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判刑了對父母有沒有影響
法律分析:對父母沒有大影響。判緩刑對於子女有一定的影響。只要受到刑事處罰的,將來對本人、子、孫等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將來後代要到國家保密性單位、高級軍事部門、外交部門等單位工作,就有可能因為政審不合格而不被錄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人員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一)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的;
(三)被開除公職的;
(四)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
(五)有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
❷ 成年子女犯法父母的悲傷
其實父母如果看到女子犯法了,應該是真的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吧。畢竟培養長大成人不是希望有多麼出人頭地但是最起碼不能傷了父母的心啊,感覺會有一種白培養成人的一種心痛。
❸ 成年子女犯法父母有責任嗎
法律分析:父母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18歲的成年人已經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了。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❹ 兒孑犯罪父母該怎麼調理心情
1、帶領孩子主動自首,如實交代罪行
自首,即在孩子犯罪後,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前,主動投案如實交代自己的罪行的行為。自首是我國刑法規定的從輕量刑情節之一,直接關繫到量刑是否從輕的問題。因此,自首是避免東窗事發、減輕刑罰的最好途徑。
當然,不是自己主動投案,而是已經被採取了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也成立自首,對於所供述的罪行仍然可以考慮從輕處罰。
2、收集並保留有利證據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被迫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是初犯、偶犯,或者自己與整個犯罪活動沒有密切聯系,那就請一定幫助孩子收集保留好能夠證明相關情況的證據,並及時提供給公安機關,這些證據就是你保護孩子最有力的工具。
3、立功贖罪,爭取從寬處罰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受外界因素影響,若能夠及時抓住立功贖罪的機會,則有可能減輕甚至免除處罰。如果是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現又有自首情節的,甚至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所以,明白如何幫助孩子立功贖罪,非常重要。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犯罪
1、強行索要財物。《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強拿硬要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構成尋釁滋事罪,要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表現,發現孩子有來歷不明的物品,一定要問明原因,如果是強行要來的,一定要讓孩子及時退還,並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絕對不能放任不管。
2、因打架斗毆而引起的傷害。對於孩子與別人打架,有些家長會不以為意,認為小孩子打架不是大事;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能打贏別人才算厲害,這都是不正確的觀念。對於孩子的打架行為,家長應當重視,不能放任不管。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下手不知輕重。當家長發現孩子之間有矛盾,有打架斗毆的行為時,應當及時引導,耐心和孩子溝通,問明矛盾產生的原因。給孩子講道理,讓他們認識到打架是違法的,甚至還有可能構成犯罪。當孩子自己無法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時,建議家長可以出面與對方的家長溝通協商,雙方都從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各自對子女進行教育,化解相關的矛盾。
3、小偷小摸的盜竊行為。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為,必須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必須及時停止這種行為,並返還財產。告訴孩子小偷小摸如果不制止,以後可能會引發更惡劣的犯罪,並及時教育孩子改正惡習。
孩子犯罪之後家長可以心疼、打罵孩子,但不要去包庇、掩蓋孩子的行為,孩子必須要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家長要教會孩子承擔責任。對於孩子犯罪家長該怎麼樣去處理這類的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應該要找專業
❺ 子女犯罪會連累父母升遷嗎
子女犯罪多少會影響點父母,但是不是決對的,國為子女已成人犯罪的路是自己走的,但是對父母名聲會有影響,父母的升遷是父母的工作能為所決定,與子女無關。
❻ 父母如果犯了罪的話,可能會給子女造成哪些影響
父母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包括他們性格的養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認知、還有個人行為的形成等等!家長在子女心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3.家長犯罪,對子女處對象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子女在談戀愛的當中,如果對象聽到自己的父母曾有過犯罪的歷史,也會嫌棄他(當然排除個別思想上開通的人),會介意未來公婆的「黑歷史」!所以說,無論是誰,無論是什麼年紀的人,都不應該是犯罪,不應該觸犯法律的底線!每個人都應該遵守法律,多考慮一下家人,多為子女著想,也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人生短暫,不應有污點!多看書,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出來走走,接觸更多的人和事!使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❼ 成年孩子犯法父母怎麼辦
成年孩子犯法,父母怎麼辦的話,既然他都已經成年了,他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父母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❽ 子女犯罪,父母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是未成年人,依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監護人應承擔民事上的責任,其餘措施相關法律暫未做出規定。
如果是成年子女犯罪,則要區分兩種情況:
(1)當一個人符合法定年齡,又有獨立行駛權利和義務的能力,他就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受到法律的制約,所有違法行為都必須自己承擔所有法律責任。
(2)當一個人符合法定年齡,但卻沒有獨立行駛權利和義務的能力,例如精神病等重症,則需要負賠償責任。
(8)兒女犯罪了父母會感到怎麼樣擴展閱讀:
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這一部分人。
根據我國《刑法》「罪責自負」原則,未成年人犯罪應由其獨立承擔刑事責任,父母不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造成國家、集體、他人經濟損失的,根據《民法》相應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護人承擔全部民事賠償責任。
父母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負有相應的道德責任及對未成人的成長負有的法定監護責任,如父母怠於行使監護責任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013年1月1日實施的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此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1、曠課、夜不歸宿。
2、攜帶管制刀具。
3、 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❾ 子女犯再大的錯,父母如何教育
子女犯罪,他的錯,父母,只能用說服教育他,也不能對,對子女太嚴了,如果孩子出錯了,一定要束縛力來說服孩子,他不聽是他的事情,要不受法律責任的,咱們一定要遵法守法,不能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是一個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