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不啰嗦

父母如何不啰嗦

發布時間:2022-12-25 18:14:47

1. 我媽太啰嗦,太死板了,我該怎麼辦

媽媽太羅嗦了,太死板了,其實也是為了你好,只是表達方式你可能接受不了,一定要冷靜的去分析一下媽媽的愛,慢慢羅嗦的時候可以

1.如果媽媽太啰嗦引起了我們的不舒服、反感甚至憤怒時,不要將目光盯在媽媽的話語上,而是要轉換觀察的方向,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不舒服上,關照自已的感受,第一時間覺察它,然後再關照它,學會跟自己多呆在一起;

2.
觀照這個不舒服,體會身體對媽媽啰嗦這個場景的整體反應,不要著急,慢慢體會,盡量找出身體所有的反應,譬如內心憤怒,煩躁,雙臂緊,眉頭收緊等;

3.
認真體會這些身體上的反應,獲取一個把手,面對媽媽的啰嗦,這些身體上的反應是想表達什麼呢?如果說不出來,不要急,慢慢體會,直到那個詞冒出來,譬如束縛,媽媽這樣啰嗦,就是不信任我,是對我能力的束縛;

4.
仔細核對,通過交互感應,仔細核對這個詞能否准確地表達我們的體會,看它們是否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新的詞涌現出來,要允許,直到確定就是這個詞能准確地表達出我當下的體會;

5.
然後開始叩問自己,究竟是什麼問題導致現在的狀況?或者這種感覺里包含什麼? 體驗體會,直到伴隨轉化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一種釋放的感覺,一絲輕松、釋放的感覺出現,啊,原來我不是討厭媽媽的一切,只是不太喜歡媽媽這種啰嗦背後我對它的解讀,我覺得媽媽不信任我,或許,媽媽不是這個意思,她只是作為母親,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愛我,幫助我,支持我;

6.
最後接納這個轉化,友善的接納轉化所帶來的一切,靜靜地去感受一會兒,哪怕是一絲的放鬆,和這種感覺呆在一起,隨後,可能還會有新的轉化會來,只要它是自動出現的,不是我們控制的,就能有效地化解媽媽啰嗦帶給我們的不好感受,也就是說,媽媽啰嗦只是個外景,境由心生,我們內心有不好的感受,不是媽媽帶來的,而是我們內心早有這樣一個程序,媽媽的啰嗦只是一個按鈕激活了它;

7.
如果面對媽媽的啰嗦,我們不是去想辦法讓媽媽不說,而是養成這種向內看的習慣,我們就能修煉自己,讓自己的心理水平層次得到提高,以後媽媽的啰嗦就不會激發我們內心不好的感受,也就是對外界這種刺激不再起不良反應,同時,我們會更加理智、智慧地告訴媽媽,讓媽媽不用擔心,這些都是孩兒知道的,在享受母愛的同時,也能尊重媽媽,尊重自己,讓母女關系或母子關系更加和諧。

2. 父母總是太嘮叨怎麼辦

父母太嘮叨,應該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化被動為主動。

從這種角度來想,當在與父母的對話中,對方開啟了嘮叨模式,對話的中心集中在你的身上時,我們需要想辦法將對話的重心轉向對方身上,再加上人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談論關於自身的事。

最終得到一個結論,當我們的父母開啟嘮叨模式是,我們可以反過來開始關心他們,你將變為發問著,並且引導著對話的前進方向。最終在雙方都愉悅的情況下結束對話。這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與人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雖然要想如蔡康永般會說話時苦難的,但是通過不斷地思考與反思,我們最終是能夠不斷進步的。

3. 媽媽太啰嗦,管的多怎麼辦

媽媽太啰嗦、管得多,作為子女首先應該理解媽媽對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要產生反感;其次,應該告訴媽媽自己已長大成人,有自己的處事風格和價值觀等,讓媽媽放手監管自己;最後,讓自己的處事等方式得到媽媽的肯定。

4. 父母啰嗦怎麼辦

父母愛嘮叨,這是每個家庭,做子女經常遇到的事情。我年輕的時候也和其他家庭子女一樣,也遇到過,只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在父母、兄妹、鄰居眼裡是一個很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每當父母在我面前嘮叨時,我都是這樣做:

一、立正站直,像在操場受訓一樣,認識聽父母訓示。為什麼會這樣,這也是總結出來的經驗。一開始我也反駁,但後來我發現,你越反駁,挨訓的時間越長,你若頂嘴,輕者挨罵,重了挨揍。什麼時候不頂嘴了,父母的氣才會消。慢慢的我就學會了,任憑父母嘮叨。然後,嘴甜一點,撿好聽的說,趕快下保證,父母就不再繼續嘮叨了。

二、主動找活干,遠離父母視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住的是平房,每排住六戶人家,四五排房有一個自來水管,按時供水。每次回到家裡後,都主動拿起扁擔、水桶挑水去,由於人多需要排隊接水,一次就需要半個多小時。擔完水後,再去生爐子做飯,吃完飯,打掃完衛生,做完作業,也該上床睡覺了。

三、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學會了和父母拉家常了,借著拉呱的機會,奉勸父母不要再嘮叨了:「爸媽,您們都嘮叨一輩子了,不嫌累嗎,我們聽著都感到累……」

每當回憶起青年時期,父母對著我嘮叨的場面,感到特別溫馨,多麼再想聽聽父母那訓斥的聲音,再多看一眼挨打的小竹桿……唉,天不暇年,父母於04至15年都相繼去世了,再也聽不到他們的嘮叨了。

每個人都有青春期,希望年輕人不要嫌棄父母的嘮叨,不要存在叛逆心理,更不要採取非常手段來抵觸父母的嘮叨,因為父母的嘮叨裡面,都飽含著殷切的期望和滿滿的愛呀。

5. 父母太啰嗦怎麼辦怎麼跟他們說

我們知道,人進入45--55歲左右,都有個更年期,更年期是中年走向老年的時期,體力、腦力及健康狀況均易使人感到「不如從前」,有的人還會傷感,總愛回憶自己的過去,認為這也行了,那也不好,內疚、自責。進而憂郁、悲傷,有些什麼話就非要說出來,財能排泄她們心中的郁悶。
作為子女,你了解這些以後,也應為父母想一想。天下的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你就得多體諒他們。人那,特別是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嘮叨.你是她的兒女,他們就會操心一輩子.有些根本不用交待的事.他們會一遍又又一遍的給你講.而你呢,認為自己是大人了.不用父母再操心了.父母的囑咐你覺得多餘.於是矛盾就產生了.我勸你呀,學會容忍爸爸媽媽的嘮叨.或者是你們認為的羅嗦.再不愛聽你也裝作認真的聽.他們樂意了.吵嘴也會少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6. 怎麼讓父母停止嘮叨

父母的愛都是表達在嘮叨中,她經歷過的苦難都不想讓你再經歷,所以才會嘮叨,你應該理解父母,而不是讓她們停止嘮叨。

7. 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

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

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嘮叨不但讓孩子覺得很煩,效果更是微乎其微,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家長不能一味地去嘮叨責罵孩子。下面請看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1

第一招,父母要尊重、認同、接納孩子,然後在真誠和熱情的基礎上積極關注孩子。

其實,這已不單是解決嘮叨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兒童教育的核心。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納孩子,那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會採取打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樣,能積極關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時發現問題,甚至在事情發生以前,就做好預防工作,防範於未然。

第二招,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嘮叨的「天敵」。

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說明當交流雙方有良好的關系,再多的話也不會感覺啰嗦。所以,在親子關系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屬於多話的人,在孩子出現問題後無比的「碎道」,由於所說的話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會感覺到難聽和反感,就願意聽家長嘮叨了。

第三招,父母要善於放穩心態,在生活中自己要學會減壓。

嘮叨的根源是在於父母的焦慮,雖然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好處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得志,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終歸是孩子,要允許他們犯錯和給予改過的機會,過高的期望與浮燥的情緒都不足取。另外,情緒輕松的父母,會使孩子降低「防禦」心理,顯得比較聽話。

第四招,父母要注意說話語調,要低聲和悅的說,不要帶有抱怨情緒。

孩子判斷父母的情緒,除了看錶情和神態以外,主要靠說話的語調。當孩子接收到悅耳的話語,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們不會先採取「自我保護」的方式,就算家長話多孩子也不會感覺嘮叨,也能按照家長所說的去做。所以,對孩子使用親切的語言,遠比採取命令、喝斥要好。

第五招,對認字的孩子,父母要學會留字條。

如果家長事無巨細,都對孩子反復強調和叮囑,不僅使孩子聽到後面就忘記前面,同時也因為話太多都沒有講到點子上,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那個是重點,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對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記住的事情,與其不停地用嘴說,還不如動用「爛筆頭」,給孩子寫一個備忘的紙條,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六招,父母要給孩子獨處的時間,別沒事找事地找孩子說話。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學會思考,以及做事認真和耐心。可實際情況是,許多父母借著「關心」孩子,不停地對孩子問寒問暖,這就等於不斷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或影響思考。所以,在孩子學習時,父母不能因為過分關注分數,就不停地嘮叨讓孩子倍感壓力。

第七招,當父母發現自己嘮叨,可以強制自己採取分時說話方法。

也就是說,當自己有情緒而不停的說,容易變成情緒發泄,這對解決孩子的問題是於事無補的。所以,家長就暗中計時,說到1分鍾就不再說了,把其他要說的話「咽」下去,告訴孩子他們現在有說話的權利,這不僅能調整自己的情緒,也給孩子留下辯解的時間。如果孩子不說,那也一定要等超過自己說的時間後,才能接著說。

第八招,父母要拋棄想當然的思維模式,學會傾聽。

人的交流都是一個說一個聽,兩個都說是吵架,兩個都不說是頂牛。讓孩子多說一點,家長必然要少說,這不僅對判斷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了解真實想法大有幫助,也對最後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的方法。所以,家長要靜下心來,讓孩子把話說完,有不同的意見也不要著急打斷和進行指責。

第九招,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回應。

嘮叨,從形式上看,正是因為對方沒有回應,說話人為了避免過早結束而不得已採取的方法。所以,家長從孩子嬰幼兒階段,對他們的要求要有及時的響應,並根據要求是否合理進行說明。這樣示範以後,孩子自然知道,父母說對時就要明確表示認可,對父母不正確的要明確表示不同意,並說明理由。父母得到回應,也就不會再嘮叨了。

第十招,父母說話前,最好先打好腹稿,每次只重點說一個問題。

嘮叨在表現上就是說車軲轆話,這就是其思維混亂、沒有重點。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分不清輕重緩急,還將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學習。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一次改掉N個問題,他們每次能保證一個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同時,孩子在行動上自然會有輕重緩急。

第十一招,父母要學會放權,敢於放手,孩子的問題沒有那麼可怕的。

父母的嘮叨,雖然說是畸形的「愛」,但出發點也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父母從小敢於撒手,孩子早一點摔跤、犯錯誤就比他們長大以後再出類似情況要好。當孩子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以後,也許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根本就不給你嘮叨的機會了,因為他們已經學會自我控制和情緒管理了。

第十二招,父母要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他們無法按照成人的對話方式進行交談。若父母經常說一些孩子聽不懂的詞語或句式,那你的真實意圖很可能被孩子誤解,這直接導致問題不能解決。比如,父母帶有強烈假設性的提問,會使孩子感到被審問,那怕沒有幾句話,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嘮叨和不信任自己。

其實,家長想避免嘮叨,核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教育孩子要走進孩子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內心真實需求,在有界線的基礎上擇機而教。所以,與其不厭其煩的絮叨,不如多理解和認同孩子,給他們一些成長的'空間,該放手時要放手,該住口的就住口。只要孩子能科學地進行散養,他們一定能茁壯成長的,且一定會超出你的預期!

如何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2

1、凡事只說一遍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做某事時,應當先選擇好恰當的時機,然後和孩子面時面坐下來,認真地交談,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家長可以明白地告訴孩子,「你聽好了,這話媽媽只說一遍」,說話時要突出重點,挑選有分量的話講一二遍就可以了,不要對孩子反反復復地嘮叨個沒完。凡事點到為止,要知道,嘮叨在大多數時候是不動聽的,說多了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

2、抓大事放小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大人操心的,但還有一些事情是無關緊要的,並不會造成不良後果的,那麼家長可以考慮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承擔。讓自己放鬆一點,學會讓自己能夠放的下來,畢竟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許多事情他已經會做了,這個時候你如果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當然會嫌你嘮叨。所以,家長應當學會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態度、價值觀、未來志向、學習習慣,等等。

3、剋制情緒,學會等待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一種心理,自己說一句話希望孩子馬上就言聽計從,自己提出一個目標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能達到。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往往都是過高的,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智和能力並不成熟,我們不能像要求一個成年人一樣去要求他們。成長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也不會因為家長的嘮叨就會變快,所以,做家長的必須要學會等待,要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緒,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轉變,要允許孩子有所反復。

4、別翻舊賬,就事論事

很多家長喜歡翻舊賬,只要孩子犯了錯,許多年前的陳芝麻爛穀子都會被拿來說事,於是便不由自主「字字血,聲聲淚」地對孩子口誅筆伐,於是家長越說越激動,越激動越來氣,越來氣就會說的越多,說的越多也就越嘮叨。其實,家長應該明白,孩子在生活中犯一些錯是正常的事,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利,孩子就是在不斷地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家長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應當就事論事,犯的什麼錯就說什麼錯,哪次犯的錯就說哪次的錯,聯想太豐富了只能讓孩子覺得你太煩人、太嘮叨。

8. 如何對待父母的啰嗦嘮叨

你是不是也討厭父母總在你的旁邊嘮叨呢?你是不是也在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像大話西遊里的「唐僧」一樣呢?你是不是也希望擺脫這種「孫悟空」式的苦難生活呢?我們可以給你一些方法。進入青春期的你們最討厭父母羅嗦嘮叨,就是說對了也不理不睬。你的這種態度會引起父母反復的羅嗦嘮叨。要使父母少嘮叨,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說得對的,就要明確表示同意照辦,不正確的意見,要明確表示不同意,並說明理由,讓父母明白,不正確的意見重復多少遍也不會聽。對父母不放心、反復嘮叨的話題,可以耐心跟父母交談,表示自己的看法,一時看法不一致,要學會等待,但在態度上要尊重父母,因為父母的嘮叨是對你們的愛。對父母重復的說教,當他們一開口,你就馬上說你們已經說過了,我已經記住了,他們在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再羅嗦了。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父母又啰嗦絮叨的習慣。你們表現很好,卻還是要再三叮嚀。這是你們應該考慮:父母是不是對你有其他方面的不滿?是不是你同父母的交流溝通太少,因此對你的某些事仍不放心?那麼試著和你們父母都聊聊天,談談你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談談你對父母啰嗦的不滿,也許父母就會察覺到他們自己的毛病了。如果你的父母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當他們下次又對你嘮叨的時候,他們剛一開口,你就把他下面要說的話全部重復一遍,他們就會明白,上次的話你已經聽進去了,記住了。他們也就不再啰嗦了。但要記住:這些方法的實施,都是建立在你對父母的尊重基礎上的,不要把這些方法當作報復父母的手段呦,那樣會適得其反的。

9. 如何讓家長不嘮叨

比如:求助於老師,讓老師做中間人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你可以把想要表達的話通過老師這個途徑傳達到你父母那裡,相信在老師的幫助下,你的父母一定會理解你,從此以後不再對你有太多的嘮叨和責難。
再比如:你也可以通過錄音、寫信的方式向父母表達你的心聲,爭取父母對你的理解。一位同學的做法就十分聰明:

他和許多同學一樣,每天也得面對父母的嘮叨和責難,衣服穿得不合父母的意要挨罵,考試成績不理想也要遭到父母的批評,總之,凡是不讓父母順心的,父母都要拿來說一通。諸如「你怎麼就不讓我省心」「你真是沒出息」之類的話更是經常從父母的口中出來。

但是,這位同學並沒有因此而產生心理負擔,因為他已經與父母進行了一番溝通。他給父母寫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知道你們對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能夠成材,因此即使不吃不穿,你們也要滿足我的一切要求。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你們能不能不要再說我沒出息、是「笨蛋」「懶蟲」這類的話?那會打擊我的積極性。試沒考好,我比任何人都要著急,如果你們也就此全盤否定我,那我真的會從此一蹶不振了。
還有,我已經是大孩子了,請你們尊重我的選擇、我的生活方式。就拿穿衣服來說吧,雖然不合你們的心意,但實際上我很多同學都這樣穿我並沒有太突出。

最後,請給我一點鼓勵,而不是太多的嘮叨與責難,有你們的鼓勵,我會做得更好。

據這位同學說,他的父母自從看了他寫的信後,便再也沒有對他嘮叨和責難了,反而在他碰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他更多的鼓勵。

如果你的父母也經常對你嘮叨,或是有太多的責難,那你還等什麼呢?你可以坐下來與他們好好溝通,也可以求助於你的老師,讓老師做你和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還可以以寫信或錄音的方式將自己的心裡話告訴他們。

10. 父母太嘮叨怎麼辦

父母太嘮叨,應該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化被動為主動。

從這種角度來想,當在與父母的對話中,對方開啟了嘮叨模式,對話的中心集中在你的身上時,我們需要想辦法將對話的重心轉向對方身上,再加上人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談論關於自身的事。

最終得到一個結論,當我們的父母開啟嘮叨模式是,我們可以反過來開始關心他們,你將變為發問著,並且引導著對話的前進方向。最終在雙方都愉悅的情況下結束對話。這是一種雙贏的策略。

與人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雖然要想如蔡康永般會說話時苦難的,但是通過不斷地思考與反思,我們最終是能夠不斷進步的。

閱讀全文

與父母如何不啰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交25年社保50歲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542
80碼能穿到一歲半嗎 瀏覽:706
老人突然腳腫無力尿少怎麼治療 瀏覽:473
孝順父母的孩子嘴型 瀏覽:758
贍養父母一個月多少錢為標准 瀏覽:386
體檢空泡蝶鞍是什麼意思 瀏覽:272
中牟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103
老年痴呆自殺 瀏覽:731
孝敬父母的日記30字 瀏覽:894
小學重陽節調查問卷 瀏覽:209
老年人費用如何承擔 瀏覽:185
退休教師漲工資2016年新政策山東 瀏覽:166
淮南化建醫院入職體檢多少錢 瀏覽:402
運城都有什麼養老院 瀏覽:217
2018年90歲郭蘭英 瀏覽:272
老年痴呆的辨證論治 瀏覽:980
重陽節紙菊花 瀏覽:54
去醫院全面體檢會檢查哪些項目 瀏覽:157
成都佛教養老院 瀏覽:235
2015老年人最喜歡的地攤便宜貨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