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中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篤處於彌留之際,大都是情依依、意連連,思念兒女,牽掛親人。這時在家的兒女要日夜侍奉,不離左右,並要給在外的兒女捎話傳信,催其速返。兒女在接到此類電、信之後,都是歸心似箭,日夜兼程,望鄉哭奔,力爭與親人生見一面。一時見不上,不但老人不會瞑目,就連兒女也是終生遺憾,還會被人們指為不孝。有時說來也巧,一旦兒女進門,老人就「撒手歸天」一了。因此,兒女守護著父母去世,叫做「送終」。
B. 老人下葬有什麼講究
規矩是有的,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著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穀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准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經過了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范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衫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里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攔雞籠和床下,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望採納額
C. 父母過世,埋葬的禮儀。位置(頭朝南或北以及父親埋在母親的東邊還是西邊)
父母過也,埋葬的禮儀,位置頭朝南的話,不管朝南或朝北,母親永遠是在右邊。
D. 親人下葬注意事項
1、服裝:男女均應穿黑色或藍色等深色的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襯衣或暗色調的襯衣,女士不應塗口紅,不可戴亮色調的圍巾。
2、飾品:盡量不要佩戴飾品,如需佩戴可考慮素色的飾品或盡量不要外漏,千萬不要外漏佩戴黃金,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3、慰問句:關懷和安慰對於死者親屬是很必要的,一些過當的舉重如嚎啕大哭應盡量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句語,一般可以這樣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傷,請節哀」或「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請保重好身體」。
4、措辭及舉動:在葬禮上一定要注意用語,不要出現「死」「慘」等使人聯想到不幸的詞彙;葬禮時肅穆的弔唁者應收斂,不要高談闊論。帶著兒童的,不要讓孩子嬉笑打鬧,說話聲音盡量壓低,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示出誠意。
(4)父母埋葬有什麼講究擴展閱讀:
弔唁的禮物選擇:
1.在追悼會上人們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禮金,這是一種約定俗稱的交往禮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畢竟在開追悼會的時候總是需要花費和開銷的,你的禮金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記得,這個禮金千萬不能用紅紙包裝,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紙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寫上「奠儀」、「帛金」之類的黑字並署名。
2.挽幛、挽軸、挽額也稱禮幛,題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為多,多是直寫,橫寫的稱「挽額」
3.祭奠禮品如贈送香燭紙錢、鞭炮、「三牲」、果品之類的祭祀用品,並隨祭品附送禮單帖。
E. 父母合葬有什麼講究沒有
沒啥特別講究,只是位置應該在下首或左邊(左為下,具體時間人站在和墓碑同向的位置,人的左邊,也就是對望墓碑時的右邊。)根據黃歷,為逝者選定落葬的吉日。 由逝者親屬在落葬師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內焚燒少量黃紙,俗稱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溫暖的家」。
由逝者親屬親自將福蔭土撒些在墓穴底層,福蔭土具有防潮、防蟲、保護骨灰盒的功效。然後可按朝南或朝西的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 放置完骨灰盒後,可在上面鋪上金色或銀布的布匹,俗稱「鋪金蓋銀」,有孝敬逝者及象徵來世榮華富貴之意。
墓坊合葬
有「並穴合葬」「異穴合葬」、「同墳異穴合葬」,這是非同穴合、葬的類型;更進一步的是「同穴合葬」。北方黃土高原地帶盛行這種合葬,夫婦中的一人逝去後先入墳,另一個去世時,重新挖開墓穴男左女右,並置棺停,棺木口橫搭一紅布帶,意思是與婚禮上夫婦牽的同心結相似。
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中,還有夫婦同棺而葬的,廣西的白褲瑤的崖葬就是如此,一棺中可見到男女兩具屍骨。墓室合葬比較簡單,先在築好的墓室中放先死者的棺,持後死者去再打開墓門,將新的棺木放入。里下河地區的風俗是夫妻合葬的時候同穴不同棺,男子用的棺材稱為乾棺,尺寸稍大一些;女子用的棺材稱為坤棺,稍小一些。
F. 公墓給父母合葬有什麼規矩嗎
公墓合葬(雙人墓,能安放兩個骨灰盒),規矩是,一是安葬時要找人看日子,二是通知親朋好友前往墓地悼念,燒紙錢或獻花,三是骨灰盒安放順序是男左女右(人們站在幕地面向方向左和右)。以上是廣義規矩,每個地方風俗習慣也不一定相同,建議你多咨詢下親屬長輩們,聽聽他們的意見。
G. 古人常說的「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有什麼講究,為什麼
在社會生活中,流傳著很多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都體現出了先人地智慧。雖然是有很多俗語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淘汰了,但是還有很多俗語留了下來。從古至今,喪葬制度是非常講究的,因為從喪葬制度上能夠看到人們對死者的尊敬。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說一句關於喪葬方面的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
喪葬在我國是一種文化,是對死者的尊重和懷緬,雖然是迷信,但其意義重大,形成的文化源遠流長,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方式。農村俗語的魅力需要仔細體會,但並不是全然遵照,也需要取精華、去糟粕,正確的思維方式、良好的文化遺產值得後人傳承。
H. 父母遷墳合葬的講究
父母遷墳合葬的講究
父母遷墳合葬的講究,有很多人會趁著清明節的時候遷祖墳、合葬、下葬、修墳等,其中是有很多講究的,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父母遷墳合葬的講究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合葬是古時風俗之一,簡單來說也就是夫婦死後安葬在一起便稱之為合葬,通常來說都是夫妻合葬,老一輩的人去世以後,很多人都希望和自己的另一半合葬。
但是通常來說夫妻去世都有先後,如果想要合葬就涉及到合葬遷墳的風水。
父母合葬注意事項
1、什麼時候可以合葬
通常情況下,如果祖父母的墓未合葬,那麼父母的墓一般不選擇合葬。通常來說最好不宜隨便遷墓。在風水學中就著「富不遷墳,窮不射門(置門)」這樣的說法。
2、往哪裡合葬
父母的墓合葬,觀地形優次。如陽墓地形優於陰材,就陽合葬;如陰墓地形優於陽材,就陰合葬。不可言論,陰材一定要就陽材。優次決定不可違之而用。
3、怎麼合葬
不管材之好壞,材一移後,將原材底血土挖一尺五寸深全部移入新井底下,然後放材。
好材將底土移入新井中,如次材拿不上手,發現屍骨亂堆,一定將屍骨拾齊移走,到新井中,一定要將屍骨要放好,頭骨放在頭部,足骨放在足部,其於骨骼放在中間。
說明一下,原材材下血土移走一定用笆斗存放挑入新井中,不可在途中散撒。如撒下這些土會受日曬夜露或淺踏,對祖上骨血肉身不敬,其次用笆斗存移時,要用東西將笆鬥上面遮好,也不許太陽曬及風吹。
在移屍骨時,一定要請死者的弟兄或表兄弟即平輩之人去拾屍骨安放,下人無權隨便拿取安放。
4、合葬材底部要相平
不管男女陰陽材合葬,材底部一定要相平,不許陽高陰低。如果此二老有兒孫,無女兒,千萬相平,不可亂埋。
如果此二老無兒孫有女兒,那麼陰材底部可以高於陽材一些,但要女兒出喜錢,包女兒發福。
父母遷墳合葬的.講究
1、選擇吉日
遷墳前,首先需選擇吉日,吉日的選擇非常重要。墳地不宜風吹雨打,被野生動物或者其他東西的踩踏和禍害,所以無論是遷墳還是新造墳,挖墳過程中不宜中途停工,必須當天完事為宜。
2、遷墳前先勘驗祖墳
遷墳前勘驗祖墳和尋找龍穴之地是最為關鍵。墳的立向和深淺至關重要,所以遷墳前勘驗和遷墳的整個過程最好是由專業風水師指導,切不可兒戲。
3、遷墳忌磁場雜亂的物品
下葬時不要放入例如桃木製品、硃砂、金屬利器、雄黃等磁場太大或者磁場雜亂的物品。否則會影響祖先安眠,從而影響到後人的運勢。
4、遷墳忌污
遷墳時不宜找近來運勢不佳的人去幫忙,而且必須找關系特別好的朋友幫忙,因為墳墓內堂忌污,切忌痰、垃圾、鼻涕等,否則是對祖先的不敬,也會直接影響後代運勢。
5、忌十二生肖
下葬時不宜往內堂中放入十二生肖。否則容易導致十二生肖與仙人和後人犯沖,
6、遇吉不遷墓
在遷墓時如果看到墓穴有龜蛇藤子纏繞棺材,那麼這在風水學中是寓意非常吉利的,此時則不能遷墓,不宜破壞祖先之吉相。
7、遷墳五大忌
(1)忌見硬塊石頭,以示後輩窮而硬,此也稱為氂牛地;這種情況俗稱硬錐,不吉之兆。
(2)忌見惡水,因為沖死者背部位,為「淋頭水」,對後輩多有不利趨勢;這種情況俗稱軟錐,非常不吉利。
(3)忌見棺上加棺,此凶對死者害處較大或對地師有害;這種情況俗稱死錐,不吉之現象。
(4)忌見螞蟻,因螞蟻吃掉死者的骨肉,對後輩有害無益;這種情況俗稱活錐,對後人影響很大。
(5)忌有寒風洞,試探有無風洞方法,用燭點燃對著洞口,如燈頭不動吉利的墓坑。如燈滅為風洞,不吉利。這種情況下還要使用此墓坑,再嗅味,如乳味,後人非常吉利,有異味不太吉利。
8、舊墓之土帶往新墓
在遷墓地時,要把原來棺材底下的血土再往下深挖八寸後,用干凈的袋子裝好移到新的墓地中去,帶走的土不可讓原土丟在路上被人踩,這樣是對祖先的不敬,不利於晚輩的運勢。
9、舊墓凶吉論
舊墓中如果入泥、入水、入樹根、生白蟻等,此為凶多吉少。開棺後如果見骨黑,此現象為大凶,直接影響子孫後代不得安寧,破財敗家無疑,並出孤兒寡婦,瘋啞淫 亂殘疾之人。
遷墓時打開棺材發現仙人的骨是黃凈,呈金黃出富貴之人,益旺子孫興旺發達。
10、遷墳需暖井
墓坑挖好後,遷過來之前要暖井,暖井就是用多層黃紙鋪到井下平面上,硬幣壓黃紙上,然後用松香沫撒到黃紙上面點燃,俗稱暖坑。
這樣是為了表達對仙人在世時的養育之恩,以表達孝心,再就是為暖井以使吉氣來的快,如此孝敬仙人,換取仙人能夠助子孫後代走好運。
11、下葬排列講究
對下葬排列要有主次之分別,按後天八卦陽性位為上位記即東為上位,西為下位;東北為上位,西南為下位;北為上位,南為下位;西北為上位,東南為下位。如一夫兩妻下葬應夫在上位,先妻次位,後妻又次位。
12、致喪要則
地師到主家辦理喪事第一要先寫某宅致喪文張貼在大門口,再寫好回殃日期,六七日期,百日之期,張貼在大門口,抬頭上寫俸告諸親或寫俸諸君,注意要用紅紙寫俸諸君,用白紙寫某宅致喪。
13、遷年限長的墓風水講究
如果死者年限較長,墓地棺材板已經無法完整的遷移,那麼則需要找一個與死者同輩的人用手拾取骨白,死者的晚輩不能用手拾取長輩的骨白。不宜使用鏟子等工具連骨連土一起鏟起,這是對祖先的不敬。
遷墳合葬注意事項
一、無論是遷墳還是新造墳,挖土動工時,一定要選擇一個吉祥的時刻。這一點很關鍵。更不能挖出墳窩來以後,停好幾天再下葬,以免內堂遭到野生動物的糟蹋,或者風吹日曬雨淋。
二、請人幫忙要請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做事的人千萬不要弄臟內堂(墳窩)。尤其忌諱往內堂中吐痰、扔臟東西、抹鼻涕等。
三、下葬時不要隨便往內堂中放入十二生肖的小動物,以免與自己祖先以及後代的生辰八字相沖,帶來負面影響。
四、下葬時,不要放入桃木製品、硃砂、金屬利器、雄黃等辟邪物品。這些東西磁場都很大,都會影響祖先的居住,給後人帶來不好的命運,千萬要注意!
五、如果老人是一個先走了,另一個還活著,下葬時則要盡量「分蓋」,也就是說,先下葬的骨灰盒要單獨蓋一個蓋子封好,將來另一個下葬時就不用驚動原先的了。盡量少動作。
六、其他事項,一般都要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來進行,每個地方有各自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尊重的。
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細小的問題,有網友會問安葬時,選日子是不是要避開大小月建。
其實選日子並沒有這么簡單,還要知道子孫的屬相和墳墓的坐山朝向,這些都是相關聯的。所以有些人能夠選日子,但是合葬、遷墳和安葬的時間卻不是什麼人都能選的,要把下葬、遷墳或者是合葬這件大事做得圓滿,造福子孫後代或利自己,還是需要請專業的風水大師才能真正實現目的。
I. 父母去世要下埋一個地方有什麼講究
要埋在家族的林地里。不能埋在別人家的林地里,
J. 父母遺骨灰合葬有什麼講究
1、根據黃歷,為逝者選定落葬的吉日。 2、由逝者親屬在落葬師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內焚燒少量黃紙,俗稱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溫暖的家」。 3、由逝者親屬親自將福蔭土撒些在墓穴底層,福蔭土具有防潮、防蟲、保護骨灰盒的功效。然後可按朝南或朝西的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 4、放置完骨灰盒後,可在上面鋪上金色或銀布的布匹,俗稱「鋪金蓋銀」,有孝敬逝者及象徵來世榮華富貴之意。 5、如墓穴空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放置些逝者生前喜愛的物品,以示陪葬之意。 6、之後,再用2包左右的福蔭土(根據墓穴大小),撒入骨灰盒的四周,填滿墓穴的整個空間,讓福蔭土保護著整個骨灰盒,具有讓逝者「入土為安」之意。 7、上述過程結束後,在逝者親屬的確認下,由落葬師負責封穴。 8、逝者親屬進行祭供儀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獻花籃、花束,並供放鮮果等。可對逝者講些告慰之話,以示悼念。 9、參加落葬的逝者親屬及親朋好友肅立並默哀,最後進行三次鞠躬,祭奠儀式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