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叔子的父母喊什麼

叔子的父母喊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14 23:30:30

1. 親屬稱謂的稱謂介紹

祖輩的親屬,按古代關於宗親的范圍,是從高祖開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則稱為遠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⑴祖:在古代,廣義是指所有父輩以上的男性先輩,狹義則是指祖父。
⑵祖父:又稱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來稱呼祖父;如今對祖父最常見的稱呼是「爺爺」。
⑶祖母:又可以稱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稱古今通用。
⑷婆:是古代對成年婦女的很普遍的稱呼,也可以用來稱祖母。
⑸奶奶:是今天對祖母的普遍稱呼,古代的使用較晚。作為稱謂,「奶」最早是作為乳母之稱,以後又用以稱母親,又作為對以婚婦女的較廣義的稱呼。
⑹堂祖父、從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這些是對祖父的兄弟的稱謂,祖父之兄為伯祖父,祖父之弟為叔祖父。
⑺堂祖母、從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這些是對祖父兄弟妻子的稱謂。
●高祖輩
⑴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稱為高祖父,也有稱為「高祖王父」「高門」。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對高祖之上的歷代遠祖也可稱為高祖。
⑵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稱「高王祖母」。
●曾祖輩
⑴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還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稱呼,比較特殊的是稱「曾門」。
⑵曾祖母:指曾祖之妻,還可以稱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較常見的為「太婆」。
●父母
⑴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⑵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⑶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⑷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⑸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⑹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⑺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⑻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⑼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⑽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⑾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⑿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⒀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1.與父親相關:
⑴諸父、諸母:是對父親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統稱。
⑵世父:對父親的兄弟的稱謂,現在更多的場合是稱「伯父」「叔父」。或簡稱「伯」「叔」。古人偶爾將幾個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別稱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⑶伯母、叔母:是對父親的兄弟的妻室的稱呼。
⑷從父:對父親的叔伯兄弟可統稱「從父」,又可分別稱為「從伯」「從叔」。
⑸姑:對父親的姊妹可稱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稱為「諸姑」「姑姊」「姑妹」,對已婚者一般都稱為「姑母」「姑媽」,與今不同的是偶爾也稱「姑娘」。
⑹姑父:對姑母的丈夫,既可稱為「姑父」「姑丈」,又可以稱為「姑婿」「姑夫」。
⑺堂兄弟:對姑母的子的稱謂。
⑻堂姊妹:對姑母的女的稱謂。
2.與母親相關:
⑴外祖父:對母親的父親,稱其為「外祖父」(與今同),又可稱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爺」等。
⑵外祖母:對母親的母親,稱為「外祖母」「外婆」(與今同),又稱為「姥姥」「老老」等。
⑶舅:對母親的兄弟,古今均稱「舅」,在不同場合,可加上一些修飾或補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⑷舅母:對舅父之妻的稱謂。
⑸姨母:對母親姊妹的稱呼,先秦時稱為「從母」,秦漢以來則稱為「姨母」,或稱為「姨娘」「姨婆」「姨媽」等。
⑹姨父:對姨母之夫稱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稱「表兄弟」「表姊妹」。
(無論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還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稱,古人統稱為「諸表」)
3.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時是對父母的異稱,無論生死均可用。秦漢以來,父母死後仍可稱為考妣,但生前不再稱考妣,考妣只用來對死去的父母之稱。而且,考某某不僅用來稱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輩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輩均可用考妣相稱(在先秦時則是對先祖的泛稱)。 ⑴夫:或作「丈夫」,本是對成年男子的美稱,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關稱謂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還可以用「良人」「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漢子」等。
⑵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對妻的最主要的稱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種附加成分,還有「賢妻」「良妻」「仁妻」「令妻」「嬌妻」等。除此,還可用「婦」「室」「君」「夫人」「娘子」「渾家」「內」「老婆」「婆娘」「太太」等來稱呼。
1.與丈夫相關:
⑴公:也稱公公,對丈夫之父,古稱為「舅」,也稱為「公」「公公 」。這些稱呼正是今天稱丈夫之父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⑵婆:也稱婆婆,對丈夫之母,古稱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嚴姑」「慈姑」「阿姑」等。後又稱「婆」「婆婆」。
⑶舅姑、姑舅:是早期對丈夫父母的合稱。近者稱「公婆」。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稱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⑷伯叔:對丈夫的兄弟的稱謂,與近代所稱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⑸小姑:對丈夫妹妹的稱謂。
2.與妻子相關:
⑴岳丈:是對於妻子之父的稱呼,古代還有「泰山」「冰翁」「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稱。
⑵岳母:對妻子之母的稱謂,或稱為「丈母」。
⑶姑、外姑:早期用來對妻子之母的稱呼。
⑷舅舅:對妻子兄弟的稱呼,或稱為「舅」「舅爺」「舅子」等,還稱為「內兄」「內弟」「妻兄」「妻弟」等。
⑸姨:對妻子的姊妹的稱呼,或稱「大姨」「小姨」,也稱為「妻妹」「內妹」。 ⑴兄:又稱為「昆」。今天則可用「哥」來稱呼兄長。有兄弟數人的情況下,稱呼中必須表示出排行,或以數字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這些排行常用語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廣泛的稱呼,可以稱父、稱兄、稱弟、稱子)
⑵嫂:對兄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嫂嫂」。
⑶弟:是對與兄相對者的稱呼。
⑷弟媳:對弟的妻子的稱謂,或稱「弟妹」。
⑸侄:對兄弟的子女最常見的稱呼,也可直接稱之為「兄子」「兄女」,或稱為「從子」「從女」「猶子」「猶女」。 ⑴女兄、女弟:古代對姊妹的稱謂,或直接稱姊妹為兄弟。「姊」又稱「姐」,與姊相對者稱為「妹」。
⑵姊夫、妹夫:對姊妹的丈夫的稱呼,也可稱為「姊婿」「妹婿」。
⑶甥:對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稱呼,還稱為「外甥」「甥女」「外甥女」。 ⑴子:在古代是一個使用范圍較廣的稱呼,秦漢以後主要用作兒子之稱。
自己之子可稱為「犬子」 「孽子」 「不孝子」等,別人之子又可稱為「令子」「良子」「不凡子」「賢子」等。除此,還可用「男」「子息」「賤息」「兒子」「兒郎」「兒男」等來稱呼子。若有幾個兒子則有「長子」「次男」「幼子」等稱呼。
⑵女:對女兒的主要稱呼。對別人的女兒往往稱為「愛」或「嬡」,也稱為「令嬡」「閨嬡」。
⑶義子、義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養的子女,又稱「養子」「養女」「假子」。同時還有一個常見的代稱「螟蛉」。
⑷媳婦:對兒子之妻的稱呼。最初只稱為「婦」,後因兒子又稱為「息」,所以子之妻又稱為「息婦」,或寫作「媳婦」。
⑸婿:對女兒丈夫的稱呼,或稱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兒之夫還可以被稱為「女夫」「半子」「東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稱「賢婿」之類,岳家一般人都尊稱其為「姑爺」「姑老爺」。
⑹孫:對兒子的子女的稱呼,或稱「孫息」「孫枝」。「孫」又分為「孫兒」「孫女」,「孫女」又稱為「女孫」。
⑺外孫:對女兒的子女的稱呼。女姓還可稱為「外孫女」。 1.家族長輩稱謂
(說明:前為稱謂——後為自稱,下同) 曾祖父——曾孫男/曾孫女
曾祖母——曾孫男/曾孫女
曾祖公[丈夫的曾祖父]——曾孫媳婦
曾祖婆[丈夫的曾祖母]——曾孫媳婦
曾祖丈人[妻子的曾祖父]——曾孫女婿
曾祖丈母[妻子的曾祖母]——曾孫女婿
曾外祖父——外曾孫男/外曾孫女
曾外祖母——外曾孫男/外曾孫女
曾外祖公[丈夫的曾外祖父]——外曾孫媳婦
曾外祖婆[丈夫的曾外祖母]——外曾孫媳婦
曾外祖丈人[妻子的曾外祖父]——外曾孫女婿
曾外祖丈母[妻子的曾外祖母]——外曾孫女婿
外曾祖父——曾外孫男/曾外孫女
外曾祖母——曾外孫男/曾外孫女
外曾祖公[丈夫的外曾祖父]——曾外孫媳婦
外曾祖婆[丈夫的外曾祖母]——曾外孫媳婦
外曾祖丈人[妻子的外曾祖父]——曾外孫女婿
外曾祖丈母[妻子的外曾祖母]——曾外孫女婿
外曾外祖父——外曾外孫男/外曾外孫女
外曾外祖母——外曾外孫男/外曾外孫女
外曾外祖公[丈夫的外曾外祖父]——外曾外孫媳婦
外曾外祖婆[丈夫的外曾外祖母]——外曾外孫媳婦
外曾外祖丈人[妻子的外曾外祖父]——外曾外孫女婿
外曾外祖丈母[妻子的外曾外祖母]——外曾外孫女婿 伯祖父母[父親的伯父母]——侄孫男/侄孫女
伯祖公婆[公公的伯父母]——侄孫男婦
伯祖岳父母[丈人的伯父母]——侄孫女婿
叔祖父母[父親的叔父母]——侄孫男/侄孫女
叔祖公婆[公公的叔父母]——侄孫男婦
叔祖岳父母[丈人的叔父母]——侄孫女婿
姑祖父母[父親的姑父母]——侄孫男/侄孫女
姑祖公婆[公公的姑父母]——侄孫男婦
姑祖岳父母[丈人的姑父母]——侄孫女婿
舅祖父母[父親的舅父母]——甥孫男/甥孫女
舅祖公婆[公公的舅父母]——甥孫男婦
舅祖岳父母[丈人的舅父母]——甥孫女婿
姨祖父母[父親的姨父母]——甥孫男/甥孫女
姨祖公婆[公公的姨父母]——甥孫男婦
姨祖岳父母[丈人的姨父母]——甥孫女婿
伯外祖父母[母親的伯父母]——侄外孫男/侄外孫女
伯外祖公婆[婆婆的伯父母]——侄外孫男婦
伯外祖岳父母[丈母的伯父母]——侄外孫女婿
叔外祖父母[母親的叔父母]——侄外孫男/侄外孫女
叔外祖公婆[婆婆的叔父母]——侄外孫男婦
叔外祖岳父母[丈母的叔父母]——侄外孫女婿
姑外祖父母[母親的姑父母]——侄外孫男/侄外孫女
姑外祖公婆[婆婆的姑父母]——侄外孫男婦
姑外祖岳父母[丈母的姑父母]——侄外孫女婿
舅外祖父母[母親的舅父母]——甥外孫男/甥外孫女
舅外祖公婆[婆婆的舅父母]——甥外孫男婦
舅外祖岳父母[丈母的舅父母]——甥外孫女婿
姨外祖父母[母親的姨父母]——甥外孫男/甥外孫女
姨外祖公婆[婆婆的姨父母]——甥外孫男婦
姨外祖岳父母[丈母的姨父母]——甥外孫女婿 公公、婆婆[丈夫的父親、母親]——兒媳婦
丈人、丈母[妻子的父親、母親]——女婿
伯父母——侄男/侄女
伯公婆[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婦
伯岳父母[妻子的伯父母]——侄女婿
叔父母——侄男/侄女
叔公婆[丈夫的叔父母]——侄媳婦
叔岳父母[妻子的叔父母]——侄女婿
姑父母——侄男/侄女
姑公婆[丈夫的姑父母]——侄媳婦
姑岳父母[妻子的姑父母]——侄女婿
舅父母——甥男/甥女
舅公婆[丈夫的舅父母]——甥媳婦
舅岳父母[妻子的舅父母]——甥女婿
姨父母——甥男/甥女
姨公婆[丈夫的姨父母]——甥媳婦
姨岳父母[妻子的姨父母]——甥女婿
3.家族平輩稱謂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兄嫂[哥哥的愛人]——夫弟、夫妹
弟婦[胞弟的愛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
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婦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婦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婦[丈夫的弟媳]——嫂
愛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荊、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從兄、姐[伯、叔的女兒]——從弟、妹
從弟、妹[伯、叔的女兒]——從兄、姐
夫從兄[丈夫的從兄]——從弟婦
從兄嫂[丈夫的從嫂]——從弟婦
從弟[丈夫的從弟]——從兄嫂
從弟婦[丈夫的從弟媳]——從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婦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婦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輩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
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輩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
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內弟、內弟婦
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內兄、內兄嫂
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
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
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內弟、表妹
內兄、嫂[妻子的哥、嫂]——內兄、嫂
內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
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
姻兄、弟[妻的從兄、弟]——姻兄、弟
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4.親戚互稱
老太姻翁、姆[親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婦
太姻翁[親家的父親]——姻侄、姻侄婦
太姻姆[親家的母親]——姻侄、姻侄婦
姻伯翁、叔翁[親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
姻伯姆、叔母[親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
姻翁[親家]——姻弟
姻姆[親家姆]——姻室
姻兄[親家的兄弟]——姻家弟
姻仁兄[親家姆的兄弟]——姻家室
姻家兄[親家的從、堂兄弟]——姻家弟
姻侄[親家的堂、侄兒]——姻家伯、姻愚叔
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
5.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爾雅·釋親》曰:「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又曰:「己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1)上九代
鼻祖(始祖):九世祖
遠祖:八世祖
太祖:七世祖
烈祖:六世祖
天祖:五世祖
高祖:四世祖
曾祖:三世祖
祖父(爺爺):簡稱「祖」,二世祖
父親(爸爸):簡稱「父」,一世祖
(2)下九代
兒子:簡稱「子」,一世孫
孫子:簡稱「孫」,二世孫
曾孫(重孫):三世孫
玄孫(元孫):四世孫
來孫:五世孫
晜孫:六世孫
仍孫:七世孫
雲孫:八世孫
耳孫:九世孫
需要說明的是:自己,簡稱「己」,是上九代與下九代的分水嶺,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內。 中國古代常用稱謂詞沿革表1 四世祖 三世祖 祖輩 父輩 同輩 子侄輩 高祖父 族曾祖父 族祖父·族祖 族父 族兄弟→三從兄弟 族子 曾祖父 從祖祖父·從祖→伯祖父·伯祖 從伯·從祖父·從父 從祖兄弟→再從兄弟 從子(從祖子)→再從子 從叔·從祖父·從父 從祖兄弟→再從兄弟 從子(從祖子)→再從子 祖父·祖 伯父 從父兄弟→堂兄弟 從子(從父子)→堂侄 父 兄 兄子→侄子 自己 子·息→兒子·息子 弟 弟子→侄子 叔父 從父兄弟→堂兄弟 從子(從父子)→堂侄 從祖祖父·從祖→叔祖父·叔祖 從伯·從祖父·從父 從祖兄弟→再從兄弟 從子(從祖子)→再從子 從叔·從祖父·從父 從祖兄弟→再從兄弟 從子(從祖子)→再從子 注:該表為「敘稱」稱謂詞。「面稱」稱謂詞可能會含混、含蓄點,對親屬的稱呼會有所不同,此處暫不作分析討論。 注:①族兄弟可分為族兄、族弟,其他同理。「(XX)」中的「XX」表示注釋內容。「→」後面的稱謂表示在此之後的同義稱謂。②唐宋時有「從父兄弟—從兄弟」「從祖兄弟—再從兄弟」這樣的變化,故那時從兄弟有指代從父兄弟的情況。從父兄弟後世又有叔伯兄弟的稱法。 中國古代常用稱謂詞沿革表2 祖父 伯父 從父兄弟→堂兄弟 從子(從父子)→堂侄 再從孫→堂侄孫 父 兄 兄子→侄子 從孫→侄孫 自己 子·息→兒子·息子 孫 弟 弟子→侄子 從孫→侄孫 叔父 從父兄弟→堂兄弟 從子(從父子)→堂侄 再從孫→堂侄孫 注:該表為「敘稱」稱謂詞。「面稱」稱謂詞可能會含混、含蓄點,對親屬的稱呼會有所不同,在此不作分析討論。 注:「堂侄孫」,在朝鮮文中也對應「再從孫」一詞。
現代家庭關系表 曾祖輩祖輩父母輩平輩小輩孫輩太爺爺(太奶奶)叔爺爺(叔奶奶)[堂]伯叔(大娘、嬸)[堂]兄弟姐妹(嫂、弟妹、姐夫、妹夫)[堂]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媳婦,侄女婿,外甥媳婦,外甥女婿)[堂侄、堂甥]孫,孫女,外孫,外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孫媳婦,孫女婿)[堂]姑(姑父)[表]兄弟姐妹(嫂、弟妹、姐夫、妹夫)[表]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媳婦,侄女婿,外甥媳婦,外甥女婿)[表侄、表甥]孫,孫女,外孫,外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孫媳婦,孫女婿)姑奶奶(姑爺爺)[表]伯叔姑(大娘、嬸、姑父)爺爺姑(姑父)父親哥哥(嫂子)侄子,侄女(侄媳婦,侄女婿)侄孫,侄孫女,侄外孫,侄外孫女(侄孫媳婦,侄孫女婿,侄外孫媳婦,侄外孫女婿)太爺爺(太奶奶)奶奶弟弟(弟妹)伯叔(大娘、嬸)[堂]兄弟姐妹(嫂、弟妹、姐夫、妹夫)[堂]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媳婦,侄女婿,外甥媳婦,外甥女婿)[堂侄、堂甥]孫,孫女,外孫,外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孫媳婦,孫女婿)舅爺、姨奶(舅奶、姨爺)[表、姨表]伯叔姑(大娘、嬸、姑父)[表、姨表]兄弟姐妹(嫂、弟妹、姐夫、妹夫)[表、姨表]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媳婦,侄女婿,外甥媳婦,外甥女婿)[表/姨表-侄/甥]孫,孫女,外孫,外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孫媳婦,孫女婿)[妻]岳父(岳母)自己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夫]公公(婆婆)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外孫媳婦,外孫女婿)太姥爺(太姥姥)叔姥爺、姑姥姥(叔姥姥、姑姥爺)[堂、表]舅姨(舅媽、姨爸)[表、姨表]兄弟姐妹(嫂、弟妹、姐夫、妹夫)[表、姨表]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媳婦,侄女婿,外甥媳婦,外甥女婿)[表/姨表-侄/甥]孫,孫女,外孫,外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孫媳婦,孫女婿)姥爺舅姨(舅媽、姨爸)母親姐姐(姐夫)外甥,外甥女(外甥媳婦,外甥女婿)甥孫、甥孫女(甥孫媳婦,甥孫女婿)太姥爺(太姥姥)姥姥妹妹(妹夫)舅姥爺、姨姥(舅姥姥、姨姥爺)[表、姨表]舅姨(舅媽、姨爸)[表、姨表]兄弟姐妹(嫂、弟妹、姐夫、妹夫)[表、姨表]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侄媳婦,侄女婿,外甥媳婦,外甥女婿)[表/姨表-侄/甥]孫,孫女,外孫,外孫女(孫媳婦,孫女婿,孫媳婦,孫女婿)

2. 親家的父母親該如何稱呼啊

親家的父母稱呼一般按照與自己父母年齡差別,分別稱為叔叔、嬸嬸或伯伯、伯母。

3. 小叔子的岳父叫什麼

按照北方的習慣,應該叫親(讀作qing,慶音)爹,當然也可以就叫做叔叔。

4. 親人的稱呼


父親的父親:爺爺、公公
母親:奶奶、婆婆
父親的哥哥:大爺(輕讀)、伯伯、伯父
嫂子:大娘、大媽、伯母
父親的弟弟:叔叔
弟媳:嬸嬸、阿姨
父親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親的姐妹:姑姑、姑媽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親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親的祖父:太爺、太公
祖母:太奶、太婆
父親的伯父:大爺、大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親的叔叔:三爺、三公
嬸嬸:三奶、三婆
父親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伯、堂叔、堂姑
父親的姑姑:姑奶、姑婆
姑父:姑爺(不輕讀)、姑公
父親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親的外祖父:太姥爺、太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
父親的舅舅:舅爺、舅公
妗子:妗奶、舅奶、舅婆
父親的姨姨:姨奶、姨婆
姨父:姨爺、姨公
父親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母親的父親:姥爺、外公
母親:姥姥、外婆
母親的哥弟: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媽
母親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親的姐妹:姨姨、姨媽、阿姨
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親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親的祖父:太姥爺、太外公
祖母:太姥、太外婆
母親的伯父:大姥爺、大外公
伯母:大姥、大外婆
母親的叔叔:三姥爺、三外公
嬸嬸:三姥、三外婆
母親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
母親的姑姑:姑姥、姑外婆
姑父:姑姥爺、姑外公
母親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
母親的外祖父:太姥爺、太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
母親的舅舅:舅姥爺、舅外公
妗子:妗姥、舅姥、舅外婆
母親的姨姨:姨姥、姨外婆
姨父:姨姥爺、姨外公
母親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舅、表姨
其他
什麼是舅表、姨表、姑表?
你管表姐的爸爸叫舅舅,她就是你的舅表。
你管表姐的媽媽叫姨姨,她就是你的姨表。
你管表姐的媽媽叫姑姑,她就是你的姑表。
怎麼稱呼舅表、姨表、姑表的家人?
去舅舅家,碰到妗子的家人,一般是按舅表的叫法叫,他叫姥姥,你也叫姥姥。
去姨姨(姑姑)家,碰到她丈夫的家人,也和表哥姐弟妹一樣叫法,他們叫爺爺,你也叫爺爺。
怎麼稱呼伯母、嬸嬸的家人?
還是隨堂哥姐弟妹叫,他們叫妗子,你也叫妗子

5.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稱謂

1、子女稱父母雙親,口語稱爸媽、爹娘等。書面語或對外人稱之為雙親、二老、父回母、娘爹等答。

2、子女稱母親,口語稱媽媽、娘、嬤嬤。書面語或對外人稱之為母親、家母、老姥、老娘、老太太、老姥子等等。

3、子女稱父親,口語稱爸爸、爹、大大。書面語或對外人稱之為父親、家父、老爺、老爹、老太爺、老爺子等等。

4、子女稱母親的母親,口語稱姥姥、姥娘、毑婆、姥婆。書面語或對外人稱之為外婆、毑母、姥姥、大母、王母。

5、侄子稱姑母,口稱姑媽、姑娘、姑爸等。書面語或對外人稱之為姑母。

6. 小叔和小叔子有什麼區別小叔的媽媽叫什麼

小叔是自己父親的兄弟(自己的親叔叔),小叔子是你的老婆對你自己兄弟的稱呼,小叔的媽媽是你的奶奶…

7. 親戚關系之間的稱呼越詳細越好

姐姐的孩子叫你阿姨 她女兒是你的外甥女 兒子是你的外甥

哥哥的孩子叫你姑姑 他女兒是你的侄女 兒子是你的侄子

親戚是指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註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

直系血親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親

父系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伯、伯父、大爺
大媽:大爺的妻子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
嬸:叔叔的妻子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媽:舅舅的妻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
姨夫:姨的丈夫

姻親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子: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

參考消息里更詳細,無法復制過來你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就像伯伯的兒女 堂哥,堂姐,堂弟,堂妹
外婆的兒:舅舅 外婆的女:姨媽 舅舅姨媽兒女:表哥,表妹,表姐,表弟

8. 親戚稱呼分類!和父母有關系的那些人都怎麼稱呼!要全面的!

家庭關系稱呼總匯
爺爺: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媽媽。
姥爺:媽媽的爸爸。(有的地方稱:外公)
姥姥:媽媽的媽媽。(有的地方稱:外婆)
太太:爺爺的媽媽,奶奶的媽媽。
太爺:爺爺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媽媽,姥爺的媽媽。
太姥爺:姥姥的爸爸,姥爺的爸爸。
姑奶奶:爺爺的姐妹。
姑爺:姑奶奶的丈夫。(「爺」字重讀,與表示女婿的「姑爺」不同。)
爺爺的兄弟分別根據他的排名稱呼,比如:大爺(「爺」字重讀,與表示伯伯的「大爺」不同。)三爺。他們的妻子稱呼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爺: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爺: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爺的姐妹。
姑姥爺:姥爺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爺: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爺: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爺的兄弟分別根據他的排名稱呼,比如:大姥爺,二姥爺。他們的妻子稱呼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稱呼為「大爺」):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嬸嬸: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媽媽的兄弟。
舅媽:媽媽的兄弟的妻子。
姨:媽媽的姐妹。
姨父:媽媽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兒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兒。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兒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兒。
(也有地方把姨的兒子、女兒單分為一類,稱呼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
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侄子:兄弟的兒子。
侄女:兄弟的女兒。
外甥:姐妹的兒子。
外甥女:姐妹的兒子。
以上如果是表親,都可以在稱呼上加「表」字。不過如果是現實當中稱呼,為表親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口語稱呼叫大哥即可)
大伯娘:丈夫的大嫂。(口語稱呼叫大嫂即可)
其餘哥哥以此類推。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小嬸子:丈夫的弟媳。
妯娌: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之間的關系。
大姑子:丈夫的姐姐。
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
大妗子:妻子的嫂子。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
小妗子:妻子的弟媳。
大姨子:妻子的姐姐。
小姨子:妻子的妹妹。
連襟: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也叫:擔兒挑、一般沉。
公公:丈夫的父親。
婆婆:丈夫的母親。
岳父:妻子的父親。(也叫:丈人、外父)
岳母:妻子的母親。(也叫:丈母娘、外母)親戚稱謂

* 直系血親
o 父系
1.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2.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o 母系
1.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2.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o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o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o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o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o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o 來孫,昆/晜孫,仍孫,雲孫,耳孫,夫妻間的由第五子代至九子代

* 旁系血親
o 父系
1.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父、伯伯、大爺
2. 伯母:伯父的妻子
3.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父、叔叔
4. 嬸:叔叔的妻子
5.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姑媽,粵語「姑媽」專指父親的姊姊,父親的妹妹稱「姑姐」
6. 姑父:姑姑的丈夫,也稱姑丈
o 母系
1.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2.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稱舅媽、妗母、妗
3.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姨母、阿姨、姨媽、姨娘,有些地區「姨媽」專指母親的姊姊,「阿姨」、「姨娘」則稱母親的妹妹 4. 姨父:阿姨的丈夫,也稱姨丈
o 晚輩
1. 侄兒:兄弟的兒子
2. 侄女:兄弟的女兒
3. 外甥:男性稱姊妹的兒子
4. 外甥女:男性稱姊妹的女兒
5. 姨甥:女性稱姊妹的兒子
6. 姨甥女:女性稱姊妹的女兒
* 姻親
1. 公公:丈夫的父親,又稱家翁,有時也直稱爸爸,有些地區稱「老爺」
2. 婆婆:丈夫的母親,又稱家姑、家婆,有時也直稱媽媽,廣東稱「奶奶」
3.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粵語稱「外父」
4.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粵語稱「外母」
5.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又稱媳婦、新婦(粵語白讀為pou5,音「抱」)
6.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7. 嫂: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8. 弟妹、弟媳、弟婦: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9.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10. 妹夫、妹倩: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11.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12.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13. 大伯子:對丈夫的哥哥的稱呼,又稱「大伯」
14. 小叔子:對丈夫的弟弟的稱呼,又稱「小叔」
15.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粵語稱「姑奶」
16.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又稱「小姑」或姑妹
17.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又稱「大舅」或內兄
18.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又稱「小舅」或內弟
19. 大姨子:對妻子姐姐的稱呼,又稱「大姨」或姨姐
20. 小姨子:對妻子妹妹的稱呼,又稱「小姨」或姨妹
21. 繼父母
22. 繼子女
* 配偶
1.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2. 妻子: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有些地區又稱「太太」

9. 所有親戚的稱呼

直系血親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親
父系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伯、伯父、大爺
大媽:大爺的妻子
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
嬸:叔叔的妻子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媽:舅舅的妻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
姨夫:姨的丈夫
姻親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媳婦: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子: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

10. 輩分之間的稱呼

父系
父親的父親(祖父):爺爺、公公、阿公
父親的母親(祖母):奶奶、婆婆、阿嫲
父親的哥哥:大伯(輕讀)、伯伯、伯父
父親的嫂子:大娘、大媽、伯母
父親的弟弟:叔叔、叔父
父親的弟媳:嬸嬸、嬸娘、叔母
父親的兄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親的姐妹:姑姑、姑媽、姑母
父親的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親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親的祖父:太爺、太公、太祖公
父親的祖母:太奶、太婆
父親的伯父:大爺、大伯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親的叔叔:三爺、三叔公
嬸嬸:三奶、三婆
父親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伯、堂叔、堂姑
父親的姑姑:姑奶奶、姑婆
姑父:姑爺、姑丈公
父親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親的外祖父:太外爺、太外公
外祖母:太外婆、太婆
父親的舅舅:舅爺、舅公
舅母:舅奶、舅婆
父親的姨媽:姨奶、姨婆
姨父:姨爺、姨丈公
父親的舅舅、姨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母系
母親的父親:外祖父,外公、外爺、毑公、公公、家公
母親的母親:外婆、老娘、娘娘、毑婆、婆婆、阿嫲、家婆、家家
母親的哥弟:舅舅、舅父
母親的嫂子、弟媳:舅媽、舅母
母親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親的姐妹:姨姨、姨媽、阿姨
母親的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親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親的祖父:太外公、太外爺、老外公
母親的祖母:外祖母,老太、太外婆、太婆
母親的伯父:大外公、大外爺、伯外公
伯母:大外婆、大婆婆
母親的叔叔:三外公
嬸嬸:三外婆
母親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
母親的姑姑:姑婆、姑外婆
姑父:姑丈公、姑外公
母親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
母親的外祖父:外祖公、太外公、老外公
外祖母:外祖婆、太外婆、老外婆
母親的舅舅:舅爺、舅外公
舅媽:舅婆、妗婆、舅外婆
母親的姨媽:姨婆、姨外婆
姨父:姨丈公、姨外公
母親的舅舅、姨媽的子女:表舅、表姨

閱讀全文

與叔子的父母喊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果令退休金增值 瀏覽:326
怎麼判斷父母有病 瀏覽:141
秦皇島有私人養老院 瀏覽:779
北京美年體檢哪個好 瀏覽:930
美國移民體檢預約不到怎麼辦 瀏覽:674
一歲9個月男寶身高才80公分 瀏覽:861
小學的重陽節的作文 瀏覽:883
重陽節賀卡菊花 瀏覽:402
員工是退休的怎麼交社保 瀏覽:116
如何將婚前房產贈與父母 瀏覽:679
老年公寓通知 瀏覽:39
東坡區哪個醫院可以體檢 瀏覽:251
女人說真孝順 瀏覽:628
老年人忽然手抓東西無力 瀏覽:223
重陽節和春節的詩句 瀏覽:48
感冒好多久可以做入學體檢 瀏覽:700
珠海社保退休去世後有什麼補償 瀏覽:701
二年級孝敬父母的作文 瀏覽:764
長壽碧水天城在什麼地方 瀏覽:994
河南六十歲養老金每月多少錢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