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長之間的交流內容
一、家長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於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順其自然。
二、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獨立性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孩子放學一回家就先去寫作業,然後才吃飯,從一年級就養成了這個習慣,然後漸漸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習慣成自然
三、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孩子寫作業時盡量不要打擾他,讓他有個安靜的學習氛圍。也不要開電視、玩電腦。我家孩子從五年級就已經不交閉路了。只有在寒、暑假期時間才交。這樣他就能安下心來學習
四、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加以表揚。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閃光點,就看你平時的觀察。不要一味地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比較,這樣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從一年級開始不管是大、小考試,成績下來從沒有對孩子施加壓力,每次都是給予孩子信任和支持的眼神。
考好不能驕傲,繼續努力、加油;考不好幫助他們找原因、找方法。我記得上學期期中考試不太理想,接下來的時間每天回來練習、補課,從三年級的數學開始一直到六年級的題,除法不對,解方程不會,這些都有待於熟練,而且做的題多了,見到的題型也多了,平時能熟練地操作了,把握,到考試時會得心應手。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時表揚,同時,也要針對性地指出不足。
⑵ 你和父母談心都會談哪些內容
人到中年的我在外地工作,父母都已年近古稀,因為故土難離,他們始終生活在老家。我一年(有的時候兩三年)才能回老家一次,去看望父母,陪伴他們一段時間。說來很慚愧…
還會說起其他兄弟姐妹,工作和家庭的一些事情。有時還會談論家族其他長輩的家庭,還有左鄰右舍,以及從小和我一起長大的玩伴,他們現在的一些事情等內容。都是一些家常里短的事情。
⑶ 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應當跟孩子溝通哪些內容
當孩子與你共享她的心態及情況時,做家長的一定要用心聆聽。隨後再問一問孩子下面有哪些要求及學習上,工作上的安排,對孩子有效的要求家長要立即達到,隨後再對孩子的方案安排,給一點提議及規定,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一般都是會認可家長提議及規定。小一點的孩子家長能夠給孩子做一下安排,但要徵求孩子的允許,和孩子商議後明確,孩子和家長的交流才會更合理,更暢順!父母對孩子不可以一味趾高氣揚,不可以總是就訓斥,彷彿成年人自身大多能一樣,那對孩子發展是不好的。
⑷ 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心內容
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心內容
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心內容,孩子和家長的溝通是非常的重要的,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敞開心扉和自己來一場交談,這樣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那麼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心內容呢?
一、怎樣和孩子溝通談心
1、擺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懂得東西多,閱歷豐富,自然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雙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了,才能真心換真心。
2、學會換位思考。
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或者出什麼狀況了。作為家長,都會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在談心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靜下來,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場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說你呢?你希望他們怎樣說,你才願意接受了……這樣適當地換位思考後,很多事情就很好解決了。
3、掌握好談心的語言技巧。
有的父母在與孩子談心的時候,喜歡使用說教式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其實很多小孩子都喜歡於父母通過一個故事,或者舉一些例子的方式,這樣更形象,而且更能懂。因此,家長在溝通上是不是可以變化一下?
4、明確談心的目的。
當然了,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作為父母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目的性。比如說,了解孩子的近況,或者想知道孩子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孩子犯錯了,想知道這其中犯錯的原因……只有帶著目的,或者說是解決問題的談心才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
5、不建議使用打罵或者比較去談心。
有的家長在和自己的孩子談心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打或者罵,這都是很不好的談心方式,這樣更多帶來的只是孩子不願意和你交流,或者一些叛逆性格的形成。
二、家長如何和孩子談心
1、敲門磚式提問
這種提問方式主要是為了引起孩子的敘述,比如:「你的`觀點是……?」然後,停下來等孩子說。其特點是你問孩子一句話,留足夠他或說話或抗議的時間,你需要的信息也就反饋回來了。
像這樣的提問還有:「那你覺得……」「你感覺……」「你以為……」「你認為……」「後來呢」「到底是怎麼回事?」等等。
2、體貼式提問
比如:孩子說他很煩,並說了一大堆對朋友和學校不滿的話。那家長可以這樣問他:「同學們為什麼不理你?」「你學習有什麼困難?」「你希望媽媽怎麼幫助你?」「你還有什麼要求?」
3、重點式提問
對談話中的重要部分提出疑問:「你說根本沒有希望了是什麼意思?」「你真的要放棄比賽嗎?」「你是什麼時候發現開始出現這種情況的?」
4、重復式提問
當孩子對你說了許多事情和他的想法之後,你可以說:「你看我理解的對不對?你說得是不是這么回事?」主要是為了確認,同時傳遞理解和關懷,理清談話的內容。
5、選擇式提問
「要獨立完成呢?還是讓老師再給你找個搭檔?」「你看是自己復習呢,還是讓表姐幫你復習?」「這件事情你是自己向老師講,還是媽媽去和老師說呢?」「你是因為他不幫助你而生氣,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而自責?」這樣問話的好處是,你已經把孩子回答的答案圈定了,孩子大多會從中選擇一個,不會提出否定的回答。
家長與孩子談心的方法
交換小秘密
告訴孩子,你願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分享給他,但他也必須把自己的小秘密分享給你。孩子會覺得分享秘密很好,也許把更多心裡的事情告訴你。
對孩子多點關心
無論工作多麼忙碌,自己的心情多麼不好。但每天都要抽點時間專心的陪孩子,一定不要孩子覺得父母冷落了他。要給孩子多點關心和愛。
不對孩子有所保留
如果孩子問你問題,不管什麼問題,你答的上的,和答不上的奇怪問題,都要回答孩子。而不是遇到不想回答的問題,就大吼一聲孩子,把孩子壓制住。
徵得孩子的同意
比如說要給孩子買衣服,或者是其他東西。都是要自己做主了。都要先讓孩子看下,問問他的意見,做為參考,這會拉進你和孩子你心理距離。
不要阻止孩子說話
孩子又時喜歡模仿著動畫片中的人物說話,亂七八糟的亂說一通。父母不要阻止孩子說話,孩子想說什麼就什麼,讓孩子暢所欲言,孩子在你面前才會有什麼說什麼。
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
不要在孩子面前老是擺出一副,必須聽我的態度。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做好朋友,不要讓孩子對父母除了敬重就害怕,而是要孩子從心底喜歡和父母在一起,和父母交流是一種快樂。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
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贊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⑸ 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應當跟孩子溝通什麼內容
當孩子和你分享她的心情及狀態時,做家長的一定要認真傾聽。然後再問問孩子接下來有什麼需求及學習上、作業上的安排,對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長要及時滿足,然後再對孩子的計劃安排,給一點建議及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認同家長建議及要求。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下安排,但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和孩子商量後確定,孩子和家長的互動才會更有效,更順暢!父母對孩子不能一味居高臨下,不能動不動就訓斥,好像大人自己多能似的,那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⑹ 家長與孩子的談心內容(要短點的)
談心是家長的課余作業。通過與孩子談心,可以直接獲取大量信息,為正確教育孩子提供依據;通過談心。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得以加深,增加彼此信任感;另外,談心也是解決孩子思想問題的重要手段。 ??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把「心」談好。同一主題,同一內容,不同的人進行談心,效果卻大相徑庭。有的人很善「談」,一談就靈,問題迎刃而解;而有的人卻不善「談」,一談就崩,問題越談越僵。這里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掌握談心的技巧,尤其是談心的語言藝術。?? 1、要有說理性?? 同孩子談心,首先要具有說理性。因為談心是人們運用語言來表述事實真相,表達個人認識。藉以交流感情、明辨是非、統一思想的一種形式。因此。「理」便是談心的靈魂所在,如果缺乏說理性,也就失去了談心的意義。?? 說理要注意情理的交融。成功的教育是「三分含情,七分敘理」,所談的內容必須「寓於情理之中」。如果只強調「動之以情」。就如同一個果實只有誘人的色彩,但是缺乏實實在在的內容;而若只局限於 「曉之以理」,又恰似一個肥大的果實,但是色彩黯然不能引起孩子興趣。只有做到情中喻理、理中生情、情理交融,才能使談心更有魅力。??說理還要注意運用辯證法,提高藝術性。一是應考慮孩子文化、情趣、性格、經歷的不同,在解決思想問題的時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內向少語的孩子,語言要柔和婉轉;對性格直爽的孩子,要開門見山;對領悟力較強的孩子,要以理釋事;對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應以事悟理。二是考慮事與事之間情節、性質、因果關系的不同,遇事冷靜分析,具體處理,不能千篇一律,凡事一個調子。三是考慮到孩子的思想問題的形成與解決有其特定的條件,因此要潛心研究,選擇解決問題的契機,有的需提早打「預防針」,有的需當機立斷,有的需繼續等待,水到渠成。只有抓住機遇,因勢利導,方可事半功倍。?? 當然,說理還一定要緊扣主題,抓住重點。談心不能游離在主題之外,或輕重不分,中心不明,更不能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半天說不到點子上,讓人不知你葫蘆里到底賣啥葯,甚至產生誤解。?? 談心過程中,家長應避免浮躁情緒。談心前就必須對各種情況有所估計,對談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相應的對策,做到成竹在胸。即使孩子發了滿腹的牢騷。講了一通刺耳的話。也不要輕易批評,更不能發火,以防發生沖突;對於棘手的問題,要有耐心,這次談不成下次再談。?? 2、要有感情色彩?? 談心既是情感的交流。又是思想的交流,「通情才能達理」。因此,要使孩子能夠自覺地接受所談的思想內容,情感的激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調動孩子積極的思想意識。?? 情感表達要講究真實,只有真實的感情,才能與孩子實實在在地交心。交心就是坦誠相見,不拐彎抹角,不敷衍應付;交心就是講心裡話,不說套話,這樣才能談得誠懇,談得真切,不管什麼分歧和矛盾都能解決。但是感情的表達還要恰如其分,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不能因感情的過分流露使語言出現疏忽或不當,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矛盾。 ?? 3、要有幽默感??幽默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談心時,把嚴肅認真的內容同詼諧有趣、生動活潑的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於打破尷尬的場面,緩和緊張氣氛、縮短人際距離,消除感情隔膜,調節引導情緒等,都有著特殊的作用。它能以善意的微笑、委婉的勸誡、含蓄的批評來代替抱怨和指責,避免各種條件下、各種環境中無謂的爭吵,進而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另外,應注意到幽默不是談心的目的,它只是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
⑺ 跟父母談什麼
我和我的父母每天聊天的話題都是今天的天氣怎麼樣,今天他們忙不忙,他們有沒有想我,他們最近累不累,這些話題。
一般我和父母聊天都會聊一些我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還有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煩惱,因為父母總是會給我指點迷津。
聊一些父母時代的事情,時代來不斷的變遷,也許正如人所說的那些,父母的觀念陳舊與當今的思想不一致,但我們在聊時可以聊一些父母那年代的事情,一來可以多了解一下那時的歷史,二來也可以多了解一下父母的事情。
我一般跟父母聊天的時候都會聊我上班的一些事情,或者是家裡面的一些事情的,都不會去聊其他的事情吧,這樣子的話就能讓他們更了解我的生活。
都會聊一些家常話,和父母噓寒問暖,分享自己在生活里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還會聊一些有關自己今後發展的問題。
⑻ 作為家長想問一下在生活中與孩子平時交流的話題有哪些
引言:作為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溝通,與孩子交談,這是父母與孩子溝通感情,加深對孩子學習,生活,思想情況了解的好辦法。作為父母,在平時與孩子交流時,可以問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作為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的交流十分重要,可以選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七弱點同時也要注意,在平時要十分關注孩子的傾訴。
⑼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內容
1。溝通沒有秘訣,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裡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為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盡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沖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⑽ 幼兒園新生家長溝通內容有哪些
幼兒園新生家長溝通內容有如下: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做起,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2、讓孩子的作息規律逐漸向幼兒園靠攏。很多孩子在家的作息很不規律,剛上幼兒園時很不適應,中午睡不著,下午困得難受,小孩子就會鬧情緒,活動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3、宣傳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讓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今後工作中的配合和支持。
4、提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在家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往,並對孩子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過多干涉,不偏袒,讓孩子們自己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學會與人交往,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5、不要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