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親家家裡喪事,送多少禮金合適
看自己的意思了,每個地方都不同,告訴你一個辦法,你可以看其他親戚寫的禮金,再在他們的基礎上加多500-1000元就差不多了
B. 親家死了怎麼隨禮 這些禮節並不難
1、其實送一個花圈就可以了,去花店買一個花籃,花店送去。
2、如果他們收禮金,也可以按照兄弟姐妹的標準直接給錢。
3、親家的女兒出嫁不往來,那麼親家的父親過世也不往來,這是對等的。因為你們不邀,對方也不用邀,以後你們雙方,除了自個兒女的事,以及你父母他父母去世的事(別介意),其他親戚親屬的事都不用往來了。現在基本上都是以通知為准吧,人家通知你了,請你了,你就上門吃飯隨禮,人家沒通知你,沒請你,就不用去,也不用隨禮。
C. 親家母親過世帛金怎樣給
親家公的母親過世,對於自己這個兒女親家來說,隨多少禮,一般情況可以參考自己的舅舅和叔伯關系,保持一個水準即可。特殊情況,可以稍微高一點,但是不能少於他們的標准,以表示兒媳或女婿在家裡的地位重要性。具體怎麼隨禮,隨多少,有哪些風俗講究,下面逐一分享。
一、中國家庭親屬關系的分類。
在中國的家庭中,親屬關系有遠近之分,親疏之別,按照親疏有別,主要有個方面:
第一,直系親屬關系,屬於有血緣關系的親戚。
1.父系方面:第一類關系是父母(含岳父母)、祖父母(含岳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第二類關系是哥嫂、姐姐和姐夫、侄兒和侄女、外甥和外甥女(含老婆娘家的哥嫂、姐妹和侄兒);第三類關系是叔伯和叔伯母、姑父和姑母、堂兄弟和堂姐妹、表兄弟和表姐妹、堂侄和堂侄女、表侄和表侄女。
2.母系方面:第一類關系外祖父母;第二類關系是舅舅舅媽、姨媽和姨夫;第三類關系是表哥和表弟、表姐和表妹。
第二,旁系親屬關系,屬於沒有血緣關系的親戚。
1.干親:乾爹干媽、干兒乾女、干孫乾女。
2.姻親:第一類關系是自己的兒女親家;第二類關系是叔伯舅姑姨的對方父母,兄弟姐妹(含堂兄妹、表姐妹)的對方父母。
3.再婚:這個關系,也是屬於旁系親屬,有的是有了孩子,有的是沒有婚生子女。
D. 家公去世娘家送多少禮錢合適
我覺得怎麼也給送1000-2000才算是合適,因為你們是親家,不同其他鄰里之間關系,必定算是親人吧!盡可能多給些,沒有壞處哦!如果給少了,可能但是會讓別人有話說了就......
E. 親家的父親過世送多少喪金
摘要 這個沒有固定的規定,如果你經濟條件好,送2000、5000……都可以,不要比一般親戚少就可以。
F. 喪事禮金一般給多少
提起份子錢多少比較合適,還要看親屬與死者關系的親密程度。直系親屬往往是隨份子的重頭戲,尤其是死者的女兒,在老家基本都是三千、五千的隨,如果死者有三五個閨女,單女兒們的份子錢,就足夠整個葬禮的開銷。
非直系親屬隨份子也是有講究的,隨份子前平輩親戚之間通常會溝通一下,尤其是比較大的家族。份子錢的多少通常是依照老大(大舅、大姑、大姨等)的金額隨,諸如300元,500元等。大舅隨多少份子,二舅也就跟著隨多少,這樣可以避免禮金不一帶來的尷尬。
份子錢的金額通常為單數
這與生活中的好事成雙恰恰相反。據說在陰間單數被稱為吉利的數字。所以老人去世後,不僅穿的壽衣數量為單數,親戚們隨份子錢的金額也要是單數。
隨份子時禮金的擺放也是有講究的,無論是喜喪(死者60歲後舉辦的喪事)還是白喪(死者60歲前辦的喪事),份子中的禮金要朝向外,也就是說人民幣上的頭像要朝外,把禮金朝外交給喪家,這樣才算合乎禮儀。
G. 親家去世了應該上多少禮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9
H.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
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在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態,但是因為我們本身對死亡的種種不可知,人們總是寄回「死」字。現在有親人逝世我們反而最關心的是需要隨多少禮,來看看親人去世一般隨多少禮吧。
600——2000元。
生老病死是誰也不可避免的。但因為死亡的種種不可知,人們總是迴避,對死亡的說法也盡量避開「死「字。雖然古籍中用不同說法將人的死亡分了等級:「天子死曰崩,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但庶民百姓也諱言死,所以又把「死」說成卒、沒、下世、謝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孔子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德之本。
自古以來,將對父母「生養死葬」的態度,視為衡量「孝」的普遍標准。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麼,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
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里,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著身子而去。
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准備壽衣,讓老人們看著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凶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逝者入殮的時候有很多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
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僵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
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系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艷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艷的衣服,濃妝艷抹,飲酒作樂。
喪事份子錢一般給多少 給多少才合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喜事那種才能叫份子錢,喪事那種叫帛金。
舊時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開始,是因為,家裡有事,如紅白喜事,但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存款,喜事辦不下來,來的親戚朋友,你出一點,他出一點,湊齊了,把喜事辦了。
以前遇到親戚朋友有人過世通常都是帶一些金銀紙錢之類過去祭拜後燒給往生者,到現在為了方便基本都是包成帛金給逝者親屬讓他們自行安排。至於一般帛金給多少是取決於很多因素的。
死者關系遠近:與死者關系的遠近,直接影響著白事給多少錢。通常情況下,直系親屬隨的份子錢應該是最多的,金額多數為500元或1000元。非直系親屬隨的份子錢,相對較少,金額多數為100元或300元。前來幫忙的村民,通常是不隨份子錢的,但也要有所表示,多數在出殯日隨一份黃燒紙,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經濟發展水平: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著白事份子錢的高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中東部地區),份子錢金額相應會高些;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中西部地區),份子錢金額相應會低些。部分地區弔唁去世的親人,有不隨份子錢只送黃燒紙的習俗(家屬有三年不買黃燒紙的習俗),也即出殯日送的黃燒紙,足夠家屬燒三年用。
與喪主關系遠近:上文我們提到,白事給多少錢合適?要根據與死者關系而定。同樣喪主的為人處世,也決定著份子錢金額的高低。現在的人情世故,多數呈這樣的趨勢,小時候收到份子錢,看長輩;老了收到份子錢,看兒輩。也即子女在社會或當地影響力,也是間接影響份子錢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說與喪主關系的遠近,是白事給多少錢合適的關鍵因素,跟子女關系好,多給多少都無所謂,跟子女關系不好,多給一分都覺得心碎。
I. 親家父親去世一般隨多少錢
500元。親家作為自己孩子的另一個長輩家庭,在其父親去世後,按照中國的文化傳統,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一般會隨500元。
J. 親家父親去世一般隨多少錢
500元。親家父親作為自己孩子的另一個長輩家庭,在其父親去世後,按照中國的文化傳統,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會隨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