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佛是怎麼看待父母

佛是怎麼看待父母

發布時間:2022-09-18 17:02:18

① 佛法對於孝順父母怎麼講

凡事之物,人之倫常,因果中的一部分,凡世之人皆在因果之中,自然需要盡到自己作為子女所必需的義務。就像不作不食一樣。
對於父母犯下的錯,應竭力制止和彌補,這也是作為子女必須要背負的對父母的孝道,但父母也是非我之人,非我之心自然很難用我之心去感化,雖然要盡最大的努力,但他們自己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而我們無法勸其回頭,其甘願墮入泥淖,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隨緣。
佛教對凡世人倫綱常並無干涉,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因為你信了佛就把他們當作學生什麼的,佛教的主張僅僅是為了讓人們用健康的心態來處事罷了。

② 學佛人怎麼看待親情

阿彌陀佛

學佛人對親情也要放下,要轉親人的緣分為法緣。做同參道友,一起修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凈空法師---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佛經上告訴我們,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

第一種緣分是報恩的,這個小孩過去生中你對他有恩惠,他這一生到你家裡來,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是來報恩的。報恩一定孝順,一定非常用功,把你的家興旺起來,這個好!

所以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要以恩惠待人。敗家子怎麼來的?來報怨的,過去世有仇恨,他這一世來,這是來報仇的,就是把你家毀掉,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

所以人不可以跟任何人結怨,為什麼?他會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做你的後代,來報仇的,你沒有辦法預防他,到你家裡來了。

第三種是還債的,他過去世欠你的錢,現在他來還債。這樣的子孫對父母物質供應的條件會很好,但是沒有孝敬的心,對父母並不恭敬。

會養你,養多少?就看欠多少。他如果欠你很多,對你的物質奉養就很豐厚;如果欠得少,大概就是勉強能過得去。統統有因有果!

還有來討債的,叫討債鬼,是你欠他的。如果欠得少,幾歲、十幾歲他就走了,欠得多的,供養他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剛剛好可以出去做事,這個時候他過世,死了,這是你欠得多的。

佛講不是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所以父子之間有親有怨,有債務這些關系,你要是明白了,用佛法來轉化他。

以真誠、慈悲、恩愛來對他,把他的仇恨化解,讓他能夠生起恭敬心,生起孝順心。這是教育可以轉變的。

所以佛教我們方法,把善惡緣統統轉化為法緣,這個好!這是不善的緣來,我們以善緣來終結,學習聖人的教誨,學習佛菩薩的經論,把所有的關系都改變,改變成最好的關系。

本文節錄自【凈土大經科注】214集

凈空法師---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有恩有怨,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為什麼不能去?牽掛家親眷屬。家親眷屬是你的親人,家親眷屬也是你的魔障,為什麼?他不讓你去往生,他還讓你繼續搞輪回,還叫你搞三惡道。你沒有把它看破,你還要粘著不肯放下。

我們在娑婆世界時間久,久到什麼程度?無量劫又無量劫,無量劫個無量劫,我們在六道里頭搞輪回,時間太長了。生生世世跟這些眾生有恩有怨,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為什麼不能去?牽掛家親眷屬。家親眷屬是你的親人,家親眷屬也是你的魔障,為什麼?他不讓你去往生,他還讓你繼續搞輪回,還叫你搞三惡道。你沒有把它看破,你還要粘著不肯放下。親情要放下,財產要放下,田地要放下,地位要放下,怨恨要放下,樣樣都要放下,你才能去。有一樁放不下就把你纏住了,就好像一根繩子把你綁住,你跑不掉。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身上多少根繩子?數不清,只要放不下的,全是障礙。

③ 佛說怎麼看待父母偏心

即使是父母和不同的孩子的緣分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和父母善緣深,就受關愛多。
從佛法講,如果沒有父母這層緣分,都不能投胎人道得人身。但就這生育恩我們要用一生來報答。
父母怎麼對你,你用真心盡心盡力孝順父母,就是增長自己的德行和福報,如果你有了孩子。也會增長孩子的福報,將來孩子也會孝順你。這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④ 佛是如何看待父母之恩的

信佛者禮贊佛祖舍小家為眾生,是大慈悲;非佛者認為佛連父母養育之恩都拋棄,是假情懷。那麼,佛祖本人是如何看待父母養育之恩的?

父母之恩若此,故佛說眾生「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不孝順父母的人,連如來也不能救……

⑤ 釋迦摩尼佛說: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對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還是非宗教的家庭倫理關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擺在首位的倫理。

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倫理規范,對老年人的奉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父母、長輩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對他們的那份關愛之惰;同樣,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長輩表達他們的那份敬愛之心,只有這祥,雙方的心理才能獲得更大的滿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滿。

⑥ 佛教如何看待父母無道

阿彌陀佛

見到父母有過失,我們應該耐心和小心的規勸,就算父母不聽,也要依照佛法的要求來修好自己,感動父母,至少也要給父母積福報。

如果總是把老師做的不對的地方,和父母有過失和錯誤的地方放在心上,讓父母不開心,那是大不孝。所以,就算父母不聽勸,也要反思自己,改好自己。不能去苛求父母和別人

老法師---見師不善、見父母過,這叫大不孝!

⑦ 佛教如何定義孝順父母

凈空法師---怎樣孝養孝順父母?

第一個是講"孝養父母",善導大師在批註裡面注得很多,諸位自己看可以做參考,我們這個批註的本子都贈送給諸位,大家細細去看。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現在人知道的不多。我們也可以說學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點,為什麼?現在社會教育已經不講孝道,孝道、師道都不講了。常常聽佛經,這佛經裡面還是常常講孝道、師道,常常勸我們修學,所以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方面比較有一點印象。雖有印象,這印象不深刻,何以說不深刻?你的修行沒有進步,從這個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會勇猛精進,為什麼?出家了。

有很多人問我,出家怎樣孝養父母?你們想想看出家怎樣孝養父母?出家人修行證果就是孝養父母。你沒有修好,你沒有開悟,你沒有證果,你對你父母對不起,叫大不孝。所以這個孝養里頭,包括的范圍就非常之廣。我們不但要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身體我們要照顧到,生活起居要照顧到,這是物質生活;除物質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樂。物質上樣樣都照顧了,父母心裡有憂慮,不快樂,這個不孝。

怎樣能叫父母快樂?那裡面這個因素就很多。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歡喜;兄弟不和,父母傷心、憂慮;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頭痛。換句話說,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歡喜、才開心,這是你家裡沒有問題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裡,你總要踏進社會去工作。你踏進社會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闆兩個不合作,這父母又傷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們不能和睦相處,這又麻煩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會要和諧,國家要和諧,天下要太平,這父母高興。我們能做到嗎?能做到,盡心盡力向這個目標去做。這個孝不是單純我們父母照顧到就行,哪有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這是從事相上說,使父母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憂慮沒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進?你的學術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進步?不進則退。退,父母就又牽掛,就又有憂慮。這些統統都在孝道里頭。然後才知道這一個孝道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虛空法界、過去未來,這才是全部,真的!

中國這個"孝"字,這個字就造得好。在我們中國這個造字,造字是有六個原則,叫六書,它這個屬於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現在世間人講,現在有所謂代溝,代溝是什麼?代溝就是不孝,孝沒有了。這個字沒有代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才叫盡孝。所以這個孝字真正做到圓滿、做到究竟,給諸位說,只有一個人,成佛才能做到。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盡,那就是孝道還有一個缺陷,還不能圓滿。所以這個孝道做到圓圓滿滿是成佛。

所以我們出家了,在家學佛也是一樣的,我們的道業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是盡孝。何況俗語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麼個道理?是因為他的兒孫當中有一個作佛的。他兒孫作佛,他作不了佛,為什麼?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這個功德不能分給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給你,佛有福報。一聽說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還得了,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這個便宜。所以縱然墮落在惡道,這惡道里頭閻羅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惡道,請他到天上去享福去。這個天到哪一層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麼?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沒有功夫,你只有福報。只有福報,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剛才講的未到定,他雖然定沒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較上要清凈,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沒有功夫,憑福報是到忉利天。這我們俗話講沾光。是這么一回事情。可見得我們世法里頭人情關系,在六道里頭都有,六道里頭都有人情關系。

由此可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盡心盡力,常常犯過錯,全都是不孝,這一個范圍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廣大。這一個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那就是經典上所講的「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綱領。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個什麼?就說一個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都不能出這一個字的范圍,所有一切經教法門是這一個字圓滿的相狀。把它擺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從這里下手,到最後還是圓滿孝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始終不離孝道。

第二句是"奉事師長"。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師、要聽老師的教導,要把老師所教導的,我們統統做到。事是承事,老師對我們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對於老師的孝敬也跟對父母一樣。現在這些觀念淡薄,事相也見不到。從前學生在學校不聽老師的教誨,父母憂慮,那就是大不孝。做老師的要不能把學生教好,那他不孝,他沒有盡到孝道。現在跟大家講這些事情,這講故事,從前是這樣,現在沒有了。

⑧ 佛教中如何看待「孝」

佛教中認為讓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離輪回,這才是真正的孝。

儒家孝養父母有三個層次,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這些都是世間的做法。佛教孝養父母還有第四層次,孝養父母之智—增長父母慧命,讓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離輪回,這才是真正的孝。如蓮池大師在《七筆勾》里說:「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佛教對孝道極為重視,在諸多經典中都提到報父母恩。《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盂蘭盆經》都是佛門孝經。學誠法師的博客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中,也提到了孝養父母的觀點。

其中一些經典抄錄如下,《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說:「非飲食及寶,能報父母恩,引導向正法,便為供二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說:「若父母無信心者,令住正信;若無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慳者,令行惠施;無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於父母處,勸喻策勵,令安住者,方曰報恩!」

⑨ 佛教怎樣看待父母和子女的關系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是,緣!
無緣不聚,無債不討!

閱讀全文

與佛是怎麼看待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爸媽說我一點都不孝順 瀏覽:462
老年人晚年恩愛的句子 瀏覽:148
江寧老年大學收費嗎 瀏覽:298
個人城鄉養老到什麼地方查詢 瀏覽:300
本機號碼怎麼查老人機 瀏覽:915
外圍體檢員是什麼 瀏覽:247
老年大學由什麼主管 瀏覽:390
社保廣東省基礎養老金 瀏覽:417
父母做過什麼事情讓人淚崩 瀏覽:239
退休年齡到了但沒交夠15年 瀏覽:57
你的牙齒能活80歲 瀏覽:549
如何讓老人穿白襪 瀏覽:604
體檢乙肝弱陽性該怎麼辦 瀏覽:849
警察體檢復檢血生化查什麼 瀏覽:698
城鎮養老和農村養老同時入著 瀏覽:352
兒女不孝敬爸媽正能量視頻 瀏覽:690
舊社會的老人是怎麼欺負女人的 瀏覽:74
論語中關於孝敬父母的 瀏覽:683
父母不考試怎麼辦 瀏覽:106
老人膝蓋長骨刺怎麼治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