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節過後,當去城市打工時,孩子忽然問: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還會來我家玩。你會怎麼回答呢
如果可能帶上他,在你們所在的城市給他找個幼兒園,你們掙錢不就是為了孩子嗎?有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想要的生活,內心才能是健康和完整的,想清楚你的奮斗是為了什麼?
不好意思可能有點多餘了
⑵ 疫情時期,當孩子問「媽媽,我什麼時候能出去玩」該怎麼回答
「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出去玩兒啊?」
「媽媽,為什麼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啊?」
「媽媽,這個新型病毒到底是什麼啊?為什麼大家都這么害怕?」
「媽媽,我害怕......媽媽,我早上咳嗽了,是不是染上病毒了?」
……
這兩天,當各位爸爸媽媽們,是不是都被「禁足」在家的小粘人精纏得夠夠得了?
要說這場突襲而來的「新冠(新型冠狀病毒簡稱)疫情」最讓哪些人焦慮,多半是非當爹媽的莫屬了!最煎熬的也是當爹媽的!
每天手機不離手地刷疫情實時消息,跟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說到了疫情事態發展,一聽到有孕婦或寶寶患者那個緊張揪心……各種擔心、各種預防,各種叮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出門戴N95、勤洗手、勤通風 。更有娃尚在襁褓中的媽媽,恨不得奶水都過濾下!天下父母心啊!
這還不算完,當面對孩子「十萬個為什麼」般的連珠炮追問時,又苦於不知究竟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才合適!要不要跟孩子解釋這些?如何跟孩子解釋?怎樣恰到好處地讓孩子既知道新冠病毒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嚴密防護,又不至於嚇到孩子?
其實,如果此時爸爸媽媽們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的話,正確應用一些心理學知識技巧來應對孩子的疑問,反倒是個 讓孩子理解病毒、傳染等這些概念的好時候,同時也是樹立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建立良好心理素質的契機!
1
孩子問「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出去玩兒啊?」該怎麼回答?
通常來說,孩子會這么問,一般並沒有感到新冠病毒有多可怕,甚至對疫情認識不足。而孩子愛玩的天性讓TA渴望不被「禁足」,或者明確知道「禁足」的時間,是明天還是後天就可以解禁?而此時我們當爹媽的各位則多半是非常擔心孩子出去玩被傳染的嚴防狀態。
有些爸爸媽媽甚至會嚇唬孩子: 「你出去了就會被傳染,傳染了就會死人,你沒看見新聞上都報道說死了多少多少人了嗎? 千萬別出去了啊! 等能出去了我告訴你啊! 」
還有一些家長會煩孩子一再追問,往往不耐煩地打發孩子: 「你沒看見新聞報道都讓少出門嗎? 等能出門了自然讓你出去,你著急個啥? 」
其實,此時家長們無非是想讓孩子 意識到新冠疫情的危險性 ,從而 配合大人乖乖防疫 ,可是怎麼跟孩子說,卻很關鍵。
我們要 信息清晰准確地告知孩子外面正在發生的疫情 , 不 能 過分誇大嚇唬孩子 ,因為孩子的情緒往往很敏感,誇大疫情危害會造成孩子的過度恐懼心理;也 不能含混不清地糊弄孩子 ,孩子 認知不到位自然不會配合你 !那麼該怎麼說呢?
可以適當結合網上的圖片、視頻等資訊信息,跟孩子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什麼是新冠病毒?為什麼不讓孩子出去?什麼時候可以出去?比如可以這樣跟孩子解釋:
「孩子,媽媽少讓你出門或不讓你出門,是因為現在外面有很多人生病了。這種病,來自於一種以前沒有的新病毒,我們現在還沒有抗擊這種病毒的葯物,國家正在研製。這種病毒像細菌一樣,你肉眼看不到它,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而這種病毒在顯微鏡下的形狀就像皇冠一樣,所以就被命名為『冠狀病毒』。這種病毒最早寄生在野生動物身上,後來偶然有人吃了帶有這種病毒的野生動物,病毒就轉移到了人的身上。
人類身體很難抵抗這種病毒的感染侵害,就會生病、發燒、咳嗽、乏力等等。而且這種病毒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觸摸、唾液飛沫、馬桶接觸等傳染,再通過嘴巴、鼻孔進入人體中。所以我們不能去人群擁擠的地方,而且一旦要出門,也一定要戴好口罩來保護我們,不讓病毒從我們的嘴巴、鼻孔鑽入。等到鍾南山爺爺研發出抗擊這種病毒的新葯物,醫生叔叔阿姨們也幫我們把這些病毒都打敗了,我們就可以摘掉口罩出去玩了。(這里還可以給孩子科普下鍾南山院士的感人事跡啊,講講這位老爺爺之前曾經在2003年的時候幫我們抗擊非典啦等等)」
2當孩子問「媽媽,我怕...我是不是被傳染了?」 該怎麼化解孩子的恐懼?
一般來說孩子會這么問,是對疫情產生了過度恐懼感。可能這期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跟孩子灌輸了過多的疫情危險信息,或者反復地詢問孩子是不是難受、摸孩子是否高燒,孩子稍有咳嗽、流鼻涕症狀就流露出緊張情緒,這些都有可能讓孩子過度恐懼疫情,產生害怕、焦慮等情緒。
面對這種狀況,爸爸媽媽們首先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孩子們的心是非常敏感的,非常容易感受到生命中重要的人的情緒暗示,所以父母的情緒無疑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所以此時 保持在孩子面前,盡量不表現出不安和恐懼,給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面對孩子已經出現的恐懼、焦慮、不安,比如出現上面的「我怕」「我咳嗽了,是不是被感染了?」這樣的疑問,爸爸媽媽要怎麼安慰孩子?
首先要向孩子保證,TA們是安全的 ,強調我們家是很安全的,只要做好疫情防護,不去人多的場所,我們就都很安全。
其次 ,有 限制 地讓 孩子收看媒體關於新型病毒的報道 。
美國911過後,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僅是整個事件帶來的恐慌,還有電視屏幕上,一遍又一遍重復播放的,飛機撞大樓的影像。
這些重復播放的恐怖影像,給孩子們的身心帶來巨大陰影和打擊。
現在美國的衛生教育機構都在呼籲,危機之中,請家長關閉你的電視機和收音機!
所以請爸爸媽媽們 盡量少在孩子面前談論疫情的問題,更要避免誇張,甚至危言聳聽。
另外,還可以採取游戲化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游戲是他們生活中最喜愛也最常發生的事件,因此,通過和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不僅可以放鬆孩子的心情,同時還可以通過游戲修正孩子錯誤的觀念、教導孩子正確的防護措施。
例如跟孩子玩「科學家與病毒」的角色扮演游戲,在游戲中讓孩子自由地想像各種病毒被征服的過程,藉著大人們假扮病毒的角色時,逐步將新冠病毒角色代入,並讓孩子打敗新冠病毒,建立孩子打敗病毒的信心。藉此告訴孩子,現實中科學家和醫生最終也一定會打敗病毒的,所以我們不要害怕。
最後,最重要的是,當發現孩子出現恐懼疫情情緒時,家長們要多騰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 。例如陪同孩子定時收看正確防護肺炎的教育性報導,同理孩子內心的恐懼,一起練習防疫措施、提供孩子適量的課業復習與問題解答、全家人一同觀賞長久來想看的好片或節目、重溫有趣的親子游戲、每天一起作操運動、分工合作整理家務等。
2020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繼續教育學院招生簡章
點擊查看各專業詳情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招生簡章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高級)
管理者心理資本開發與培養專業
社會心理服務與社會管理專業
管理心理學專業(高級)
大數據與用戶體驗心理學專業
家庭養育專業
咨詢心理學專業
⑶ 當兩歲孩子問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我想爸爸時,該怎麼回答她
覺得您教育的孩子很棒呀,小朋友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為了給小朋友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生活,難免會失去陪伴時間;爸爸有時間可以和小朋友打打視頻電話,做些小約定(比如下次要去哪裡玩,什麼時候回家看她類似的);重要的是媽媽也很想爸爸,聽到這個問題覺得很委屈hhhh
以上,僅個人觀點和看法;望採納哦ღ( ´・ᴗ・` )比心
⑷ 當孩子喜歡問家長問題時,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有很多寶寶都是好奇寶寶,喜歡問東問西孩子是十萬個為什麼。喜歡問家長很多問題,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想知道的內容,因為孩子的世界裡家長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就是超人,爸爸媽媽什麼都知道。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想知道的內容,傾聽孩子想說的內容。
⑸ 在被孩子問爸媽昨晚再幹嘛時,寶爸是如何機智回答的
信很多夫妻都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再做一些「少兒不宜」的事時都會很不方便。如果寶寶還小,就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孩子大一些後,卻可能出現房間隔音效果不好的情況。遇到一些好奇心強烈的寶寶,可能還會假裝睡覺,自己偷聽。
遇到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好解決,但最近看到一個段子,當孩子問到尷尬問題是,寶爸的做法還真讓人佩服。
⑹ 孩子問父母「我是從哪裡來的」,怎麼回答能讓他更好的理解
估計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問過父母“我是從哪來的?”,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回答方式。有些父母可能會回答“垃圾堆撿來的”,有些可能會回答“買東西送的”,很少會由家長會正面的回答問題。這樣的回答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父母生的,可能還會對孩子產生一定負面影響。當孩子問父母“我是從哪裡來的?”,怎麼回答能讓他更好的理解,說說個人的看法。
3、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擺正好心態。每個孩子的好奇心都是非常重的,家長一定要正面的去回答他們的問題,千萬不要躲躲閃閃。不正面的回答只會讓孩子更想去探索。讓孩子通過其他渠道知道這些知識,還不如家長將正確的知識告訴孩子。回答的時候也要用正常的語氣回答,讓孩子直到這是正常的一個過程。
⑺ 初一的孩子比較稚氣,總會問父母一些尷尬的問題,這時候應該怎麼回答
引言:孩子在生活當中總會問家長一些比較尷尬的問題,家長有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去回答,孩子,今天就跟著小朋友一起來了解一下。有些家長總覺得好的問這些問題是因為他比較幼稚比較稚氣,但是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也是他們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問題的重要方式,家長不要選擇逃避,也不要選擇訓斥,要把孩子的提問看作是他們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並且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話去回答,當回答不了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共同去尋找答案,而且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採用啟發式的回答,這樣孩子才能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