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能為父母做點什麼
其實要做的很簡單。我們這個年紀,應該放下自己嘴裡所謂的成熟,心平氣和的和父母講話陪父母吃飯逛街。隨著我們越來越年長越來越成熟,父母需要的是被需要,他們害怕不再被需要不再被依靠,害怕失去害怕和你漸行漸遠,這對他們來說是最致命最沒有安全感的。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不太敢打電話問你近況,不太敢給你打電話讓你好好吃飯穿秋褲,因為害怕打擾你更多的是怕你不耐煩。我們應該沒事多打電話和他們聊聊天,多回家看看。
多請教父母一些問題(例如職場),多拜託父母幫你一點小忙(例如怎麼做菜),多回家讓父母做做你喜歡吃的菜,幫你撓撓背,幫你掏掏耳朵,有什麼需要就盡管提。
雖然你可能知道問題的答案,也能很好的解決拜託父母幫的忙,但這些小細節可以讓父母知道他們對你來說還有價值有意義,讓他們感覺還在被你需要。
你仔細聽仔細看,他們在幫你忙的時候肯定很開心眼睛裡絕對在閃著光,雖然他們嘴裡肯定在說你這娃娃多大了還不讓人省心,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們為什麼可以無所畏懼,因為現在有父母擋在我們和死神中間,所以我們體會不到死亡和我們的距離,但是父母知道,所以他們更害怕更患得患失。
他們更害怕讓我們讓我們直接面對死神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他們最割捨不下的還是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對他們來說,不被需要和失去我們,是比死神更可怕的東西。他們需要的不多,只有一聲「我回家啦」。
千言萬語,一句多陪陪父母。
② 身為子女,在家可以為父母做些什麼
身為子女,在家可以多多陪伴父母,為他們做飯,陪他們談心。一些你認為不以為意的事情恰恰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你們開心,他們亦會為你們開心;你們不開心,他們會給你提供他們的經驗。他們也會自豪自己的經驗可以對你們有用。
當今社會,生活越來越不容易,但是希望你們可以抽空看看撫養你們長大的父母,他們已經不再年輕了,不再是你們腦海中的模樣了,不再可以為你們遮風擋雨。他們想要的不多,只是你們的陪伴。
③ 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我也為這個問題煩惱過,看著一些同齡人領著工資孝敬父母,心裡覺得很慚愧。
但是,在一些日子裡,我發現了,年老的父母其實並不希望你賺很多錢,給他們很富足的生活,父母奮鬥了大半輩子,就是為了拉扯你長大,為你操心是他們一輩子都會做的事情,我現在能做的事情這么少,我應該怎樣去讓父母過得幸福呢?
後來有一天,我媽媽對我說,孩子,我們不需要你回報我們什麼,我們只希望你依然和小時候一樣幸福著快樂著,能繼續依偎在父母的身邊陪父母幸福的生活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盡管金錢是生活的需要,但現在的社會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父母老了,多陪陪他們,幫媽媽多做家務,將整個房子收拾得每天都在過節一番的干凈,陪父親下象棋,談談他的興趣,海闊天空的聊,也許,這些最容易做到的事情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吧。
不管你認不認同,這是我這段時間的感受,希望能幫到你呢。也希望你們全家幸福~
④ 大學階段的我們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大學階段的我們能夠為父母做很多事情,以下這些事情是我們力所能及且應該做的。
⑤ 對於父母的照顧與養育我們以後應該做些什麼去回報呢
父母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培養我們長大,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他們就開始事事為我們著想,他們培養我們長大並不僅僅是要我們長大之後去回報他們。更重要的是父母想讓我們更加開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對於父母的照顧與養育,我們以後應該做一些什麼問題去回報。
以上這個觀點僅代表小編個人的見解,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⑥ 如果要你為父母做一件事,你會做什麼
為父母做一件事(2009-03-29 12:59:55) 標簽:愛心 雜談 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為孩子操勞,絲毫都不計較地任勞任怨,本能地付出,可是年少的我們習以為常之後,便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呵護,忘了其實自己,也應該去做些什麼。這次長假,正好給了我好好孝順父母的機會。
一開始,並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有些涉及資金方面的問題,自從曾經丟失過一筆錢之後,老媽在金錢方面就對我起了戒心,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讓我碰錢,因此,我也不可能在此方面有所建樹;至於添購家庭用品方面,大到家電、小到蔬菜,我總是學不會老媽的「挑三揀四」,更別提什麼「貨比三家」了,看到什麼就立即交易,挨了幾次訓後,我再也不敢「主動請纓:當采購員了;倒是家務方面,我可以盡力,拖拖地、擦擦桌子,總不會做不到吧。說干就干,我拎其拖把就揮舞起來。別看這是件小事,過不多久就開始腰酸背痛了,肚子還響了起來。看看錶,12點左右了,也難怪。午飯時間到了,放下拖把,准備叫老媽起來下廚。推開門,l老媽正在被窩里睡著,想起今天早上,她一直叫喚」不舒服「,估計這會兒正難受呢。見狀,不由得一陣心酸,「該不會這段時間累狠了吧。」邊想邊退出房來,擼起袖子,下定決心:「我來做一餐飯孝敬媽媽吧!」
邁著堅定的步伐進了廚房,不多久就這堅定就變成了猶豫不決,「該做什麼菜好呢?」似乎無從下手。拉開冰箱,有一碗肉,還有幾塊豆腐乾,馬上計上心來。先將解凍的肉切成小塊,這耗費了不少時間,生怕肉太厚,不好煮熟,於是反復剁,雖然技術不怎麼樣。但還是完成了這一項。接下來是切豆腐乾,這個簡單,豆腐塊兒反方方正正,及回合的到期刀落就將它們切成了條狀。再學著老媽平常的樣子,准備好幾片生薑、幾顆紅得誘人的的辣椒,食材算是就緒了。最後一步,也是最後的考驗------下鍋,就要拉開序幕了。即使是平常極少下廚的人,看總是看過的,因此,最基本的常識也還是懂的,一些簡單菜系,相信難不倒我。
首先是倒油。因為常看到有人被油濺到的痛苦表情,心裡不免有些猶豫,但若是我再不動手,火苗就快將鍋底給燒沒了,於是我心一橫,將油潑進鍋里。「嘩」的幾聲響,並沒有油飛濺到身上,不錯,運氣可嘉。等油在鍋里翻騰一陣子後,將瘦肉放入鍋里,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騷動,「嘩啦嘩啦」直響,我使勁翻炒幾下,鍋內才平靜下來,看到肉的顏色漸漸起了變化,我才想起還有佐料沒有添進去。匆忙將生薑和辣椒倒進去,一陣刺鼻的香味彌漫在廚房裡。革命尚未成功,我繼續努力,最後剩下的豆腐乾,也終於被我丟進了鍋里。菜已經在鍋里折騰了好久,但生怕他們不熟的我一等再等,直到豆腐乾都開始粘鍋了,我才急急忙忙將菜撈出來。然後,僥幸老媽想用我的勞動成果。
因為畢竟沒有多少經驗,所以成品難以達到「美味」這一標准,勉勉強強裹著飯一起吞下去還沒問題,但老媽還是不住地稱贊,我看得到,她的臉上寫滿了喜悅,還有,欣慰。我知道,不管味道如何,她一定會這么做。
父母都習慣了付出,一旦從子女那得到什麼就會受寵若驚,感激萬分,但真正應該感激的是作為子女的我們。為我們操勞、受累的父母已經付出太多太多,我們真的,真的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不需要豪言壯舉,一杯暖暖的茶、一個關切的眼神,重要的,是用帶著愛的那顆感恩之心,去溫暖父母,這,就足夠了。
⑦ 如果自己的父母有需要,你會幫助嗎
一家人如果需要我的幫助,我會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我的家人,如果家人都不幫,還會有誰幫我,我只要力所能及的去做了,自己問心無愧就行。
人人都會遇到難處,需要有人助一臂之力,當家人遇到難處時,應主動去幫助,將來自己有難處,家人也會一如既往的幫助你,一家人才和睦相處。
我重視親情,只要家人與親戚向我開口,我能幫則幫,能成為一家人不容易,是緣分,我很珍惜。
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真誠付出有好的回報,對於家人的幫助,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當然要幫助。
我媽媽他們是兄弟姐妹三個,我媽媽說的就是,因為我們是親兄弟姐妹,所以我們就應該互相幫助的。父母以外,他們是最親的家人了,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願意幫助的話,那還有誰會願意幫助他們呢!他們唯一能信任的就應該是自己最親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我們都應該明白有自己的親人在他們的身邊,他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是希望得到親人的幫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親人在自己的身邊才會覺得溫暖。
⑧ 父母需要孩子以後做些什麼
父母其實不需要孩子,以後為她多做些什麼,父母其實對孩子的愛遠遠大於孩子,對父母的愛,她不要求孩子能對他回報什麼,但是如果孩子能夠回報什麼,他心裡還是非常開心的
⑨ 覺得父母最需要你做什麼
他們深知賺錢養家的不容易,或許他們最希望的就是我們以後能夠活的輕松一點,不要像他們那樣辛苦.
⑩ 父母需要你時,你能給什麼
文/拾荒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害怕回家,害怕看到父母辛苦操勞的樣子,更害怕白發在他們頭上瘋狂侵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渴望成功,渴望看到他們在生活的重擔下喘口氣,渴望把我的錢豪氣地拿給他們,「爸媽,我的錢,隨便花!」可是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沖你微笑一下,繼續馬不停蹄。
有一種愛,叫做中國式的父母。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山西平遙的挑糞工父親,每天凌晨三點起床挨家挨戶地為別人挑糞,從過去兩毛錢一桶到現在的五塊錢一桶,他辛辛苦苦地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不避眼前的苟且,就有了他人的詩和遠方。在視頻中,這位老父親說了一句讓人動容的話:「每天六十塊錢,也不是為了攢多大的家產,不管好賴,掏糞也讓我供孩子上了大學,我能力有限,但是盡量讓孩子沒啥負擔。」在自己疲憊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辛苦一點,讓孩子沒有那麼多負擔,而作為孩子的我們,往往最容易忽視這種默默地付出,當自己開心地吃著外賣時,父母還在為那幾十塊而勞神,用自己的健康做著賭注。
有一種喪,叫做虛度光陰的我們。在另一則新聞中講述了安徽蕪湖的五十四歲挖藕人,年收入有時高達十萬,卻捨不得到城裡玩一次,「這都是辛苦錢,當老了的時候,身體開始有了大毛病,不必向別人低三下四,當孩子需要我的時候,也不會囊中羞澀。」這是那位父親講的大概意思。當父輩傾盡所有,為我們創造條件,我們在用毒雞湯消磨自己,「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你努力還有什麼用?」「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輕松。」「謝謝那些曾經擊倒我的人,躺著真舒服。」一系列的毒雞湯開始盛行於網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這又讓我想到了大老師的毒雞湯,「萬事開頭難,中間難,最後更難」、「沒有人能讓你放棄夢想,你自己試試就放棄了」,其實仔細一想,能夠說出這么搞笑有哲理的段子,他一定不是平庸的人,這是需要生活的閱歷、知識的積累和歲月的積淀。成功的人把毒雞湯當成娛樂,平凡的人卻當了真。我們的父輩在踏實對待自己的歲月,我們在用流量刷著我們的時間。
我們常常很羨慕那些相同年紀就有作為的人,比我們年紀小卻小有成就的,可以開玩笑說,確實是我們這些叔叔和阿姨拖了祖國的後腿,比我們年齡大有成就的,可能覺得他理所應當取得這樣的成就,恰恰,同齡人獲得了自己沒有的成就,內心就會有青春的疼痛。這大概是一個最拙劣的借口,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卻像毒瘤一般長在了我們的身體里。
前段時間聽一個朋友感嘆,放假回家,大部分時間便會被媽媽打工的皮鞋工廠所佔用,早上六點起來,開始洗衣服,她媽媽在五點的時候已經上班去了,她緊接著准備早飯,吃完飯,趕緊洗碗收拾廚房,喂一喂家裡的雞鴨和小狗,打掃家裡的衛生,一刻也不敢放鬆,准備午飯,注意葷素搭配,匆匆扒完飯後,給她的媽媽送飯,一下午的時間在廠里麻利地幫媽媽做簡單一點的手工活,她手握剪刀的時間比較長,導致手鬆開剪刀後,需要三四分鍾才能把手慢慢伸直,腰酸背痛,夏天,那個廠里沒有空調,四十度的高溫下,只有幾把風扇在賣力地吹著暖烘烘的風,冬天,那個磚房廠里,感覺四處透風,手腳都被凍得不活動了,就這樣,晚上七八點回家,趕緊做晚飯,媽媽往往是十點多才回來,一天下來,沒有一刻休息時間,一天100塊錢,拿命在掙,花費的是兩個人的時間,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說,她真是受夠了,而她媽媽受的委屈跟她根本沒法比,現在的她什麼都做不了,只有滿腔的憤怒,悔恨自己的無能為力。
也許生活本就很公平,上天厚愛你,讓你承受比常人更多的疼痛,明明很敏感的心,卻要故意折騰你,明明多愁善感,卻努力保持住微笑的模樣。可能真的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聽完朋友的感嘆後,我想到了我固執的老爸,他的身體一直都有問題,晚睡時,總能聽到他們房間電視的聲響,我就知道他們又失眠了。爸爸靠著騎摩的掙錢,每天的收入不穩定,往往是早上五點就出門了,一直不吃早飯,甚至捨不得買個一塊錢的饅頭吃,中午匆匆地吃完一碗飯就走了,最近老是聽他們在輕輕地嘆息,屋子裡充滿了葯膏味,看著他們拚命的樣子,我的內心是害怕的,害怕他們衰老的速度,害怕當他們需要我的時候,除了眼淚,一無所有。
之前有個很火的話題,叫做「成年後,你和父母還剩多少天相處時間?」答案是:以最理想的狀態算,假設父母60歲,還能活30年,把五一、十一、春節假期都算上,扣除吃飯、睡覺,每天和父母待在一起8小時,那麼總共還剩170天;如果每年只有春節回家,那麼是69天;如果還要去公婆、岳父母家,就剩34天......多麼殘忍的數字,有人說,沒事瞎想啥!可是不瞎想,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努力了,時刻有一種危機感,促使自己成長進步,實現小時候的豪言壯語,「媽媽,我給你買大房子!」「媽媽,我要掙一百萬,不,一千萬給你花!」小時候的我們都是夢想家,我們都是最可愛的小騙子,逗得父母哈哈大笑,逗得父母為我們傾盡所有,我們許的願望都是跟父母有關,當我們真正走進社會這個大染缸之後,我們漸漸沒有了當初最簡單、溫暖的色彩,所以我們漸漸遺忘了那個默默在身後做我們堅強後盾的人兒。
害怕、頹廢、振作、焦慮,時間在給我們慢慢成長的歷練,渴望自己快快長成一棵大樹,為自己愛的人遮風避雨,接下來的願望很簡單,且行且珍惜,把最壞的自己收起來,把最好的一面留給最愛的人,畢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並不是說著玩玩的。
文/拾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