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是剛上大一的女生,每個月向父母要4000塊錢的生活費算多嗎
我冒昧的問一下,你上的是清華還是北大?從你所說的看出,你是剛上大學的新生,你為什麼要向父母要這么多錢,在你的心中4000元是什麼樣的概念,才使你很輕松的脫口而出4000元。父母把你帶到這個實界上來不容易,辛苦把你養大,上小學、初中、高中、這十幾年付出的一切你沒有看到嗎?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而你確實很爭氣,考上了大學。但是你一隻腳剛踏進大學的大門,腦子就有問題了,現在4000元,有些人每個月的工資才4000元,你要這么多錢幹嘛?醒醒吧,想想可憐的父母吧,他們每天辛苦奔波只為了供你上學,而你這樣獅子大開口無異於給他們心上插了一把刀,讓他們感覺既心痛又無奈。希望你正視自己,做一個懂事的大學生。
如果你家裡有礦,你隨便怎麼折騰都可以。如果你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你讀大學一個月要花4000塊錢,就是在敗家。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剛畢業沒多久。我讀的是一個211高校,學校食堂飯菜那真的是物美價廉。
正常情況下,如果只是吃飯,一個月1000塊錢足夠了。
如果還有其它的開銷,一個月2000塊錢也足夠。
那有沒有一個月花五六千、甚至上萬的?
有。
但是,她們都是富裕人家。不是家裡做生意的,就是公務員家庭。普通人,和她們比不了。
我讀大學的時候,寢室四個人。
老三家裡是做房地產的,資產上億。他平均一個月要花一兩萬,銀行卡里長年有六位數的零花錢。
老二家裡是公務員家庭,一個月也有三四千塊錢的生活費。
老四家裡,普通人家,一個月只有1500塊錢。
我最慘,因為我剛讀大學沒兩個月,爸媽離婚,誰也不給我打生活費。
平日里星期三、六、天沒課,我都在外面給別人發傳單。那時候是一百塊錢一天,一個星期可以掙三百塊錢。
這三百塊錢,就是我一個月的所有生活開銷。
大一寒假,別的同學都開開心心的回家,我卻在德克士後台做CK,對著兩口油鍋炸雞翅。
輔導員給我申請了一個學期兩千的生活補助,然後我空閑的時間就去兼職,寒暑假就打工掙學費。
大學四年,我就是完全靠自己熬過來的。
後來聽輔導員說,我們院系很多同學,大學四年都是沒花家裡一分錢。
只要你不懶,辛苦一下,養活自己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大學校園,那就是相當於半個 社會 ,形形色色的都是誘惑。
我班裡有個女同學,長的挺漂亮的。她家庭環境一般,從大一下學期開始,突然生活變的豪橫起來。
衣服鞋子,全部都是名牌。包包首飾,全部都是名牌。用的手機、電腦,全部都是五六千以上的。
她哪裡來的這么多的錢?
每到星期五的晚上,都會有人開車過來接她。然後星期天晚上才回來,星期一上課,絕對病怏怏的,沒有一點精神。
專業里很多女生,天天都在背後說她。然後輔導員,也找她談了幾次心,但是沒什麼效果。
大三的時候,她突然住院,宮外孕動手術。
然後我們專業的同學,輪流在醫院照顧了她一個多星期,才好轉出院。
看她躺在病床上,可憐楚楚。渾身都是病,也不敢和家裡父母說。我們輔導員,直接被氣哭了(研究生剛畢業沒多久)。
她出院後,就安穩了兩個月的時間,然後又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
後來很多人就說,她真的是沒得救了,遲早有一天把自己作死。
大學里,害人最深的,莫過於攀比了。別人一個月花一兩萬,那是別人家有錢。你家庭環境一般,就只能過普通的生活。
你強行要過奢侈的生活,只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大學四年,正常的生活,正常的 娛樂 活動,正常的消費,一個月2000塊錢足夠。
如果你每天想著的都是,怎樣去玩,怎樣穿著打扮,怎樣花錢。莫說一個月4000,一個月4萬都不夠。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只會越來越大。
等到你畢業的時候就會發現,大學四年除了花了幾十萬以外,啥都沒有。
我畢業的時候,銀行來學校招生,條件特別的簡單,就是沒有掛課記錄。
就這種簡單的條件,直接刷下來一大批的人。
大學畢業後,混的不好,怨不得 社會 ,只能怪自己。
現在賺錢真的不容易,有多少家庭,一年的收入也才兩三萬塊錢。你一個月花四千,加上學費,一年就五六萬。
普通家庭都滿足不了你的消費。
好好讀書,別去攀比。等你畢業的時候就會發現,大學四年的辛苦努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說呢,感覺有點兒大言不慚。盡管不知道你的父母每月能掙多少錢,但即便他是一個富翁,你每月向父母索要生活費4000也太奢侈。這樣的青年人即使大學畢業,也是一個不知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的好青年。那也一定是一個只知享樂,奢華,享受的無用之才。
不多,以後你父母也每個月向你要4000元生活費。連續要四年。
4000太少了,買衣服、買化妝品、去夜店、去酒吧、去Ktv、同學聚餐、逛街購物、交朋友等哪夠啊,至少也得50000萬啊,寧可讓父母累駝腰,也不能虧了自己,一定得好好享受!
你是剛上大一的女生,每月向父母要4000元生活費,你父母每月收入多少?你們同宿舍2000一8000元,你還是個中間數。
至於父母給多少?多不多要以父母收入來衡量,你不掙錢不知柴米貴,這個數夠農村孩子上大學,四個人的生活費用了。
求學時代的生活費用,應該適量省著點花,不能向更多的人攀比,希望你為父母多著想,他們的錢來之不易,一切以求知學習為重才是真。
別人的孩子我不知道,我兒子大學是一個排名不靠前的211大學,全國100之前的學校,每月他1500元,我問他是不是太省了,他說夠用,除了吃飯沒啥買的,我和他媽一個月給他5000元對我倆的生活絲毫不影響,可是我家這孩子就不花,每學期還得點獎學金,雖然獎學金不多,畢業了就1萬多,他也不花,他大學就是吃飯買點書,我有時候納悶女孩一個月4000塊錢都幹嘛了?
孩子不管男孩女孩?不要攀比,人家花多少跟你沒關系?你得看你父母的收入,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從小到大總想吃好的穿好的,你知道父母供你上學不容易,現在錢多難掙啊,不要拜金人家用蘋果13你就跟風,這樣很不好的,好自為之吧孩子。
您好,如果是父母收入較高,這個錢或許未必算多。但由於不了解您的家庭收入如何,所以我就站在普通家庭的角度來說吧。如果是父母在體制外,且收入加起來6000到8000,那麼這個一個月要四千生活費是比較高的。因為父母畢竟也要生活,他們把你供上大學之後,本來他們可以放鬆一口氣,但是如果你要是再需要一個月4000的生活費的話,那麼這就會無形中增加他們的壓力。通常上大學的孩子,父母的年齡可能都要40多歲以上吧。40多歲這個年齡,如果是在普通家庭體制外這個層面來說的話,可能還是面臨著被炒魷魚或者是被裁員的這樣的一種風險。這個時候父母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一邊要交比較高昂的學費,一邊要給孩子生活費,同時他們的父母如果年老體衰有病纏身的話。還需要相應的經濟支持,醫療支持。並且父母還在考慮為你畢業之後,在至少省會級別的城市上要富的起一個首付。這些都是很大的經濟支出,所以說作為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來說,在大學期間一個月,包括自己的生活費伙食費,2000就差不多了。平時盡量不去和誰誰去攀比,同時呢,有機會的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職,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作為剛上大一的女生,你覺得自己每月應該問父母親要多少錢好呢?
這個事外人還真不好說,因為大家說的都是通常情況,可能不一定適合你。就比如說吧,現在的大學生通常應該問家裡面要多少錢呢?如果是一線城市,大致每個月應該在1500 2000塊錢左右,而如果是在二三線城市的話,大學生生活費應該1000 1500塊錢就差不多了。
可顯然,這樣的回答,你肯定是不滿意的,也是不符合你的要求的。所以,到底應該問父母親要多少錢,還是要根據你家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你完全沒必要來問網友。
具體到你想每個月問父母親要4000塊錢,到底算不算多,個人覺得,或許很多,又或許並不多。
比如說,如果你家裡是億萬富豪、是億萬家庭,是開金礦的、開銀行的,那你要多少都行啊,別說是4000塊錢一個月了,你就是問父母親要四萬塊錢一個月也行的。
因為,這種情況下,只要你自己願意要,你父母親願意給,就一切都不是事了,你面對的問題,根本就不是錢多錢少的數額問題。
而如果你家就是一農民家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你父母親要起早貪黑地去耕田種地、養豬養雞、收糧賣糧,他們要多長時間才能賺到4000塊錢啊!
為了你一個月的生活費,父母可能要辛苦半年,甚至是一年。為了供你讀大學,家裡的日子可能都沒法過了。這種情況下,你問父母要4000塊錢一個月,就真的是很過分了。
不多,你上學不掙錢處處花錢,處處用錢,等你父母老了,干不動活了,該你鉿生活費,每月一人4千兩人八千,差不多吧
❷ 大一新生問父母每個月要7000的生活費,此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大一新生每個月問父母要7000的生活費,這件事情在我看來要分具體情況。因為有些學生他們在一線城市或者在發達地區,那麼物價是會稍微貴一些。但是究竟給孩子多少生活費,除了考慮當地的物價之外,還要考慮父母自己的工資水平。
一、考慮孩子考上的地區
父母可以查詢一下孩子考上的地區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然後算一個平均數給自己的孩子,因為期間的生活費乍一看確實是很多了,相信在剛進入大一的時候,可能對金錢的把握不是很准,可能會多花一些錢,但是也要考慮父母的工資能力。另外這個期間生活費不能包括孩子想要去攀比別人的錢,只能包括孩子日常的生活消費,衣服護膚以及學習費用。至於孩子,如果想要額外的消費,建議可以讓孩子去打一個小小的兼職。
❸ 我是大一新生,問父母每個月要7000生活費,過分嗎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個生活費的數額要得相當過分。當然如果你是富二代,你家有花不完的金錢,你要的再多點也無可厚非。
一般家庭,大多數高校,男孩一個月2000元,應該是夠用的,甚至可以剩下些買一幅的錢。高消費的城市可以更多點。
如果父母工資水平低,甚至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每月有1000元讓你這個大學生吃飽,你就滿足吧,千萬別為難生養你的人!大學生學業不是很忙的都可以兼個職,賺點錢。如果覺得父母給的不夠花,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做做兼職,自己賺來的錢花著更舒心,你也會為此成為父母的驕傲!
問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家裡有礦或者父母富甲一方,我認為7000元的生活費確實不算多。但是如果像我的父母一樣,是普通工薪階層,那麼,孩子,你要的7000元我給不起。還有父母是農民的,7000元是什麼概念?估計都能是一年的買菜錢了吧?難道你讓父母每天發愁,什麼時候工資能夠讓孩子達到「最低生活費」的標准呢?說的過分一點,你不覺得讓已經有白發的父母每個月想盡辦法給你湊7000元的生活費很過分嗎?
為人子女,你想想如何好好學習,回報父母的恩情不是更好嗎?我認為多數父母還是屬於工薪階層,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供你一個月7000元,即使勉強拿出來,家底也會很快被你敗光。父母的錢都是辛辛苦苦掙來來的,不是刮風逮著的。
你現在覺得問父母一個月要7000元很簡單,那你想過畢業以後自己一個月能掙7000嗎?還是像大家所說的那樣,一畢業就回家啃老?我認為在你沒有掙錢的時候,向你父母提出這種「獅子大開口」的要求,是很不應該的,很過分!
如果你的生活費確實不夠,你可以勤工儉學,去用自己的勞動換取.而且上了大學,已經屬於成年人的范疇,你不應該在向父母提出這種要求,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換取,且行且珍惜吧孩子
你去打個工,看看每月能掙多少?再根據這個數去1500元剩下的就是你的每月花費,如果不夠花,就自己想辦法吧!要麼省點,要麼打點零工,就是不能去買自己。要是還不夠就縮衣節食,加倍打工,你會發現,原來你是可以做到的。
我是大一新生,問父母每個月要7000生活費,過分嗎?在我認為沒有搞清楚條件的情況下,我們不可以輕易下結論。
這種事情一般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自己的家庭比較貧窮比較困難,7000元生活費都相當於幾個月的工資了,那麼問父母要7000元的話,簡直就是沒有在意父母的心裡想法。簡直就是在逼父母了,並且自己已經讀大學一年級了,要學會自立了,要學會自己工作掙錢,不要什麼都依靠父母,畢竟自己大了。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我們身邊,那麼我覺得就沒必要向父母要這7000元,要個幾百元或者一兩千元就夠了。
如果自己家庭本身就比較富裕,7000元算個小數,一個月月薪能達到幾萬,或者幾十萬,那麼還是可以向父母要這7000元,但是要記住不能亂花,不能在學校到處炫耀,不能在學校裡面雇傭人。自己當老大,不能以大欺小,以自己家有錢欺負別人,這樣是萬萬不可的,也是萬萬不能的。向父母每個月要7000元,自己可以節約點,每個月存一至2000元,在學校裡面不要大花錢,自己也可以勤工儉學掙錢。即節約了,又得到了多餘的錢,這不是兩全其美嗎?並且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定不要養成不良的習慣,不要因為自己家裡有錢,就時時刻刻都依靠父母,啥事兒都不做,這樣是不行的哈。
那麼以上有兩種可能,根據自己家裡的條件就可以決定到底能不能向父母要著7000元?畢竟自己已經上大學一年級了,可以在放假的時候打工賺錢,掙自己的零花錢。這樣可以減少父母親的經濟負擔。
我是六年級學生,請網友點評加關注,謝謝!
你這個問題問的理直氣壯的,感覺父母一個月不給你個萬兒八千的都不行,你要個七千都是少的。
我也是一個大一學生的母親,我們生活在一個二三線的省會城市,消費相對來說不算很高,我姑娘今年也剛上大學,我和姑娘商量一個月給一千元生活費,這一千就只是吃飯,當然女孩子大了,都愛美,像衣服化妝品這些都是我給買的,也不是很貴,一套也就三四百,一套化妝品怎麼也用個兩三個月。這里說明一點,我也不是那種專制的媽媽,買衣服都是孩子自己選的,當然孩子從來不選太貴的衣服。
一是我的家庭是一般的家庭,本來就不富裕,孩子從小就養成節儉的習慣,從小都很懂事,從不亂花錢。
二是,我姑娘已經年滿十八歲了,她從開學開始就一直做兼職,雖然賺的錢不多,但是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鍛煉。
我也了解到她們同學的生活費一般一個月都是兩千。也許只有我們這樣的家庭,一個月給孩子一兩千的生活費。就算你生活在一線城市一個月七千也太多了吧! 如果你家有礦,或者你爸是馬雲,那就另當別論了。可即使如此,你也應該學會勤儉。不為別的,就為了以後繼承家業,把你的家業發揚光大吧!
我想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吧!有的家庭一個月收入都沒有七千。大學生了,多為父母想想吧!量入而出吧!
首先假定你在國內讀書,我在這個回答里也排除你家庭高度富裕和極度貧困的選項。你可以看看我們國家每個城市的最低工資標准和平均工資標准,網上都可以找到。你是一個大一新生,年齡應該在18歲左右,也就是說你是一個成年人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覺得要這個詞首先就讓人有點難為情,當然你還在讀書,另當別論。2019年廣州平均工資為9129元每月,蘭州7620元每月,洛陽6729元每月,這是一個成年勞動力在一二三線城市每個月辛勞付出的平均所得,也是他養家糊口的唯一保障。那可以試想,你是一個學生,家長應當為你提供必要的生活開支,應該在哪個標准上確定。無論你的家庭生活富裕程度如何,你首先要自己確定一個合情合理的支出標准,這是你作為成年人應當考慮的一個問題,也是你的家庭早該教給你的起碼生存知識。我不評價你每個月要7000的生活費是否過分,只是想問問你如果你參加工作你能不能保證每個月收入7000以上。所以我覺得大學生作為一個剛剛長大的成年人,應該考慮考慮生活之輕重了。無論家庭富裕程度,無論個人消費需求,為自己確定一個適度的生活標准才是你踏上成年人生活之路的必備本領。
2.大一新生向父母要多少生活費,取決於你家裡有沒有礦。如果有礦、能可勁造,那你要七萬也行;如果家裡沒礦,那你最好消停點,因為大學生每個月要想花掉七千塊錢,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兒。
3.我們就以北上為例,根據媒體調查,北上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平均值也不過是2000-3000之間,這已經是包括了吃穿行,以及通訊社交等基本需求……
4.所以核心不是你想要多少錢,而是你爹媽能給你多少錢……現在大學學費動輒幾千上萬,加上住宿費,以及每月七千的生活費,你這四年大學的開銷10幾萬……
5.那你是不是還想要大學畢業爹媽幫襯著找個不錯的工作,剛工作月光了還得爹媽補貼下,尤其是要談朋友了,時不時得玩點小浪漫;然後得買房吧,這還得啃老……
6.那你爹媽養你這個兔崽子有個毛用……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由於還擔任班主任,需要給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等資助,所以會對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會一些調研工作!
根據我的調查,大學生的生活費,確實在逐年增加: 2005年——2020年,生活費從500元/月增加到2000元/月。
在05至09年,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的生活費是700多塊錢/月,基本上就足夠用了,並且偶爾能改善一下伙食。
當然,也有比較富裕的同學,我記得班裡有個同學家裡是開房地產的,每月生活費有2000塊錢,他用的一個枕頭就3000塊錢,改變了同學們的三觀,但是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
大部分學生生活費跟我差不多,都在600至900左右。等到我2016年當老師之後,發現學生們的生活費已經非常高了,大部分都在1500左右。
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大學食堂里都有補貼,生活費跟普通城市的大學一樣,並且越好的大學,食堂做的越好越便宜。
但是,很奇怪的是,大學學費沒有增加,一直維持在4000-5000元。
至於,題目中所說的生活費達到了7000元,也是存在的。那主要生活費不在於基本的飲食上,而在於購買衣服和 娛樂 生活方面 。
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就有生活費達到5000元。他的花費包括交女朋友、經常買衣服、經常出去看電影和 旅遊 等。
我們學校一直在打擊網貸,各種校園貸等活動,防止學生提前消費,產生不良的後果。
在國內的大學上學,基本的生活費2000塊錢就足夠了,如果再加上一些 娛樂 活動,3000元已經足夠了。
如果能每月消費7000元,不是在國外消費,就是在外校租房子等活動。
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多多包涵!
過分!7000元對於一個大一的新生來說很多,畢竟你到學校是去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生活去度假的,不能一到一個新的城市就要求什麼都是最好的,好在陌生人面前突出你的優越感和虛榮心! 學校為你提供了住宿、食堂,你自己所要花的錢是有限的。
如果剛到學校第一次問父母要7000元可以理解,因為購置的物品或者電子設備可能要多些,可以理解!
但每個月要7000元就很是過分!
請問父母一個月掙多少錢?既然大一新生是否滿十八歲周歲,如果滿了,父母給是情分,不給是理所當然。沒有滿十八歲,父母根據家庭條件提供生活費。有正確三觀的人不應該提出這種問題,只能說明父母沒有把你們教育好!
不要跟我們說中國的父母就是這樣,別人給,我的父母就應該要給,沒有這個道理,別人家是別人家,自己家是自己家!不管是不是滿十八歲,父母把你養大,本就不容易(別和我說父母不好各種原因),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
❹ 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這樣做過分嗎
大一新生每個月向父母要5000元的生活費是比較過分的,因為掙錢是比較難的,父母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可能只有1萬塊錢,需要把其中的一半給你,自己還需要生活,可能還要還車貸或者房貸。再加上家中可能不止一個孩子,這個小孩也是要花錢的。大學是提前交了學費和住宿費的,每個月只需要為吃操心,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多的生活費。
大學生已經成年了,理應為父母減輕負擔,不要給父母增加太多的負擔。家中可能還有弟弟或者妹妹,也要成為一個好的榜樣。
❺ 大一新生的我每月向父母要7000元生活費,很過分嗎
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我是大一新生,每個月向父母要7000元生活費,過分嗎?
底下一網友評論道: 7000!你要點臉好吧?你現在向辛辛苦苦賺錢的父母每個月要7000元生活費,畢業後你能保證每個月給父母7000塊零花錢嗎?
真的太過分了,你從小到大有賺過70塊錢嗎?一個月生活費,2000塊就夠了。你5000塊錢打算幹啥?是准備天天下館子嗎?別養成這種大手大腳的習慣,出了社會賺的錢都抵不上你花,感覺你父母從小把你給害了。還舔著個大臉,一個月要7000生活費,你咋不上天?
網友二: 當然過分,我就想問你咋一個月花7000的,是每天都需要一頓山珍海味啊,還是需要每個月來一個奢侈品啊!你父母一個月賺多少錢夠你這么造啊!孩子啊,你長點心吧,你父母掙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也是辛辛苦苦賺來的攢來的!別大手大腳地花錢,別攀比,多體諒體諒自己的父母吧!等你進入社會工作賺錢的時候每個月給父母一些孝順錢,讓老人家暖暖心吧!
網友三:
你憑什麼要7000呢,就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18歲都成年了,父母一分錢都不給你又怎麼樣?我要有你這樣大開口的娃,直接脫離關系,還在這問合不合理,都不知道羞恥!
父母有能力,願意資助你學費和必要的生活費,已經不錯了,其他的消費就應該靠自己去掙!父母有能力多給,是他們寵你,但不是義務!一餐15,一天算50,一個月消費1500,加上公交話費,2000綽綽有餘!其他的消費就得看自己掙!
作為一個成年人,靠父母來超前消費本來就是不對的,這個和父母有沒有錢沒有關系,而是獨立自主能力的體現!
十幾年前大學,300塊錢一個月,那個時候武漢熱乾麵1元錢。父母問缺不缺錢,如果兜里還有剩的,絕不多要,補助300就行(家庭條件普通)。沒有買手機電腦,雖然同學80%都有了,要畢業前需要找工作買了手機。沒有覺得羞恥,作為學生,我只會超心學習怎麼樣,或者其他技能學習情況。當時其他同學在500-800,這個看家庭條件和消費習慣。
大學真的不是去享受的,而是去學習和實踐的。現在家庭條件好的,基本上都是配上手機,筆記本電腦送到學校的,所以真沒有必要給多少錢。要明白正常的大學畢業生一個月也就5000,還得租房和各種應酬,攢錢!
不要說大學還要談戀愛花錢。需要花費很多錢的戀愛不談也罷!真的喜歡,兩個人同吃一碗飯也覺得甜蜜,戀愛又不是下館子吃飯開房!沒有獨立經濟實力前,靠消費強撐的愛情,都是鏡花水月!寧可找一個真心的一起讀書學習,窮開心的,也不想找花枝招展到處溜的。
也有的網友表示「並不過分,愛花多少花多少。」
網友四: 不過分。正常人在一線城市,一個月得有5000元以上開銷才能維持起碼生活。如果只是待在學校不出門或很少出門,5000以內是夠的,多了就過分了:如果要經常外出,有各種社交、購物、買書,沒有5000以上肯定很緊張。
歸結到一點,錢不要浪費,花的合適,對學業自己成長有幫助,家庭經濟可以支持,每個月7000左右開支屬正常;反之,整天不學習,天天泡游戲,胡亂結交不三不四的社會人,家裡一個月給你10萬也不夠花,搞不好連人都搭進去。
網友五:
不過分一點都不過分。假如你爹是馬雲,馬化騰,或者是王健林。
你已經上大學,但這大學不是給你自己念的,是家族的光榮。你不可能住在學生宿舍,那樣太委屈你了,怎麼的也得租一個高檔公寓,雇一個保姆,一個會做中西餐的廚師。還得有一個高檔筆記本電腦,還得有網路。手機就不要太奢侈了,買個蘋果算了。
咱們先算一筆賬:按一般城市消費水平算(估計你也考不上北京、上海的大學)。
保姆月薪3000元/月
廚師月薪3000元/月
上網費用200元/月
房屋租金2000元/月
服裝費,化妝品費1500元/月
交通費用3000元/月(像你這樣人也不可能坐公交啊)。
這樣粗略算一下,每個月大約12700元,還不包括不可預見的費用。
你一個月問父親要7000元,那你也太給他面子了。
願你將來嫁一個好老公,年齡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有錢。
甚至有些網友看到這個問題時表示不敢生小孩了
網友六: 大一新生,一個月問父母要7000元生活費過分嗎?
我先不回答,過不過分。
主要是看到你這個問題,我都不敢生孩子了。
因為,我無法想像我一個月才掙5000塊,我的孩子卻每月問我要7000元的生活費,我該怎麼過?
當一個孩子的生活費比父母的平均工資還高,這個家庭該怎麼維系?畢竟,父母有房貸,車貸,還有各位人情開支要還。
話說,一個月要7000元生活費,你應該在國外念書吧。
因為只要在國內念書,一線大城市一個月生活費都不超過3000元。
我09年上大學,一學期家裡給我3000元生活費,我都用不完,每個學期末還能剩1000左右。
你每個月要花7000元生活費,除非你家有金礦,你爸是馬雲,王健林這樣的大佬,否則,一般的工薪家庭還真養不起你這孩子。
另外,你已經上大學了,有掙錢能力了,如果家裡開銷不起這筆生活費,你完全可以半工半讀,周末出去兼職掙點零花錢。
其實,在我看來,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7000生活費,過不過分的這個問題,是要具體分析的,得看家庭條件以及讀大學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如何再下定論也不遲。
-END-
大家覺得大一新生要7000元生活費到底過不過分呢?
對此您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❻ 我是大一新生,每月向父母要5000元生活費過分嗎
這個還是要看家庭收入的,如果你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或低收入人群,生活費要5000一個月是過分了。但是,如果你父母是經商或公司高管等高收入人群,那多少其實無所謂的。不過,作為一名學生,還是要本著節約精神,不要過於鋪張浪費!
第三檔:800-1200,貧民級別,解決基本溫飽
生活費在1000元左右的大學生,如果不在校外做兼職僅靠這筆生活費生活的話,生活質量就很受限了。基本上每一餐都要在食堂解決,並且還要嚴格控制每餐的花費金額。
寢室或社團活動基本無法參加,定量的生活費會使這一區間的大學生的生活單一卻又有規律,基本的活動地點是在寢室、食堂、教室和圖書館這幾個地點。
生活費在這一區間的學生基本上沒有業余的娛樂和休閑項目,很難交到更多朋友,畢竟大學生活大家一起玩也是要錢的。
總而言之,生活費與家庭的經濟狀況,大學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以及孩子的消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到底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應該綜合評判。
❼ 我是大一男學生,每個月向父母要3000元生活費過分嗎
我感覺你還是挺過分的,因為大一本來就可以自己打工了,而且3000塊錢是有點太多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沒有這么多,我就要了2000塊錢。
❽ 大一新生找父母要多少生活費合適記住哪幾點,你就能做出正確選擇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開學了第一個月,家長在孩子所有的東西都幫你配齊的情形下,給了你1000元做為第一個月的生活費。盡管大家覺得生活費自然也是愈多愈好,但良知又好像在提醒一下做人要有底線。因此,你帶著該筆生活費踏入了大學校園。
最終愈來愈負面的他,總計超過三門課程大重考也不過關,最終延遲畢業一年。
小C,一個東北地區到重慶念書的男孩子,因為路程很遠父母並沒有親身送。把一學年學費和一學期的生活費及全部花銷,也給小孩打到賬戶上。但是他並沒有依照學校規定交納培訓費,而是將該筆巨額作為自己的賭資,跟幾個「志趣相投」的同學一起,在寢室賭錢,敗得溜光。
直到一學年接近尾聲時,高校輔導員清除才知道他居然混了一年還沒有交納培訓費。眼見自身出不起這一大筆錢,又只能伸出手找父母拿。
大學,例如之上種類的學生們並比比皆是。尤其是在這一充斥著誘惑力的時期,希望每個大一新生都可以切記:「我是來高校獲取知識的,並不是手裡拿著父母的錢來享受生活的。」
❾ 我是剛上大一的女生,每個月向父母要4000塊錢的生活費算多嗎
我覺得每個月向父母要4000塊錢的生活費特別多,我覺得物價就算特別高,你的父母也有能力給你這么多的錢,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需要如此大手大腳,一定要學會勤儉節約,控制自己的消費量。
❿ 我是大一女生,每個月要求父母給3500塊生活費,要求合理不
合理與否,主要是看你自己家庭的經濟實力。你們家如果是城市裡面的上中等收入家庭,要求每月給你3500元生活費完全合理,而且還可以再多一些。
但你家如果在農村,你們家經濟實力在農村屬於下等,父母掙錢非常不容易,你再強調每個月給你3500元生活費,就有些過分了,你應該知道,一些農村的生活除了衣食無憂之外,其它地方還是很困難的。
你如果是一個知道感恩之人,在校期間完全可以做份兼職,增加點收入,再可以申請一些助學貸款,假期去打份工掙些生活費,用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在校期間生活可以低調一些,但學習一定要高標准,要努力。
你父母經濟寬裕就不存在合理不合理。假如父母生活過相當″抽筋"了,說明你不太懂事!丑話說得多,生你做什麼?
每月3500元生活費有點多了,3500除以30天,每天一百多塊啦,你就是到外面買飯也用不了這么多錢。
何況學校有食堂,還可以更便宜一點,每日三餐,早餐稀飯.麵包.油條.包子,你一個女生最多也就五塊錢而已。午餐十元,晚餐十元,三餐二十五元。
再買十元錢水果,女生偶爾用到衛生巾.護膚品每天也就十元左右,再有有時逛街再花個二十元,這樣算下來富裕50元左右。我這是粗略什算,其實還可以再節約一點。
我記得讀小學三年級時,全班40個同學,我始終保持第一名,第二名是個女同學,她這個人連平時寫字的鉛筆都用到沒辦法用時才丟,有時有的同學將沒用完的鉛筆丟掉,她會撿過來再用。
別人的草稿紙沒用完,她也撿過來用,就這樣她一直到讀大學都沒買過新衣服,她都是穿她姐姐的舊衣服。現在她在北京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
念大學不是比吃比穿的時代,只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學習上,才能出人頭地。
我發現一個秘密,凡是熱衷於攀比的學生,他(她)的學習成績越差。相反越是節約.懂得在各方面節省的孩子,將來越來出息。
我在讀初中時,有時下雨去學校,鞋子都捨不得穿,提在手裡,到學校洗干凈腳再穿鞋,讀小學時棉褲的膝蓋部位棉花都露出來。當時的語文老師朱乃山還表揚我作文寫得好!
看來真是浪漲船高了,剛上大學就給父母每月要3千5百元比咋天那個每月給父母要4千5百元是少了,分析而論,各個大學要錢是不一樣的,如吃飯、住宿……但你也20來歲了,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每月掙多少錢?若父親3干5母親3千甚至更少,你要去3千5百元你母親父親日子怎麼過?只能為了你東借西湊欠一身債!
話又說回來了,你父母總工資8千,父母會高高興興地給你甚至是4千元!因為父母心疼孩子,考上大學不易呀。
所以孩子給父母要錢必須要根據本人情況:為了父母自己盡最大限度控制自己的消費,盡可能地不讓父母受苦,這才是孝女(子)
我姐姐的孫女在山東藝術學院(現在為藝術大學)上大學初一父親(我外甥)病故。姐姐一直沒給孩子說,為了她安心學習而生活費也是從上大學至大本全是姐姐交給她的每年二萬元(姐姐是在藝術學院根據其他同學交的)每次打電話說:″錢不夠說一聲″但孩子沒要,過年回家發現尊重的父親己故,而母親擺灘還要奶奶的錢,哭了:父親故去母親擺灘供自己,還要奶奶花錢照顧!
孩子給奶奶商量大本還上嗎?姐姐說:″孩子大夲上研究生,要多少錢奶奶給,你母親堅持擺灘她是一門心思等著你,好好學習學出真本領,再孝順你母親不遲,你母我隨時管心她放心,記住奶奶的話:用最好的成績回報母親、奶奶!″孩子臨回校姐姐又多給孩子錢,因為研究生花錢多。
我說提問者你的孩子剛上大學能少花錢就少花錢為了父母σ
和父母怎麼能談要求?就這一點來說,就很不合理了。3500元,每天摺合116.66元,如果是校內就餐,每天50元夠不夠?再除去衣物、一些零用開支,應該還有富餘才對,也有人說,女生么,不得打扮打扮,化妝品就是個大頭開銷,那麼,一個就讀大一學生,真就得濃妝艷抹?
所謂,量袖裁衣,穿衣吃飯看家庭。3500元 在一線二線城市,換了其他身份,或許有所不足,但要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學生,本來的職業就是學習,應減少不必要的外出等而帶來的大額開支。
3500元,在家庭月收入佔比重多少?如果說, 一個學生在校期間,3500元才能滿足生活所需,那麼,一個處於人情世故並且在 社會 中立足的家庭,又該開銷多大?父母月收入又有多少?很多大學生,四年裡,花銷的可都是父母省吃儉用的 積蓄,這就意味著,供一個大學生,就家庭目前的月收入,多數是根本無法承擔的。
當然,家庭若是經商,或是財富比較客觀,可以另當別論,但,究其一點,與父母談要求,哪怕是家有萬貫,也不是一個為人子女該說的話。
總結:作為學生,要將精力放在學業上,應多多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應對父母所能給予的懷有感恩的心,要時常將自己的定位擺好,要知道,高學歷的自己,是否具有高能力,姑且不說,起碼,要對得起寒窗幾十載,知識本身塑造後的自己。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你的言辭欠妥當,其次你的重心應該放在學業以及畢業的出路上,而不是糾結在生活費問題上。你所說的生活費標准,它根本沒有具體標准可言,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生活條件就不一樣。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做出適合自己的標准,不要盲目攀比同學,這樣沒有任何意義,對你自身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如果你以此來要求父母,只會給你父母加重壓力。所以多考慮考慮父母和現實情況,體諒一下他們的不容易。如果你想生活標准高一點,你可以好好學習努力爭取得獎學金,也可以自己課外時間做兼職掙點零花錢,你現在也有這個能力,自己努力不是更好的選擇嗎?希望這些能幫助你解決疑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說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是同事家的孩子上大學,家長都給多少錢吧。如果家是農村的,現在頂多一個月給一千元;如果父母都有不錯的工作,一般是最多是給兩千元。
當然,也有個別的。我認識一個大款兒,他兒子上大學時,一個月給兒子兩萬也不夠花;我一農村親戚,她女兒上大學,每月只給女兒500元,放假時,女兒還給父母買禮物。
所以,你只是問了問題,而問題背後的問題你沒有說明白,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種,下面,我就逐條來回答一下:
1、 如果你家的經濟條件挺好的,3500元錢只相當於你父親或是你母親每月經濟來源的一小部分,你好意思要,你父母也大方地給,那就沒什麼不合理的。
2、 如果你家的經濟條件一般般,3500元相當於你父親或你母親大半個月的工資,那麼,如果你父母每月的生活費也是每人每月3500元的話,家裡的日子還過不過?
3、 如果你家的經濟條件不好,這3500元得需你父親打工一個月,甚至一個多月。同時呢,父母在家省吃儉用,每頓頂多一個熱菜,甚至是吃鹹菜,即使父母給你3500元,你好意思拿著嗎?
總之,一個女生一個月向家裡要3500元的生活費,需要和家裡的經濟條件匹配起來。條件好的話,就合理;否則,便不合理。
然而,話是這么說,但是,不管家裡條件如何,不管每月花多少,都是在花父母的錢,如果能簡省些,還是當簡省些。等自己掙錢了,只要能掙來,一月花十萬,也沒人說啥。
女生雖然相比男生花銷要大一些,比如買件好看的衣服、化妝品啥的,但是,畢竟還在上大學,不管家裡條件如何,都不要過度消費,或是攀比和虛榮,應當適可而止。
合不合理,最重要還是要看,家庭的收入多少來判定的,若是家裡,收入很高,也不在乎這三千五百塊錢,那自然也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家庭收入很普通,我想你這個要求就實在不合理了。
要知道這三千五百塊錢,在如今的 社會 上依然有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如此,甚至有不少人一個月還達不到這樣的收入水平。
三千五百塊錢,對於有些家庭來說,可以是一家人一個月全部的花銷,都說「窮養兒子,富養女。」但絕對不是,一家人省吃儉用,只為你一個人理由。
同時不管你現在大幾,只要你不大手大腳,稍微精打細算的,完全也用不了這三千五百塊錢,要知道很多的大學生一個月也就千把塊錢的生活費。
如今,還有不少學生都是利用假期去工作,用作學費,或者平時日常的開銷,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一個普通的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真心的不容易,父母們省吃儉用的供孩子上學,他們為了誰。還不是為了孩子將來更好。
不指望你能向別的孩子一樣利用假期去工作,但你也要體諒一下父母的辛苦,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合理的要求所需的生活費,好好學習以將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非常合理。前提是你上大學後你得各科成績優秀,最後必須得成為優秀畢業生。之後靠自己能力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後也開始按每月3500元的標准,回報父母。
看到這里,不舒服了吧?
其實,沒有幾個父母會向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的。雖然,他們誠心誠意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讀好書能成才,之後工作無憂、生活有著落。有能力回報家庭最好,但大多數家長並不指望或不需要。
父母心如此, 孩子又豈能放肆?
每月3500元的生活費,對於一部分家庭來說,完全可以負擔。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要這么多 是有些過。
先撇開父母能否給得起,對於一個在校大學學生來說,過普通、正常的大學生活,每月需要3500元嗎?如果不需要,你憑什麼 要求 父母給這么多?要求一詞讓人聽來有些刺耳。
據我所知,現在父母給大學生的月生活費兩千多的居多,兩千以下的也不少。
給多少,要多少,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吧!總之要適當不攀比、不奢侈才好。 努力成才才是大學生最應該做的。
《二十不惑》段家寶,上大四,手裡是父母給的黑卡,穿的用的都是大牌,如果她每個月只跟父母要求3500塊的生活費,估計父母得心疼死。
普通人家的女孩兒,特別是窮苦人家,斷然不會張口跟父母要3500,因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深知家裡的錢來之不易,時時算計,處處節省。
因此,大一女生每個月和父母要3500生活費,合理不合理,還是主要看家庭經濟實力和個人消費水平。
如果,家庭經濟實力允許,女生以每個月3500生活費,用來追求相對較高質量的生活,也無可厚非。如果經濟實力不允許,每月3500生活費是家庭一筆不小的開支的話,則不合理。
如今大數據信息化網路時代,學習的成本並不高,大一女生花費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服飾及化妝品、人際關系等開支。我認為學生應以學習為主,其他方面要勤儉節約,畢竟自己還沒有收入。
大一女生,舍友和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各地薪資水平和人均收入大不相同,應根據個人消費水平,合理支配生活費,切不可盲目攀比吃穿用度。
女孩子去上大學是為了遇見更美的自己,有時,勤儉節約是美;有時,精緻生活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
所以,這個問題合理不合理,只有結合實際情況自行判斷,當然大家回答的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也要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