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長期在外工作,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呢
對於現在的父母都會因為工作比較忙碌,所以長時間的在外工作,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發現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非常的淡薄。家長應該意識到工作固然重要,對孩子的教育也絕對不能缺失,要間隔1~2天的時間,經常性地給孩子打電話。通過打電話的溝通方式,聯絡彼此之間的感情,而家長在和孩子打電話的時候,不要總是批評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的差。要意識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之所以會變得比較差,主要是因為家裡邊沒有父母進行輔導。
父母應該意識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考慮到去到外地掙更多的錢,對孩子的教育就一定會缺失。家長要意識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在孩子童年的時期里邊沒有陪伴孩子,這對於孩子是一種極度缺失的狀態。即使在日後家長掙了多少錢,想要彌補孩子都是彌補不了的。
『貳』 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跟隨如何上學
法律分析: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跟隨上學可以選擇借讀。借讀生指不是在戶口所在地就讀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手續由學生監護人向在讀學校提出書面借讀申請,出具有關證明材料,提供接收學校同意借讀的證明,之後學校審核、教育主管部門審批後,由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出具借讀證明。監護人提交的有關材料應與借讀證明存根一並保存備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叄』 在農村父母們都外出打工,孩子們的家庭教育怎麼辦
農村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留下孩子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很讓人揪心的問題。農村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特別是老一輩,文化水平比較低,教育孩子現代知識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大多隻能在言語上教導,但是孩子能不能自覺學習,爺爺奶奶們是管不住的,這就是農村孩子學習跟不上城裡孩子的很大原因。但是父母又能怎樣呢,在農村靠一畝三分地養活一家子是不容易的,只能外出賺錢。所以現在國家現在致力於扶持三農,在農村教育文化,鄉村環境和農業種植養殖等等方面扶持、改善、發展,農村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回鄉發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時照顧好家庭孩子。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離開孩子和父母的。 社會 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在家沒有合適的傳統工作,而且工資不如外地來的高,出外的夫妻大多想的都是賺了錢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一般出門在外,不是不想家,在家工資比外面工資要低很多,每個人都有比較的心理,就拿村裡的人來說。有人問我:「你夫妻倆一月在家賺多少?」答:「我差不多2500左右,我老婆也就1000左右吧,你呢?」那人接著說道:「我出門一月要4000~5000,我老婆也就2000~3000的樣子吧,雖然不多,但夫妻倆差不多要7000~8000的樣子,只要好好工作,一年也能賺到些。」我瞬間就有了出去的想法「我們夫妻跟他們夫妻倆工作相同,但家裡跟外面不能比4000~5000的樣子。」接著我們夫妻也出來工作了,孩子留給了爸媽,其實也就是為了錢這點事,傳統思想只會工作來賺工資,但工資家裡外地是不一樣,沒辦法,趁著年輕,能多賺點就多賺點。都是生活所迫吧!在我們農村更為常見吧,父母為了給兒女更好的生活,遠離故土外出打工。我感覺我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家裡年邁的爺爺奶奶帶著孩子,他們已經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年紀,對待孩子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都不能很好的照顧,有時候他們還可能需要人照顧。在有就是,現在因為老人看孩子讓孩子出事的也不少,他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給孩子造成傷害是永遠的,並不是說所有老人都這樣,但是還是不放心。都是窮啊!要不是為錢所困,誰願意遠離兒女出去打工啊!但是現在離了錢真是寸步難行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子女就屬於留守兒童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就是祖輩爺爺奶奶的溺愛,隔輩親是真的,老人想把最好的給孫子,要什麼買什麼,會導致孩子脾氣暴躁倔強,對長輩不禮貌。第二就是教育的代溝,現在的孩子玩手機問題嚴重,如果沒有父母的鞭策會一直玩下去,孩子的思想也和老人不一樣,學習方面真聊不到一起。所以家庭教育方面還是需要父母親自來的,畢竟其他人也沒有幫你在家裡面教育孩子的義務。
農村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留下孩子外出打工,娃娃有爺爺奶奶帶。
國家政策好了之後。義務教育卻出現了很多問題,教師不負責任,應付了事。比如我家小孩,四年級了,基礎的乘除法都搞不懂。說不擔憂是假的。希望國家能抓小學教育問題。
爺爺奶奶教!
反正隔壁老王是不會管的![流淚]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農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們的家庭教育怎麼辦?提到農村留守兒童呢,這是一個令家長比較心酸的話題,生活所迫,不得不把他們的孩子留在農村,這種情況在現在廣大農村地區依然很普遍,家長們也就無法在孩子生活與學習方面有過多的照顧。
我就說說我們村的情況吧,一些留守農村兒童呢,上下學全部由爺爺奶奶接送,然後呢?附近有那種全托的補習班,孩子們會被爺爺奶奶送到那裡面去,有專人輔導功課與就餐,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孩子們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在學習方面都給不了他們幫助,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好學習,並且以此改變家庭與個人的命運,所以呢,很多的補習班也就應運而生了。
以上信息是我們這里真實的狀況,今天在這里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當然了,這只是農村孩子所有問題中的其中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希望大家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也希望大家能在這個問題上給出謀劃策,人多智謀廣。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朋友們再見。
農村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留下孩子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很讓人揪心的問題。農村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特別是老一輩,文化水平比較低,教育孩子現代知識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大多隻能在言語上教導,但是孩子能不能自覺學習,爺爺奶奶們是管不住的,這就是農村孩子學習跟不上城裡孩子的很大原因。但是父母又能怎樣呢,在農村靠一畝三分地養活一家子是不容易的,只能外出賺錢。所以現在國家現在致力於扶持三農,在農村教育文化,鄉村環境和農業種植養殖等等方面扶持、改善、發展,農村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回鄉發展,在增加收入的同時照顧好家庭孩子。
我是九零後,作為一個曾經的留守兒童,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小時候我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和兩個伯伯家長大的。父母不在家,他們就承擔了教育的工作,他們教的不是文化課,而是做人的道理和為人處世。我至今記得他們和我說:不能拿別人的東西;不要盯著別人吃東西,那是沒有禮儀的(方言翻譯)。
一般農村裡的老一輩都沒什麼文化,所以在功課上是不可能指導孩子的。家長們奉行的是,「孩子就拜託老師您了,如果不學習,只管好好教育」,出了校門,我們基本處於放養狀態。所以在我們眼中,老師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因為老是打罵我們的爸媽都是聽他們的。農村人特別尊重老師。
曾經的我也是留守兒童。
我爸媽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就是家裡的老大,我是個女孩子。我父母在我十五六歲就出門打工了,我的弟弟們一個比一個小兩歲。那會我上初中,弟弟們上小學。我那會是三遍學,中間要回家吃飯的。我的學校離家比較遠,都是弟弟先到家。他們到家先把飯給煮上,我回家燒菜。每個星期天把菜買好,把衣服洗好,家裡衛生打掃好。
就這樣過了初中三年。到了高中我要住校了,弟弟們上初中了。還是星期六天把菜買好,衣服洗好。弟弟們自己放學回家燒菜做飯,他們也慢慢長大了。
記得高考的那天,好多同學的家長陪伴。我那會好想父母給我打個電話鼓勵一下,說女兒加油。他們太忙了,三個孩子負擔太重了。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是愛我們的。
我的大弟弟初中上完去了學電腦的學校,小弟弟因為學習頭疼初中上完輟學了。我呢考上了護理專業。我們的苦日子也到頭了,弟弟們都說那段日子太苦了,但是那會吃啥都是香的。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我就在哪裡哭,真的好想我的父母,好像讓他們陪在身邊。感覺自己的童年是缺陷的,羨慕那些有父母陪的孩子。羨慕那些下雨天有人送傘的同學。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的爺爺奶奶呢,他們不想帶我們。我們也沒辦法,也長大了。
我現在也是孩子的媽媽了,我家的孩子一周歲了。我老公提議孩子大了送給父母養,上學了接回來。我不同意,我不想讓我的孩子童年和我一樣。
以上都是我的個人經歷,可能有點混亂。
父母出門在外要定時的打電話關心詢問,多多抽空回去陪陪孩子,多說愛孩子。讓孩子的心裡話跟你訴說,發現還在叛逆要陪走過去,糾正。
『肆』 身在外地工作,如何兼顧家庭和關心教育孩子
夫妻身在外地工作,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在家鄉讀書,父母如何兼顧家庭和關心孩子成長?我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確實很難,但我還是以我本人的切心感悟,分享給大家。
現在大多數農村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在家鄉讀書上學,爺爺奶奶變成了留守老人,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到頭孩子難得見到父母幾次;而孩子的學習在家鄉由爺爺奶奶監護,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一邊要從事農村勞作,一邊要監管孩子。同時爺爺奶奶因隔代教育,又對孫兒十分溺愛,對孩子的學習往往監督不力,導致大多數留守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針對上述情況,我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孩子往往得到爺爺奶奶的溺愛,嬌生慣養,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交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督促孩子按時上學,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孩子不聽話,該嚴加管教還得嚴加管教,切忌過於溺愛孩子。
2,父母應常常保持與老師溝通,隨時關注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和學習情況。
3,父母要常常用電話和視頻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思想變化和在校學習情況以及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分享的孩子快樂,分擔孩子的苦惱。
4,孩子在完成作業中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父母通過視頻,幫助孩子分析講解,讓孩子順利完成作業;假如孩子父母工作太辛苦,沒有時間視頻輔導孩子作業,孩子應交給任課老師託管或培訓機構老師託管,讓孩子順利完成作業,當天消化課堂知識。
5,父母遇到節假日,孩子的生日,有條件能夠回來一趟的,回來一趟,與孩子面對面溝通一次,聽聽孩子的訴求;實在不能回來的,應與孩子在電話溝通,表示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6,有的孩子問爸媽為什麼要出外打工,不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父母要與孩子溝通,給出合理的答案,如告訴孩子,爸媽陪伴在你身邊,爸媽就沒有能力養活你們,沒有錢供你上學等,讓孩子信服爸媽並不是不愛你;有的孩子要求到爸媽生活的城市讀書,也要與孩子溝通,為什麼不能帶他到大城市讀書的理由,如大城市消費高,爸媽工資低,大城市讀書學費相對比家鄉貴,爸媽沒有能力在大城市供你上學等。
7,假期將孩子接到父母的身邊,輔導孩子假期作業,解決孩子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檢驗和鞏固孩子一期的學習成果。
8,父母藉助假期帶孩子參觀城市風景,體驗一下城市發展,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重要性,城市的發展需要努力讀書的人才;也可以帶孩子去參觀自己打工的地方,體驗父母打工的艱辛。等等。
總之,不在孩子身邊的父母不能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聽任爺爺奶奶的溺愛,聽任孩子的貪玩,聽任孩子的任性;父母應隨時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情況,應隨時與孩子溝通,聽取孩子的合理訴求,解決孩子生活上的困難和學習上的困惑,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伍』 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得不到陪伴怎麼辦
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得不到陪伴怎麼辦?以下是我的看法。
外出打工,沒辦法在家陪孩子,這種情況應該是中國家庭最普遍的現象,為了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條件,選擇背井離鄉外出打拚。
每逢春節過後,很多父母都開始外出打工,其實這是父母和孩子最不願面對的,也是最難受最糾結的時候。
但是不得不和孩子和父母分離。分開後很可能就是一年,為了生活。不得不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照顧,夫妻二人外出打工。
對於對孩子的想念和牽掛,可以堅持每天和孩子視頻通話,問問孩子的健康和學習情況,和孩子聊聊天。
現在網路這么發達,可以在網上買一些孩子喜歡和需要的東西寄回家,比如衣服,零食,和玩具。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愛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