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什麼樣的父母最容易成為子女負擔

什麼樣的父母最容易成為子女負擔

發布時間:2022-12-24 17:52:15

Ⅰ 人到晚年,容易把父母當累贅的子女,無非就是這幾種

人都有一老,無法避免。

老了之後是一個逐漸衰弱的過程,不管自己年輕時多麼強大與精力充沛,時間總能改變你的模樣,變成自己都無法從鏡子當中認識的樣子。

咱們國家的老人,老了之後都有一種想要依靠兒女養老的想法,但現實生活當中,這種想法也不是那麼輕而易舉能夠實現的。

人到晚年,容易把父母當累贅的子女不在少數,分析起來,無非就是以下這幾種而已。

一起來看看吧,應該至少在教育子女及如何安排自己晚年的生活方面,對大家有個警醒與提示作用。

首先容易把父母當累贅的子女,是那種從小到大嬌生慣養、被父母用愛與關心「慣壞」的人。

因為父母在將所有無私的愛與奉獻傾注於自己孩子的身上之時,忘了告訴對方:這是情分,不一定完全是本分。

父母照顧子女的義務只維持到他們成年就已完成,之後所有無怨無悔的付出,都是一種無私與慷慨的贈予。

從小到大都理所當然接受父母在精神、金錢、物質、生活方面的照顧與支持,這樣的孩子會誤認為這就是對方一輩子需要完成的責任與義務。

自己作為孩子,只需要照單全收便好,根本沒有也需要回饋與報答父母的這種意識。

而且在接受父母給予自己的所有的同時,他們還會因為不符合自己全部的期待而不滿。

所以,很多父母一直在自我感動,等著孩子對自己說「感謝」的時候,孩子內心卻認為自己成長過程當中受盡委屈,在等著父母對自己說「抱歉」!

試想想,一個認為父母欠自己一整個人生的孩子,在發現對方年老體衰,不再有能力像從前那樣照顧與幫扶自己、反而需要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去照顧他們的時候,怎麼可能不會視對方為累贅?

另外一種有可能視父母為累贅的子女,是那種家庭當中無地位、「無法管事」的人。

這種人無論男女都好,在成年之後有了自己的婚姻與家庭,因為性格或能力的關系,處於婚姻當中的弱勢群體,對伴侶壓制與領導毫無反擊之力,在自己的家庭當中沒什麼話語權與決策權。

對於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伴侶的長輩,其實大家也明白,關系一般也就不會那麼無限親近。

假如夫妻地位勢均力敵,又或者自己的伴侶在能力、個性方面非常出眾,可能對方還會有所收斂與顧忌,會因此而對對方的父母禮讓三分。

但越是懦弱、能力欠缺的男女,越容易被自己的伴侶從各方面壓制。

如果另一半明顯不願意承擔為對方父母養老的這種責任的話,那麼就算從法律上來講,作為直系親屬的子女有贍養父母的責任與義務,他們也因為說服不了自己的另一半,而畏難。

也因為這種畏難與為難,會在不自覺之間將父母看成是累贅、是負擔、是有可能影響自己婚姻出現問題的不安因素。

最後一種有可能會將父母視為累贅的子女,屬於那種自身無能、害怕麻煩的人。

因為父母歲數大了,生活方面需要照顧;身體方面容易時不時生病,吃葯打針住院什麼的,都需要花錢。

答應接受贍養高齡的父母,本身就意味著你在金錢、物質與經濟能力方面必須有某種程度的積累,這樣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時候尋求外援:比如請專人陪伴與照顧之類的。

如果經濟方面的壓力與勞動力方面的壓力雙雙壓到對方的頭上,可以講,他們的心理可能真的承受不了。

因為現實生活當中那些上面有老年痴呆或癱倒在病床上生活無法自理的父母的中年人,真的過得很苦。

錢方面充裕、時間充足情況還好一點,但假如自己還需要依靠上班拿那麼一點薪水過日子的話,那麼可以想想看,哪個單位會允許一個中年職工動不動就請假回家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

情與責任是一方面,生存危機卻迫在眉睫,他們不視自己的父母為累贅,也是不現實的。

結語:

咱們國家已經進入老年化的 社會 了,所以如何解決老年人安全養老這個問題,已經擺在了很多人的面前,不容逃避。

從最理想的情況來講,就是子女兒孫孝順,父母們能幫著子女安度晚年,順順利利走完人生最後的時光。

但現實情況並非這么樂觀,很多老年人就算自己想依靠子女養老,可也不是那麼容易達成所願,不得不改變觀念、另尋方法。

其實怎麼講呢?對子女有期待的同時,也得充分做好萬全的准備才行。最好自己有能力、有閑錢應對養老的問題。

老人可以住得離子女近一點,達到子女能就近照顧、但不必生活在同一屋檐底下的這種最佳效果,可能會比較務實一點。

再就是收入方面不錯的話,也可以用找保姆的方式解決家務方面的瑣碎事情,不必耽誤子女的工作。

子女如果只需要回家探望一下父母,不會干擾到自己正常的生活與生存發展的話,雙方的關系又會融洽許多。

退一萬步來講,實在不行,還有養老院之類的機構可以選擇。

當然,這是最後迫不得已的一種方案。但總好過將全部的期待全都放在子女身上,但對方卻完全不想接受、不想善待老人,晚年境遇極其可悲要強得多。

-END-

Ⅱ 到了晚年最易拖垮子女,通常會是哪幾種父母呢

我認為是那種非常自私的父母,他們總是想要兒女對他回報,並且還不知足的這種父母,拖累兒女。

Ⅲ 人到老年了,什麼樣的父母最容易拖累子女呢


身邊很多上了年紀的長輩經常抱怨,要不就是孩子不孝順,給錢太少,要不就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自己幾十年的撫育之情,對自己的生活很少關心,甚至電話也沒給幾個。

說實話,這些長輩的抱怨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卻有一點沒有做好,那就是不懂得“體諒”別人。要知道,自己也是從成家,育兒,立業這些個繁雜的階段過來的,就應該有“設身處地”為後代著想的心。

一個老人,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幫後代多少,而是要明白“體諒”的可貴。能自己做的事兒,少勞煩自己的兒孫後代;能每天鍛煉,就多去鍛煉;能睡好喝好,就不要管後輩太多的事兒,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給他們自由做事的空間。

Ⅳ 什麼樣的父母,晚年容易「拖累」子女,被孩子嫌棄也很正常嗎

父母與孩子本該是全世界最親密的人,幼年的小孩,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爸爸媽媽老年生活也需要依靠小孩渡過。但是,也有一些父母與孩子也會產生非常大的芥蒂。

假如是下列種類的爸媽,就別指責孩子就會嫌棄你了,先糾正自身才可以

1.偏心的父母連累小孩

大家都看過電視連續劇《歡樂頌》,樊勝美畢業後,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人還長得非常好看,可是,便是因為他的家中連累,她沒有合適的目標,自己生活又被拖累得一塌糊塗。這樣的狀況,跟她那一對偏心的父母有著直接影響的。

總有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就會有不一樣的工資待遇,他們會覺得閨女就應當理所當然地協助孩子,由於孩子才算是自己家人。也有的父母覺得,小朋友們是親手腳,一個擁有前途,協助另一個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你有錢了也應當給哥哥或是小弟,互幫互助是應該的。

兄妹中間是能夠互相幫襯,可是,爸爸媽媽這種語言暴力是不正確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應為自己生活承擔,而非藉助爸爸媽媽或是兄妹。大家對小孩也要盡量少管一點,讓她們自立自強才是重要的。

2.虛榮愛面子的爸媽,給小孩生產製造壓力

還有一類爸爸媽媽,從來沒想過自身有哪些前途,都不會經過努力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她們把自己的期待都寄予孩子身上。當自己有一點點造就,她們便開始驕傲自大下去,四處吹捧小孩咋樣了得,也會做一些虛榮的事,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虛榮愛面子的爸媽,通常僅僅想起自己的臉面,給小孩造成一些困惑,提升小孩的壓力卻不自知。

3.自私自利的爸爸媽媽,從不為考慮周全

如果是一個正常的人,會對自身未來的生活有一定的方案。例如,年輕時多拼搏兩年,攢一些錢,等未來並沒有掙錢能力時,取出來用。有計劃的人,老年生活通常都是比較幸福的。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從不為以後准備,她們過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狀態。生小孩的目的就是養老服務,反正年紀大了,大家就需要管我。有著自私自利的爸爸媽媽,是孩子可悲,它們從不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只能享有自己生活,就是孩子沉重負擔。

Ⅳ 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

家,是什麼?家是一個人遮風擋雨的地方,是溫暖的港灣。可對有的人來說,家並不是美好的存在。《原生家庭》一書里說到: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則是恐懼、仇恨或負罪感。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孩子的心靈財富,來自父母表裡如一的愛與持之以恆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作為父母,願你用自己的愛,澆灌孩子健康成長。

Ⅵ 到晚年會變成「坑小族」拖累倒子女的父母,是哪3種類型

俗話說「養兒防老」,但這句話在現代這個社會慢慢的不再適用,隨著思想不斷的升級,老了後不指望孩子養自己的呼聲越來越高,特別是有知識、有思想的父母們,在年輕的時候就不斷的努力賺取自己的養老金,以免在老了後要孩子撫養自己,「拖」了子女們的後腿。



1、堅守自我原則

面對只知道索取的父母,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立場,理智判斷哪些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哪些是無理的索求,盡量少參雜情感在裡面。

2、堅定拒絕

面對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堅定地拒絕,這是最好的抵制方法,或許拒絕父母會頂受很大的壓力,他人的不理解、謾罵,自己內心過意不去,但也要記住,自己的底線堅決不能被突破,如果不懂得拒絕,痛苦的是自己和家庭。

3、活出自己

不管遇見多大的爛攤子,都要努力先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過好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生活好的前提下,才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的幫助父母和兄弟們,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做主,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孩子對父母都應心存感恩,對撫養父母時不會產生「拖累」自己的這種想法,所以他們會用盡全力的去孝敬父母,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到父母,給父母一個舒服的晚年,但父母們在年輕時,千萬不能大手大腳的花錢,多為自己的晚年做准備,做好自己,不讓自己「拖累」兒女們,同時也不排除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所以,靠自己總是舒心的。

Ⅶ 人到晚年,這三類父母最容易成為坑小族,拖累子女卻無能為力,你覺得對嗎

在人類的情感規律中,我們愛自己的孩子,遠遠勝過愛自己的父母。

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兒時的模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在孩子的眼中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唯一。

此時的孩子也已為人父母,大部分時間都分配給了自己的小家和子女,已經沒有過多的精力陪伴在老人身邊了。

Ⅷ 遇上哪4類父母,是一個孩子「最大的不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可見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身在一個好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將來會是“最幸福”的,好的家庭教育,不代表要多麼有錢,而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快樂。

Ⅸ 人到老年,什麼樣的父母愛最容易拖累孩子

高曉松說:

“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軟肋,父母一輩子都為了自己的孩子。”

年輕的時候,父母是孩子的依靠,孩子也是父母的軟肋,但是如果一個父母到了老去的年齡,就會發現自己也會成為孩子的軟肋,自己也會依靠孩子。

父母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從未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孩子問父母要錢的時候,還會理直氣壯,父母沒有經濟來源的時候,孩子也不會為了父母的事情煩憂。

然而,當一個人老了,你就會發現自己如果經常生病,你會害怕自己連累到你的兒子和女兒;如果你沒有經濟來源,也沒有醫療保險,更沒有養老保險,這時候你也會想到兒子,女兒都被你連累了。

一個人到了老年,身體如果不好,會拖累孩子;人到了老年,沒有經濟來源,可能會拖累到孩子。

有的人身體很好,也有經濟來源,這對於自己和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有的人身體不好,但是有經濟來源也是可以過的;老人沒有經濟來源,但是身體很好,還會幫家裡做很多的事情。

就怕有的人身體又不好,又沒有經濟來源,這對於自己和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鍛煉好自己的身體,老了之後才不會受罪和連累孩子;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存一點養老錢,這樣的話到了老年才不會讓孩子和自己為難。

Ⅹ 人到晚年,到底什麼樣的父母最「拖累」子女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父母變老的?是偶然之間看到父母頭上的白發,還是看到父母無法接受時尚潮流?雖然變老是一件再正常不過事情,但真正面對的時候,還是感覺無法接受。

畢竟我們早已習慣了依靠父母的日子,就算是自己成家立業,但一想到家裡的父母,還是會有一種莫名的踏實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當父母變老後,最害怕拖累自己的孩子

總是挑三揀四的父母。我們對於老人的標簽,通常是慈眉善目、慈祥有加,到了這個歲數的老人,已經對生活無欲無求,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就是最大的勝利。

但有些老人就截然相反,他們會倚老賣老,依仗著自己年歲已高,周圍的人都要尊敬自己,愛戴自己幾分,就會變得一場尖酸、刻薄,別說是陌生人了,就連自己的子女都接受不了。

閱讀全文

與什麼樣的父母最容易成為子女負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交25年社保50歲退休能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542
80碼能穿到一歲半嗎 瀏覽:706
老人突然腳腫無力尿少怎麼治療 瀏覽:473
孝順父母的孩子嘴型 瀏覽:758
贍養父母一個月多少錢為標准 瀏覽:386
體檢空泡蝶鞍是什麼意思 瀏覽:272
中牟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103
老年痴呆自殺 瀏覽:731
孝敬父母的日記30字 瀏覽:894
小學重陽節調查問卷 瀏覽:209
老年人費用如何承擔 瀏覽:185
退休教師漲工資2016年新政策山東 瀏覽:166
淮南化建醫院入職體檢多少錢 瀏覽:402
運城都有什麼養老院 瀏覽:217
2018年90歲郭蘭英 瀏覽:272
老年痴呆的辨證論治 瀏覽:980
重陽節紙菊花 瀏覽:54
去醫院全面體檢會檢查哪些項目 瀏覽:157
成都佛教養老院 瀏覽:235
2015老年人最喜歡的地攤便宜貨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