域的不同,農民對喪禮習俗的考究也多有差異,畢竟「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下面看看人死後喪事及相關資料。
一、倒頭紙。在農村,當家裡老人過世,首先要將他移動到廳堂,並且將腳朝內,頭朝外,在床頭處放「老盆」燒紙!這就是處死後要燒的「倒頭紙」!
二、入殮。在農村,過去實現的土葬多用棺材,因此在入殮時,在我們農村要讓老人口中有飯,或者用一些古幣或玉石放在口中。
三、告廟。村中老人過世後,忙客不用請,聽到鞭炮響自然到,如果過世的是女方,要倒頭時給「娘家至親」報信,而孝子會去祖墳報信,也就是我們農村所說的「告廟」或「引魂」!
四、報喪。如果女方去世,孝子會先向故人的「娘家」報信,而娘家人也會立即紮好「牌坊」來到弔唁!但是對於一般的親戚,在第二天孝子會逐一報信,一般情況下,孝子報信不能進門,並扣頭報喪!
五、破孝。在農村所謂的「破孝」就是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做「孝帽」和「孝服」,在我們農村,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層!其中,男子多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方巾裹頭!

六、設靈棚。為了方便賓客弔唁,常在廳堂門口設靈棚,眾孝子分跪於兩側。靈棚正中設案桌,放祭祀用的貢品!
七、請廚。在農村,老人過世,一般要三天的時間,在發喪的時候,親戚前來,主家要管一頓飯,在我這俗稱「豆腐湯」!隨著農村移風易俗,現在的農村,很少有用鼓樂手的了!但是,請廚卻依然存在。
八、潑湯。在發喪的前一晚上,長子拿著引魂幡,後面孝子會抬著半桶面湯,沿路潑灑!
九、破土。在農村,在發喪的這一日清晨,眾孝子一起去選定的墳地,由長子起前三楸土,以後的由忙客代勞,挖坑打穴!
十、起靈。也就是喪葬儀式的開始,親友送老人最後一程,一般親近的.要行「九頭十八揖」,待所有親朋儀式完成後,儀式正式開始,在我這說是「出喪」!

一、摔老盆。在喪葬儀式中,孝子拄哀杖,長子摔老盆。按照農村習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而且越碎越好!

二、路祭。在喪葬行進過程中,由於過去路途遠,並且多棺木,因此有至親在半路會准備一些瓜果,跟隨隊伍一路送至墳地!

三、安葬。安葬完成後如果下雨是好的徵兆,也就是所謂的「雨雪臨墳出貴人」的含義。

四、圓墳、在喪禮完成後的第三天,孝子要去墳地圓墳,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墳堆越大越好,但是不能佔了別家的地方!

五、居喪。在農村,喪禮完畢後,有守孝之說,也會按照做「五七」,「百日」以及「周年」!並且過年不用貼春聯,等到三年期後,一切如常!
法律依據
《喪葬管理條例》
第十三條遺體處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運輸遺體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二)火化遺體必須憑公安機關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第十四條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禁止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

『叄』 過年前給過世的父母燒紙錢是在哪天,有哪些講究嗎

除夕或者大年初一最合適。在這兩天的上午去給逝去的先人們去祭奠最合適。現在來說只要你看天氣許可的話一般情況下沒什麼禁忌,當然去給祖人祭奠之前必須要洗洗干凈,以免對先人不敬。當然也有人看看老黃歷看那一天合適,這種情況也有一般城裡人沒那麼多的講究。畢竟祭祖也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挑個好日子去祭祀也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慰藉吧!

燒紙錢的禁忌

准備防風的打火機

燒紙的時候你准備的打火機最好要用防風的,以防萬一可以多准備一個,因為春節清明的日子裡陰氣比較重,風大,同時你也要准備一個小棍,當然很多人都可以就地取材,用完直接扔掉,主要是為了讓紙錢充分燃燒,讓先祖能夠收到紙錢。

燒紙要畫圈並且分一些給孤魂野鬼

燒紙的時候要在地面上畫個圈,別把自己圈在裡面,同時在祖先居住的方向要留個缺口,方便祖先進來拿錢,同時防止其他孤魂野鬼搶錢。雖然我們一直強調要防止孤魂野鬼搶奪祖先的紙錢,但是也要注意,還是要答對一下他們的,燒的時候分出幾張給那些沒有親人或者已經被遺忘的孤魂,這樣也能避免晦氣纏身。

『肆』 遺像要掛多久才可以收下並有什麼講究

遺像以前一般是放三年,不過現在一般是等七七或者百日,就可收起,沒有禁忌。

以前留下的全家福可以繼續在家中擺放,沒有禁忌。農村一般是正屋正牆,不能有其他東西遮擋,不能再遺像前擺放雜物臟東西。

遺像最好掛客廳,位置要偏一點,一方面客廳陽氣重可以壓制住遺像產生的陰氣,另一方面有客人來不會影響到人的情緒。

(4)父母的倒頭紙什麼時候送好些擴展閱讀:

在老人去世後,老人的遺像處理也是很有講究的,並不可以亂擺亂放,這是對老人不尊敬的行為,同時也是不孝的表現。在老人去世後,都會給老人留一張遺像來表示對先人的懷念。但是老人去世後的遺像最好是不要掛在客廳里的,可以專門設置一個房間放上遺像。

遺像只需要在家中擺放一年到三年就可以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遺像給收起來了,就算是最親的人走了,也應該繼續生活的,不要沉浸在沉痛的回憶之中。

而這時候如果繼續把遺像擺放在家中,或者是掛在哪裡,這會讓家裡的人心裡都會產生陰暗的情緒的,而如果家裡有客人來玩的話,那對別人的心理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的。

『伍』 辦理喪事一般都是什麼流程呢需要幾天,從人去世開始算

辦理喪事一般都是什麼流程呢?需要幾天,從人去世開始算

因每個地方風俗不同,具體的做法也不一樣。但是流程大同小異,你可以結合當地的風俗進行增減。
流程:一是去找殯葬車;二是給亡者擦拭遺體並穿壽衣壽衣;三是小殮。咽氣後,如果死者上邊沒有長輩就將屍體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則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殮」。;四是報喪,喪家給至親好友送信,請來「探喪」,瞻謁遺容。 五是請"陰陽先生"來驗視死者,看看喪葬忌諱。
停靈天數均為單數,停靈天數根據主家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為三天、五天、七天。
詳細過程:1,家屬來人或打電話請與殯儀服務中心聯系,確定喪事的時間,選定殯儀館,預定殯儀車、告別室等事宜。
2, 給亡者最佳的穿戴時間,是在先人咽氣之前,穿戴完畢為佳,這樣才能確保先人衣物完整的西去。穿戴的順序是先里後外,先下後上。絆手絲、絆腳絲是在給先人指路後,入殮前,纏在雙手和雙腳上即可。
給裝老衣服,不能有兜,如果有兜,必須剪開兜底。所有的衣物不可帶有任何動物皮毛,尤其是先人不能穿皮鞋,不能穿帶皮毛的壽衣下葬。給先人焚化衣物的時候,要疊好後配以紙錢焚化,不可胡亂挑撥,焚化不盡。
3,搭喪棚、設靈堂,上貢品:上插三根纏有棉花絨筷子的半熟倒頭飯一碗,饅頭左右各五個,金絲供一個,背雞血塊的倒頭生公雞一隻,葷菜二碗,素菜二碗,貢酒三杯,供茶三杯,筷子五雙,干鮮果品單樣單數,其中要注意的是,所有貢菜不可用牛肉和馬肉。擺祭用的祭菜需格外另備,不在此中。
4,朋友親屬來祭拜上香,家屬需要還禮表示感謝,客人走了不能送,這是規矩都不會挑的。
5,出殯時有長子或者長女在靈車前摔盆,車隊有了以後,老頭燒枕頭用五穀給家裡撒遍,火化告別以後,就是答謝親友去吃飯。
備註:在出殯之前,就要開始拆靈棚,靈棚一拆完,馬上起靈,不可停留。抬棺材的必須是已婚有子嗣男性,且屬相不與死者犯沖。棺材抬上靈車後,不能停留等待,馬上出發。待靈車從家中走干凈之後,馬上將停屍板和墊棺木拉去十字路口處或報廟處焚化即可。
先人下葬日、七日、百日、周年日若逢農歷佔七日和八絕日(八絕日即農歷立春、夏、秋、冬節氣的前一天和後一天)必須錯開祭拜,且祭拜日只可提前,不可延後。
每年清明前後是傳統的祭奠時節。其他時間如春節、鬼節以及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現在殯葬部門開始實施網上祭奠計劃,更方便祭奠親人。

家裡老人去世辦理喪事一般幾天

我提倡 「厚養薄葬」 的新風尚。
老人在世的時候,盡可能孝順,能夠快樂的度過舒適的晚年,比什麼都好。
堅決反對、鄙視那些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的卑劣行徑!
老人的喪事,盡可能從簡,不鋪張浪費,不講究排場,破除陳規陋習。
喪事過後,應該迅速從哀痛中解脫出來,盡快恢復正常學習、正常工作、正常生活。

93歲人去世怎麼辦理喪事

節哀順變~~~
辦理喪事一般程序
一、開據死亡證明:
正常死亡的遺體憑醫療衛生部門所出據的「居民醫學死亡證明書」,五保戶或故於家中的老人可憑居委會、村委會出據的死亡證明,到就近的醫院換取醫療機構出據的死亡證明。
非正常死亡者或無名屍,憑區縣公安、司法部門出據的死亡證明辦理火化手續。
二、聯系喪事業務點:
家屬來人或打電話請與殯儀服務中心聯系,確定喪事的時間,選定殯儀館,預定殯儀車、告別室等事宜。
三、接送遺體:
辦理喪事當天,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時間、地點等候殯儀車,同時攜帶好死亡證明。
四、在殯儀館:
舉行告別儀式,火化遺體後,挑選骨灰盒,最後交納喪葬費用。如若當日取走骨灰需提前聲明。
五、怎樣存放親人骨灰:
包括:骨灰堂、壁式安葬、骨灰深葬、骨灰林、墓地、骨灰撒海
六、祭奠事項:
每年清明前後是傳統的祭奠時節。其他時間如春節、鬼節以及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現在殯葬部門開始實施網上祭奠計劃,更方便祭奠親人。

寧波辦喪事 一般需要幾天?

一般是三天結束,

香港辦理喪事的流程

一.中國傳統殯葬流程簡介: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二.主要過程有:
1.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2.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3.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4.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5.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6.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7.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8.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9.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0.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1.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12.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後,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13.掃墓:親友於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三.中國傳統葬禮:
1.送終: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稱為"送終"。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准。在老人臨危之時,家人要將其從卧房移到正庭中臨時鋪設有板床上,板床在較窮的地方就用臨時卸下的門板做成。因為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盡了孝道的標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氣,子女往往會受人非議。夭折的人,家人雖不會將其移入正庭,但也會將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之上還有長輩,死時,也不移入正庭。在許多地方,人死之後,家人都會燒紙錢,稱為"燒倒頭紙",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燒落氣紙"。此外,還人鳴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歸西,二是向鄰居報喪。人死之後,家人要圍在死者身邊慟哭,未死時,則禁止哭泣。
2.報喪:死老咽氣後,家人應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吊下葬的日期。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有人來迎接時,無 論長幼,都要叩首。
3.入殮:死者入棺前,要為之整容,如剃頭、刮臉、換擦洗身、穿壽衣等,然後再以白綢(有的地方也用紙錢)掩面。民俗以為,不能給死老穿皮衣皮褲,否則死者會轉世為獸;為死者穿衣時,不要將眼淚滴到死者身上,否則以後做夢就見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為死老配木梳一把,鏡子一面。在死者死後的二十四小時內,要由專人選擇好時刻,正式將屍體移入棺中,入棺時,死者一 般是頭朝里腳朝外。
4.守鋪: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後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間,要晝夜輪流守護在死老鋪側,以示服孝,叫做"守鋪"。死者入棺之後,家人守護、睡卧在棺旁,叫"守靈",也叫"困棺材"。
5.擱棺:因為要選擇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樞在家,稱為"擱棺"或"停棺"。"擱棺"的風俗,在古代常見,一般要擱七天,有的甚至擱棺十幾天,幾個月,現今則不常見,即使擱棺,時間也不長。
6.居喪:居喪是指死者家人後輩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男子 *** 華麗的衣服,穿草鞋(現在已不常見);婦女則要脫去身上的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與死者關系的遠近,穿孝服,戴孝帽。孝子在居喪期間(一般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發,不能同房,不能會晤親友、參加宴會、進寺廟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這些習俗必須嚴守,否則不吉。
7.弔唁:弔唁是喪葬禮俗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弔唁的方式因各地風俗不同而有區別。弔唁時,與死者關系的遠近不同,弔唁的禮數,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訊息以後,首先要哭悼,然後問明死因,盡一切努力盡快上路奔喪。臨到家時,要"望鄉而哭",出嫁的女兒,有的甚至一路哭來。到家後,先要在靈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親朋友鄰,雖不致於和孝子一樣悲痛,但也要盡量表現得比較哀痛一些。親友前來弔唁的時候,孝子要陪同。比較親近的親友,一般要在靈前正式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親友前往弔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樣。禮品有匾額、輓聯、挽幛、香燭、紙錢等。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認為,人死了三天,他的靈魂要正式去陰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並不是每一個人死後都能升天或者西天,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靈魂離去的時候,為他請僧眾念經禮懺或者放焰口救度惡鬼,就能使死者贖罪積德,到天上。相對於神來說,是迎接死者的靈魂到天上;相對於死者親友,是送別死者的靈魂到天上。因此,這個儀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時,要用紙扎一些車馬,以供死者上路時用。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禮俗。據說焰口就是餓鬼餓鬼,在地獄受苦受難。民間舉行儀式,擺放三寶,即佛、法、僧,便可以讓餓鬼得到救助,脫離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較常用。還有道教的《缸罐焰口》。在喪葬禮儀中,還有做道場的。其作用與放焰口類似,這種道場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9.出殯: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之前,先要辭靈。先裝"餡食罐",把最後一次祭奠的飯食裝在瓷罐里,出殯時,由大媳婦抱著,最後埋在棺材前頭。然後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些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簸箕掃棺蓋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財起官"的意思。出殯的程序為:先轉棺,將棺材移出門外,再抬起棺材頭,備好祭祀用口,由禮生主持禮儀,喪主跪拜,禮生讀完祭文後,由僧道引導孝男教婦"旋棺",在棺材周圍繞行三圈之後,再用繩索捆好棺材,蓋上棺蓋。抬棺即將起行,送葬隊伍也要准備好,一般是長子打幡在前,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們持裹著白紙的"哭喪棒",大兒媳抱"餡食罐"。准備妥當後,即可起杠,伴隨起杠,還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里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一項儀式"摔瓦",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系非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系變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系。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殯。送葬隊伍隨行。出殯的順序一般為:草龍--銘旗--孝燈--吉燈--放生籠--銘旌--香亭--像亭--魂轎--紙橋--樂隊--靈柩--遺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親友。當然,各地風俗不同,出殯的隊列、形式也有差別。富裕人家儀式隆重講究,冥器齊全,窮人家的葬禮,則可能要簡單得多,講究也會少一些。在傳統喪禮出路上,還有幾項禮儀。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等。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杠後,遇有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茶桌和路祭棚多為喪家的親朋擺設,對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茶桌供孝子和親友飲水,孝子要跑下叩謝。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遇有路祭,送葬隊伍一般要停柩進行祭奠和答謝,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10.落葬:到達墓地後,再次整理墓坑,把隨葬的餡食罐、長明燈放在墓坑壁上龕內,掃去腳印,然後將棺木徐徐放下,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矯正方向,由喪主鏟土掩棺,並堆土成墳堆。
11.居喪: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思念。這就是居喪。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在古時候,孝子要居喪三年。為什麼是三年呢?因為按慣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因此,父母死後,孝子應服喪三年,以示回報。三年之間還會有很多小的禮儀,禮儀繁多,要求嚴格。在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喪,只不過比古時短得多了。

喪事一般辦幾天?

一般都是放三天,除非是遇上什麼日子才放五或七天,個個地方不同,所以時間也不一樣,一般的話是一個上午就能弄完。

一般逢單出殯。
1,3,7,不過沒逢5出殯的。出殯結束即意味著辦喪事結束。
凶死一般一天就出殯,最常見的是3天出殯或7天出殯。
夏天天熱,放不得,3天出殯。
冬天天冷7天也可以,一般情況是辦老人的喜喪。(喜喪就是老人年齡大了,屬自然死亡的)

各地都不一樣。漢族大致是: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後入殮。「殮」的儀式分為小殮和大殮。小殮是給屍體裹上衣衾,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要盡量做得好,有的富貴人家是用珍貴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還要油漆彩畫。辦喪事要隆重,舉行數日甚至十幾日的弔唁祭奠活動,還要請和尚道士念經,為的是讓死者的靈魂早日升天。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紅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盪盪,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 ,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農村辦喪事從人去世到下葬要幾天。還有是第幾天吹喇叭的

各地風習不同,停放時間也不同,有的地區刊期停放上月,也有一兩天的。至於吹喇叭,一般出殯前夜(坐夜)和出殯時,也有搞多少天的。

同事去世,如何辦理喪事

這個不是你該管的事吧,
同事有他自己的親人,
一般都是親人來的吧,
沒有親人還有工會呢。

閱讀全文

與父母的倒頭紙什麼時候送好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市城鄉養老機構服務管理辦法 瀏覽:660
70歲老人醫保南昌 瀏覽:355
中國退休制度中退休年齡的演變 瀏覽:948
57歲患老年痴呆症 瀏覽:742
廣東2018年怎樣調整退休工資 瀏覽:276
小孩上了大學父母該做什麼 瀏覽:586
重陽節的花有哪些怎麼畫 瀏覽:648
如何做好養老機構的運營管理 瀏覽:360
喬教授老年痴呆 瀏覽:169
老年人易發的肺病 瀏覽:38
公務員體檢傳染性疾病怎麼查 瀏覽:859
70歲以上男演員 瀏覽:188
高級職稱人員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525
江西樂平養老金基數是多少 瀏覽:435
長壽花換土要注意什麼 瀏覽:30
巴東養老保險 瀏覽:220
老年人作用 瀏覽:597
深圳龍崗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362
城鄉居民養老金什麼時候開始交 瀏覽:828
體檢報告未婚寫成已婚是什麼鬼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