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離婚孩子心理怎麼疏導
1、要讓孩子有自己選擇跟隨哪一方的權利,不能粗暴干涉孩子的想法和決定。而孩子不決定跟隨的那一方要尤其注意,絕對不能因為孩子不選擇自己,就賭氣不履行撫養孩子的義務。
2、要告訴孩子,無論爸爸媽媽是不是還生活在一起,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改變、沒有減少的,只是家庭成員的結構會發生變化,但是大人們都還是依然關心、愛護孩子的。
3、要加倍給予孩子關愛,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有的家長就喜歡用錢、玩具、零食來彌補孩子缺失的愛,其實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變得只注重金錢物質,而漠視了親情。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特別是思想,不要因為大人之間的事而受到過多的傷害。
4、孩子不跟隨的一方要抽空多去看望孩子,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並沒有失去任何一方的愛;而孩子跟隨的一方,不僅不能阻止另一方來看孩子,還要鼓勵孩子主動跟對方多走動多親近,這樣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1、不安全心理:
父母准備離婚時的爭吵和不和諧,都會使孩子懷疑自己是否可愛,是否有價值,從而產生不安全心理。
2、自卑心理:
一旦父母離異,不管孩子跟著哪一方或者祖父母,孩子都會認為失去了親人,整天憂心忡忡,感覺在小夥伴面前抬不起頭來,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3、對立心理:
由於父母的離異,孩子得不到積極的關注,為了贏得更多的關注,就總想在別的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絕對權威,對父母甚至周圍的人產生對立情緒。另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心理,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甚至表現的很殘忍。
『貳』 對於父母離婚的孩子怎麼安慰
對於父母離婚的孩子,我們怎麼安慰呢,我們沒有在他的那個環境,也沒有站在他的那個角度,無法感受他的感受,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能是陪伴,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在他的身邊給予他們一些眼神,還有行動上的鼓勵。必要的時候可以帶他出去散散心給他一點人生經驗,其他的需要他自己走出來。
『叄』 如何關愛離異家庭的孩子
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教育方針指導下,我校決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校園環境中得到發展。實現這種發展需要寬松、和諧、支持性的環境。他們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 新學期開始,我被委任擔當某班的班主任。上任不久,我就發現班裡有一個新生A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她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課間總是躲在角落裡,上課也不願發言,平時基本不和同學交流,行為較為散漫。為什麼陽光般的年齡會如此默然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決定去家訪,希望能夠得到答案。 通過走訪,我了解到,A在三歲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過。父親沒有固定工作,經常在家裡酗酒、打麻將,很多家務活都得她干,而且父親一不順心就打他。在學校里,她總覺得老師和同學都歧視她,對她很冷淡,因而產生了非常嚴重的自卑心理。因此她不願和人交往,天長日久就成為後進生。 我決定以行動去溫暖她,喚起她的自信,消除她的自卑心理。我知道,她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她的家庭以及全體同學的協助、配合。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方案並予以實施: 1、從自我做起。 首先,我經常找機會在排隊回班的時候和A拉著手一起走,談她家裡的事、同學的事,談她喜歡讀的書等,並告訴她衣著要整齊,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我還經常為A補課,課堂上簡單的問題先讓她回答,答對了,及時表揚。為了調動她的學習積極性,我在班裡組織了朗讀比賽,並幫她選了一篇課文,然後指導她朗讀。比賽時A發揮得非常好,獲得了一等獎,她笑得很開心。當時,我對她說,你和其他同學一樣聰明,你落後的原因是缺少趕上其他同學的勇氣。她點了點頭。慢慢地, A變了,她開始自覺學習,各項活動也都積極參加。我看她身體素質比較好,推薦她參加了學校的田徑隊。運動會上,她為班級爭得了榮譽,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2、發揮集體的力量。 我常對學生說,我們這個班就是一個特殊的家,在這個家裡,先進的要幫助後進的,不管誰有了困難,我們都要去幫助。與其他同學相比,A缺少母愛,所以要讓她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愛。我經常耐心地教育其他學生要關心A,還為她開展了獻愛心活動。同學們經常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為A購買學慣用具。學習好的學生經常和她一起復習功課,慢慢地,她的學習成績也變好了。A要過生日了,我為她買來了生日蛋糕,同學們為她准備了小禮物。被同學們圍在中間的她,露出了笑容。她笑得那麼幸福。 3、協調好離異父母和孩子的關系。 家庭解體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沉重打擊。教師要讓離異的父母知道,在他們追求幸福的同時,應該情系兒女,讓孩子健康成長。我請來A的爸爸媽媽參加「我愛爸爸媽媽」主題班會,並對他們說,你們夫妻關系解除了,但仍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從那以後,每次A的母親來接她時都詢問她的學習情況,並教育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更令人高興的是,A的父母在對她的教育上達成了一致認識。
『肆』 父母離異會對小孩產生很多影響,應該如何去開導孩子
今天來給大家解答一下為什麼父母離異會對小孩產生很多影響,應該如何去開導孩子?對所有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在身邊,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是最幸福的事。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但是一些家庭也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父母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離婚。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對身心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女兒三歲時,陳女士與丈夫離婚,女兒被陳女士判處撫養。
在教育孩子時,如果缺乏另一方的教育,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培養。男孩與母親一起生活,生活中缺乏父親的教育,因此男孩的性格慢慢女性化,膽小,沉穩,靦腆,缺乏強壯的氣質。同樣,女孩與父親一起生活,缺少母親方面的教育,女孩粗心大意,性格粗暴,在大家眼裡成為「潑婦」。單親家庭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引導正確,單親母親的母愛足以使孩子成功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伍』 父母離異怎樣開導孩子三種方式讓你的孩子不再痛苦
父母離異怎樣開導孩子?離異,確實是人生當中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一些父母沒有很好地開導孩子,從而給孩子二次傷害。本文提供三種可以開導孩子的方式以供參考,讓你的孩子能夠盡快的走出父母離異的陰影,邁向光明的未來。『陸』 當父母選擇離婚時,對孩子的身心傷害是很大的,怎麼安慰孩子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會加倍的關愛你,你不需要傷心難過。等有了新家之後,你還會認識新的弟弟或者妹妹,也能在一起玩的很開心。
『柒』 可以怎樣對待離異家庭的孩子,怎麼樣引導孩子呢
1、離異雙方要文明相處、寬宏大量
父母雖然離婚了,但與孩子的關系永遠不會變。希望任何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另一方的不好,不要阻止父女/母女相見,盡量提供能與父親/母親繼續相處的寬松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他的愛並沒有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應該和對方交換意見,制訂一定的計劃,兩人同時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個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6、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人離婚後,不能從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每天都過得不快樂,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作為單身家長,當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和孩子交談,盡可能展示給孩子人生積極的一面和陽光的一面,要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進步,還能夠帶領孩子共同成長。
『捌』 父母離異後女兒中午用柑橘充飢,如何關注離異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些夫妻能夠將就的過下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牽掛著孩子,內心有再多的不願意,也會為了孩子一直繼續著。婚姻里除了感情,更多的是生活的責任,一段婚姻里,最大的責任可能就是孩子了。廣西桂林的一所希望小學里,午餐的時間到了,一位小學生正在吃著柑橘。這時一位老師上前問小女孩是不是沒有帶午飯,小女孩點點頭,老師表示會給女孩買飯。視頻成為熱點被網友熱議,後才發現,小女孩的父母離異,跟著自己的父親,父親長期在外工作,小女孩寄養在伯父家。雖然小女孩的實際情況並不如網上傳得那樣可憐,但離異孩子的身心健康確實需要引起關注。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總是要上學的,在學校這個群體里,離異家庭的孩子可能會面對各種問題。學校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不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同時在生活上可以多關注這類孩子,這樣能夠讓他們走出父母離異的陰影。
『玖』 在家庭教育中,離婚家庭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
1、多給與孩子更多關心和愛護。離婚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殘忍的事。如果真到了離婚的那一步,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對孩子的愛永遠不會改變。離異的父母應該要讓孩子勇敢接受和面對,不能因為這件事而壓抑消沉。一般單親的孩子會比較敏感,平時父母要多關心和愛護,多溝通多觀察,盡量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4、安排好孩子的生活。父母離異後,首先要為孩子的生活做好周到的計劃和安排。不要因為父母的自身離異的原因,而波及和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將孩子的心情處理好,將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好。
5、要肯定的告訴孩子,父母因為某種原因分開了,但對孩子的愛不會減少,當然得能做到與對方保持正常的聯絡關系,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不好,讓孩子能在兩方自由走動,要讓孩子能真的體會到愛沒有減少,當然溺愛除外。
『拾』 單親家庭,父母如何更好地愛孩子
最近十幾年,中國的離婚率飛速攀升,伴隨的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越來越多。記得年初跟一個做小學教育的朋友聊天,他說班上有三十個孩子,其中十個是單親家庭。在我覺得震驚的同時,內心也在不斷地思考,離婚率逐漸攀升之下,單親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們究竟該怎麼樣把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他們可以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據心理學家們分析,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容易感到孤獨、憂慮、失望,使得情緒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作為家長,究竟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呢?我們建議離異家庭的家長要多對孩子說以下三句話:
(一)爸爸媽媽離婚跟你無關。
我曾經見過一個孩子,內心非常的自閉,充滿了消極和否定,當我努力地走進他的內心深處之後,才發現他的心裡充滿了自責和內疚,因為,每一次爸爸媽媽吵架都會提起他,而他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阻止父母吵架和離婚,所以,在他的心裡,一直認為爸爸媽媽離婚是自己造成的,因而充滿了自責和消極的情緒。
從情感依附的角度,對於孩子而言,父親和母親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最信賴的人,是他們的整體世界,當這個世界即將破裂的時候,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維持這個世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從系統動力的角度,家庭系統的任何一個成員都有想要維持家庭系統統一性和完整性的動機和渴望,只是在夫妻雙方實在沒有辦法維持婚姻選擇離婚時,孩子依然還在不斷地努力,一旦父母最後選擇離婚,他們就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導致了父母的離婚。因此,內心會非常的自責,對自己的自我評價也會越來越低。所以,建議離異的家長要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愛爸爸媽媽,不希望我們離婚,可是我們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都不快樂,為了彼此都幸福快樂我們選擇了離婚,這和你沒有任何關系,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我們以你為豪。
(二)你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我記得曾經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告訴我說,老師,我總感覺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好像覺得我不正常,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問他,在你的內心裡,你覺得自己正常嗎?這時候他哇一聲就哭了,失聲哭泣著回答說:「不正常」。很多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覺得別的同學都有爸爸和媽媽,自己卻只有爸爸或者媽媽,因而覺得自己跟其他同學不一樣了,不正常了,逐漸變得自卑。因此,父母要告訴孩子,你依然擁有媽媽和媽媽,跟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你的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僅此而已。所以,你是一個很正常的孩子,跟其他人一摸一樣。
(三)爸爸媽媽依然愛你。父母離婚,孩子的生活環境會發生改變,要麼跟父母雙方的某一方居住,要麼就改成跟爺爺奶奶居住,因此很容易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覺得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會導致孩子非常的消極和自卑。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雖然我們離婚了,但我們對你的愛不會改變,我們還是像原來一樣疼愛你,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依然被父母愛著的安全的溫暖的感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光說是不行的,還需要家長們,尤其是非撫養方的家長,每周或者至少每個月來看看孩子或者帶孩子出去玩一玩,用溫暖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愛。
除了要經常對孩子說以上三句話之外,建議單親家庭的家長朋友們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不要有愧疚心理,導致過度補償。
很多單親家庭的家長覺得自己離婚對不起孩子,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因此會對孩子產生愧疚心理,這份愧疚心理非常要不得。一方面,家長一旦覺得愧疚就想要補償孩子,一想要補償孩子就容易導致溺愛。不但生活上面照顧的體貼入微,萬事包辦,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生怕委屈了孩子,甚至孩子做錯了事犯了過錯,也捨不得懲罰和責罵,就怕孩子心理難過,這樣的溺愛對孩子未來獨立人格的發展是一種莫大的毒害;另一方面,一但孩子發現家長有愧疚心理,孩子就會把這份愧疚心理當成過分要求父母的籌碼和肆意妄為的護身符,不以利家長的管教。
事實上,離異的家長朋友們也完全不必要有愧疚心理,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責任讓自己的人生過的幸福快樂。為人父母,也只有自己幸福快樂了,才能把自己的幸福快樂帶給孩子,繼而培養更加幸福快樂的孩子。而如果自己在一段婚姻裡面沒有快樂,只有痛苦,勉強的維持婚姻只會給孩子一個不快樂的媽媽或者爸爸,這對孩子也是一種負擔。
同時,孩子既然選擇了我們做他們的父母,就證明他們有命運來承擔發生在身上的一切,家長們更加不必愧疚了。切記,讓自己幸福快樂是第一要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榜樣,培養一個擁有幸福快樂能力的孩子。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前任,阻止聯系。
我認識一個女性朋友,因為對前任各種看不上選擇了離婚,離婚後自己帶孩子,不允許孩子在她面前提起爸爸,每次孩子不小心提起,她就會生氣地說不許提那個死人,甚至要求孩子說:不許你見他,見他我就不要你了。以前我還沒學這么多心理學知識的時候,只是感覺到了這個朋友對前任的恨意,心想,這是多麼有力的報復啊。當我越來越深入地學習心理學之後,我每想起來便能深切感受到那個小女兒內心撕扯和哭泣的聲音。孩子的生命一半來自於父親,一半來自於母親,當父親被否定、貶低的時候,孩子內在會非常痛苦,繼而會貶低和否定自己,因為父親是自己生命的來源。同時,阻止孩子與父親聯系就阻止了孩子從父親那裡獲得父愛,而這是生命本能的渴望。所以,不要為了所謂的報復和發泄自己的情緒,貶低前任,阻止聯系,這對孩子是非常大的心理傷害。一個人終其一生都要修復的就是和父母的關系,那是我們安全感和力量感的源泉,當我們阻止他們與父親或者母親進行連接的時候,也為孩子未來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兩個人因為相愛而結合,因為不愛而分開,既然愛過,分開之後,就要彼此祝福和感恩。懷著這樣的一份心態,我們就能夠在孩子面前說一些前任的優點,給孩子力量,同時,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前任見面,獲得他生命本能的對父愛或者母愛的渴望,滿足其心理營養的需求,幫助他健康快樂地長大。
(三)不要忽視孩子人格發展,調動身邊性別資源。
在孩子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沒有父親在身邊的男孩或母親在身邊的女孩,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所以,單親家長應注意多調動身邊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多組織一些聚會或者出遊活動,給孩子適宜的影響,讓孩子的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
(四)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放棄自我。
有很單親家庭的媽媽,離婚之後失去了情感的寄託和未來的依靠,於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未來的命運都寄託到了孩子身上,一方面對孩子過度溺愛,生活上照顧的無微不至,另一方面又對孩子學習上要求極高,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為了我們自己人生的幸福快樂負責人,所以,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那對孩子是一種莫大的精神負擔,因為他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是否能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自己的母親,在中精神的壓力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五)放下焦慮,持續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家長,因為教育孩子的任務落在了自己一個人身上,孩子出現任何的偏差行為就開始莫名的焦慮和恐懼,尤其是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家長,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學習,去成長,當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叫徐孩子,掌握了方法,焦慮就不復存在了。要知道,很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很優秀,關鍵看父母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養育方法。
最後,願所有單親家庭的父母都能夠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願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可以開心快樂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