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言文中怎麼稱呼別人的父母
父:令尊,令伯;母:令堂
❷ 古人怎麼稱呼自己的父母
1、父母的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2、兄弟姐妹的稱呼: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3、夫妻的稱呼: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4、同輩的稱呼: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5、對別人父母的稱呼: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稱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6、對別人女兒的稱呼:
稱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7、對別人家庭的稱呼: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2)文人如何稱呼父母擴展閱讀:
古代社會對他人的代稱,一般包括對家人、親屬、朋友的稱謂以及其他稱謂。對親屬的稱呼,尊稱自己的父母為「家嚴」、「慈母」、「堂上」、「膝下」等。
若是姻親關系則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誼關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關系的加「姻世」二字,如「姻世伯」。
對家人的稱呼,妻子稱丈夫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稱妻子為「荊人」、「賤荊」、「拙荊」、「糟糠」、「中饋」、「大嫂」、「大姐」等。
對別人的晚輩稱「令郎」、「令嗣」、「令愛」、「令婿」等,對自己的晚輩稱「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婦」、「東床」等。對朋友的稱呼,一般的互稱則加一個「仁」字,如「仁兄」。
根據具體的關系不同,又劃分為同學、同事等。同學之間的稱謂為「同窗」、「同科」、「窗友」、「硯友」等,同事之間的稱謂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
❸ 如何用文言文表達「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去世」
分別可以這樣表達:
父母:父母亡故。
外公:外祖父喪。
外婆:外祖母喪。
爺爺:祖父喪。
奶奶:祖母喪。
❹ 古代爸爸媽媽怎麼稱呼
1、古代爸爸稱:父,語出《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
2、古代媽媽稱:母,出自《廣雅、釋親》中有註:媽,母也。
3、古代爸爸媽媽統稱: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是對父母的代稱。
❺ 古語中稱自己的父親
古代人如何稱呼自己以及家人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古時的帝王將相如何稱呼自己的親人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點:請去除清宮戲荼毒,關於清朝的那些稱呼,不僅錯漏百出,而且也根本不能適應於其他的朝代,例如「格格」,「奴才」,「皇阿X」之類。
其次,大家也需要屏除一些戲劇的觀點,例如皇後的自稱「哀家」之類,這些稱呼,正史無載,那麼,具體的稱呼是怎樣呢?
我就唐宋兩朝的稱呼,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具體的論證附後:
唐:
皇帝自稱:「朕「。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別人稱呼皇帝: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三郎」
皇後自稱:皇太後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後妃自稱: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吾」或者「我」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昵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或者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之類
皇太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後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
普通人:
戲文之中,夫妻之間,多有「相公」和「娘子」之類,事實上,這在唐宋兩朝,是非常大的錯誤!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識,一律可以稱為「娘子」,年輕一點的可以稱呼為「小娘子」。這里「娘子」並非老婆含義,各位可以大膽使用。
「相公」一詞,嚴禁隨便使用!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為「相公」。
年長者會叫少年人為「郎」或「郎君」,稱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後再加以「郎」呼之;如白居易呼元縝為「元九」,唐德宗曾呼陸贄為「陸九」;而稱呼女子則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孫大娘」、「李十二娘」。
宋
皇帝自稱:「朕「。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別人稱呼皇帝:宋代時稱呼皇帝多用「官家」。
皇後自稱:皇太後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後妃自稱: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皇帝對太後、皇後和妃嬪的稱呼:皇帝稱呼太後(母後)為「娘娘」,皇帝稱呼皇後為「聖人」(這個要和唐朝的「聖人」區分),皇帝稱呼妃子為「娘子」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吾」或者「我」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昵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字,加上什麼兒之類:如桓兒,構兒等。
皇帝對公主的稱呼:親昵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稱呼其封號。
皇太子與諸王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後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皇帝對自己的兄弟的稱呼一般是按排行來叫,如「大哥」、「九哥」之類。皇子和公主之間,或者皇帝兄妹之間,也是如此。如高宗趙構就稱呼柔福帝姬為「二十姐」,而柔福稱呼趙構為「九哥」,其時趙構已經登基。
太監對皇帝以及皇後等人的稱呼是:「小的」,或者「小人」都行,並非滿清的「奴才」。
普通人:
戲文之中,夫妻之間,多有「相公」和「娘子」之類,事實上,這在唐宋兩朝,是非常大的錯誤!
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識,一律可以稱為「娘子」,年輕一點的可以稱呼為「小娘子」。這里「娘子」並非老婆含義,各位可以大膽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也不能隨便用「小姐」這個稱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義就是「妓女」的意思。
「相公」一詞,不能隨便使用!在宋代,就狹義來說,依舊限於對宰相的尊稱,但事實上,作為一般的高官尊稱也是可以,如岳飛就是被稱呼為「相公」。
唐宋時,尤其盛行排行,甚至與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層民眾或只有姓和排行,沒有名,更不論字。所以很多時候的稱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類。注意的是,當時如果稱呼他人為「漢子」或者「老漢」,含有相當的輕蔑成分在內。
❻ 我國古代對父母稱呼都是怎麼叫的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6)文人如何稱呼父母擴展閱讀:
相關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
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❼ 文言文里父母可以用什麼來表示
如下: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❽ 古代父母的稱呼有哪些
1、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2、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3、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4、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5、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本生母」。
6、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7、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8、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❾ 請文古人在日常如何稱呼自家的父母
http://www.1155815.com/bbs/viewthread.php?tid=27539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3J8l8Q-D7d"h/w
,s;V"K7G!D%A$e1O"\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6h&S%R+}.R*Y-L
8R-O9P9D6W%D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5w#k7{8o9p%~&p%V!i)t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民俗,民俗村,民俗文化村,民俗風情,中國民俗,中國民俗網,民俗文化,節慶,中國節慶網,節慶活動,節慶禮品,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快樂的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簡訊,賀卡6v:T7_,S'_&\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4A#]0q;G2k5V"A3_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3~ {'^:I/G2c9^$F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8}0[;v7q({ G
4_4D-]/`4N:k&?1[5` J9z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M!C/e.b0Q&i Xwww.1155815.com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4d1@)b-Z o,s;p7G4m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專業的民俗節慶交流網站,介紹和交流中華民族60多個傳統節日,以及各地方各民族的民間文化和習俗風俗,大量節日素材和資料信息,擁有個人空間的博客、相冊、商品、書簽、圈子、論壇、賀卡、許願等3r&k7I4G:N9\:h.x0Z
0Z3G h2p W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H9W!}7R*@)lwww.1155815.com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V/X7_(T5`$T:i/s3d0H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w:r,i9g-L#c+\;N&a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
,d3W2v$~7a,}民俗,民俗村,民俗文化村,民俗風情,中國民俗,中國民俗網,民俗文化,節慶,中國節慶網,節慶活動,節慶禮品,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快樂的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簡訊,賀卡(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c%P&K2B:}!V5r中國節日民俗文化交流|普及民俗知識|推廣節慶文化
$J!k)L ^/s&x%n'a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U"g#I4C1};Q+P:x1j)[
2y/O,h9O+L:p6_4}.e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www.1155815.com:|&S9v&G |._/w/A8r
www.1155815.com'C,u7O$Z(V8Q+X9p0x7S*f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中華民俗節慶網社區"a)d3w+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