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0到3歲父母最關心什麼

0到3歲父母最關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31 18:37:52

① 0-3歲需要培養什麼

0-3歲需要培養什麼

0-3歲需要培養什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需要各方面的輔佐和幫助,順應兒童的成長規律才能幫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長,我們要科學教育,下面和大家分享0-3歲需要培養什麼。

0-3歲需要培養什麼1

一、言語教育

0-3歲是孩子言語發展最關鍵的時期,也是發展最快的時期,模仿大人說話的能力極強,對聲音的敏感程度也很高,從「咿咿呀呀」到會說「爸爸媽媽」,孩子學習發音和說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多對孩子進行言語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首先,要多跟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說話吐字清晰簡潔,給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樣。第二,耐心教孩子講話發音,對於孩子還說不清晰的發音也不要過於著急糾正,不要總說孩子的發音不對,只需要反復把正確發音說給孩子聽就可以了。第三,為孩子提供社交的機會,讓孩子跟更多同伴接觸,有更多鍛煉說話的機會。這些都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幫助。

二、自理能力教育

0-3歲也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時期。很多家長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太小了,需要事無巨細的照顧,其實,小寶寶雖然離不開家長的照顧,但同時,自理能力也需要從這個很小的年齡段就開始鍛煉和培養。這個時期的一些練習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比如練慣用二指捏物和三指抓物,可以為孩子以後學拿筷子做准備,練習舀物可以為孩子以後學拿勺子做准備,很多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行為動作都可以先通過簡單的動作訓練來做准備。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因為覺得孩子還小而過多去幫助他做事,也不要操之過急,不要過於替代,不要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發展。

三、適應能力教育

適應能力也是讓孩子終身受益的能力之一,每到一個新的環境中,都要首先去適應環境,所以這種能力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培養適應能力的時候,家長要以給孩子鼓勵、幫孩子建立信心為前提,當然也不能誇獎過度、保護過度,要以適度為准。

0-3歲需要培養什麼2

早期教育不是單純的識字、算術、外語、音樂等,是包括身體的鍛煉、智力的發育、道德品質啟蒙等全面的發展教育。

1、嬰兒時的教育:從出生到6個月是對嬰兒聽覺和視覺的訓練。在出生1個月內可用色彩鮮艷的玩具誘導嬰兒,2個月開始與嬰兒面對面用親切的語言談話,讓孩子聽音樂,用帶有響聲的玩具吸引嬰兒注意力,逗嬰兒笑,這樣可使孩子的視覺和聽覺集中,在運動中幫助嬰兒抬頭、翻身等動作。6個月後,應幫助嬰兒學爬、並扶著坐、站,使孩子的視野擴大,接受很多的刺激,使大腦發育,並給孩子一些玩具,學會抓、玩,和嬰兒多交談,鼓勵孩子說話,說簡單的單詞。

2、幼兒期的教育:幼兒期的教育十分重要,孩子心理意識活動加強,語言得到迅速發展,思維水平逐漸形成和提高,這段時間完全具備接受教育的條件。除進行體格鍛煉外,還要進行下面教育:

① 德育方面教育:從幼兒開始就應該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如:1歲的孩子如不滿意就打人、哭鬧,這時大人應用表情、手勢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不是好孩子,逐漸用講故事或畫冊中的圖片來教育孩子,並能逐漸分清是非善惡。開始教孩子一些文明用語。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以身作則,作出表率。教育孩子要以表揚、鼓勵為主。。

②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飲食習慣——— 讓孩子按時吃飯,不要邊吃邊玩,不挑食,不厭食。睡眠習慣——— 按時睡覺,按時起床。衛生習慣——— 自己洗手、洗臉,飯前、便後要洗手。勞動習慣——— 家長不能因孩子勞動不徹底、不幹凈,就不讓孩子動手勞動,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學習習慣——— 孩子在3歲時,就要教他識字、數數、聽音樂、簡單的外語單詞。

③ 智力開發: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小兒在游戲中不僅鍛煉了身體,也在模仿中學習,培養了注意力、觀察力、學會一些動作、技能,還能在游戲中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使小兒的大腦變得靈活,有利於智力的發育。講故事也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方法,應選擇些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較強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獲得知識,在故事中受到教育。還應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常帶孩子逛公園、郊遊、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教孩子繪畫、聽音樂等,從小受到美的熏陶,喚起孩子對美的追求和嚮往,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0-3歲需要培養什麼3

輔食方面

寶寶在6個月以後,隨著成長發育的速度加快,單一的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所以就要添加一些菜泥、蛋黃之類的輔食,但是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果寶寶不接受就需要更換輔食的種類。

營養補充方面

如果孩子飲食正常,每日喝的母乳或奶粉的攝入量都正常的話,一般不建議特別補鈣。過量的鈣容易引起便mi,也會影響生長。但是可以多吃一些深海魚和亞麻油,因為裡面含有豐富的GHA,對大腦發育很重要。

生活日常

給寶寶喂飯時一定要專心,這樣寶寶寶寶以後會乖乖吃飯。然後一歲以上的寶寶要慢慢學會獨立吃飯。媽媽要切記一點,不要再餐桌上批評寶寶呦!

日常照料

有很多寶寶會出現過面現象,比如吃了胡蘿卜泥過敏,並不能說明寶寶對胡蘿卜國民,有可能是裡面的添加劑導致。所以媽媽要及時掌握寶寶的過敏原。

馬上就要到夏季了,很多寶寶出汗之後會長出濕疹,媽媽們要切記濕疹寶寶的皮膚更需要保濕!這就需要媽媽為寶寶准備一瓶寶寶專用的身體乳。像我家寶寶長濕疹的時候,我就給他專門買了一瓶國產的松達嬰兒山茶油乳,價格很親民,關鍵是效果很好。雖然是油乳,但是質地卻很清爽,沒有油膩的感覺。每次擠出一點,摸上去輕輕按mo幾下就吸收啦。

媽媽們要記得,寶寶用品成分簡單是zui好的。像這款山茶油乳,採用的材料是食品級天然的山茶油。裡面含有很多對寶寶皮膚有修護作用的。還沒有香精、礦物油的添加。每天寶寶洗完澡後,就給寶寶抹在身上,一整天都很水潤。

② 家長對3歲孩子的教育,應該著重於哪些方面

3歲的小孩子,
個人覺得家長要注重對他的興趣愛好的培養,
良好的興趣愛好,就是從這個時候建立的。
不要要求他多有恆心和毅力,
他要感興趣,是好方面的,就要鼓勵。
不要給他壓力,不要責備他。

③ 孩子3歲前,父母要了解哪幾個成長關鍵詞

鏈接: https://pan..com/s/1z9gjOv5VyOadQHKzMDObNw

提取碼: 5vef

④ 0-3歲家庭教育具體內容是哪些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0-3歲的寶寶是身體、大腦和性格發展最快的時期。及早投入早期教育,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礎。
3歲大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關心,興趣很濃,對所有事物都要刨根究底地問個沒完沒了。這是由於孩子對這些事物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就努力觀察、學習、詢問和盡力理解。可以說,智力的發達與否全在於興趣如何。3歲時期正是對什麼都有極大興趣的時期。因此,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應該盡一切能力來培養孩子的這種興趣,這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非常重要。父母要利用孩子的這一個特點來培養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這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是很有益的。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教育孩子:
一、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飲食、穿衣、大小便的習慣,培養孩子自己吃飯、洗手、洗臉、穿脫衣服的能力,孩子長大後能獨立、健康的生活。
1、生活有規律。
我的寶寶今年已經3歲了,平時在幼兒園的時候,晚上睡得都比較早,但是在周末或是假期時卻要到12點多才睡,到第二天的9點多才起,往往到10點多才吃早餐,中餐也就到下午3點多4點才吃,晚上也就不吃飯了。孩子沒規律的生活,讓他身體的免疫力很弱,經常的生病。所以,從小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可以讓孩子身體好,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晚上早睡,早晨早起,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
安排寶寶的生活作息時間,應以寶寶平時的生活習慣為依據,不能以父母主觀想像來安排。3歲的寶寶,每天只需要一次午睡,時間安排就可以同大人相似,只是午睡時間長些,晚上需要睡得早些,讓寶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寶寶才能長個子。因為大腦在寶寶熟睡時分泌生長激素,睡眠好的寶寶能長得個子高,睡眠不足,夜裡經常醒來的寶寶,生長激素分泌少,個子就會矮些。寶寶的睡眠需要父母提供適宜的環境,盡量減少人為的干擾,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吃飯要按時。
孩子每天的三頓飯都要按時吃。1歲以上的寶寶最好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飯,可以培養寶寶自己吃飯的能力,也讓他分享吃飯的樂趣。在三頓飯的基礎上,兩餐之間加一次點心,部分配方奶可以在點心時間安排,留一次配方奶在晚上睡前半至一小時吃完,平時盡量不讓寶寶吃零食。
最後,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玩。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學習。玩是孩子最喜歡的事,玩就是學習。孩子喜歡玩的東西真多,他們是在擺弄這些東西的時候學習的。只要是安全的,孩子喜歡玩的沙土、水、植物、廢舊物品、生活用品、勞動工具,都是孩子的好玩具。爸爸媽媽要做一個有心人,用自己的雙手給孩子製作各式各樣的玩具,讓孩子更愛玩。
家長也應當安排一些戶外的活動,這些活動也最好定時。例如每天定時讓寶寶到戶外活動,可以牽著寶寶散步認物,走到適當的地方可以停下來休息。在草地上玩耍、奔跑、跳躍,和爸爸媽媽做游戲等。另外也要安排寶寶的戶內活動,如坐下來看圖書、閱讀、聽故事,做搭積木、拼拼圖、穿珠子、用剪刀、折紙等動手游戲,讓寶寶會動手同時動腦。在家裡要經常進行音樂、畫畫等引起美感的活動。平時還要多鼓勵孩子多去和同齡的孩子接觸,讓寶寶認識同齡小朋友,讓寶寶在3歲之前得到全面發展。
2、讓孩子養成講究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孩子是在玩中學習的,只有在不斷的玩中才能學到知識。玩的過程就是在和細菌打交道的過程,讓孩子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教孩子學會洗臉、洗手。剛開始的時候,大人可以把孩子帶到洗臉盆前,教孩子洗的方法,慢慢地教孩子如何將手、臉洗干凈。經過這樣幾次之後,孩子就會慢慢的學會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對於平時亂丟亂扔的一些不文明的事情,作為父母就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那寶寶雖然只有3歲,但在吃東西的時候,卻不會將垃圾隨手亂丟,他會很自覺地丟到垃圾桶中。有時,我們找不見垃圾桶,就說:「丟在這里吧!」他卻說:「這是沒有禮貌的!」聽著孩子說的這些話,我們還真覺得慚愧。也許這就是孩子好的一個開始吧!
愛勞動是社會的美德。從小培養孩子有一顆愛勞動的心,為孩子的成長有著極重要的作用。一個3歲的孩子參加勞動,許多家長或許會不以為然。當然,這里的勞動並非什麼真正的勞動,而是在寶寶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他參與一些簡單易行的事情,充當父母的小幫手,以發揮他的積極性。因為寶寶在這一階段是非常愛動的,對什麼都好奇,喜歡模仿。基於這一心理特徵,父母便可教會寶寶做一些事情。比如:讓他幫媽媽拿肥皂;把自己臟了的衣服拿來給媽媽清洗;在疊衣服時讓寶寶幫忙疊一疊小手帕和襪子;給爸爸遞張報紙;吃飯前給大家分布筷子等。當然,寶寶畢竟還是很小的幼兒,一些不適合寶寶做的事情應避免讓寶寶去做。如果寶寶堅持一定要做時,可轉移他的注意力,這樣既不會打擊寶寶的積極性,又保障了寶寶的安全。
二、尊重孩子的情感。
有理不在聲高,心服才能服人,對於小孩子也是一樣的。3歲的寶寶雖然還很小,但他們跟我們大人一樣也是有自己的情感的。
在命令孩子的時候,要盡可能的給他留面子,不要硬綳綳的命令他,而應建議性的表達。如果他不願意,你也不必催他馬是答應。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話題或離開現場,盡量避免強制性的現象。
我的寶寶很喜歡畫畫,雖然畫的並不像,但是自己卻在那高興的糊亂塗鴨。有時自己在那裡寫點東西,他卻跑來嚷著讓我看他的畫,偶爾還會叫我畫給他看。在我忙的時候,真的不想理,叫他自己畫他又不肯,大聲跟他講他卻大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就只能轉移目標讓他去玩自己的玩具。由於新的事物的出現,他也就很快的忘記了畫畫這件事,也就不再鬧了。
三、培養孩子關愛自己、相信自己。
古人雲:人不自信,誰人信之。建立自信,應該從相信自己,賞識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對自己的認可和支持。「我能行」,「我也會成功」。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夠激起強烈的成功慾望,在戰勝困難,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表現出果敢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幼兒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說「你真棒」。我那3歲的寶寶每天自己吃飯,雖然有時衣服弄臟了,但是我們卻告訴他:「你真的好能幹,都會自己吃飯了」,寶寶聽了好高興,在這樣的提示下,他努力的學著吃飯而不讓自己的衣服被弄臟,就會感到自己確實很能幹,就會在此後每天的努力中鞏固這種感覺,從而自信心大增。成人的評價對孩子產生自信心理至關重要。幼兒時期,成人對孩子信任、尊重,承認,經常對他說「你真棒」、「你真能幹」,孩子就會看到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進步,認為自己真的很棒。因此,成人必須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評價,多為孩子的長處而驕傲,不為孩子的短處而遺憾。要以正面鼓勵為主,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別的孩子比較,而是多拿孩子的過去與現在比較,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進步了,從而產生相應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別要給予發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關懷和鼓勵,讓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長處,使這些孩子逐漸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第二,讓孩子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得自信心。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條件是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而過多的失敗體驗,往往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老師、家長應根據孩子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他們也需要通過順利地學會一件事來獲得自信,另外,對於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關心。如對膽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家裡或班級上擔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大膽自信。

⑤ 孩子0到3歲的教育

孩子0到3歲的教育

孩子0到3歲的教育,幼兒3歲以前的大腦發育最快,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年,幼兒大腦智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為迅速。那麼孩子0到3歲的教育需要注意什麼?

孩子0到3歲的教育1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是非常重視的,都希望孩子在幼兒時期可以更加聰明,為之後學習的時候奠定穩定的基礎,在寶寶剛剛有一些意識的時候,學習能力也是不差的。

在寶寶0到3歲的時候,可以先對寶寶的協調能力進行培育,這樣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是很有好處的。寶寶這個時候是喜歡用手去拿一些喜歡的東西,家長不需要制止寶寶,可以用一些關於早教的玩具,讓寶寶鍛煉活動能力,手部的運用也會更加的靈活。

當寶寶到了快三歲左右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性格,有時候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會特別的強硬,性格也出現了變化,像是活潑好動,也有一些是比較內向的。這個時候,家長不可以任由著寶寶的性子,不要覺得寶寶比較小,還什麼走不懂,需要在小的時候就對寶寶講道理。

家長也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帶寶寶去戶外看一下大自然的.花草景色,接近大自然,也可以帶寶寶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像是娛樂場所,讓寶寶多多親近其他的小朋友,鍛煉寶寶的說話溝通,交流能力,可以玩一些益智玩具,讓寶寶的智力也可以得到發展。

孩子0到3歲的教育2

一、無錯原則

因為小孩子很小,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對錯,他們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是否正確,而現在多數父母在孩子的錯誤中,都會大聲地責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事實上,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因為你認為是錯誤的事情,在他的世界不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行為,你的責罵會傷害孩子,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犯錯誤,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使他們真正理解事情的錯誤。

二、無批評原則

現在多數家長在孩子做錯了事時嚴厲批評,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失去自我,晚些時候可能會變得自卑和膽小,所以對於年齡在零到三歲的孩子,你告訴的事情對他來說,真正的遠遠超過你批評他,讓他慢慢地學會判斷對與錯。

三、無壓力原則

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成就是每個父母的希望。由於這種心態,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轉化為對孩子的壓力,使他們從小就承受壓力。事實上,自私的父母在年幼的孩子面前盲目地濫用自己的權威,迫使他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使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緊張,逐漸失去了勇氣。他們也失去了年輕時的純真,所以父母希望讓他們的孩子在一個獨立和平等的環境中成長,這樣他們的孩子以後就會變好。

孩子0到3歲的教育3

孩子在0-3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

1歲左右的年齡,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孩子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

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盡量的避免說教,轉而採取示範的方法來引導。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

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只要給到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很多育兒專家都認可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很大風險。

美國兒科學會(AAP)已經標識為「禁止使用」,加拿大兒科學會從2004年開始也開始禁止使用嬰兒學步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么「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原因。

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

但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予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

哭是他內心矛盾和沖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阿姨)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

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

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打人的現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麼又打人了?」。

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簽「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在他打人時,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出現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

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有可能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三周歲以後,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以」。

注意用詞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盡量不把負面的信息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而切莫去強化它!

大量的研究和教養實踐一再證明:嬰幼兒成長決不是簡單的連續不斷的量變過程,他們的成長道路就像攀登山路,經過一點一點的努力登上一個台階,然後再向下一個高度進軍。

盡管各個階段相互間有一定交叉,但每個階段的進步都是下個階段發展的基礎,如果前一段路沒走好,下面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麻煩。

不單家長,也是每一位育兒阿姨應該格外注意的育兒細節。

⑥ 什麼是0-3歲早期教育

早教是什麼?
很多人覺得小寶寶除了吃和睡什麼也不會,為什麼要教育呢?
其實,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知識的獲取和認知的發展,只是他的表達能力有限,無法告訴你他有多聰明,所以千萬別小看他的能力.
早教,並不是給孩子灌輸知識。而是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合其探索的環境,通過「游戲」的形式,幫助孩子在玩耍中更好地了解和認知這個世界,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均衡發展。
為什麼要上早教?
0-3歲是孩子腦部發育最重要的時期。
1)剛出生時,嬰兒的腦重400g,占成人腦重的1/4,到6個月時,腦重占成人腦重的50%,3歲時,比例則達到80%。
2)嬰兒在出生時,突觸連接大約有50萬億個,相當於成年人的1/10。孩子3歲時,突觸連接大概是1000萬億,數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到了14歲時,孩子的突觸連接數目和成人基本差不多。
在3-14歲這個階段,突觸就會開始進行修剪。

學習和刺激過的突觸不會消失,但沒有被刺激的突觸就會慘遭淘汰,所以在早期讓孩子接受更多的刺激,孩子更聰明,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人腦的神經元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敏感期(也稱為關鍵期),在這段期間內如果得到良好的發展,往往會產生意料以外的好效果。
相反,一旦在這段期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對人的智力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壞效果。

早教的對象是?

早教的第一個對象是0-3歲的孩子。
寶寶從出生到6個月之內是大腦細胞增殖的高峰期,到3歲以前則是神經系統髓鞘形成的高峰時期。
新生兒和胎兒一樣,不僅需要充分的營養供給,還需要外界給予持續不斷的適度刺激,才能進一步地促進他的神經系統發展。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翻天覆地地變化著:從那個躺在床上只會搖搖手蹬蹬腿的小寶寶,變得慢慢會爬、會走、會跑、會跳了,甚至還會自己吃飯和畫畫……這個階段是孩子大腦發育最迅速、最具可塑性的時候。
建立孩子內在的安全感,也是0-3歲父母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你會看到自己身邊的一些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輕言放棄,在遇到挑戰時願意迎難而上,他們心裡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可以,我會成功的」。
然而這種感覺並非來自理性的判斷,而是源於潛意識中的一種直覺,感性卻堅定,它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的獲得,來源於孩子生命的最初與最親近的人的互動,它同時影響著孩子現在和將來如何看待周圍的人、外部的世界,和他自己。
為人父母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工作之一。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所以,早教的第二個對象是孩子的父母。
為人父母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工作之一。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只有了解了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生長發育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用科學的方式去去養育和引導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們還需要學一些兒歌、學一些游戲,一些溝通技巧,幫助我們與孩子更高質量地互動。早教機構,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家長帶孩子早教的一種形式。
專業的早教機構,都有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會針對不同年齡的寶寶,把課程設計的既多樣化又有趣,並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優化。

0-3歲早教的教育理念
1、親愛兒童 滿足需求
重視嬰幼兒的情感關懷,強調以親為先,以情為主,關愛兒童,賦予親情,滿足嬰幼兒成長的需求。創設良好環境,在寬松的氛圍中,讓嬰幼兒開心、開口、開竅。尊重嬰幼兒的意願,使他們積極主動、健康愉快地發展。
2、以養為主 教養融合
強調嬰幼兒的身心健康是發展的基礎。在開展保教工作時,應把兒童的健康、安全及養育工作放在首位。堅持保育與教育緊密結合的原則,保中有教,教中重保;自然滲透,教養合一。促進嬰幼兒生理與心理的和諧發展。
3、關注發育 順應發展
強調全面關心、關注、關懷嬰幼兒的成長過程。在教養實踐中,要把握成熟階段和發展過程;關注多元智能和發展差異;關注經驗獲得的機會和發展潛能。學會尊重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能在豐富的、適宜的環境中自然發展,和諧發展,充實發展。
4、因人而異 開啟潛能
重視嬰幼兒在發育與健康、感知與運動、認知與語言、情感與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差異,提倡更多地實施個別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異為基礎。同時,要充分認識到人生許多良好的品質和智慧的獲得均在生命的早期,必須密切關注,把握機會。要提供適宜刺激,誘發多種經驗,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的學習情景,開啟潛能,推進發展。

⑦ 寶寶0-3歲這段時間最重要的是注意些什麼

希望媽媽們都不會錯過這段培養孩子良好個性、品行和習慣的大好時機。以下十大愛心叮嚀,希望對家有零至3歲的孩子的你有所借鑒。1.父母要在孩子零到3歲花多點時間來陪伴他,這樣3歲後的孩子就會很好帶了。2.不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尤其暴力或打鬥的節目,切切不可讓孩子看。建議父母和家人都在晚餐後不看電視節目,改而聊天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動。3.不讓孩子吃無營養的食物,如零食、汽水、糖果等。零到一歲,希望所有自稱會給孩子最好的的母親哺喂母乳。4.要常贊美孩子。就算人家孩子一歲多就會踏腳車了,孩子近3歲才學會,我們還是以一副嘩!你好厲害。的心情來熱烈拍手鼓勵他。5.不打罵孩子,跟他們說道理。不要低估孩子,他們大多能理解。6.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從書這個小窗口看外邊繽紛亮麗的世界,愛看書的孩子最好顧了。辛苦兩年,接下來的20年你可以省下許多心力。相信我。7.不要老帶孩子去購物中心,要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對他們的身體和創意都有諸多好處。8.給他們很多很多的愛,但絕不可以寵溺他們,要讓他們能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9.站在孩子的高度去諒解他、理解他。10.做父母的一定,一定要多看育兒書

⑧ 3歲寶寶發展關鍵期,家長該如何做好高質量陪伴

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大腦發育完成80%,性格形成和行為習慣基本確立。在0-3歲寶寶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陪伴對寶寶健全人格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媽媽的關愛,給寶寶安全感,也是寶寶健康的保障。媽媽對寶寶關心的很緊,可以觀察到寶寶很多細節的變化。如果寶寶生病了,媽媽也能及時發現。很多疾病在最早期就有明顯的徵兆,媽媽發現了就能及時尋求解決辦法。寶寶兩三個月就能認出媽媽了。

寶寶在兩三個月的時候,就能感知到“媽媽”和別人不一樣;八個月大的寶寶可以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認可自己的生活”。寶寶雖然對外界有很強的好奇心,但也需要安全感和媽媽的保護。因為懷孕和母乳的關系,對母親會有更多的依戀。在這個階段,寶寶的眼裡只有媽媽,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

閱讀全文

與0到3歲父母最關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騰的長壽點是哪裡 瀏覽:905
退休金可貸款嗎 瀏覽:651
60歲出名的模特 瀏覽:854
老年大學唱歌班的老師應具備什麼 瀏覽:493
膠南水韻養生會所怎麼樣 瀏覽:675
老人養女沒能力贍養應該怎麼養老 瀏覽:65
軍隊文職體檢過了多久通知政審 瀏覽:896
老年人入黨 瀏覽:62
老年人找老伴協議怎麼寫 瀏覽:247
做隆胸手術需要做哪些體檢 瀏覽:158
廠里每年體檢的目的是什麼 瀏覽:929
退休比上班工資高不公平 瀏覽:145
老人家買房子 瀏覽:246
養老精神有哪些 瀏覽:959
父母過世一年有什麼禁忌 瀏覽:967
2018年秦皇島退休社保開多少錢 瀏覽:364
老年人過生日的折折紙怎麼疊 瀏覽:329
貓咪基礎體檢之前要怎麼做 瀏覽:150
宜昌老年大學最新消息 瀏覽:23
威海養老保險轉遷手續 瀏覽:340