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老了沒人照顧,放棄大城市月入過萬的工資回老家陪伴他們,值得么
其實想留在大城市發展和回家陪伴父母並不是二選一的題目,因為既然在大城市上面月薪也是過萬的,那其實是代表的有能力可以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所以這個首先得問過父母的意願,是不是願意離開老家去到現在的這個城市和你一起生活,但是也要考慮到父母如果在你上班的時候可以干一些什麼東西,就是要帶他們去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節奏。
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問他們是不是願意去養老院,因為養老院其實是挺好的,很多相同年齡的人在那裡可以一起打打麻將,老人們可以聊一下家常,如果是想見面了你就回老家一趟,或者是打開手機視頻聊聊天,這樣是足夠了,而且在那裡也有專人去照顧他們,也不用擔心太多。
⑵ 父母百年之後,你們還回老家過年嗎原因是什麼
在父母百年之後,我認為還有必要回老家過年,雖然說父母都去世了,但是家裡面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親戚。如果常年不回家,和老家的親戚慢慢的關系也都會變得越來越淡,即使父母走了,並不代表著年輕人沒有了親人。多和親戚來回走動走動,對年輕人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畢竟親人之間的感情是永遠不可能切割的。如果年輕人在每一年過年的時間段都不願意回家,慢慢的就會感覺親戚之間也會產生距離。
考慮回家過年也是為了感受一個年味,年輕人生活在城市裡面,在城市裡面過年時都會覺得城市特別的冷清。一般大多數的人在每一年過年的時間段,不管家裡面有沒有父母,都會回到老家與親人團聚。過年的時候就是貪圖一個熱鬧的氣氛,所以千萬不要打破熱鬧的氛圍,多回家走走,你能夠感受到家鄉的美好。
⑶ 70歲父母非要回老家,我和姐姐湊錢給他們蓋房子,我們做的對嗎
04
我硬著頭皮給姐姐打了電話,姐姐聽完後什麼也沒說,這讓我心裡更難過了。到周末時,姐姐通知我回老家去,她已經高鐵票都訂好了。我就馬上收拾了東西,和姐姐一塊兒回老家,心想我這父母可真不省心。
我們回到老家後,發現父母雖然住在破舊的房子里,但精神面貌卻非常好,就如同擱淺的魚回到了河裡一樣。我們吃飯時,鄰居王嬸過來串門,母親一把拉過她,非要她跟我們一起吃。然後,兩個老太太一邊吃一邊聊,特別有共同語言。
吃過飯後,父親去找王嬸的老公,說一塊兒去村委會的老年活動室喝茶。我看著他們老夫妻倆,不知說什麼好了,顯然他們在這里遠遠比住在我城裡的公寓房裡要自由快樂。
周末結束,我和姐姐又回到各自的生活中。過了幾天後,姐姐又給我打來電話,吞吞吐吐地說她想給父母翻建房子,可她的錢不夠。我正好也在考慮這件事,我的情況跟姐姐一樣,所以我們倆馬上商量好合資給父母翻建房子。
後來,我和姐姐回老家去給父母翻建房子了,父母高興不已!我和姐姐約定好,將來父母百年後,這房子一人一半。父母健在時,我們輪流回老家去看他們,等到他們生活不能自理時,我們再另做安排。
05
人老了特別懷念故鄉,「樹高千丈,落葉歸根」,這是很多老人內心的想法。人生一輩子風風雨雨,去過很多地方,認識過很多人,到老了時,就想在最熟悉的環境中度過最後的時光。
子女不理解父母,總是按自己的想法來決定父母的事,以為把父母留在城裡,就是對父母的孝順。其實,父母對老家,對老朋友,對老物件都是有感情的。子女能夠體諒父母的這份感情,就能明白父母的某些固執了。
不同時代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的想法,兩代人之間還是彼此尊重和理解吧!老人生活還能自理,又老夫妻倆互相陪伴著,那回老家去生活也並不是壞事。讓老人在最後的幾年時光里,按自己的意願生活,這也是一種孝順。
子女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父母有困難時多給予幫助,這也很好。有些事是不能強求的,也不能要求太高,得要順其自然,要多體諒和包容。
⑷ 父母年紀大了 我很糾結是否要回老家照顧他們
應該的,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可是看你的工作是不是國家很重要的崗位,如果是自由職業,我覺得應該考慮想方設法把父母照顧好,起碼應該做到常回家看看。
⑸ 年輕的父母幫姐姐帶孩子,現在老了要他們回我這邊老家養老,我要怎樣處理
給父母養老,也是你的義務吧,
這個和你父母以前做過什麼沒什麼太大的關系,
你姐姐也是有義務的吧,
還是需要大家商量一下
⑹ 父母老了,而我又在外地,我是不是應該回老家工作呢
我跟你講一個故事,我爸有三個兄弟,我爸排行老三,我大伯也就是我爸的哥哥有兩個孩子,也就是我的堂哥堂姐,因為堂哥從小就是那種特別調皮的小孩,所以在堂哥上高中的時候,就輟學了,但是堂哥也是年少輕狂的人啊,所以就沒有待在家裡,就自己出去外面闖盪了!因為我堂哥沒有什麼文化,所以只能在工廠上班。
但是我哥也是那種特別執著而且有想法的人,他在那個廠子裡面一打就是十年的工,在那個期間除了寒假或者國慶節什麼的特別長的假期回來,其它時間都不回來,因為我哥在那個廠子裡面呆的久了。所以就當上了一個頭頭,而且這個官還不小呢!一個月估計就是八千到一萬塊錢!
我覺得這樣我哥他們家裡可能就要開始走上坡路的時候,我的大伯生病了,生了特別嚴重的病,我大伯得了癌症,我哥知道後就立馬回來了,可是不能長時間回來啊,所以在帶著我大伯看過病之後,我哥就在家裡留了特別多的錢,然後就又去上班了!癌症是我們聽著就覺得特別恐怖的字,唉,又過了大約半年左右,我大伯去世了!
家裡只剩下我大娘,和我哥的孩子,因為我哥離婚了,所以家裡只剩下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沒有辦法我哥只能辭職,我在想我哥後悔不後悔啊!我們總以為自己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就可以有時間有精力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就可以花特別多的時間陪陪他們了,就可以他們想要什麼就給他們買什麼了,可是當到了那個時候,你的父母還在嗎!
父母都已經老去了,如果自己現在不回去陪他們的話,那麼什麼時候在回去陪他們呢?難道等到他們老了之後,我們還要把他們變成留守老人嗎?
如果有選擇的話,請回家工作!
⑺ 父母老了,是在鄉下老家養老,還是跟孩子進城養老哪個更好一些
我覺得跟孩子進城養老比較好吧。因為孩子畢竟在,城裡工作,那麼他,回老家的話,不可能那麼多,我也是看到很多事,進城養老的,過的也還行,雖然可能剛開始會比較陌生,但是過著過著也就習慣了。
⑻ 有一天,父母突然就老了
小時候,總覺得父母不會變老,也沒想過他們有一天會變老,至少那是很遙遠的事情。
時光一晃,就過了幾十年。自從上學出來,一年很少跟父母見幾面,直至上班,在外安家落戶,與父母見面次數就更少了。
老人還是喜歡在老家住著,老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別管外面大城市多麼繁華,其實他們不太感興趣——因為他們老了吧!
每一年再見父母,就能直觀感受到他們又老了一點,比如不知哪一年,頭上長了白發,現在再看已是白發蒼蒼。
有的父母,即使老了,也要給孩子看孩子吧,在一起住幾年,孩子會蹦會跳了,他們就再回老家。
小區有個阿姨,來給她兒子看孩子一年了,去年過年心都飛了,想家想老伴兒,可是又因為一些原因回不了家,阿姨就病倒了。
說起生病,也是父母變老的徵兆吧。
這幾年母親不這病就那病,以前怕你累著,能做的力氣活她都分擔,飲水機一桶水,她都能搬。
可是因為老了病了,現在別提搬水桶,站著做飯都困難,母親她總說,我要是還能做飯,就不讓你們做飯。
身邊太多老人都是如此,有的病情很重,還在挺著熬著,給孩子看孩子,盡己所能為孩子著想。
小區門口保安都六十多了,他說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掙點錢,別給孩子增加負擔,只要他們過得好,就好了。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也很大,買車買房,物慾無限,大家都想發財,拼得不亦樂乎。有的家條件不好,買房就要負債,可是為了孩子,就算借錢也要買啊!
畢竟現在年輕人都得買房子啊,買房才能娶媳婦,買房才能跟上時代潮流,買房才算有個家啊。
還有的老人,為了給孩子買房,五六十歲了還在打工,老了老了不能享福,為了孩子,頭發白了,力氣盡了,也要蠟炬成灰淚始干。
今天開車,在路邊遇到一對賣盒飯的老年夫婦,正好餓了,去買個盒飯,旁邊坐著一個小孩,孩子顯得木訥。
老人就解釋,這是我家娃兒,有先天性疾病,他爸媽在外打工,只能由我們照顧……
回車上吃兩口,味道有點咸,但肉燉得爛乎,菜絕對味兒正,米飯是香甜的,此乃人間至味,這就是家的味道。
只可惜啊,歲月無常,人會變老。
有一天,再回首,父母突然就老了。
⑼ 為什麼一些年老的父母不願隨兒女生活還非常嚮往回農村生活呢
很多老人但凡手腳行動依舊方便外加擁有得心應手的自理能力,在能夠自給自足的情況之下,不願意跟兒女住在一起,即便兒女不止一次盛情邀請,老人也會一而再,再而三推辭,既擔心住一起會給兒女找麻煩又擔心住一起會給自己找不痛快,跟兒女住一起終歸是逼不得已的下策。
一、老人認為在自己的老房子住著才會愜意
兒女家即便再好,老人也喜歡落葉歸根,傾向於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才能找到家的感覺,其實住在老房子里是在追尋一種熟悉的感覺,老房子里留下太多的記憶,記憶的價值已經超出房子的價值,老人在老房子里可以觸景生情,住在老房子里是一種情懷,曾經有過的歡聲笑語恍如昨日,即便不得不跟兒女共同居住,導致遠離老房子期間,老人也會對老房子牽腸掛肚以及魂牽夢繞,老房子已經成為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老房子住習慣了
如若兒女在城市定居,兒女將會住樓房,住在樓房一層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即便兒女出於孝心接老人去樓房居住,老人也住不長久,只因老房子已經住習慣了,何況老人願意住平房,出入都會很方便,跟兒女在城市居住,不僅需要就此遠離熟悉以及適應的環境,而且會遠離自己的街坊四鄰,日常生活就會缺少互幫互助的近鄰,形同跟兒女生活在精神的孤島。
三、跟兒女會格格不入
老人的觀念沒有好壞的區分,只是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觀念,觀念的形成取決各種各樣的因素,因此兩個時代人的觀念就會發生沖突,跟兒女住一起,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處,碰面會成為家常便飯,在所難免會隨時隨地進行溝通以及進行交流,觀念的不同可能會引發摩擦,距離過近不是產生美,而是產生丑,特別是兒女成家過後,處理跟兒媳或者跟女婿的關系照樣會棘手以及頭疼,晚年的生活跟清靜無為往往會背道而馳。
⑽ 說一說父母百年之後,你們還回老家過年嗎
父母百年之後,是否回家過年,要看具體情況。我的父母12年前都已去世了,12年來我每年都回老家過年,因為家裡還有兩位叔叔及幾位堂兄弟,每年節前回到老家,把祖屋打掃干凈,貼上春聯,再到叔叔及堂兄弟家坐坐,嘮嘮家常,心裡總有一種暖暖的感覺。但回家過年也有一些麻煩的地方,比喻祖屋因長年不住人,陰冷潮濕,需長時間燒火暖屋,還有每年都要修理自來水和電等。今年夏天,最後一位叔叔也去世了,所以提前向老家的兄弟們打了招乎,今年春節就不回老家過年了,但心裡一直還有一絲絲說不出的牽掛,故鄉是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