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上要上大學了,捨不得家怎麼辦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你可以多跟家裡溝通緩解這種想家的情緒。
日常生活和同學自己寢室的同學多交流,培養共同的愛好,課後之於多參加學校社團活動。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慢慢的等你融入這種生活「節奏」,想家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戀家的情感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但是表現的形式會越來越含蓄。往往大多數人在面對分離的時候,不會再像幼年時期一樣痛哭流涕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明白一點:即使不想離開,也要堅強的走下去。
離開家以後,只能一個人面對復雜的關系,也無法再走回頭路。即便萌發了退意也必須硬著頭皮面對,沒有避風港也沒有替你承擔的人。
家給了我們一個可以放鬆自己的環境,我們可以在這里暫時擺脫一下焦慮,不需要擔心太多。一旦開學,意味著我們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去見一些不想見的人,做一些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從而產生一種恐懼感。
㈡ 上大學之後每次離開家都戀戀不舍,該怎麼辦
應該讓自己學會獨立與堅強。
上大學以後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一定要讓自己學會獨立與堅強,只有這樣每次離開家的時候才不會特別傷心,才不會戀戀不舍。其實上大學離開家亮亮不舍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因為家是溫馨的港灣是自己心靈的歸屬,但長大以後就要有獨立的生活,雖然對家很留戀,但也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也要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對家可以戀戀不舍,但不能過度的依戀,該獨立的時候一定要獨立,該堅強的時候一定要堅強,要知道以後自己才是這個家的頂樑柱,當父母有一天老去的時候,還需要自己照顧他們,如果自己一直是個媽寶,沒有獨立的人生,不能堅強的面對生活,只會增加父母的負擔,只會讓父母對自己有更多的不放心,即使他們有一天老去,也會對孩子有千般不舍,這是做子女的失敗,所以一定要學會堅強和獨立。
㈢ 兒子考上大學要走心理好難受怎麼辦
兒子考上大學以後作為父母來說非常捨不得,這也是人之常情,當然兒子要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作為父母的話應該要鼓勵他,而且要給他更多的勇氣。
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思考,就是兒子要去上大學,學更多的知識,將來走出社會工作這些都是他要面對的,然後以後我們可能就是見面的機會會比較少,要過早的適應這種生活!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現在通訊都非常發達,兒子以後在學校,我們想他了,可以經常跟他視頻聊天很方便。
㈣ 孩子要上大學離不開爸媽家長應該如何做
鼓勵孩子出一出遠門,也可以讓孩子多多與父母聊天,多讓他去外面了解了解社會,有的時候,父母也可以罵一頓,掌握好自己的力度,讓孩子理解學習的不易。
㈤ 兒子要去遠方上大學了心裡捨不得 心態怎麼調整
兒子要去很遠的地方去上大學了,自己心裡捨不得這樣的心態,怎麼調整?其實這個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現象,因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長大的,要是孩子突然去遠方的話肯定是捨不得的,當時,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是我把中國去,上大學的時候,中午我們去飯店吃了一頓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爸就心情特別不好,飯也沒有吃多少,他說,把我單獨放在那裡,心情很不好,特別的捨不得。其實你只要想明白,孩子永遠是你的孩子,但是他會有一天會離開你的,因為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的去遠方的鍛煉影響孩子才能在外面有自己的生存的能力。
㈥ 孩子上大學家長如何調整心情
隨著各院校開學報到陸續開始,孩子和父母的喜悅、激動之情越發明顯。作為多年從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筆者提醒學生和父母,校園環境、學習標准、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的諸多變化,有可能使新生及其父母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因此,筆者建議,父母可根據報到前後的特點,通過自身心態的調整,在腦中建立「信任、放手、協助」的理念,幫助孩子做好相應准備,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報到前助孩子准備
第一,報到前暢談,讓孩子提前做好准備。孩子不適應新環境,很多時候是缺乏對相應問題的應對技巧。父母可在報到前以聊天的方式與孩子暢談,但不要說空話,如「你要學會和同學交往」,「你要珍惜時間」等,這反而會引發孩子的煩惱。筆者建議,父母可在談話過程中明確提出一些問題情境,如「學校規定晚上11點熄燈,結果有個室友總是在那之後打電話聊天,你怎麼應對?」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提前做好相應的思想准備,會產生更實際的效果。
另外,父母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在校期間有問題可以多和輔導員溝通,也可以到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等。這在大學里非常普遍。父母要指導孩子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渠道。
第二,和孩子商量送學事宜。如果父母有送孩子去外地大學報到的打算,筆者建議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多聽聽他的意見,詢問孩子:「你是否願意我們跟你一起去大學報到」,「報到完成後,你希望我們跟你一起在當地遊玩嗎」,「你希望我們什麼時候回家」等。其實,在商量的過程中,孩子自身也在成長。這可以讓他提前預想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獨立思考應對的方法。
如果孩子考入的大學就在北京,筆者建議父母讓孩子自己去報到。這樣可以讓孩子從進校門開始就進入獨立生活的角色,避免日後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並且,各院校都在新生報到環節給予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一定會確保每名新生順利入校。所以,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即使一定要送,筆者也建議父母將孩子送到後及早離開,因為此時的孩子多具有了一種獨立的新鮮感,父母不要在起始的這一關鍵時期將其「扼殺」。
第三,換個角度看待離別情緒。面對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獨立生活的孩子,父母或多或少有些惆悵、失落的感覺。尤其是北京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18年來就沒有離開過家。面對孩子的離開,父母總有種「以後朝夕相處的日子就少了」的感覺。而對於那些考入外地院校的孩子,父母更是百般擔心其無法適應當地生活。
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但父母要看到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孩子早晚要離開家庭,建立自己獨立的生活交際圈。因此,父母不如換一種心態看待,借這個機會來適應孩子的離開。此外,一般情況下,年輕人適應能力很強,會憑借步入大學的獨立感、宿捨生活的新鮮感、學習壓力的緊張感等,很快適應大學生活。
筆者建議,在孩子臨行前,父母要調整自身心態,不必過於留戀,否則這種傷感的情緒會影響他們,讓其在遇到不適或挫折時的第一反應是「想家」,而不是「想辦法積極應對」。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更好地給孩子傳達一種理念———上大學獨立生活沒什麼了不起的,父母相信你一定能夠適應。
開學後對孩子放手
第一,主動放手,不要一天一個電話。有的父母陪孩子報到回家後,心仍在孩子那裡,結果就是每天用電話或簡訊不斷詢問孩子的各種情況。其實,父母的這種心理孩子也能理解,但往往會使其產生反感。
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在送學回家後,要迅速恢復原有的工作、生活狀態;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愛好,把原先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用其他活動來填補。生活忙起來,自然也就不會總掛念孩子。當然,這並不是說對孩子不管不問,尤其是孩子遇到問題主動尋求幫助時,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和孩子做坦誠深入的交流。
第二,被動放手,理性應對孩子訴苦。個別孩子可能由於多種原因在開學後的一段時間內反復跟父母訴苦;甚至有些離家近的孩子天天往家裡跑,不住校了。對此,父母一定要理性應對。
如果孩子出現身體不適等「水土不服」的症狀,父母要建議孩子先去校醫室檢查,必要時可通過輔導員加以關注。一般的小病不必太過在意,畢竟學校的人力、物力都很充沛,但若嚴重就要和學校溝通去醫院檢查。如果孩子因為嬌氣、與同學不和等原因向父母訴苦,父母切忌立即趕往學校或讓孩子回家,一定要預留時間讓孩子自己應對。畢竟日後他要獨立應對很多事情,現在這些小事正好是其鍛煉的機會。父母除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外,可以幫他列出一個個短期目標讓他去努力實現。當一個個小目標不斷實現時,孩子的自信和生活重心就找到了,慢慢就會獨立起來。
第三,引導孩子自我關注學習。作為大學生,又是經歷過緊張有序的高三復習的學生,其實孩子在發揮學習主動性、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不斷發現新的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心得體會。但是,由於大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了老師事無巨細的督促,擁有大量的空閑時間自主安排,喪失了高考清晰明確的奮斗目標,增添了諸多前所未有的迷茫和誘惑。這些都非常容易讓大一新生產生懈怠心理。
筆者建議,父母要及時、正確、有效地引導,可以和孩子在聊天的氛圍下談談自己當年上大學或親戚朋友孩子上大學時的應對故事和技巧,讓孩子自己思考、吸收經驗;也可以講一些趣聞軼事,讓孩子更加樂觀地面對各種問題。孩子一定能在輕松的聊天後獨立思考,有意識地規劃自己現階段的短期目標和未來四年的長遠目標。父母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不必再像孩子小時那樣嚴肅地說教了。
㈦ 父母供不起孩子上大學怎麼辦
對你所說的狀況有點不理解,解決的話還是先從你父母那下手吧,有一點我敢肯定,你並沒有真正知道你父母的在擔心什麼,即使你知道他們是擔心你跑,但更細節的東西必須詳細的談,要雙方都放下隔閡,放開心的談,找到問題的根本在解決,我對我的父母並沒有太多的感情,也像你一樣,他們也經常讓我對未來困擾,那時我也很想和他們脫離關系,我也具備了單獨生存的能力。但慢慢的這種想法從我腦海消失了,即使我現在對他們還是沒太多的感情,你應該能明白一點我想說什麼吧。你父母的想法取決於你,所以是你掌握著這件事的關鍵。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是那種頑固的人,那你倒是可以另尋它法。還有就是你說沒有學歷出去工作感覺前途渺茫。這句我可以理解成你知道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未來了?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目標,而為其去努力的話,就算你讀書出來你也一樣會覺得前途很迷茫。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話,不管做什麼都會對未來的未知感到迷茫和害怕。如果你找到自己的目標了,在你人生中建立了標桿,那麼你就自然不會迷茫了,因為到時候你就會找到走到那條標桿的路,剩下的就只是你需要付出的努力了
㈧ 女兒馬上要離家上大學讀書,父母捨不得怎麼辦
捨不得也得讓孩子獨立啊 孩子早晚有一天要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孩子 讓她學會獨立 才是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孩子成長的同時父母也在成長
㈨ 兒子大學開學走了,心裡不舍,孤單,傷心,無奈,不知道該怎麼活,怎麼樣才能調整過
兒子大學開學走了,你心裡不舍孤單,傷心無奈,你要想改變的話,首先你應該自己的心態要調整好,你要知道孩子長大了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這樣他們以後才能更有出息。
另外就要找事情讓自己忙起來,去做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是喜歡的事情,並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入其中,這樣忙起來以後,你就沒有時間傷心了。
也可以去找自己的朋友多聊聊天,跟他們說說自己的心情,這樣心裡就不會難過了。
當一個人心情和情緒不好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調整自己的這種心情和情緒,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快樂。
㈩ 孩子在上大學後作為家長很放心不下,應該去陪讀嗎
很多新生和家長第一次接觸大學。不僅家長迷茫,孩子更迷茫,不知道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在這里,小史君將結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工作經驗,在手機前給出忠告和方向。
會讓你度過充實的大學時光。我們的口號是「我們的青春有希望」新生家長看到後,正在考慮如何指導孩子?這里是答案
暑假漸漸離開,很多同學已經收拾行裝,朝著夢想的方向走了很長的路。很多人去了大學,第一次離開了家。充滿憧憬,好奇和期待。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