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唯一的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症不能自理,我們夫妻倆都六十五歲了,以後該怎麼辦
摘要 您好,精神分裂症確實是一種折磨人的疾病,首先您現在應該讓兒子每天堅持服用葯物,配合治療,樂觀開朗起來,這樣的話病情是可以穩定下拉的,對於以後也非常有好處。
B. 兒子結婚後得了癌症生活不能自理他的父母有義務照顧嗎
這個怎麼講呢,在我們的觀念之中,兒子如果說生活不能自理的話,作為父母,肯定是會照顧的,這個並不需要有什麼義務不義務的,在法律上肯定沒有義務,但是道理就是這樣
C. 唯一的兒子得了絕症我怎麼辦
不要難過,親情,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就算不能拿出錢來幫忙,只要親情到了比什麼都珍貴啊 不要難過 告訴姐姐也別傷心 都振作起來 你們要這樣想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 再怎麼難過也沒有用啊 還是得好好生活,看的開點 人生嘛 就是這樣 努力的生活 讓你姐姐放平心態 好好生活
D. 年輕人得了絕症父母怎麼辦
趕忙道歉,「你不要因為我剛才的話,而傷心。我想你也知道他們一個是被我當做妹妹的宋妍,一個是我最好的朋友江濤。而且他們是一對戀人,我想你已經看出來了。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希望他們可以繼續他們的愛情,而不是被你破壞掉。」
E. 我唯一的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症不能自理,我們夫妻倆都六十五歲了,以後該怎麼辦
摘要 您好,可以將兒子送到親戚家,託付給他們撫養,或者給兒子送去福利院,幫助兒子以後可以生活下午。
F. 如果孩子患有癌症,父母該怎麼做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G. 怎樣面對患絕症的兒子
「爸媽,你們看電視上報道新聞說北大一個女博士捐獻自己的器官,還宣布『能救命的盡管用』,這個姐姐可真是厲害啊!她一個女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一個男子漢難道就不行了?」
漂亮的靈魂總是遭上天妒忌(圖自網路)
其實像婁滔、劉慶這一類的人,他們的一生也許並沒有像許多人那樣長久,但卻活出了永恆。一些媒體在報道婁滔的事情時,冠以北大博士的頭銜。其實他們真正讓人尊敬的地方跟北大或者其他什麼頭銜沒有任何關系,只因為他們是個普通人,不僅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還在最後的生命關口想著幫助成全別人。這是就是平凡人的偉大之處,沒有喧囂和浮躁以及口號,靠著平靜的目光走向另一個世界。他們的生命比活的久遠的許多人都漂亮的多......
(「旁觀地」原創,感謝分享、收藏、關注,謝絕轉載山寨抄襲)
H. 成年子女絕症將亡,要不要告給年邁父母
一個朋友的哥哥四十多歲,年初發現得了絕症。幾個姊妹當中,只有這一個男孩。三個多月里,幾個姐妹在積極幫助兄弟治療的同時,一直糾結一個問題:要不要告訴齡近八旬、年邁的父母呢?
兒子這么長時間不回家看父母,父母多多少少會奇怪或疑心。一開始,幾個女兒隱瞞父母說,兄弟出差了;後來時間長了,又說是單位外派工作了。
現在,這位朋友的哥哥已進入危重晚期,醫院已下了病危通知。幾位姐妹更加糾結:到底要不要告訴父母呢?病者已住進了加護病房,戴上了氧氣罩,隔離監護治療,已無有精力參與討論。幾位姐妹,有覺得應該告的,有覺得不該告的。意見不統一,就只好還是不告。可是,萬一兄弟不在了,今後長時間如何隱瞞父母呢?這次,她們姐妹想了個新的謊話:告訴父母,就說兒子被雙規了。
說實話,兒女得了絕症、要走在父母前面,誰家遇到這種事情也會異常痛苦。但發生了,就必須面對。那麼,年輕的兒女得了絕症、不久於人世,到底要不要告訴年邁的父母呢?
之所以糾結要不要告訴父母,是怕父母承受不了唯一兒子患了絕症、即將死亡這一噩耗。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告與不告兩種情況的後果,然後,兩害相權取其輕,再做決定。
一 告訴
1 可能的壞處:父母會痛苦,這是肯定的。也許會打擊得病倒;也許有其他幾個子女陪著,安慰著,或不至於被完全打倒。
2 可能的好處:父母還有機會可以去看望兒子,安慰、陪伴、照顧兒子,與兒子有著心願、情感的交流。這樣,即使兒子將來去世了,父母也沒有遺憾與愧疚。
二 不告
1 可能的壞處:幾個姐妹隱瞞到底,看起來是使雙親免於痛苦。但我們中國人講究,不論是死是活,總希望能見最後一面。如果不告訴雙親,那麼,最後彌留之際讓不讓父母與兒子見最後一面、做最後的決別、說最後的話呢?假使彌留之際還是隱瞞不讓見,那麼,死了之後火化之前,家屬最後瞻仰遺容時,讓不讓雙親見死去的兒子最後一面呢?如果活的死的都不讓雙親見最後一面,是不是太殘忍了?紙里包不住火,雙親總有知道的一天,當他們知道兒子已去世,兒子病時,他們沒能陪伴、照顧、安慰,活著死時都沒能見最後一面,那麼,雙親在悲傷絕望的同時,還會有深深的遺憾與愧疚,還有對幾個女兒隱瞞的憤怒。雙親感受到的,豈不是更大的痛苦?
尤其她們想的「兄弟被雙規」這個謊話,我覺得更不合適。讓老人在悲傷、難過、擔心、恐懼之餘,還背上羞愧、愧疚、丟臉等負罪感,這豈不是給老人更多的痛苦?我明白她們是想給老人一個希望,讓老人覺得兒子還活著,但要考慮對未來的希望與未來的折磨哪一個力量更強更大,更能對老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2 可能的好處:不告的話,老人暫時不會陷入極大的痛苦。
但一定會有疑心、猜測和焦慮,且會越來越重。此一時看起來好似遮避了痛苦,但它只是從此時移到了彼此,從現在移到了未來。而這中間的時間差,會讓痛苦增加了利息,屆時,痛苦會變得更加強烈。而那時,雙親比現在更老,他們要在更老時承受更大的痛苦。
細細分析一番,總覺得,對父母隱瞞子女的生死大事,不僅沒什麼好處,反倒壞處多多。
子女想為父母避免痛苦,心情可以理解。但人生註定一定會有痛苦,有些痛苦,是怎麼也避免不掉的。
不如在兩種或多種痛苦裡,選擇一個較輕的。
雖說已是成年子女,談不上知情權,但我總覺得,對於子女可能導致死亡的重大疾病,還是應該讓父母知道的好。
我們往往也小覷了老年人的承受力。他們一生經歷了諸多人事,還有親友的死亡,以及目睹了太多身邊人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早已明白生命無常又無奈。能活到七、八十歲,心態一定已經豁達開闊了。面臨兒女的病亡,他們雖然痛,但相信老人亦是能承受、過去的。
告知了,讓老人們有個盡心盡力的過程,子女死後雙親不留遺憾。子女生病死亡是老天、命運的事情,老人們能看得開。不告,兒女死後,將來父母知道了,心裡會落下巨大的虧空,成為他們終生的遺憾和痛。
另外,對於想瞞天過海的這幾位姐妹來說,他們也承擔著隱瞞的巨大壓力,這會產生極大的焦慮。其實,她們不敢告給父母兄弟得了絕症、可能不久於人世的消息,不是害怕父母不能承受老年喪子的痛苦,更深的實質可能是:她們無法承受、無法招架、不願面對父母的痛苦。她們害怕看見父母痛苦,卻又無法幫他們緩解或解除,她們要忍受這痛苦。晚告父母一天,她們就一天不需要面對這個痛苦。直接說就是:她們其實是害怕自己痛苦。
不告訴,現在的情形雖然也痛苦,但她們的痛苦是可知的,因為已經痛苦了三個多月,對下一步關於兄弟死亡後的痛苦也是可以預估到的,痛苦就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但告訴之後,就會出現變數,或者父母能承受,或者不能承受。這會超出她們現有的經驗與已知。父母能承受固然好,但萬一父母不能承受呢?她們如何面對父母的痛苦?如何幫父母走出喪子之痛?這對她們來說是個全新的不可預測的難題。
所以,她們其實是基於現有的安全感與對於未來(告訴之後)的恐懼在做事的。在告與不告之間,告訴了於她們是不舒服的、難受的、痛苦的;而不告則一切暫時維持原樣,能拖一天是一天。
當然,在告與不告這兩者間,她們也都是痛苦的,畢竟是自己唯一的親兄弟得了病,可能離世。但本能里,兩害相權取其輕,她們選擇那個小一些的痛苦:不告父母,繼續隱瞞。瞞一天算一天,心存僥幸,希望最好可以瞞到父母百年之後,這樣終生都不需要面對這個更大的痛苦了。
但父母都是傻子嗎?父母幾年不見兒子,不會疑心嗎?最後依然還得面對父母要知情的痛苦,即使到父母離世的那一刻。而且,同樣,中間有了時間差,痛苦也是會加利息的。只是她們沒有覺知而已。
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如何對如何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觀照力與心理承受力,要慈悲地對待每一個人。每個生命都是生命。人活一生,難免懦弱,慢慢學著勇敢與堅強吧。
最後,我想說一下關於死亡。
對於每個人來說,死亡都是一個根本的課題。朋友說,從他哥哥生病到現在病危,從病者到家屬親人,明明情況越來越指向死亡,可大家好像都感覺那個東西像一個巨大的黑洞、或龐然大物凶惡的怪獸一樣,大家都不敢面對死亡、不敢正視死亡、甚至都不敢去瞥一眼。死亡讓人恐懼、害怕到不敢想、不敢看、不敢談論的地步。
但是,誰能不死亡呢?死亡是每一個肉身的終極歸宿。對這樣一個必然的東西,人們不敢去面對,就被裹在一片混沌的恐懼里。帶著這樣的恐懼,對生者、對將死者;對活著時的生活、對靈魂逝去後的安然,都是妨礙與障礙。誰能帶著對未來死亡的恐懼而在當下安然生活呢?
對於死亡的認識,這篇文章里不想多談。那是一個很深很大很敏感的問題,一兩段話說不清,有些人也還是沒做好准備,不敢不想看。但死亡,又是一個本質的問題,等時機成熟時,或等我把它系統全面內觀透徹時,再來談這個問題。
總之我覺得,死亡是人生的本質、重要、核心、關鍵問題。我們真的不知道死亡何時而來,明天與死亡哪一個更先來到。誰都不願發生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情景,但人生就是如此無常,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行進。對此,最智慧的活法就是早一天參透死亡的真相,帶著對生命深刻的了悟生活,才能沒有恐懼的活在當下,享受生之樂趣,死之從容。
這不容易,但一定要做。心靈成長、了悟生命智慧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重要的。
祝奇跡出現,祝朋友的哥哥早日恢復健康!祝福所有人健康平安!
I. 獨生子女得了癌症應不應該告訴父母,以後父母怎麼辦
必須得告訴
J. 如果家裡有絕症的孩子,父母是不是都會放棄送進福利院
不是的,如果家裡孩子不幸有絕症,很多父母還是會盡全力幫他醫治,給她盡可能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