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給父母買東西父母都不要,給錢也不要,我應該怎麼孝敬父母呢
人與人之間最難的不是持續的付出,而是真正理解對方要的是什麼,強行的主觀的愛只會讓彼此都感到不適
「我是為了ta好啊,一點都不領情!」這就為矛盾埋下了導火索
例如小時候父母花錢給你報班買書一樣,他們是真的為你好,但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買的東西不要或者壞掉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確實不喜歡吃/用
認為你自己賺錢也不容易(注意:這個過程父母也犯了跟你一樣的錯誤——將他們主觀的想法套在你身上)
他們多少年的生活模式中,你買來的東西沒有立足之地,在他們看來,你買的東西完全用不上
覺得自己沒到需要花你錢的地步
基於以上4點,放壞掉讓你「吸取教訓」,以後都不買了
明白了這幾點,你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如果你買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比較新奇,以前沒接觸過,可以引導他們使用,聊一些周邊相關的小趣聞,最好結合自己的經歷,讓父母覺得你的日子過的很充實,這本身也是一個交流感情的過程,不要買了東西扔那就不管了
好好忙自己的工作,等你真正事業有成,這些錢都是毛毛雨,父母完全不會心疼
兩位老人50左右,身體應該還是蠻硬朗的,沒有必要過度擔心,讓他們認為自己是你的負擔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對父母同樣適用。如果他們不接受你的物質照顧,那就多陪他們吃飯聊天,做他們喜歡做的事
Ⅱ 假如給家長買東西,父母嫌貴不想要怎麼辦你們如何溝通比如你給母親買了一套護膚品,本來說二百多,但
小時候父母不也是自己捨不得吃的,捨不得用的,捨不得穿的都會給孩子嗎,孩子被父母寵得像公主、王子,長大了自然也得把為我們付出一切的父母當寶貝啊,努力說服他們吧。
Ⅲ 做為兒女給父母錢和買東西,返而父母感覺是一種負擔,兒女應該怎麼辦
兒女給父母錢和買東西,父母感覺是一種負擔是因為父母覺得兒女賺錢不容易,賺點錢還要給自己一部分,所以心裡覺得不安。其實兒女和父母之間不用太講究,既然父母會有負擔那就買東西不要給錢了,同時和父母說東西是單位發的或者朋友給的,自己用不上或者已經有了,這樣父母會心安理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